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可是,那主人看见了,转身就走。”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连忙追去。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尝尝。”说着,真去天井边的菜篮里抱出两颗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__誉的人。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又。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景象:几乎所有的树根、花根都不羡丽,但长出地面的枝、叶、花却大都是美丽的……这些景象给了你哪些联想或启示?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 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主确定立意;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
请以“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请以“知音难逢”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通道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编结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的风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下面的材料对开平碉楼作了介绍。请提取此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为碉楼拟一则宣传语,向游客推介。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50字以内。
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之历史上开平一带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将之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让人叹为观止。开平碉楼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示例:耸立着的碉楼像手拉手肩并肩的钢铁战士一般,守卫着开平不受洪涝灾害,带给开平安定的生活和稳定的社会;开平碉楼作为一种中国乡土建筑融合西式风格和集防卫、居住为一体的特殊艺术类型为世人所瞩目。现在,见证了开平几百年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碉楼,正以自豪的身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街上,一个面带微笑的年轻人,举着“抱抱,拒绝冷漠”的牌子,向路人展开双臂……
2006年年底,在北京、南京、广州、天津等地街头“兴起”一项名为“抱抱团”的活动。据说,这种“予抱”或“索抱”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陌生人之间的冷漠”,然而,这种做法引起了不少争议。
据了解,“抱抱团”源于澳大利亚新近兴起的一种名叫“FREEHUG”的游戏。当地有青年在悉尼街头发起“给予陌生人拥抱”活动,以传达一种“来自陌生人的关怀”。
抱抱果真能够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么?这件事又会触发你哪些感想呢?
请通过一篇文章来体现你的看法。要求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作文的构思就在于通过不同的文体来体现自己的观点,本文观点可以是多方面的。你既可以不赞成他们的做法,也可以对于他们的行为持肯定态度。也可以就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冷漠来展开评论。
(1)如果要写成议论文,首先你应确立自己的观点。如果是赞成抱抱团的行为,请说出理由。比方说:心动不如行动!抱抱团的行为,是爱心的火苗,星星之火,最终可以燎原。
如果是反对他们的做法,你也可以分析原因。比方说:行动怎如心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暂的拥抱虽可温暖身体,但确难以温暖人们的心灵。没有了开放的心灵,拥抱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只要爱在心头又何需张口。甚至可以批评这种行为是“作秀”,批评他们的浮躁心态。
第三种就是两种意见的中和,对整个事件做一个全面的评论。肯定其合理的部分,指出其做法存在的不足。
(2)如果你擅长写记叙文,可取材于生活,根据“抱抱团”在南京东路的第一次亮相的遭遇——被警察拉到公安分局“协助调查”——将这一情节改编成小说《被怀疑的爱》,中间夹杂大街上人们的不同议论,以及警察们的分析(合理又可悲的分析)“这是不是‘非法集会’?”“为什么要找人‘抱抱’?”“会不会在‘抱抱’的时候偷东西?”。其中要注意不同人物的描写,特别是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3)可以编一个寓言故事,不妨写成“爱的冷遇”,或者借人物之口表述自己的某种观点。主角为“呼唤真情”,他在街上遭遇种种冷遇,通过不同经历,借助不同人物之口,体现自己对于这件事的多重看法。
(4)本文也可以围绕人们心中的冷漠写起,列举现实社会中种种冷漠现象,呼唤人间真情。
写作素材 名言警句: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行动不一定成功,不行动则一定不会成功。(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4)春天总是从一缕微风开始的。(5)一加十,十加百 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6)众人拾柴火焰高
精品论据:2006年感动中国,青岛爱心团体“微尘”。“微尘”原本是一个人的名字,可是在她善良行为的感召下,她最终成为一群人的名字,成为一个爱心符号,并且成为青岛市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荣获了中华慈善奖,更当选2006年“感动中国”。
美国波士顿犹太大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德国神父马丁的一句名言 :“当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没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没说话;此后他们追杀tiān zhǔ jiāo 徒,我不是tiān zhǔ jiāo 徒,我又没说话;最后,他们来抓我时,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当今社会风气的形成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不要做爱心的旁观者)
中国革命的例子——在白色__笼罩中国的时候,正是有这样一群人坚信英特耐雄耐尔一定会胜利,最终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了胜利。
当今社会上令人齿冷心寒的现象:湘潭市一名男子从6跳楼自杀。有数百名群众驻足观望,当干警与轻生男子交谈时,有人兴奋地高喊“怎么还不跳呀,我的腿都站麻了。”“快点跳呀,我还有事儿呢。”“别磨蹭了!”“你到底敢不敢跳呀?”
沈阳:前不久,沈阳一女子跳楼自杀。在女子滞留高空的6个多小时里,上千人次围观,有人为了看跳楼,用上了看刘德华演唱会的装备,拿上马扎、饼干,望远镜、矿泉水看跳楼……,现场还有人在推销望远镜!!!
有人落水有人旁观,救人者索要金钱。大街上有人行窃,众口无声。英雄流血又流泪……
参考题目:怎一个“抱”字了得?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怎如心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爱的传递,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不信东风唤不回,当爱已成为往事,岂差一抱佳作回放
怎一个“抱”字了得?
当亲密需要刻意设计的时候,那是亲密的匮乏。当抱抱需要冒险号召的时候,那是和谐的悲哀。——题记
温室效应,让气温越来越暖和。社会现实,却让人心越来越冷。在今天的都市,陌生人之间的冷漠随处可见。公交车上,不愿意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大街之上,对小偷行窃视而不见。更不必说,逞凶眼前,见义勇为者少之又少。
人际冷漠是不可否认的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穿着狐皮大衣的女士白眼瞥着衣不遮体的民工的时候,当医生无情地拒绝交不起入院费用而又亟待抢救的病人的时候,当显贵的奔驰车撞伤行人毫不停留疾驰而去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已经被严寒覆盖了太久。当爱已成为了往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身体上的接触,而是心灵的拥抱。
当住在水泥匣子里的我们早就习惯于“猫眼冷对门前影,不敢笑看路边人”的时候,当我们的父母正在大力给孩子灌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安全观念之时,这股拥抱之风未免不合时宜。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抱抱”是对“冷漠”象征性的提醒,对消除冷漠来说是很微弱的人文补充。尽管这群年轻人想通过自己沸腾的热血去融化人们心头的坚冰,但抱与不抱并不能说明根本问题。
首先,这涉及到民族心理。西方人的拥抱如同中国人的握手,如果说稍有不同的话,那也无非是握手的力度不同而已。在中国,拥抱是建立在双方感情的基础上,关系亲密的人才会去做;如此热情奔放的肢体语言,怎能被含蓄的东方人接受。只会被人们视为另类,让别人觉得好笑。
其次,人们对拥抱的拒绝还在对于社会生活缺乏安全感。当和陌生人说不说话都变成生死考验之时,我们又怎能苛求人们笑脸面对街头的“横抱”。心理如果没有温情,就是勉强抱了,那又如何。
面对现实的冷漠,我们需要的是海洋而不是水滴。我们需要的是真情,而不是作秀。另类的做法虽有着朴素的初衷,但“抱抱团”不等于“团团抱”。毋庸置疑,温情虽然可贵,但一个短暂的拥抱不能维持长久的温情。保持温情更需要养成日常习惯。
一个眼神、一个点头可以表示一种善意、尊重,一个手势、一个微笑能够透露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营造生活中的温馨和谐,更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自然的、符合人性的、可以实践的事情做起。”
真情不必掩饰,真爱无需设计。
教师点评:作为一篇成功的议论文,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从现实的陈述到原因的剖析,最终到合理的建议,无不体现小作者对于现实的深切关注。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难得。
另外,本文语言上的功力也毫不逊色,恰当的类比、灵活的句式、充满对比的词语都令人耳目
下面是某邮局发出的《包裹领取通知单》中关于领取手续的规定。对这条规定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其中三种。
“领取包裹时应带领取凭证(A.)和收件人证明(身份证或工作证)(B.),或个人所在单位出具的书面证明(C.)及印章(D.)。”
第一种意思是:领件时应带包裹领取凭证(A.),身份证或工作证(B.)。如果没有身份证或工作证,用所在单位书面证明(C.)及私人印章(D.)也可以。
用公式表示是:A.+B或A.+C+D(D,私人印章)
第二种意思用公式表示是:
第三种意思用公式表示是:
第四种意思用公式表示是:
第二种意思用公式表示是:A+B或A+(C+D)(D,单位印章)
第三种意思用公式表示是:A+B或A+B+D(D,私人印章)
第四种意思用公式表示是:A+B或C+D(D,私人印章)
第五种意思用公式表示是:A+B或C+D(D,单位印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人开车赶夜路。对面车辆疾驰而来,他很有礼貌地把刺眼的远光灯转换为柔和的近光灯。但对方却依然打着远光灯疾驰而过,强光刺痛了他的眼,他心里很是不快。在白光晃眼中他又迎来了下一个远光灯主义者,这次他有点愤怒了。
有人愿意永远只有自己为别人把远光灯变过来吗?于是他决定下一个不管是谁,坚决打远光灯。不一会儿,一辆打着远光灯的车急驰而来。他没有把远光灯变过来,对方也没有。对峙似的,两道刺目的白光直射对方的眼睛。但在交错的瞬间,对方忽然良心发现,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他在瞬间也变换了过来------那是个双方都感到惬意和温暖的时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