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写作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遍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个玻璃球珍贵的时候,他已经可悲地长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60分)
【文题解读】
在审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包括名句所涉及的主体,即材料中的人或事物:这个人、钻石、玻璃球三个方面;还包括主要的动词:意识到、长大;特别是修饰语:可悲地,这是把握作文感情倾向的最重要的词语;还有总结或评论性词语:可悲地长大。
之后要把关键词联系社会现实,找到其所对应的事物或关系。
这个人——一个孩子、我们自己,学生若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来谈,更容易写得动人;钻石——贵重、值钱的东西;玻璃球——廉价、好玩的东西、游戏。所以,“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意味着一个人成熟了,长大了,世故了,圆滑了,“懂事了”,同时,也意味着丢失了童年、童趣、童真、单纯、真正的快乐!
文题所给的名句的内涵是:学会用金钱去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内心的纯真就没有了;学会用利益来权衡人际关系的那一刻,无邪的稚气也不复存在;纯真和稚气都没了的时候,一个人就可怕地长大了。
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联系现实,挖掘关键词引申的含义:
一颗钻石——成熟、世故、圆滑、“懂事”、金钱、权利、欲望、奢侈。
一颗玻璃球——童真、童趣、纯朴、单纯、简单的快乐、真正地快乐。
通过概括总结,可以选取以下立意:1.找回那份单纯的快乐。2.童年那些美好的记忆与今天的反差。3.不愿长大。4.什么是真正的成熟;成熟之我见。5.莫要丢掉自我。考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素材,选择适合自己的立意作文。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返现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参考立意:态度决定高度; 踏平坎坷,不畏艰难; 没有信仰难取真经;工匠精神可嘉;拒绝浮躁,远离功利等。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fó zǔ 降低龙门高度。fó zǔ 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5、审题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鲤鱼跃龙门”材料的基本理解。
从“鲤鱼”角度,可这样理解:
①鲤鱼“向fó zǔ 祈求”,有如下表述:成功无捷径(做事不可一蹴而就,或“欲速则不达”);实现理想需自身努力
②鲤鱼终“无做龙的感觉”,有如下表述:没有高标准的梦想价值低下;拼搏成就精彩,凭借切实努力实现梦想更有成就感(梦想因汗水而美丽),追求卓越(坚持高标准)才能真正成为龙(取得真正的成功);理想的实现应追求实质。 ③从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看,有如下表述:夯实过程方可收获丰硕成果。
从“fó zǔ ”的角度,可这样理解:
不能因个人情感而改变评价标准,不能随意降低评价标准,选拔人才要坚守尺度。
从“龙门”的角度,可这样理解:
降低了高度的龙门价值低下,真正的成功之门(人才选拔)不可能降低标准。
要注意的是,有些作文的题目乍一看似乎过于宽泛或扣题不紧,但文中有具体阐述。如文章题目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太准确,但作文中写的是“为梦想切实努力”。这样的主题、行文符合题意。反之,题目看似很准,但行文中却有游离材料的明显表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这段时间,一些文化现象相继引发人们关注:央视《朗读者》节目激起了人们对文化经典的热情;民谣歌手赵雷在歌曲《成都》里唱出了文化韵味而给人们带来感动;中学生武亦姝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而受到大家赞赏……
对此,有人认为是相关人员个人魅力的影响,有人认为是人们对泛滥娱乐节目的审美疲劳,还有人认为是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正在被唤醒……
那么,你又如何看待呢?请整体把握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作文。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四、写作(60分)
22.审题角度:
①文化现象关注。
②原因思考:个人魅力、娱乐过度后的平衡、文化优雅的内心渴望……
③现实及未来、传统及历史等的思考。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这段时间,一些文化现象相继引发人们关注:央视《朗读者》节目激起了人们对文化经典的热情;民谣歌手赵雷在歌曲《成都》里唱出了文化韵味而给人们带来感动;中学生武亦姝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而受到大家赞赏……
对此,有人认为是相关人员个人魅力的影响,有人认为是人们对泛滥娱乐节目的审美疲劳,还有人认为是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正在被唤醒……
那么,你又如何看待呢?请整体把握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
21、作文
审题角度:
1.文化现象关注。
2.原因思考:个人魅力、娱乐过度后的平衡、文化优雅的内心渴望……
3.现实及未来、传统及历史等的思考。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他:“深凹的额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4.【材料分析】颜值时代,人们为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机遇而装扮容貌——“造脸”,在这些人看来,“我的形象我作主”,别人无可非议。而“修心”即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优雅的气质,磨砺心志,增加内涵,不忘初心,奋然前行。究竟是“造脸”好,还是“修心”佳?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但社会的主流会认同“修心”。
【参考立意】
如果为“修心”热情“点赞”,那么下面的观点就是一串熠熠闪光的思想:①“造脸”不如“修心”②修心终能赢得未来③愿为“修心”不修脸④修心,扬起自信的风帆⑤修心胜于造脸⑥修心养性,守住真我⑦内在美胜于外在美⑧修心提升人格的内在美⑨万物之“美”皆源于“心”。
也可以从思辨的角度出发,在肯定“颜值”的前提下凸显修心的重要,起到辩证说理的目的。如:①颜值社会,更需“修心”②颜值诚可贵,修心价更高③在看脸的时代学会修心④修心养“颜”⑤颜值时代,修心为首⑥用实力“造脸”。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明是一个热情开朗、人际关系和谐、学习勤奋、成绩尚可的高三学生,问他对将来有什么规划,他说没认真想过,自己也很茫然。
明明的爸爸对儿子很满意,对儿子的未来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儿子的兴趣爱好、专长及学习能力不甚了解,他更像儿子的一个大玩伴。
明明的妈妈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母亲,对儿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儿子的学习也是一手规划,一心想让儿子将来做一个外科医生。但进入高中以来儿子对母亲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安排越来越不满意,感觉自己像个木偶,母子时常有矛盾。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家庭,我们或我们的父母或多或少就充当这个三口之家的某个角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这种现象又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针对这个三口之家其中一个人的做法,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2、这一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典型的社会家庭现象,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未来表示非常的关心,材料中明明的父母这明明的成长则表示不一样的选择,明明的爸爸希望孩子能够顺其自然的发展,这是一种尊重孩子价值取向的选择,也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成长方式,明明的妈妈则从不同的角度对明明的成长表示一种特殊的关照,希望孩子能够当个外科医生,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束缚了孩子的一个成长,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一个选择。参考立意:1、顺其自然是一种美;2、尊重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