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网上流传着这祥一则视频:国外一家书店里,一位父亲陪同小女儿珍妮在选书,珍妮不小心把身旁一个女孩手上的书撞到了地上。父亲走过来,反复劝说珍妮向对方道歉,并教给她道歉语的发音方法,让珍妮向对方说出了“sorry”。随后,一个成年女子在穿过书架时,又将珍妮撞倒了,可是女子却不愿向珍妮道歉,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珍妮父亲报警。最后,珍妮来到被警察逮捕的那位阿姨面前,用父亲教给她的发音方法,也让阿姨说出了“sorry”。

这则出自日常生活的视频让网友们议论纷纷。对此,你有怎祥的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图1)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图2),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图1) (图2)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则材料中两位父亲的做法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差异。看华人父亲的做法,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父爱亲情,父亲用自己的无私的爱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但我们也从中看出父亲的溺爱,一心为孩子遮风挡雨,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自己躲避风雨。看英国父亲的做法, 他是要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一味让孩子淋雨也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东西方文化尽管有差异,但是目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适合孩子的成长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立意:

(一)从华人父亲角度:为华人父亲点赞,将无私的爱贡献给下一代。可以质疑父亲做法,爱孩子别过于溺爱,也应让孩子经历风雨。作为父亲,他可以为儿子遮风挡雨,但路还得儿子自己走。立意如“可以为他撑起一片天,但不替他走人生路”。

(二)从英国父亲角度:认同英国父亲的做法,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质疑英国父亲,批评英国父亲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过于自我。

(三)从两位父亲行为辨证的角度:反映了东西方父爱方式的不同。适合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

掉一半忧愁。——培根

(2)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雷切尔.卡森

(3)和别人分享你的知识,那才是永恒之道。一一佚名

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谈谈你的经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260分).作文

【立意参考】1、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这是作文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材料里有分享快乐、分享忧愁、分享知识、分享地球等等。那你跟他人分享什么?必须做出选择性的决定,这个决定,显示出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也显示出立意的高低上下。

2、谈谈你的经验。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谈谈你的经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出自己与人分享的亲身的体验,二是说出分享的技巧,注意事项等,侧重怎么样分享。

五、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参考提纲】

◆认同一元钱奖学金

A.学习应该是树立高远的目标,不能急功近利。历史上未见过为了金钱去学习却能大有成就

的人。只有淡泊金钱,才能专心做学问。

B.此举有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C.过于强调“一切向钱看”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不好的风气。

……

◆不认同一元钱奖学金

A.一元钱的奖学金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B.一元钱的奖学金不利于榜样的带动。

C.学校把奖学金转向贫困生基金的做法有道德绑架之嫌,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D.体现不公平:多劳多得、能者居之,本是社会一条生存法则。

E.照顾贫困生的同时,不能损害优等生的利益。

F.产生一种不好的社会氛围:穷反而是有本事的,一个懒惰的贫困生得到丰厚的金钱奖励,而一个勤奋的优秀生却什么都得不到。

……

【参考拟题】

A.(直接点明观点)《勿为利而学》《非为钱而学》《学习与金钱》《一定的奖学金能给我们“获得感”》

B.(委婉表达观点)《利而励》

C.(以话题为标题)《奖学金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学习的条件》《奖学金的价值》《关于奖学金的建议》《1元奖学金,你拼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写作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遍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个玻璃球珍贵的时候,他已经可悲地长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60分)

【文题解读】

在审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包括名句所涉及的主体,即材料中的人或事物:这个人、钻石、玻璃球三个方面;还包括主要的动词:意识到、长大;特别是修饰语:可悲地,这是把握作文感情倾向的最重要的词语;还有总结或评论性词语:可悲地长大。

之后要把关键词联系社会现实,找到其所对应的事物或关系。

这个人——一个孩子、我们自己,学生若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来谈,更容易写得动人;钻石——贵重、值钱的东西;玻璃球——廉价、好玩的东西、游戏。所以,“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意味着一个人成熟了,长大了,世故了,圆滑了,“懂事了”,同时,也意味着丢失了童年、童趣、童真、单纯、真正的快乐!

文题所给的名句的内涵是:学会用金钱去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内心的纯真就没有了;学会用利益来权衡人际关系的那一刻,无邪的稚气也不复存在;纯真和稚气都没了的时候,一个人就可怕地长大了。

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联系现实,挖掘关键词引申的含义:

一颗钻石——成熟、世故、圆滑、“懂事”、金钱、权利、欲望、奢侈。

一颗玻璃球——童真、童趣、纯朴、单纯、简单的快乐、真正地快乐。

通过概括总结,可以选取以下立意:1.找回那份单纯的快乐。2.童年那些美好的记忆与今天的反差。3.不愿长大。4.什么是真正的成熟;成熟之我见。5.莫要丢掉自我。考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素材,选择适合自己的立意作文。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返现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参考立意:态度决定高度; 踏平坎坷,不畏艰难; 没有信仰难取真经;工匠精神可嘉;拒绝浮躁,远离功利等。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fó zǔ 降低龙门高度。fó zǔ 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5、审题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鲤鱼跃龙门”材料的基本理解。
从“鲤鱼”角度,可这样理解:
①鲤鱼“向fó zǔ 祈求”,有如下表述:成功无捷径(做事不可一蹴而就,或“欲速则不达”);实现理想需自身努力
②鲤鱼终“无做龙的感觉”,有如下表述:没有高标准的梦想价值低下;拼搏成就精彩,凭借切实努力实现梦想更有成就感(梦想因汗水而美丽),追求卓越(坚持高标准)才能真正成为龙(取得真正的成功);理想的实现应追求实质。 ③从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看,有如下表述:夯实过程方可收获丰硕成果。
从“fó zǔ ”的角度,可这样理解:
不能因个人情感而改变评价标准,不能随意降低评价标准,选拔人才要坚守尺度。
从“龙门”的角度,可这样理解:
降低了高度的龙门价值低下,真正的成功之门(人才选拔)不可能降低标准。
要注意的是,有些作文的题目乍一看似乎过于宽泛或扣题不紧,但文中有具体阐述。如文章题目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太准确,但作文中写的是“为梦想切实努力”。这样的主题、行文符合题意。反之,题目看似很准,但行文中却有游离材料的明显表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这段时间,一些文化现象相继引发人们关注:央视《朗读者》节目激起了人们对文化经典的热情;民谣歌手赵雷在歌曲《成都》里唱出了文化韵味而给人们带来感动;中学生武亦姝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而受到大家赞赏……

对此,有人认为是相关人员个人魅力的影响,有人认为是人们对泛滥娱乐节目的审美疲劳,还有人认为是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正在被唤醒……

那么,你又如何看待呢?请整体把握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作文。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四、写作(60分)

22.审题角度:

①文化现象关注。

②原因思考:个人魅力、娱乐过度后的平衡、文化优雅的内心渴望……

③现实及未来、传统及历史等的思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