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近日,清华大学出台新规,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其毕业绑定。新生在四年中须通过游泳测试,然后才能毕业。或许,正是年初水木清华荷塘的溺亡事件,坚定了校方消灭“旱鸭子”的决心。生存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游泳课不求所有人能在水中闲庭信步,只为强身健体、掌握生存技能。对此,有人赞赏,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既然已能下水,何惧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有人不屑,这也能搞一刀切?不会游泳就不是人才了?还有人说,游泳培训班又要升温了。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6年8月,时隔12年,女排再次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一瞬间,举国关注,全民欢庆,霸屏热搜,一片欢腾,久违的“女排精神”再次刷屏,甚至连“女排精神创造奇迹”这样带着浓浓鸡汤味的标题都横空出世。
然而,在女排战胜巴西之后,郎平冷静地强调:“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作为高中生,你对“女排精神”有什么样的看法,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22.略
写作引导
这个作文,命题者给出的具体任务是,如何看待“女排精神”,具体构思时应该从材料中关于女排精神的具体认知出发,选择一个理智的角度去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①夺冠不能只依靠女排精神。
赢得胜利需要女排精神的鼓励,但不能只依靠女排精神,还要有科学精神。要让女排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专业系统的训练、完善的后勤保障、充足的人才储备。任何的成功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然而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也是收获成功的必备条件。单纯去强调精神,则很容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只有信念和科学实际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女排精神,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才能保持定力,专注比赛,准确判断形势,思考用人之道,谋划制胜方略。的确,郎平在赛场始终保持安静、平静、冷静、镇静,展现出世界名帅风采。正是在她气定神闲的指挥下,姑娘们数度逆转,笑到最后。我们都说低调是一种品质,女排姑娘们尽管所收获的成绩是三大球项目中最好的,但有关她们的新闻与报道却几乎是最少的,女孩们的低调作风也是令人称道的。她们埋头训练,一心向上,心态平和,远离浮躁,也正是这些良好的品质,将她们打造成了坚韧的铿锵玫瑰。
③“女排精神”一直都在,莫以成败论精神。
“女排精神”的真谛是坚韧、顽强、拼搏,而非输赢。作为观众更应该关注体育的本质,而非结果的输赢。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赢”而升华胜利者的“精神”,由于“输”而选择性忽视失败者的“努力”,输球并不意味着缺乏“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强调“XX精神”,是对运动员、教练平日辛苦训练的不尊重。我们的运动员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志在为国争光、努力训练的运动员都是了不起的,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强调女排精神的同时,也要强调体育精神,强调爱国热忱。一场比赛的胜利并不能说明问题,长久地坚持信仰,才最值得尊重与敬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清源一中的小莉、小雨在打扫学校教学楼的走廊时,发现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边的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小莉说:“小树苗的生命力真强,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照顾它。”小雨说:“小树苗的生命力虽然强,可它长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坛里,不是可以生长得更好吗?”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22、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
本次作文题型为新材料作文,题目由一则叙述性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叙述性材料提供了一个可供考生写作的具体情境,考生可据此具体情境中的要素(人、物、事件、细节等)选取角度审题立意进行写作,也可在具体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延伸至人生、社会等更宽广的层面上进行拓展写作。
材料中的要素有小莉、小雨、小树苗、下水道边的地砖缝。小树苗是一株成长中的小植物,而下水道边的地砖缝是小树苗萌芽生长的具体环境,现在长出了一株小树苗,这是引发小莉、小雨讨论的具体背景。小莉、小雨的话语代表了各自对小树苗生长于地砖缝中这一具体事件的看法。
小莉认为小树苗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萌芽生长,这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值得大家学习,小莉从小树苗身上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因此认为要好好照顾小树苗。小莉的看法反映的是对弱小但顽强生命的尊重、赞扬。
小雨的看法与小莉有交叉之处,也意识到小树苗生命力的顽强,但她认为小树苗长错了地方,建议把小树苗移植到花坛里,如此,更利于小树苗的生长。从小树苗与生长环境的角度考虑,小雨认为应该为小树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除了围绕小莉、小雨二人对小树苗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这一事件发表的不同看法选取角度立意外,考生还可以把小树苗作为立意的角度,小树苗生长于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一方面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关于每一个生命生长环境的思考。同时,在立意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材料中的两个细节,一是“小树苗”而非大树,意指此处的生命应是处于弱小、发展状态的生命,而非蓬勃与强大;二是材料中小树苗从萌芽到生长的具体环境是“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下水道,阴暗肮脏,地砖缝,空间狭窄。这两处均是命题材料所设置的具体细节。
综上所述,本题围绕小树苗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这一具体情境提供了三个立意角度。
小莉角度:尊重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都拥有生长、发展的权利;善待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
小雨角度:为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提供合适的、良好的生存、成长环境。
小树苗角度:卑微与弱小不是放弃成长的理由。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选取哪一个角度立意,所持观点均要来源于材料,不能凭空产生,考生可在对命题材料所提供的具体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延伸,并展现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由“小树苗”与“走廊下水道边的地砖缝”的关系可以延伸至对人才与成才环境的思考、社会底层群体与平等尊重、社会保障的思考等,而这种思考的差别,也是区分考生写作水平、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天下午五点,南京市盐仓桥附近都会有一对老夫妇在道路停车带搬凳子坐下,“人肉”占车位,等待儿女开车回家,如果孩子回来迟,两人就轮换着坐,直到孩子归来。针对此事,各方有不同反应。有的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附近车主气愤又无奈:那是社会公共车位,不是他家私人的,但总不能出手对两个人怎么样吧?老夫妇的儿女也很委屈:附近车位确实太紧张,但也劝父母不要这样风雨无阻,却拗不过两位老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要求:(1)写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2.“就其中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也就是说材料内部充满了争议性、多解性,公理婆理,莫衷一是。现在,请高三的学生作为一个成人、准成人、公民、准公民,参与其中,说清楚自己的看法。学生要选出其中一方,“老夫妇”、“其他车主”、“老夫妇子女”、“可怜老夫妇的人”等;然后论其“是与 非”、“合理还是不合理”、“可以接受还是不能接受”。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还是要选取一方力量,针对他的行为,在“大是大非”上作出回答,提出自己斩钉截铁的“观点”。
“老夫妇”。亲情表达不能靠损公济私来实现、情字面前还是要规则秩序为上、亲情不能遮蔽了法与理的庄严、勿拿弱者思维施加道德绑架、倚老卖老思维不该被鼓吹——这些都是反对老夫妇行为的观点。
无伤大雅的温情表达不该被上纲上线、利益当道的时代须珍视纯挚的温情表达、越老越敏感生怕自己一无是处的老夫妇实在无可厚非——这是赞同老夫妇行为的观点。
放弃尊严的人肉车位是扇向谁的巴掌、“资源”短缺导致了“耍流氓行为”、“无赖诗式
行径”折射弱势群体挣扎——这是相对中性的观点。
“其他车主”。怨气与戾气无从解决问题、法律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用品。
“老夫妇的子女”。做做样子的劝解只是一块遮羞布、让老实人回家的最大力量究竟是 谁、你的私心是怂恿老人的合谋。
“有的人”。有的学生拿着“可怜天下父母心”大谈特谈,应孝顺父母,让父母安度晚
年,为父母撑起一片天。有的则是相反的观点,爱要学会放手、特别的爱该理性地给、勿让爱逾越界限、愚孝与愚爱同样可笑、着眼子女未来而非眼前利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爱车位人亦念其儿。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华东师大二附中应届毕业生孙恺文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面试时有一段精彩的问答。
问:列出上一年里你最喜欢的几部著作。
答:《论语》、《诗经》、《鲁迅短篇小说选》、《2000年民歌集》。
问:列出你经常阅读的印刷物或电子出版物。
答:《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维基百科全书》、《法国世界报》。
问:列出上一年里你最喜欢的电影、表演、展览会、音乐会及各种演出。
答:《哈姆莱特》、两部易生戏剧、《超级笨蛋》、《埃及博物馆》、《卢浮宫》、《血钻》、《无间道风云》、《卢旺达饭店》、《阳光小美女》、《辛普森一家》、《越狱》。
材料(二)
“在我面试(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那一组,我问了所有学生一个共同的问题:读过些什么书?但他们给出的答案让我太失望!所有学生报出的书名要么与教材相关、要么是老师规定的、要么就是四大名著,只有一个学生的答案超出了四大名著的范畴:《悲惨世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审题提示】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而且有两则材料,虽说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但作文立意的确定应以上述两段材料的共同的“意”为基础。材料(一)材料(二)形成鲜明的对照,且发人深思。中外不同的大学面试时所问的问题何其相似,可学生的回答却大相径庭。面试问题的接近,说明中外大学都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积累和经典的阅读,而学生截然不同的回答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忽视经典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审题时应从这一现象出发,深入思考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立意】
1、可以从应试教育的弊端及教育制度入手,谈经典阅读走进课堂的重要性。
2、可以从中外大学招生面试题目的共性出发,谈新型的人才观或中学通识教育的重要。
3、也可以从社会的大环境入手,从家庭教育入手,谈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重要性。
4、还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谈经典阅读应成为发自内心、提升素养的一种精神需求。
【素材链接】
1、面试结束后,一名经济学院的考官感叹:“可能学生负担太重了,他们的阅读范围真的很小。”
2、日常的语文教学也以应试为目的,大多是“速成式”的“短平快”,常常败坏了学生的读书胃口,塞满了自我学习的时间。表面上功课优秀,实际上与文学与文化名著绝缘,很多同学是高中毕业了,却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没有读书的方法和审美意识。
3、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一种冲击。
4、经典阅读可以增强语言感知、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丰富人的心灵,提高人文素养。
5、“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懂得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
四.作文(60分)
22.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档电视栏目里,主持人邀请了三位成功人士谈他们的成功经验。第一位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认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认为“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看完这档节目后,人们议论纷纷,各持己见。
上面的材料,触发了你哪些思考?根据你的感想和体悟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2.
此题在审题上没有设置难度,在写作时,可以选择“要做别人不做的事”铸就成功,也可以选择“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赢得胜利,还可以选择“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获得成功。任选其一进行写作即可,忌讳把两个甚至三个观点糅合起来写。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作文立意参考
1.本题材料中关键词句为“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材料中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中的“幸福”是与友人相聚之乐,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韩国人发明了两种筷子:一种叫作rassen,收起来是一根圆柱,打开后是一双;另一种叫作kamiai,内置磁铁,收纳和使用起来都很方便。对于这两个新事物,日本网民表示非常佩服韩国人的创意,甚至说他们重新定义了筷子。而中国人却笑了,说日本人和韩国人根本不懂中国筷子的真正含义——天圆地方、天地人三才之象、合二为一等等,而仅仅把它当作一种工具。

叫作“rassen”的筷子

叫作“kamiai”的筷子
结合材料的内容及深刻意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唐朝有一个大臣,小时就有驼背、跛足、口吃三种生理缺陷。
因为驼背,他总是高昂着头;因为跛足,他总是缓慢行走;因为口吃,他从不与人争论,总是三思后言,说话筒短明白。最终,他被评为当时最有威仪的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参考立意】(1)善用其短 (2)让短处变成长处 (3)不能完美,可以完善 (4)避短扬长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参照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第一类鱼只有空虚的“美丽”,其实一无所有,过着没有价值的生活。第二类鱼拥有了自由,却只能在等待中死去。而第三类鱼既有拥有也有失去。它们拥有自由,拥有为生存而进行搏斗的意志;它们有的会失去生命,但那种死亡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真正体验过生活。由此,可以立意为:
(1)要拥有自己的空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4)在拼搏中获得生存;
(5)自由与安逸;
(6)生命在搏击中绽放异彩;
(7)适者生存。
等等。
立意时要注意三类鱼之间对比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