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1月10日,重庆一名老人倒地受伤。女医生谭永超正好从旁边过,马上跪地按压急救,直至救护车到来,老人最终化险为夷。报道说,女医生的丈夫在那一瞬心里转过很多念头,老人身份不明、伤情不明、受伤原因也不确定啊!况且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动作幅度、频率都比较大,妻子怀孕6个月了,不宜做剧烈运动……谭医生却没有丝毫犹豫,说这是做医生的习惯,见到病人就要冲上去。
现场抢救的照片被人拍下上传网络,网友们点赞如潮。都夸:好医生啊!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2.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思路点拨:材料没有难度,一个身份不明的伤者,一位善良的医生,一名体贴的丈夫,一群热心的网友,一个有温度的故事。但如何让善念形成本能反应,如何挖掉恶行背后的养成土壤,值得我们深思。
立意角度:
1. 站在谭永超医生的角度:①让善行成为习惯,让善念成为本能;②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恪守职责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
2. 站在谭医生丈夫的角度:①小爱在左,大爱在右;患得患失,常常让人见义而不为。②见义勇为与理性同行,应建立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
3. 站在网友的角度:①让正能量化作时代的洪流;惩恶扬善人人有责。②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心存善念,爱满天下。
综合角度:①每个公民既要守住真善,塑造自我,更要关爱他人,惠及社会。②道德选择离不开平时的养成。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④铲除恶行滋生的土壤。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课堂上,英语老师在介绍中西色彩文化对比,一位学生忍不住站起来说道“老师,这些是没有用的知识,能多讲讲对我们高考有用的东西行吗?”
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回忆在自己的大学生活时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当年大学一年级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一门是美术字课。10年后他在设计的电脑出现的漂亮的可变字体就是出自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课。
对这样的现象,你有过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杜绝游客大量“顺走”免费厕纸的行为,北京天坛公园在公厕内安装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游客只要摘掉眼镜、帽子,面朝识别屏幕,机器下方就会有适量的厕纸自动滑出,同一个人每隔9分钟才能取一次纸。据悉,“刷脸取纸”后,在游客量较大的南门公厕,厕纸使用量已由过去的每天20卷下降到现在的4卷。
对于北京天坛公园的这一举措,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22. 【立意参考】
(1)利用高科技手段督促公民道德自律很有必要。
让科技为文明把关,让每个人都被迫恪守规则、欲投机而不能,或者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比如重新取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样,不文明的行动、举止就会得到遏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明的素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道德素养的形成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在道德蹒跚学步时,需要技术扶一把,送一程,当公民道德意识逐渐增强后,自然可以丢掉这根“拐杖”。
没有治标也就没有治本,只有不断的治标累积并不断培养习惯,才能让守法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况且,目前对过度使用厕纸的行为没有强制的法律法规约束,所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加以督促也是非常必要的。
(2)动用高科技设备解决偷取厕纸的问题,是杀鸡用牛刀。
高科技设备价格不菲,用于识别人脸发放厕纸实为大材小用;约束带来的道德素养提升只是一时的表象,强制手段治标不治本。对于公共服务产品,技术防护不是万能的,还是要靠市民素质的提升。
(3)既要让科技为文明把关,又要有适当的教育、宣传引导。
杜绝不文明行为有必要,但更应采取教育、引导的方式,只有从内心树立道德的标尺,自觉约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文明行为,标本兼治。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返现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
……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这位31岁时已任大型国企副总的青岛男子,在42岁时却毅然选择成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不停刷新自己和中国的帆船运动记录。他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我。” 2016年10月郭川在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时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有评论认为,郭川不甘于平庸,追求有生命厚度的生活方式凸显了人的主动性和求索精神;当芸芸众生沉湎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的时候,他却在勇敢地挑战“未知”。也有评论认为这种个人用帆船航海所面临的巨大生命危险的行为,是否值得?他的离开,是否对亲人构成一种不负责任和伤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作文
这是一道时事类新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事件为“‘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失联”,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媒体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题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也要求将议论的焦点放在对郭川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认识上。由此考生可以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确定立意:
思考1:肯定郭川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郭川主动放弃温馨安逸的生活,执着于自己热衷的事业,选择了一种不同凡俗的生活,由此可有如下的立论:①人生应不甘平庸,应追求有生命的厚度。②探寻未知,超越常态,凸显人的主动性和求索精神。③敢为天下先;不被安逸所困。④听从内心的召唤;回归真实的自我。等等。
思考2:质疑郭川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郭川的选择,的确是一种大智大勇,如非有非常之意志,超凡之理念,绝不会做出如此选择。但是,郭川的失联,让我们也看到了生命的可贵、人的责任等问题。由此可有如下的立论:①珍爱生命,不做无谓的牺牲。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③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等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立意角度参考:
第一类鱼只有空虚的“美丽”,其实一无所有,过着没有价值的生活。第二类鱼拥有了自由,却只能在等待中死去。而第三类鱼既有拥有也有失去。它们拥有自由,拥有为生存而进行搏斗的意志;它们有的会失去生命,但那种死亡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真正体验过生活。由此,可以立意为:(1)要拥有自己的空间;(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没有远虑必有近忧;(4)在拼搏中获得生存;(5)自由与安逸;(6)生命在搏击中绽放异彩;(7)适者生存。等等。立意时要注意三类鱼之间对比的契合点。
四、作文
2010年6月,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引起巨大争议,特别是剧中“黛玉裸死”的镜头,更是引发诸多口水战。近年来,国内掀起一股对经典作品进行翻拍的风潮,《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无一幸免,原著中的很多内容被改得面目全非,有人称赞说这是对经典的创新,也有人批评说这是在糟蹋经典。
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清将你的观点写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和套作。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有一个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急匆匆地到早餐店吃面,但从未感觉出面有什么特别的滋味。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再去吃面,在悠闲的用餐过程中,感觉面的味道特别鲜美。当他问餐馆老板时,老板说:“今天的面配料和制作过程与平时完全一样,每天的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最后一句“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为关键信息,时间、味蕾、滋味三者关系,可理解为:只有细细的品味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还可以延伸下去:给生活一点时间,去慢慢地感悟与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滋味。
评分标准:(一)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2 分;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1 分;每1 个错别字扣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 个字扣1 分)
2. 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 分或2 分,不评0 分。
5. 只写标题的,给1 分,不评0 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 分。
6. 只写标题的,给1 分,不评0 分。
7. 完全空白的,评0 分。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 【写作指导】
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 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 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 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
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
C、论“进谏”需要勇气。
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A、商纣王、魏征 B、布鲁诺、伽利略 C、比干、屈原 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范文示例】
有理不妨也饶人
古人云: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老师当然也是如此,做学生的也要明白这一点。张老师在上语文课时,犯错不断。李明同学积极纠正,直戳要害,似乎带有一点儿得意的语气,丝毫不给老师面子。犯错的事情人人都会有做过,何况是老师。当我们指出别人的错误时,应用委婉的语气,或者对于一些不起眼的错误,来个“视而不见”,给别人一个台阶下,有理不妨也饶人!
曹操手下有一谋士,名叫杨修。杨修十分聪明,但他一有理即脱口而出,从不想后果,,口无遮拦,只自顾自地的津津道来。杨修对待曹操的错误,从不会以委婉的方式去纠正,而是一语道破。曹操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终于气急败坏,令人处死杨修。就是这么一种性格,使杨修落了这么一个下场。理直气壮不可取,委婉进谏才是王道!
前不久,香港发生了一件广为听闻的事件。一对大陆夫妇因孩子内急,排队上厕所,但孩子实在是憋不住了,夫妇两就在路上,用纸片接住孩子的屎尿。因为香港的政策,随地大小便是要罚款的,一位香港记者看到了这一事件的发生,随即拿相机拍了下来。大陆夫妇又看到了,他们就争吵了起来。本来这一件事情能轻松解决,当因为双方得理不饶人的态度,让情势白热化,导致这一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大陆夫妇有理,香港记者有理,何不坐下来谈一谈,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难道不懂吗?非要拼个你死我活才罢休吗?
许多人都知道魏征敢于直言进谏,魏征的坦直实在是勇。但细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有唐太宗这么一位懂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道理的明君,魏征再勇也是无用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掌握分寸,船到桥头自然直,无需过分做作。
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有理不妨也饶人。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3月,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泛流传。在这份网络热传的帖子中,罗列了不少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具体错误。比如某版本二年级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根据历史资料,爱迪生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阑尾炎手术,课文所叙述的内容并不存在;又如某版本五年级的《地震中的父子》,在不同的版本中,所记载的地震发生时间并不相同……这些课文,因其中叙述的事件不真实而被指为“假课文”。
你对“假课文”事件有何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写作提示】可对“假课文”事件的相关方,如教材编写者、审查者的不负责任行为提出批评;可挖掘“假课文”事件产生的原因,指出假课文的危害,也可提出相关建议。当然,也可用“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假课文”事件,如语文教材不等于历史教材;内容只要是真善美,即使有点瑕疵也应包容;生活中允许存在“善意的谎言”等。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问题,都应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谈看法,否则,应视为偏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