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抢红包”是今年春节期间最为时髦的话题,从除夕到正月初八,微信群里,“抢红包”活动此起彼落,好不热闹。这一现象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光大。

网民乙: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败坏了社会风气。

网民丙:玩点儿游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低俗风气。

对此,你有何看法或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四、写作(60分)

22、作文参考立意:

(1)从赞同的角度可立意为:①社会需要高科技的民俗文化;②新科技,新民俗;③“抢红包”背后的科技元素等。

(2)从反对的角度可立意为:①社会呼唤亲情的回归;②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③对高科技民俗文化要正面引导等。

(3)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①“抢红包”要拒绝低俗风气;②在游戏中增进感情;③“抢红包”要“抢”出和谐来等。

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立足现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同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写出深度和广度。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言之成理,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30.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

是事业上的。好的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良的阅读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结合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积累,讲一讲阅读是如何促进一个人成长的,或者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感受或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八、作文   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六、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后期的孔子,最为主张“仁”,于是他如此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其意为:人若不仁,怎样来对待礼呢?人若不仁,怎么来对待乐呢?诚然,仁,是重要的。没有仁,便没有礼;没有仁,便没有乐。孔子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是因为他有一颗对万物众生的仁爱之心。唐太宗之所以能得“贞观之治”的千古美名,是因为他有一颗对百姓子民的仁爱之心。汉文帝之所以能成因“亲尝汤药”闻名的孝子,是因为他有一颗对母亲的仁爱之心。不同的荣耀背后总有不同的执着,不同的执着背后总闪烁着温暖人心的仁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60分)作文。

参考:

同学们可以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参考: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公用自行车,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

“共享单车”在大中城市投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受到广泛欢迎。有人用完后将它擦得锃亮,有人为它加了车筐使用起来方便;但也有人涂抹编号据为己有,也有人随意乱放私自加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破坏……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可立意为:共享单车是对公德的一种考验,倡导文明,批评自私自利的行为;加强监管,铲除恶性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包容创新;用好共享单车,还需共享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温暖行为点赞。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前不久刚刚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湖南省衡山县白云村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当年以托福满分、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湖南一个小山村当了一名村官,并且一干就是6年。3月4日他和5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内外名校的小伙伴一起走进央视节目《朗读者》,并现场讲述了这一“非常选择”的心路历程,台下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董卿也激动地说:这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怀抱理想,回到广袤的田野……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仅4岁的江西上饶女孩雯雯(化名)从1岁零3个多月开始,便跟着父母徒步旅行,去的多是山区和边境地区。雯雯每天平均要走15公里,最多时一天要走30公里,天黑了就地露营或在村民家借宿。雯雯已经跟着爸爸妈妈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雯雯的父母说,不打算让孩子上幼儿园,在上小学以前会继续走下去。此事被众多网友热议,雯雯也被称作“中国最小背包客”。

雯雯父母的这种做法你怎样看?请综合材料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2.【立意角度】

⑴赞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正是父母自小历练孩子最充分的理由,现在的孩子就是因为从小磨炼太少,所以长大后独立能力不强,无法坚强面对困难、挫折。为孩子计长远,蕴含着深切的关爱。

⑵不赞同: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不打算让孩子上幼儿园,无异于剥夺了孩子的童年,是否尊重了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并没有权力决定孩子的一生。一厢情愿地对孩子进行磨炼,长时间只跟父母相处,可能难以融入集体,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⑶不赞同:不值得提倡。因为它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脱离了孩子的天性,不仅难以收到期望的效果,还可能给孩子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⑷辩证地看:赞同对孩子进行锻炼,但不赞同违背自然规律,超出一般孩子承受力的拔苗助长式的摧残。

⑸辩证地看: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条条大路通罗马,雯雯的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不被绝大多数的家庭所认可,但同郑渊洁的“私塾教育”一样,也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已,现在就下结论这种方式是否合理也许还言之过早。其它合适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抗议……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作文参考立意:应该把道德知识的传承内化为个人行为的养成,也就是道德知识的生活化。

解析:材料由两个自然段组成,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对比出现的;一方面是孩子熟悉地背诵《弟子规》,内容是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任性刁蛮,毫无礼数。材料的内涵是什么呢?前者是言,后者是行;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前者是学,后者是用;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前者是国学繁荣,后者是素质低下;前者是知,后者是行。

四、作文(6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发生后,马云没有捐款,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言辞激烈,谩骂马云的道德水平低下,与其地位身份不符,形成“逼捐”态势。

针对这一事件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马云作为顶级富豪和公众人物,行为应该成为各界的表率,马云不捐实在不妥,“逼捐”有理;其二,捐与不捐,完全是个人行为,马云有捐或不捐的权利,也有自主决定以何种方式参与社会公益的权利。

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观点明确,文体明确,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6.立意角度提示

1.从声音一角度: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2.从声音二角度:公众人物也有自主权

3.从网友热议、谩骂角度:

①“圣德”对己,“常德”对人

②“道德绑架”也是一种“不道德”

③“不高尚”不等于“不道德”

④个人理想化的道德追求,决不混同于社会普遍化的道德要求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解读古典文学名著角度趋向多元,往往赋予其新思维、新角度:从《儒林外史》中发掘“营销学”,从《西游记》中学习“管理学”,从《红楼梦》中研究“公关学”“服饰学”,从《三国演义》中汲取“策略学”,从《老子》中探寻“投资学”“养生学”……

你如何看待当下古典名著阅读的新思维、新角度现象?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4.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连的一个妈妈带着4岁的女儿去饭店吃饭。席间,女童与小伙伴捉迷藏,惊扰了邻桌的一个女大学生,女生愤而起身,作出踹孩子状,孩子的母亲情绪失控,继而引发双方的冲突。接着劝架的服务员也被裹挟进冲突之中,场面一度失控。视频曝光之后,事件几经“反转”,舆论一片哗然。最终孩子的母亲和女大学生和解,尽管当事人不再追究,但是网上的舆论却没有因此停止。

有人认为女大学生的行为失当,应当受到谴责;有人认为放任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的父母需要反思;还有人认为孩子的天性不能凌驾于公德之上。

你认同以上观点中的哪一种?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的你权衡和思考。要求观点鲜明,文体明确。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