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被尊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教授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2、写作
凡围绕“教养”“修身养德”“不给别人添麻烦”等进行写作,均视为符合题意。按照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五、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如果可以,你会换个星球生活吗?”网友纷纷跟帖,出于不同的原因或目的,有人选择守在自己生活的地球,有人则选择离开。
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24.
祝好,地球
亲爱的地球,我要离开你,虽不舍,但满怀坚定。
我要离开你,是我对你由衷的敬畏与热爱。作为人类,我曾是那个因无比的智慧使你多彩被你最钟爱的孩子,又是那个因无尽的索取与需求枯竭你身体的罪人。百年的时间,证实人类对于提高生活品质而索取的不尽需求、与自然所予的有尽资源,是不论人类如何努力创新,提高科技水平,最终终将难以解决的矛盾。我敬你爱你,所以不愿见你进一步枯竭,不愿失去您的宠爱,抹杀你的荣光;但我同样爱我的同类,不愿剥夺他们来到世上的权利与享受生活的需要。所以,我愿意离你而去,开辟新的家园,新的资源。
我要离开你,是想逃离你承载的厚重的历史。对不起——但居于你的人类文明实在太久远了。善与恶都在漫长的历史中被演绎到了极致,理智与愚昧都曾交替领人上前。看着每个激荡着深厚历史生命来到今日的个体,美固然使我欣喜,而偶然季度利己自私的恶让我心战——恶的产生来源于不可避免的社会环境,又因经验而娴熟,向猪肉中注水,奶粉里放药……我希冀能有宇哥崭新的、平等公开的社会,让我安心。
我要离开你,还因如今激烈的竞争,科技进步下的开节奏生活——倘若,我们离开减少了资源的争夺,是否就可以多一些人能够享受一日不知几次的日出日落?
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便是——我向往那种开拓。我向往哥伦布扬起船帆一刹那开启一个新时代眼角的光影,向往五月花号停靠之时激起的浪花。——对不起,你虽大,但我们已经太过相熟。我希冀作为一个开拓者,创新者,体会发现一种新大陆新文明的欣喜。同样,我明了创新与交流是曾经人类文明进步的火花与阶梯。我所受的教育,鼓舞我担起责任,去无畏与新的星球之上的物种交流,去面对未知,运用智慧与理智,推动人类文明走向高峰。
亲爱的地球,你是我这个小小物种的母亲,也是我们所创造的文明的第一个载体。我愿不成为你要消灭的寄生虫,成为你最美好的回忆;我愿意载于你的辉煌文明能够持续美丽;我愿载起时代赋予我的责任,以生命的赌注,以创新开拓这个世界。我要远离,祝你一切都好,祝你,因我的离去,更加美丽。
文明之殇
仰望天空,人们探索着千亿光年之外的亮点,我们甚至渴望离开这里,离开这坚守了千万年的土地,可这里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啊,我们如何离开?怎么可以离开?
文明之殇在于被抛弃。
十八世纪,英国汉斯·斯顿爵士发现,除了七万余件藏品,自己没有遗产和现金可留给自己的两个女儿,于是决定贱卖了这七万多件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当年其国人远走古埃及法老谷中的木乃伊和尼罗河畔的巨大神像时,埃及人还为这些寻宝者们当苦力。漫步于大英博物馆,看着这些因抢掠荟萃的文明,我曾心生哀伤,为了生存,人可以典当或变卖传__,更别提这些破旧不堪的物件了。但这文明的流失,将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悲伤。
文明之殇在于莫斯科百年学术图书馆一场17个小时的大火;在于敦煌道士将敦煌古物变卖给外国人;在于埃及人将民族宝藏拱手相让。
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喀布尔国家博物馆前一座巨大的石碑上写着:“只要一个国家的文明在,这个国家就在。”是啊,正是因为今天我们感念华夏文明,自称炎黄子孙,我们才拥有一个民族;正是因为我们尊孔尚儒、传承文化,我们才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存在。但如果文明流逝了,我们还存在吗?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鲁迅说过:“中国的国魂在于中华文化。”文明也许不仅仅寄托在古物上,更寄托在文化上。文化是文明抽象最坚守的载体。
对于一个人,家乡是一种文化,生命的起源是人的文化。张抗抗回忆:“外祖母已经去世23年了,但每次回到德清,我还是无比亲切,因为这里是外祖母的故乡,是母亲的故乡,是我的故乡。”我们每个人回到家乡,如果看着一扇厚实的茧,一点点蜕去旧皮换上新装,但那日新月异里总少了什么。故乡应是母亲的糯米团子和砖瓦房边那棵永不结果的龙眼树。但这些年,青山少了,绿冰浊了,“再也回不去的故乡”成了大家共同的“乡愁”。对于一个人,文化流逝了,文明流逝了,这让人怎么不伤痛。
对于一个民族,我们的文化便是自古相传的处世哲学,百岁老人周有光认为传统文明有些是极好的,比如夫妻要“举案齐眉”,因此下午茶时他总会与妻子一同举杯。可这样的人还在吗?还不是个个崇洋媚外。
古物、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人们总想抛弃它们,就好像今天我们企图搬到外星球一样。文明之殇,让人痛彻心扉!
地球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啊!我们怎么可以离开?我们不能离开!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郎平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奖;2016体坛风云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凭借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郎平和她带领的中国女排拿下了四项大奖;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中国女排获得“特别致敬奖”,郎平带领队员上台领奖。随即网络出现了热议:“郎平频频出现在媒体面前是炒作还是捞金?”“郎平三次在中国女排低谷时,执教是爱国的表现”“郎平一身伤病仍坚持执教是值得点赞的”“郎平代表的是一种女排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国人,是国家富强的驱动力。”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今日,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引进了一批智能养老机器人——“阿铁”。“阿铁”是为养老服务量身定做的,目前还不够“智能化”,就是把一些唱歌、对话、语音提醒等功能集成在一起。
材料二:2017年伊始,一场人机围棋车轮大战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最终,机器人棋手以60胜0负1平的成绩横扫人类,其中包括柯洁、朴廷桓、聂卫平等世界围棋高手。
材料三:在深圳市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一台名为“小胖”的机器人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突然自行打砸展台玻璃,玻璃砸碎后划伤了一名现场观众。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见解或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作文思路分析:三则材料共同话题为人们对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运用。 1.利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2.在情感交流等方面,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类。3.使用人工智能时,方式要得当。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
根据材料,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写作提示】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议论文,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两个选材范围。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有以下思考:①当今社会,每一个当代人都应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从而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诗意的栖居。②提倡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带功利色彩地拥有真趣、真爱,培养和拥有超功利的学习和生活态度。③批评当前教育以及其他领域中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视思想,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来开展教育活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妹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妹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
根据材料,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作文(略)按高考评分标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前不久刚刚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湖南省衡山县白云村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当年以托福满分、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湖南一个小山村当了一名村官,并且一干就是6年。3月4日他和5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内外名校的小伙伴一起走进央视节目《朗读者》,并现场讲述了这一“非常选择”的心路历程,台下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董卿也激动地说:这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怀抱理想,回到广袤的田野……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2. 作文(略)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国内一所大学拟实行“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的措施。此举尚未实施,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另据报道,国内某高校还在每一间教室的前面设置“手机收纳袋”,收纳袋分布几十个小口袋,每个小口袋都标注着不同的数字序号和学生名字。上课前学生必须关掉手机并放入袋中,才能到座位上听课。
对于一些高校要求“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四、作文(60分)【参考立意】
(1)从赞成的角度看:
①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而很多学生每天花在玩手机上的时间已经很多,不能再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玩手机上,收手机有利于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减少学习时间的浪费。
②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老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却在下面玩手机,这是对老师、对学问的一种不尊重。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强制不自觉的学生交出手机。
③“自律”虽重要,“他律”不可少。“交手机”正是通过“他律”来培育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的目光从屏幕回到黑板的有益之举。
④不少学生玩手机成瘾,甚至到了手机不能须臾离手的地步,校方采取强制收手机的手段,是不得已的选择,这至少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暂时摆脱手机的__和控制,把注意力放到学业上。
(2)从反对的角度看:
①“强制收手机”有违大学自由民主的风气。大学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没有必要采取整齐划一的手段强制学生学习。而应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自主发展,多样化发展。
②“强制收手机”是对学生自律能力的不信任。大学生已经具有明辨是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上课玩手机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他们自有判断,因此,不宜采取强制措施收缴他们的手机,而应引导他们自觉专心听讲。
③“强制收手机”治标不治本,学生的注意力之所以不在课堂,其原因可能是课程没有吸引力,或者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不想学、不愿学,收手机也仍然不能让他们专心学习。因此,对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必须深入了解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④外因必须借助内因才能真正发生作用,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则“强制收手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弊端,比如让一些学生把心思转移到怎么对付这项举措上,如用模型机冒充手机或准备多个手机来应付等。
⑤通过收手机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上,简单粗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千差万别,是用一刀切的行政管理来代替因人施教。
(3)从综合的角度看:
让学生专心于学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让学生课前上交手机的做法值得商榷。
【教师下水作文】
“课前交手机”体现浓浓人文情怀
福建莆田哲理中学 董立群
国内某高校每间教室前面设置“手机收纳袋”,某大学拟实行“上课前所有同学交手机”措施,此举尚未实施便引发热议,支持者和反对者皆有。对此,我认为,校方的看似无奈之举实则体现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首先,不可否认,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正迅速膨胀。手机作为一种沟通分享便利工具为人们所喜爱,尤其年轻人,更把它当作时尚之物而青睐有加。但手机是把双刃剑,大学生虽已成年,可自控力不强,往往会迷恋成瘾而深陷其中,给自己及他人身心造成伤害。君不见“低头族”玩手机成瘾而踏空坠桥身亡;君不见“低头族”过年盯屏抢红包而冷落了久未相见的亲人!这些事情历历在目,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校方拟实行“课前交手机”措施是其深察手机危患而谨慎行事的人文关怀的“他律”举动,我们怎能拒绝?
其次,高校作为人才聚集之地,是造就人才的工厂。大学生可以在高校优化已学知识,提升学业能力,学习将来立足社会本领。教室是学生学习、教师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若没有按规定上交手机而留滞身边,不仅可能本心受迷惑而误了自己课堂学习,还可能影响周围同学,甚至影响老师上课质量,是对尊师重道一种道德漠视。谭嗣同有言:“为学莫重于尊师”,康有为说:“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尊师重道”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一个尊师重道风气盛行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可见,校方在制定规章制度、营造尊师重道氛围方面着实下了苦功夫,体现的正是对学生浓郁的人文情怀,我们能视而不见吗?
再者,国有国法,校亦有校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已成社会共识。诚然,大学生作为高智商群体,追求民主、自由自然可以理解。但是,自由和约束是对孪生兄弟。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塞缪尔·P·亨廷顿说过:“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自由”。每个社会公民只有遵纪守法,享公民应享之权利,尽公民应尽之义务,才能和谐相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学生课前自己上交手机,课后自由提取,校方拟实行的规定措施不正是给学生营造安定、自由、和谐的校园环境吗?对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
也许有学生会说学校规定课前全部上交手机是对学生私有财物占有,对学生个人隐私的侵犯。的确,手机是学生私有物品,但校方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要求上课前交手机,尊重学生隐私,给学生做“手机收纳袋”并标注数字序号和名字。校方的举措于情于理都是对学生满满的爱意。
如今,国家依法治国,法律明文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饮酒驾驶”……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同校方拟实行“课前交手机”的举措,表面看似硬性、强制,似乎不近人情,实际上为你、为我、为大家对生命敬畏、价值取向着想,其间充满的浓浓人文情怀不言而喻。当所有人都能很好履行公共文明职责,那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之梦的实现就近在咫尺了!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七、作文 (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记者报道,一名青年创办一个普及科学常识的公众号经常发布一些文章,他将人民日报官网的一篇文章改了名称,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后就在网上发布了,没想到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原来一家公司针对他所起的文章标题,已到法院起诉。他告诉记者,这篇文章在发布后16个小时,因为侵权就被网络平台删除了,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在几个月后收到传票;自己没有任何的商业化利益,而起诉书上把这篇文章定义得非常严重,恶意刻意诋毁,断章取义误导社会公众。有网友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为一个标题而感到惋惜;有网友说,网络言论自由,但也不能侵犯别人的权益。
读完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选好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2.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本题属于以事件为材料的作文题。在审题立意时,抓住事件中的人物、主体或角色去选择角度,阐明自己的立场。立意角度主要看考生着眼于何种层面,根据事件中的主体,可以从当事人、记者、公司、法院、网友等着眼思考。其一,从当事人这一主体着眼。例如:不能一味诉说委屈,应当理性对待起诉,积极寻求援助,承担责任;在网络上,以后要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不能不经作者同意就随意转载和改动别人的文章等。其二,从记者、法院等主体着眼。例如:积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引导公众理性对待网络言论和文章;多方合作而努力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等。其三,从网友这一主体着眼。例如:网络言论自由,但也不能侵犯别人的权益;网络从业人员需要讲职业道德规范;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新型媒体的监管,积极开展新型媒体的研究政策制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等。只要紧扣材料的其中一个角度,做到思想积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就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