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其用车方便、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同时,关于共享单车“被虐”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被用户偷回家、造价不低的单车“被肢解”“被上树”“被焚烧”……让人们开始为“共享单车”的命运捏一把汗。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 【审题立意提示】
这个作文材料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从批判国民素质的角度:共享单车的出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公德的检验。随意损毁单车,实则是从“共享”中谋“私利”,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资源大共享”,国民狭隘短视的利己观念必须要改变;从社会管理的角度:除了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让人们逐渐“有耻且格”的道德教化外,还应建立法律约束体系,公共管理与执法要跟上,对盗窃、故意损毁、强行占用公私财物早有相关的处罚条例,要执行到位。即用好行政处罚,加强宣传教育,做到教管结合;从赞美民间创造力的角度:对于新生事物,人们多看事物的优点,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一棒子敲死。共享单车是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在解决生活难题,它带来的是出行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创新创业的氛围,最终也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企业有管理责任,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确定乱停乱放多发的路段地区,派出专人归置车辆,使其有序停放。企业产品设计应尽可能规避被轻易破坏的可能。
参考立意:“共享单车”不该成为国民素质的“照妖镜”;提高国民素质,莫使自己的文明大堤出现溃坝险情;积极行动,让“共享单车”伴着文明出行;法律和文明,一个都不能少;“共享单车”要跑在“法律车道”上;等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前,不少年轻人都喜欢“独处”。一个人待在家,一个人逛街看电影,一个人旅行……近日,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对两千多名青年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5.7%的受访者喜欢独处,不喜欢独处的受访者仅占18.1%;62.6%的受访者表示能在独处中受益,独处有利于自身成长;但也有54.0%的受访者认为过度的独处会使自己与外界脱节,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或体会?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2.作文(60分)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判。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夫,不舍昼夜。”《论语·子涵》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③圣人不贵尺只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淮南子·原道训》
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⑤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⑥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莎士比亚)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略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
要求:请结合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2、【写作提示】可以抓住关键词“原创”“盗版”来立意。立意角度示例:①要活出自我;②要培养创造性;③不可盲目模仿别人;等等。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其他文体。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有学者撰文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水浒传》讲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西游记》宣扬虚无主义,《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这个观点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撰文反驳:学者所指的负面内容并非四大名著的主旨,在整体上,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负面影响何其微小;相比之下,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现实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胜四大名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60分)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一、立意角度
1、就读名著论读名著
(1)从学者的角度,不应该读
(2)从反对者角度,就应该读
2、怎样看待名著以及看待其他问题
(1)应该从整体上看待名著
(2)应该从整体上全面看待类似问题
3、针对名著及社会现实中有负面影响的
(1)应该接触,采取疏导方式,增强儿童的抵抗能力
(2)不该接触,采取隔离方式,为儿童营造纯净的成长环境
4、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实行“拿来主义”,“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
二.参考论题论点
1.天下文章皆可读,主观取舍是正途
2.美丑互见,更增孩子的辨别力
3.领悟名著的精华,感受传统文学的高雅,去净化现实社会的消极影响
4.不回避问题!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5. 有些消极因素和影响,是不能抹掉的,但是不因为我们生活中有这些而否定了生活本身的美
6.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传统文化
7. 以经典之精髓,照亮现实人生
8. 在扬弃中传承
9. 适不适合儿童阅读,倾向于适合。但其中的负向作用肯定有,关键是如何去减少甚至消除。抓如何做:家长,社会,学校。
10. 就是扬什么弃什么,如何扬弃
11. 阅读是成长的中要路径。成长需要磨练,不能在真空中成长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除它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关注,但中学生小郭却注意了,他希望找到解决办法,于是他邀请几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并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学了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
尽管小郭因此学业成绩波动,但他们还是赢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学校也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创新型实验室,每天课后,他们就戴着口罩在实验室与粉笔灰亲密接触,测量粉笔灰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坚持反复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的成果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丘成桐科学奖铜奖。
小郭团队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价标准
【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文字转自《语文月刊》公众号)
——善于观察、捕捉细节、发现未知的眼睛,帮助其意识到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颇可探究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
——团队与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志同道合者的助力。
——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学科素养,永远是研究的前提。
——周遭之人的肯定、理解、关怀(精神支持)与学校的设备设施(物质支持)。特别是身为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不以分数与名次为唯一评价标准和要求的宽容。宽容的氛围,永远是天才诞生的前提。
——沉潜、坚持、投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综艺节目掀起一股清流,从《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再到《朗读者》,受到教师和青少年朋友的热捧:有同学认为,从荧屏上能感受到经典著作和文字的魅力,区别于其他综艺节目,很是高雅;也有同学认为,从中学到不少朗读的知识,并渐渐开始喜欢上朗读、阅读;还有同学认为这种节目于真正的阅读距离尚远,不能指望它提高阅读素养;甚至有人认为,现代中学生并不缺少“朗读者”感性的眼泪,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平时的阅读,阐明自己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略[来源:学科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又是一年高考季. 某中学的高三学生们上演了一场撕书“狂欢”,满地的纸屑像飞雪一般,整栋教学楼上下,尽是一片白茫茫的纸屑,也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针对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赞成或反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爸爸,为什么刚才吃饭的地方旁边的那一桌的人声音那么大啊?”
“那是因为他们比较开心吧。”
“那为什么你和我说话要那样小声说呢?”
“一个人心里不能总是装着自己,要考虑到身边还有其他人。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做到什么,却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么。”
对父亲的回答,你有什么看法?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参考角度:
角度一:由“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做到什么,却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么”可立意:
自律,严以律己。
角度二:由“那是因为他们比较开心”可立意:
不以恶意看人,要用善意去看待别人。
角度三:由“一个人心里不能总是装着自己,要考虑到身边还有其他人”可立意:
心中有他人,勿以自我为中心。
角度四:从父亲的教育方式的角度可立意:
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终身受益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自2014年9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目前,已有近20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北京、海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江苏、内蒙古、安徽的高考综合改革时间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此外,还有部分省份定于2019年。已出方案的各地,改革方案的方向大体一致,内容包括高考实行“3+3”模式、不分文理科、英语等部分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减少高考加分项、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实行走班制等,不过具体方案上各地也有细微差别。
对于“高考改革”,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