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2.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卡布奇诺”、“罗托鲁拉小镇”、“普罗旺斯”、“BOHO天明圆”、“广汇•PAMA”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而与此同时发生的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的宝贵财宝,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参考立意:

(一)不赞同地名洋化

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着巨大的威胁。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

(二)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从。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

(三)赞同地名洋化

1.洋为中用,“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

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佳作分享:

旧称仍堪千吟,故土不宜洋名

湛江一中 李杨霆

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中,还映射在日常生活里。纵使是在国内城市,也能实现“一日穿行于罗托鲁拉小镇,漫步在普罗旺斯,游走于卡布奇诺”的幻想。

对于故土冠以洋名泛滥的现象,我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这不是一次旧酒换新瓶的简单调换,而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攻守战。一个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标号,一种地域特色的凝结,在一截岁月的见证下凝固成一份记忆的符号。它目睹了这片地域的兴衰成败,参与了周遭人们的喜怒哀乐,在日转星移中坚守着这份沉重。它不再是一个为划分区域而标定的符号,而成为了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

然而,当凭着“与时俱进,国际接轨”的底气撕开这个城市的血肉,大张旗鼓地贴上了洋名标签时,直接粗暴的无知糟蹋了文化的传承、地域的记忆,人们的情感时,一切还显得那么合乎情理,无关紧要吗?

或许有人以“抱残守缺”为说辞指责我们态度保守,但你们认为的“残缺”从未发生在我们的文化里,那是你们“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臆想。真实的“残缺”根固在你们的卑屈里。至于态度的保守,那更近于对文化底蕴的坚定,我们支持国际交流文化交融,但绝不会妄自菲薄地动摇传统的根基。那是千载岁月留给我们的遗礼,可堪千次地吟唱。

再论洋名的泛滥,大抵是出于人们的急功近利。向往普罗旺斯的浪漫,却无法复制那一片花海,便自以为是地取巧,直接套用地名,妄图以此提升格调品味。殊不知,这是消费情调的土方子,没有架构出预料的浪漫,徒添几分滑稽效果。再者洋名里蕴含的外邦文化诚然会让人感叹,但是缺少了那份感同身受的文化共识,它便无力引起情感的共鸣。感叹只会挑起一时的猎奇,终逃不过冗长的时间。没有传统的支撑,它只会被消磨成尘埃,灰飞烟灭于某日。

故此,洋名的横行霸道应该适可而止了。我们也应该把欣赏投注在旧地名中,挖掘出隐匿于记忆中的美丽,感悟文化的洗礼,千万次轻吟那个名字,不再是饶舌矫情的洋名。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4月1日,中__、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这不是愚人节的假话,而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让北京成为单纯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一城市规划建设思路,梁思成早在60多年前就提出过。他建议在完整保护旧城的基础上,在北京城外的西郊建设新的行政中心,把城市分为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向个功能区,让古城和新城交相辉映。只是,这一建议非但没有被采纳,梁思成还遭到了严厉的批判。于是古都北京的城墙被拆了、牌楼倒下了、护城河不见了,元、明、清三代首都的轮廓,基本消失殆尽……这座经历了多年战火,八国联军没有拆,日本侵华没有拆的伟大古城,最终毁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无独有偶,也是60年前,马寅初于1957年提出了“新人口论”,认为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结果马寅初因这一理论被戴上“马尔萨斯主义”的帽子,遭到无理批判。直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才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__。

错批一人,少了名城,是说梁思成;错批一人,多生几亿,是说马寅初。

要求:自选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60分)【参考角度】

(1)从梁思成、马寅初的角度:世人皆醉唯我独醒、忠言逆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2)从政府、决策者的角度:兼听则明、以人为镜、要有远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从材料整体的角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者。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写景的名句,细读我们会发现:落霞虽美,却是单调的,凭借孤鹜的齐飞,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亮丽;孤鹜虽美,却是落寞的,凭借落霞的背景,成就了一幅灵动的画面。细细品味,我们的社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按照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八、21、作文(50分)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用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得又远又准,因此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标题,文体为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八、21.作文(50分)(略)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业余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不经意间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犯罪心理》中提到的哲学家、文学家有几百人,包括荷马、卡夫卡、荣格、鲍勃·迪伦、尼采、莎士比亚、田纳西·威廉姆斯、安德烈·莫洛亚……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上述这个对比,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3.作文

             附文:

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

张楚(河北唐山)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7日13 版)

     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偶然间见我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不禁皱眉问道:“读这种书有什么用?费时费眼。”当我告诉他每年夏天都要重读一遍《八月之光》时,他看我的目光就不单单是匪夷所思了。当然我也没好意思告诉他,像他这样不读小说不读诗歌的人,只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封闭空间里。他们的灵魂有多饱满,就有多干瘪。

     我们为何读那些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文学经典?这是个多么庞大的伪命题。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前几天读上海学者王晓明先生的文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感慨良多。作者用了大量精力做了一项阅读方面的调查,发现印度、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读文学系的本科生,读书量都比中国的学生多。因此他憧憬,在未来,“即便毕业了,跨出校门了,他依然会逛书店,会在床头留一个放书的小空间,会不断地和爱人、朋友说:最近有这么一本书……他会在好书的陪伴下,继续努力做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说实话,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同时也感到微微的悲凉。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翻阅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其次,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媒体铺天盖地,广告无孔不入,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哪个明星结婚了又离婚了,哪个明星偷情被抓了现行,虽然我们像是活在视觉污染的垃圾场里,但我们又乐在其中且不能自拔。用王晓明先生的话讲,就是资本、技术紧密勾结,在不知不觉中似乎要将人类的整个信息生活都套进其中。我们全然忘记,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讲,何尝不是对人生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不经意间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犯罪心理》中提到的哲学家、文学家有几百人,包括荷马、卡夫卡、荣格、鲍勃·迪伦、尼采、莎士比亚、田纳西·威廉姆斯、安德烈·莫洛亚……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这是个微妙的对比。在我看来,这不是个体编剧间的表层差别,而是民族与民族对文学经典认识的本质差别。“__”后,我们一直没有培养起公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审美趣味。在我们的大部分影视文化里,更多展现的是一个热气腾腾、金碧辉煌的物欲世界,是这个时代最表层最浮光掠影也最丑陋的缩影。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这些影视剧显得如此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大概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而那些编剧也可能未曾察觉,经典文学对芜杂人性的探索呈现永远不会过时。莎士比亚戏剧里丑恶的阴谋诡计依然在《纸牌屋》里续演;《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依然在当下有着不同阶层的翻版;我们甚至可以用《金瓶梅》里的淫靡世界来图解当代中国最微妙最隐晦的欲望……奥地利思想家贝塔朗菲阐述艺术、诗、历史等人文现象时曾经说:“它们不是短期的、有用的价值,而正是自身的目标……当人这种可怜的生物带着动物的本能,在数千种压力下,在复杂的社会中疲于奔命时——能超越动物的也仅仅是这一无用性,这构成了人类的本质……”贝塔朗菲所说的人的本质,已然被国人漠视、摒弃。

     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当人们远离经典而不自觉时,他们的内心会越来越粗糙,并对这个多维世界保持着一份可耻的沉默,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正义缺乏必要的、完整的、切入肌肤的认知与反思。其实许多当代欧美国家都异常重视全民阅读。我们已知的事实是:早在1997年,美国政府就掀起了“阅读挑战行动”,当时的总统克林顿亲自作了《美国阅读挑战行动报告》。2001年,布什政府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议案,指出“美国存在两个民族:一个能阅读,另一个不能”。日本参众两院通过决议将2000年确定为“学生读书年”,2001年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法律》。在德国,历任总统都担任过“国民阅读促进委员会”的__,其国民每4人中就有1人藏书200至500本,超过40%的德国家庭拥有“家庭图书馆”。俄罗斯则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制定各类文件、出台多种措施来促进民众阅读。而在我们这个号称有着5000年古老文明的国度,2013年“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时,在网上遭到了不少民众甚至是知识分子的讥讽嘲笑。这颇耐人寻味。

     当然,我想,那个对我阅读《八月之光》保持怀疑的朋友肯定也在其中。我想象他刚签完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订单,心情肯定不错。他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用手机浏览着黄色小说、官场小说,或者关于谢霆锋、王菲的最新爆料。毫无疑问,他觉得安逸并幸福——就像《黑客帝国》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些克隆人。

    (作者为“70后”作家,著有小说集《樱桃记》《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样黑下来的》和《野象小姐》。作品《良宵》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名,可解释为名位与名声。《世之镜》有言“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该有名声的没有名声,不该有的却有名声。也有人说,著名演员也是千辛万苦才努力到本行业的金字塔顶,每个行业做到金字塔顶都不容易;而且演员的职业也决定了他们必须对名声追求,世人也会对公众人物有更多的关注。

请以“我看名声”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写作(60分)

22. 略低于高考评分标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请全面理解漫画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60分)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2. (60分)思路解析

漫画类的材料作文首先要清楚准确地描述画面,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漫画,把握漫画的核心内涵。这则漫画有两幅图,分别是新一代乌鸦与老一代乌鸦的对比。第一幅漫画老一代乌鸦依然通过投石子的方式喝水,新一代乌鸦则选择了用吸管喝水。第二幅漫画中老一代乌鸦依然用往杯子中投石子的方式喝到水,新一代乌鸦则砸破杯子喝到水;其次,找准比较点。这则漫画中有三个比较点,第一是新一代与老一代的对比,可以赞成新一代乌鸦突破常规,懂得创新,批判老一代乌鸦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也可以赞成老一代乌鸦坚守传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批判新一代乌鸦投机取巧,目光短浅,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第二是新一代乌鸦之间的比较。一种是绿色环保无公害,就地取材,体现了机智灵活勇敢,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喝到水)。一种是粗鲁的、功利的、竭泽而渔式的直接打破,浪费远大于获得。另外,创新要走向实质,不能局限于形式方法的创新,而忽视实质的变革,内涵的改变。第三是隐含的纵向比较。老一代乌鸦和老老一代乌鸦的对比,新一代乌鸦与老乌鸦的对比,老一代乌鸦看不惯新一代乌鸦,说他们不按套路出牌,其实,当老一代乌鸦用投石子喝水时,可能老老一代乌鸦也是看不惯的,可能也会指责他们不按套路出牌。所以正是从这个角度看,老乌鸦曾经也是突破常规,创新的,可是最后还是走向了保守与墨守成规,可以想见,新一代乌鸦现在是创新的,以后也可能重走老一代乌鸦的老路,重蹈老一代乌鸦的覆辙。所以仅仅谈创新是不够的,整则漫画的核心内涵是:曾经智慧成套路,常规时刻都在,创新永无止境,不能抱残守缺,时刻准备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思想。再次,要懂得漫画的讽刺意义,现实指向以及寓言的微言大义,小故事藏有大道理。因此写作时要有意识地由物到人,由物性到人性,思考漫画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意义,联系现实,勾连古今,参照中外,让文章从浅显走向深刻,由单薄写出丰富。最后,观点要明确,还要懂得辩证。批判老一代乌鸦死板,但不能否认他们曾经的智慧,思想的闪光,创造的辉煌;赞成新一代乌鸦的创新,但也要目光长远,方法正当,不能杀鸡取卵,只看当下。另外,视野要开阔,不能一谈创新就是企业创新,就是闭关锁国,最近的文化娱乐类节目《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都是一种创新,而且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老树著新花,更有价值。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联想、思考或感悟,按要求作文。(60分)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跌倒了就肆意哭泣,父母说要学会坚强。后来,我们学着在夜里独自舔伤口,幻想着明天就能长大,以为长大了,我们就不再脆弱。经历过风风雨雨,才明白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生活本身就很脆弱。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22.作文(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教材有一个内容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历程。我县小学生也和很多城市的小学生一样,在老师要求下养起了蚕宝宝,我县桑树少,而且现在还未长出叶子,而杭州、成都等各大城市也闹起了“桑叶荒”。有人计算,以杭州为例,四年级小学生2万多人,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家长们抱怨:所有的孩子都养蚕,哪里去找那么多桑叶?而且孩子小,哪里会喂养?全是家长代劳,尽给我们添负担。但老师们则认为养蚕是相当有好处的,而且每个孩子都应该参与。孩子们觉得养蚕挺有意思,天天去观察蚕的成长。此事经几家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热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社会生活,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参考立意(60分)

1.学生养蚕好处多2.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社会的配套支持3.要把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4.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变通5.不要搞形式主义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广场 上,一位老人用拖把沾水在水泥地上写字,龙飞凤舞。很多市民驻足观看,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有人感叹,这么好的字,很快就干了,看不见了,太可惜了。这也是一种文化,应该留下来给后人看看,不能说没就没了。老人却说,写字就是图开心,何必要留痕迹,让我把字留下来,反而写不好了。字迹干了,我没有前面的压力,会写得更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 参考立意:

从老人的角度:

1.看淡结果,享受过程   

2.忘却已有成绩(成功),可以赢得新的进步

3.过程固然重要,结果也同样重要

从市民的角度:民族文化应留存、传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