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如果什么都不怕,反而更可怕。
以上看法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应该有所畏惧
在当今大谈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时代,“人定胜天”这一信念似乎早已深 入人心,让人总感觉只要努力,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远方,不用畏惧、顾虑一切,因此许多人心里早已没了“怕”这个字。然而我认为,人应当有所畏惧。
几年前北大登山队山鹰社五名队员在一次登山中不幸遇难。经仔细分析,当时所有的条件都不适合攀登,而这些学生“无所畏惧”的攀登行为是酿成悲剧的最终后 果。山鹰社团的精神是要“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颠”,虽然有着如此的雄心壮志,但终究应对不了山峰的险恶,这种“毫不惧怕”的勇气竟让前途似锦的 学 生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难道还不够警示我们应当有所畏惧吗?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技术工具越来越发达,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频率也愈加提高,大片森林被砍伐了,众多河流被污染了,野生动物快濒临绝种了;然而贪 婪的人们无视着这些,怀着“人定胜天”的想法进行着更大规模的破坏。于是,大自然终于发怒了,印度洋海啸一个浪打来,几万人丧生,几千万人流离失所,这无 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一场无法预言,无法计量的灾难。汶川大地震,让千千万万的人们为遇难者哭泣。的确,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太渺小了。倘若大 自然要报复人们对它进行种种破坏的行为,那人类必定处于无限危险之中。因此,我们都须有有所畏惧的心态,而不是肆意地任意妄为,最终落得两败俱伤。
当然,人所畏惧的,并不是金钱、权利,而应是因对生命渺小而脆弱的畏惧,这也是真正对生命敬重的体现。
已故的著名作家,学者戴英在遗篇文章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应当有所畏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理性的约束。畏流言蜚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畏落魄苦难,从而不断勉励自己奋勇前行。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真正负责的体现。
能有所畏惧是一剂良药,它在很多时候,抑制了我们冲动卤莽的行为,让我们保持头脑的理性和清醒,在不断的自我警示和自我约束中提升自我价值,远离某些不必 要的伤害。倘若北大学生对生命,对自然能再“有所畏惧”一点,那他们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不会只给亲人流下无限的痛苦;倘若整个人类对大自然存有一分畏 惧和敬重的态度,那我们的家园才能永远常青下去而不是蓄意地被无限污染,只有这样,我想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吧。
因此,人应当有畏惧之心,把“怕”这个字时刻揣在心里,才是真正对自我,对生命,乃至对自然的负责和敬重。
【解析】: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本题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立意:
从“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句话出发,可以写人应有敬畏之心;
“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则强调人应有勇敢无畏之心;
“应该有所怕,有所不怕”则应辩证地看待“怕”与“不怕”的关系。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孩子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一路上,孩子的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生出大块的红疹,脚上也起满了水泡,晚上睡不好……乐嘉说:“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是锻炼还是折磨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舆论场中的意见分为两派,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在折磨孩子。
不消说,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何况,如何教育孩子,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虎爸虎妈,或是慈父慈母,皆无原罪。如此说来,乐嘉的教育方式引发的争论固然热闹,实际上不过是他人多管闲事?
事实并非如此。在这场讨论中,十分关键却又为舆论所忽视的,是乐嘉女儿的所思所想。乐嘉的教育方式究竟是锻炼还是折磨,对此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孩子本人。可如今,众人将大把精力花费在争辩何种教育方式更可取上,并没有在意孩子的想法。
而这一现象的发生,恐怕不是偶然的。中国家庭在传统观念里推崇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颜氏家训》等经典著作,无不将“教子”置于首要位置。这也意味着,家庭教育容易被异化为单向的灌输,将父母的三观强加给子女。
当记者就其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向乐嘉提问时,他如是说:“她的问题在于她喜欢走,她很开心,但她走到一半的时候想放弃。不可能让她放弃,如果放弃了,她以后一辈子都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她过了这个坎儿以后,做任何事情她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这段回答值得玩味。因为女儿“喜欢”,所以带她参加艰苦的沙漠徒步活动,这本无可厚非。可乐嘉所忽视的是,女儿同样应该拥有放弃的权利。至于她这一辈子是否“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不该由乐嘉来判定。
杜威、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理念各有不同,但核心观念有一个: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在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天赋的基础上进行。但这对中国家庭中天然拥有权威的父母而言,并不容易做到。他们往往倾向于简化与子女的交往关系,不愿意也不可能受子女的约束。因为他们制订了游戏规则,当然不愿意受它的制约。若干年前,美剧《成长的烦恼》热播,着实震撼了我。原因就是,儿子麦克竟然直呼老子杰森之名,两人竟还勾肩搭背,如朋友般聊天。无须讳言,许多中国家长没能意识到,独立性与自主性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对乐嘉究竟在锻炼还是在折磨女儿太过纠结。关键在于,选择怎样的成长方式,应由乐嘉与女儿共同决定。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真正实现人生价值、造福社会。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内容“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观点“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折磨孩子”由此选择一种,或进行辩证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论证,也可拓展到当今的“孩子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此题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论证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略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一个汉字,一段记忆,一种生活。人们都喜欢用一个汉字(如累、暖、搏、变、梦、泪……)来形容一年中曾经的感动、悲伤、幸福,把自己的记忆、期待浓缩在这一个汉字中。
在高一生活中,你会用哪一个汉字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请以“ ,我的年度汉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结合,字数不少于8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姓名、班级等真实信息。
22、【分析】“____,我的年度汉字”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学生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补题,补题要求,选择一个较为新颖的写作角度,体现更为深刻的思想价值;选择较为熟悉真实的写作材料,力求写出真情实感;学会精巧的写作构思,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波澜,以期获得理想的分数.不要被文题别样的形式绕花了眼,其实此题就是一个话题作文,以你选的这个“字”为话题写作即可,文题中其它的内容都不重要,“年度”,也就是表示时间,意为这一年里你做的事你的所思所想.可以将此题与自己熟悉的作文题进行嫁接,比如“梦想”,以“梦,我的年度汉字”,写一写你今年想到实现什么愿望(梦),或实现了什么愿望(梦),这个“梦”字今年一来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可以写学业上的长进和成功.再比如选“搏”字,要以写写一年来辛苦的学习生活,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想;还比如选“泪”,写写自己今年中有遭受挫折失败而痛苦的“泪”,有经过拼搏终于成功欢欣的“泪”.总之,把所选的汉字作为一个话题或一个细节或一个引子来写自己的生活.此题并不难写,只要不是写太久远的事情,写今年或过往一年发生的事情即可,扣“年度”二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作文
【审题立意】:
一、主要事件
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
二、找对象,分主次
本材料的“主角”是“裁缝”。
三、抓关键词句
1.“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
2.“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四、查原因:由果溯因法果:制成“金边凤尾裙”,卖出了好价钱,生意十分红火。
因:为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技艺,精心饰以金边,变废为宝。
综上,可以有以下三个立意:
(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裁缝最终能制成“金边凤尾裙”,是因为他能够坚持不放弃,变废为宝。
(2)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裁缝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变通的思维和高超的技艺,将烧了一个窟窿的裙子制成“金边凤尾裙”。
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__。
(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国人之间几乎没有辩论,只有争吵。这是因为“中国式辩论”忽略了辩论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事实和逻辑,而专注于姿态与声势。“中国式辩论”中的常见问题如:偏理论点、情绪激动、攻击对方人品、滥用比喻、使用嘲笑和反问句等等。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作文(略)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度汉字评选是选用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的活动。2016年岁末,《人民日报》等评出的年度汉字是“规”,“规”即规矩,老规矩是民族的立身之本,新规矩是时代的新要求。《新周刊》评选的年度汉字则字“刷”,刷微博、刷微信、刷淘宝、刷外卖、刷存在感……我刷故我在!《赳赳说字》评选的年度汉字为“霾”,治霾进行时,为拯救美丽蓝天要使出“洪荒之力”!
你的2016年年度汉字是什么?请以这个为标题,明确文体,写一篇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写作(参照2017年高考评分标准)
这个作文题与1996年的作文题《我更喜欢漫画 》相似,典型的评论,可以或者应该抓的评论点有二:1、思想内涵,这是最重要的,2、艺术上(对联的角度)。当然就材料的叙述来看,只要写了思想内涵的评论就算扣住了题,如果以思想内涵为主,兼顾到艺术上的,算是很好的。评论中必须做比较,一副对联,三次变化成为四副对联,这比较有点复杂,会让学生难受,这也是本题的难点所在。
22. 阅读下面一幅漫画,联系实际,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针对漫画《向右看齐》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作文参看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命题属于典型的漫画作文,内容针砭时弊,批评了表面上重视德育,实际上只重视智体美教育的现象,可谓入木三分。漫画形象大于意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相应的联想,拓展思维,从而立意为文。
画中的人物分为两组:画面右边的三个人,依次代表“智”“体”“美”。中间的“体”体型最为肥大,体格健壮;其左边的“智”则戴着一副眼镜,略显斯文,体型稍逊之;其右边是苗条纤细的“美”。此三者身高大体相当,字体线条厚重清晰。它们并排站立,头一致扭向一边,向右看齐。它们的右边“德”,和它们并排站立,但身材矮小,字体模糊,不够强势,似乎有缺失之感。高大的“智”“体”“美”向低于其半截的“德”看齐,充分说明了它们的确把“德”当做了品行的标杆,行为的准则,也认识到了“德”的重要性,但“德”与它们的发展明显不协调;它们明显处于强势地位,而“德”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如此巨大的差距怎能看齐?“向右看齐”只是句空话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此漫画的核心不是让人们讨论道德重不重要,而是如何将德育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
最佳立意:重视德育,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落到实处。也可议论德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内容可以涉及教育及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