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文(60分)

泥人和木人在河边玩,木人调皮的向泥人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没命地喊着:“杀人啦,救命呀!”木人生气地说:“你这个人很难相处啊,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地喊杀人、救命呀?没意思!”

两人走到篝火前,泥人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啦,救命呀!”泥人赶快抱离篝火,不理解的说:“你这个人也太难相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烤火,喊什么杀人、放火呀?没意思!”

要求:①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不得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②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③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

④ 然而首先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鲁迅)

⑤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蒙田)

⑥ 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帕斯卡尔)

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

参照高考作文标准

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心爱的物品,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乐,还有做人的道理,动人的细节,人生的坐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请以“寻找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作家薛涌写了一篇名为《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的文章,文末有这样一段话:苏格拉底上街,是和人们论道的,由此留下的智慧,两千多年来依然让人类受用不尽。如今人们上街,拿着手机随处自拍,所见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

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 苏轼 《中庸》 学习型社会 老龄化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从以上六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词语,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活到老,学到老

多萝茜·比林顿 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

21世纪是一个开放,沟通,合作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危机,多变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并力求大的发展,就必须要求自己主动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到古人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

当今各行各业想要成功的人士或已经成功的人士,他们总是不停地学习,获取新知识,了解新资讯,把握新趋势,放长眼光,因此他们成功的机会才会比一般人多了许多。

正如孙正义一样,孙正义,他是韩国人,在日本出生,在美国留学长大,在他年轻的学习生涯中,他十分用功,因此他精通韩文,日文和英文。在他25岁的时候,他患了肝病,在医院整整呆了2年,在这期间,他学习了4000本书籍,平均下来一年学习了2000本,平均每天5本。当孙正义学习完这4000本书后,他写了40个行业的计划书,他发现要成为世界首富,就得从事电脑行业。

后来,他的公司,开始创立了,员工仅仅有两人。有一天,他突然站在公司装苹果的纸箱上,对他的两个员工讲:我叫孙正义,在25年后,我将成为世界首富,我公司的营业额将超过一百兆日币!。那两个员工一听,立即辞职不干了,他们认为老板疯了———这个年轻人夸下海口。

孙正义后来虽没有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他却成为了让人们非常羡慕的亚洲首富,达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也求不到的地位和荣誉。

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有孙正义这样一群不断学习,经常给自己充电的人,他们才能不断的放电,他们成功的机会才会不断。

然而,许多未能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错误的认为,离开了学校后,对知识的学习停止了。其实,学校教育只不过是为未来获得更有用的知识打下夯实的基础,做铺垫而已。

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停止学习的人,都已经进入老年,无论其是20岁还是80岁,坚持学习的人则永葆青春。

据美国人力资源协会统计:一个人工作后,如果每天对他自己的工作职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这样连续学习三年,这个人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如果连续学习五年,他将成为这个行业国家级的专家;如果连续学习八年,他将成为这个行业世界级的专家。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吸收某一领域的全部信息,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学习的机会,花时间去充电,才能放电。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不断学习,机会就会不断!

【解析】试题分析: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如本题可以根据“孔子、学习型社会、老龄化社会”三个词语,提取出“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立意。点睛: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个消息轰动了媒体,武汉某家长因为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心不下,就在孩子身上装了3个“追踪器”,孩子的情况每天24 小时尽在眼底。对此,有人指责这个做父亲的过分紧张、过分焦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成长;有的则对此行为持认同态度,认为多一重保护措施,就少一些安全隐患;还有的由此联想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希望政府加强治安管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分析材料的内容,本材料宜从怎样关爱孩子成长的角度进行写作。既可以认可“父亲”的做法,毕竟交通状况复杂、社会治安并不是百分之百让人放心,父母应尽到监护的责任;也可以反对“父亲”的做法,因为再多的“追踪器'也无法提升好的生存能力,保护不了孩子一辈子,孩子的成长需要—定的自由空间;还可以综合论述,就关爱孩子的方式、方法作深入的探讨。同时,由材料引到希望改善社会环境,倡导政府加强治理、人民参与管理,也是较好的论点。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个消息轰动了媒体,武汉某家长因为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心不下,就在孩子身上装了3个“追踪器”,孩子的情况每天24 小时尽在眼底。对此,有人指责这个做父亲的过分紧张、过分焦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成长;有的则对此行为持认同态度,认为多一重保护措施,就少一些安全隐患;还有的由此联想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希望政府加强治安管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  作文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分析材料的内容,本材料宜从怎样关爱孩子成长的角度进行写作。既可以认可“父亲”的做法,毕竟交通状况复杂、社会治安并不是百分之百让人放心,父母应尽到监护的责任;也可以反对“父亲”的做法,因为再多的“追踪器'也无法提升好的生存能力,保护不了孩子一辈子,孩子的成长需要—定的自由空间;还可以综合论述,就关爱孩子的方式、方法作深入的探讨。同时,由材料引到希望改善社会环境,倡导政府加强治理、人民参与管理,也是较好的论点。

六、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创作一副对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这副对联对我们的学习、做人乃至成长各方面都有启示。你对这副对联有何看法或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会或经历,写一篇文章。题目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六、写作(60分)22、(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材料解读】该题有三个视角,谈论的话题是“共同记忆”。张爸爸认为是亲情、陪伴;沈老师认为是精神家园,作为老师,要有爱,提高自己的修养;吴市长认为是文化底蕴,因为它是城市的根和魂。那么作为子女,可以写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中的陪伴、关心与爱,表达感恩之心,或写父母的陪伴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可以谈论老师的学识修养对自己的影响。作为市民,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谈谈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或城市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中国体坛,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以鲜明的个性成为一个独特的且颇有争议的存在。赞赏者称他为“藏獒”,对他追求时尚流行、初语惊人、桀骜不驯的张扬的个性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这种个性使他在赛场上充满了血性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才能在关键比赛中勇于搏杀,力挽狂澜,并取得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个人大满贯等骄人战绩。而质疑者则对其夺冠后脚踢广告牌、激情撕球衣等个性化行为加以否定,并认为正是过于张扬的个性阻碍了他的成绩——他是中国乒乓球队近年来对外“作战”输球最多的队员,还留下了里约奥运会上与双料大满贯失之交臂的遗憾……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个性有必然的联系吗?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绕体坛“藏獒”张继科的鲜明张扬的个性引起

热议这一事件设题,其实揭示的是“各性与成就”之间的关系。材料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每一种均可单独立意。要求在文中必须作出判断、亮明观点,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写作时应着眼于论证“个性”对“成就”取得的意义、价值或影响。

【参考立意】
①鲜明的个性能促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就;
②过于个性化会成为人生成就的阻碍;
③要有个性,但应适度。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