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六、作文(60分)
18、【审题】
对于这个题目,审题立意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一个文体:“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以深挖: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参考立意】
①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②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③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作文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可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在审视时抓住他的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联。
第一,从乘客的角度。她认为公交公司的规定不合理,她有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使她作出“对峙”、报警等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她这样做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看,从肯定她的角度可以这样立意:坚持原则,维护个人的利益。从批评她的角度则可以这样立意: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罔顾他人的利益。
第二,从司机的角度,他执行公司的规定本身没有错,但没有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而造成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混乱,因而可以这样立意: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效益为先。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应该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
第三,从双方的关系来立意。如果交战双方都能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来解决事端,这样的事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可以这样立意:人与人之间要有谦让的精神,要学会忍让,学会让步,学会礼让,学会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
能选取上面的其中一个方面的立意来写都可以认为是切合题意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公用自行车,只需要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
共享单车在大城市中投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它的出现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治理交通拥堵的创新之举,受到广泛欢迎。有人用完后将它擦得锃亮,有人为它加了车筐使用起来更方便;但也有人涂抹编号据为己有,也有人随意乱放私自加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它侵犯了自己 的利益而故意破坏……
对上述现象,你怎么看?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写作(60分)
22.材料解读:材料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叙述“共享单车”的积极意义,二是叙述人们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不同的行为。题目要求“对上述现象”进行思考,发表看法,这里的“上述现象”无疑是指几类人的做法,所以文章应当围绕几种人的做法进行思考,提出确当的立意。对于第一类人的行为,即“用完单车后把它擦得锃亮”和“为它加了车筐”,应当予以肯定,可以从克己守礼、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立意;第二类人的行为,即“涂抹编号据为己有”和“随意乱放私自加锁”,是一种自私行为,可从公德缺失、公民素养有待提高等方面立意;还有一类人认为“共享单车”侵害了他们的利益,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便用故意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来表达不满,这是有违反法律的嫌疑。针对他们的行为,可从考虑问题的立场、如何表达诉求等方面立意。此外,针对后两种人的行为,从租赁企业角度考虑,可从完善服务、补齐短板、自我矫正等方面立意;从城市公共管理的角度考虑。可从制度支撑、公共管理等方面立意。
参考立意:
1.提倡共享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克己守礼,心向善美,为温暖行为点赞;
3.共享单车考验社会公德,自私自利行为损人也害己; 4.摆正个人位置,力戒自私狭隘,服从社会需求;
5.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文明生成; 6.管理促进秩序,监督生成文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明是一个热情开朗、人际关系和谐、学习勤奋、成绩尚可的高三学生,问他对将来有什么规划,他说没认真想过,自己也很茫然。
明明的爸爸对儿子很满意,对儿子的未来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儿子的兴趣爱好、专长及学习能力不甚了解,他更像儿子的一个大玩伴。
明明的妈妈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母亲,对儿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儿子的学习也是一手规划,一心想让儿子将来做一个外科医生。但进入高中以来儿子对母亲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安排越来越不满意,感觉自己像个木偶,母子时常有矛盾。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家庭,我们或我们的父母或多或少就充当这个三口之家的某个角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这种现象又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针对这个三口之家其中一个人的做法,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2、这一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典型的社会家庭现象,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未来表示非常的关心,材料中明明的父母这明明的成长则表示不一样的选择,明明的爸爸希望孩子能够顺其自然的发展,这是一种尊重孩子价值取向的选择,也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成长方式,明明的妈妈则从不同的角度对明明的成长表示一种特殊的关照,希望孩子能够当个外科医生,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束缚了孩子的一个成长,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一个选择。参考立意:1、顺其自然是一种美;2、尊重孩子的想法。
22. 一次,一个大规模音乐会主持人想邀请瑞士钢琴家塔贝尔格做表演,塔贝尔格问演奏会什么时候开始,主持人说一个星期后。塔贝尔格拒绝了,因为他想演奏新曲目,练习时间不够。主持人不解的问他:“大师还用练习么?”塔贝尔格说:“每次发表新作品,我至少要练习1500次。一天练习50次,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您能等一个月,那可以。如果不能,很抱歉,只能拒绝您的邀请了。”钢琴家为什么会拒绝邀请?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2.【立意提示】可以在钢琴家的角度,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主持人的角度的话,要尊重别人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国不少高校留学生习惯在宿舍门上张贴写有自己名字的门牌,以便于交流沟通。但前些日子,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宿舍门上写有自己中文名字拼音的门牌被撕毁,而中国留学生只写有英文名字的门牌则安然无恙。
有人认为这是一起“种族歧视”事件;有人认为,中文名字对外国人来说的确不好发音,不便于交流;还有人认为,每个中文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不能放弃;还有人认为……
请根据你对“撕门牌”事件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2.【审题指导】
“这是一起‘种族歧视’事件”,这个观点切入了“撕门牌”事件的实质,面对种族歧视,我们该怎么办?这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想到这儿,思路也就有了。面对歧视,不能隐忍退让,而应敢于发声,去谴责,去抗议,为自己所属的群体争取利益,赢得理解。基于此,可立意为摒弃歧视,消灭歧视,拒绝歧视,并由此联想到相关素材,如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林肯、曼德拉等为争取民主和自由而斗争的人物,构思行文。
“中文名字对外国人来说的确不好发音,不便于交流”,这是文化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从对方的角度而言,应该尊重文化的差异,包容异域文化;从自身的角度而言,应该让世界尊重中国文化。所以说,这个观点必须反驳。如果想写得再深刻一些,不妨问自己“为什么?”“怎么样?”如,为什么要包容?
“每个中文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不能放弃”,这个观点也是批驳第二个观点的理由之一,它站在民族自尊和自信的高度上谈我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吗?向外国友人传递自己名字的厚重内涵,赢得对方尊重,不就是具体做法吗?基于此,可立意为弘扬中华文化之美。央视《朗读者》第一期播出后,迅速走红的翻译家许渊冲所从事的不就是在弘扬中华文化之美吗?类似的翻译家相信学生们也积累了不少素材,如傅雷、草婴、季羡林等。
当然,将三个当中的某两个甚至全部结合起来写,也应该是不错的。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北京卫视推出的《非凡匠心》以寻访国宝级文化与技艺为内容,旨在推动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央视的新闻专题片《大国工匠》既展示了工匠们功劳的成果,也歌颂了“敬业、责任和技术”的工匠精神,给为了实现中国梦默默地劳作着、探索着的匠人们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作文(60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6月26日,“大美甘肃”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的文章。文中19岁甘肃定西考生魏祥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从半岁开始,父母就带他四处求医,三次大手术都未好转。此间,魏祥的父亲因病于2005年去世,这些年来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魏祥今年以648分的高考成绩报考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大学“解决一间陋室供我娘儿俩济身”。
此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新闻摘录如下:
①清华大学第一时间回应称,已为考生母子准备免费住宿,不会让任何一位学生因经济原因辍学!并对在求学路上荆棘丛生的学子们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②定西一中校长盛淑兰接受采访时说,学校没有给他单独补习或者辅导,他都是跟同学正常学习,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宽松的和谐的环境,让他感受到平常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他没有和其他人有不同的地方。
③《钱江晚报》发文呼吁“平视魏祥母子”,文章写道:“魏祥只求‘陋室’一间?答案是:自尊与善良。魏祥的同学也说,在班级里,大家帮助魏祥,魏祥也帮助同学。在通常的观念中,他们是弱者,但往往就是这样的普通人,在践行、守护着善良、自尊等人类最基本也最珍贵的品质。”“随着魏祥的入学困难解决,希望魏祥不再是新闻热点,让他安安静静地学习、治疗,完成学业。”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触动,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四、写作(60分)参高考评分标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60分)
父亲带孩子放河灯。
孩子说:“爸爸,河灯里的蜡烛一闪一闪真漂亮。”
爸爸说:“是的,但它容易熄灭,如果你喜欢它,就要小心保护它,别等灭了才后悔得哭鼻子哦。”
孩子问:“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么美的河灯放到河里去呢?”
爸爸回答道:“我们要许愿呀,如果我们希望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就要放开手中拥有的一些东西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3.作文立意参考:①从材料全文考虑,可以从教育、父爱等角度立意。②从父亲的第一句话考虑,可从对事物的珍惜等角度立意。③从父亲的第二句话考虑,可从得失、舍与得等角度立意。以上立意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立意角度,可以根据作文材料的内容和实际情况,酌情研讨裁定。
五、作文(60分)
李小文是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在他辞世多天后,媒体才发了一条短消息,送葬的也仅仅是一些他生前的学生;歌星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让年轻的生命消失在阵阵喧嚣中;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如黄晓明的婚礼受人瞩目;王宝强、马蓉的离婚案霸屏数周,几乎掩盖了“奥运”的光芒。
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它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3)议论文。
作文立意
【立意与素材运用建议】
1. 反思娱乐至死、盲目跟风的浮躁世风
民众一味关注明星八卦,对于家国大事漠不关心,把茶余饭后的娱乐看作有价值,把正经严肃的事件当作无趣,这一方面见出国人的浮躁心态,另一方面也可见出国人缺少独立的价值判断,容易盲目跟风。
2. 媒体报刊应找回良知
媒体报刊在热点引导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有自己的职业良知,不能只知迎合一部分民众的低级趣味,炒作热点,赚足眼球,那样至多是赢得短期利益,却牺牲了公信力和趣味,也没有了媒体人的社会担当。
3. 文化逐渐多元化,国人可以依据喜好选择关注的热点
在关注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民众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不是站在娱乐八卦的立场上在旁观,而是理性地不乏同理心地分析背后的人情事理。不能把材料中的现象单纯地看成世风浮躁,其中包含着文化走向多元化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