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韩国学生经常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往往把自己的成功看得自然和顺理成章。他想起自己在国内时也曾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而这些人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甚至把有些正在创业而尚未成功的人吓退。这位学生很有感慨。

请你以“成功到底有多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成功观和成功教育

    一位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韩国学生经常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往往把自己的成功看得自然和顺理成章。他想起自己在国内时也曾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而这些人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甚至把有些正在创业而尚未成功的人吓退。这两种人的看法代表了两种很不相同的成功观。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功需要奋斗和创造,需要不断地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第一种人认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而不只是在最终的结果里已经充满了奋斗和创造的乐趣。人生本该如此,与困难搏斗,其乐无穷;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正是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最终的成功与否倒是次要的。第二种人就不这样看了,他们把整个生命作为赌注押在最后的结果上,他们害怕失败,渴望成功,为此孜孜以求,兀兀穷年。他们在艰难的付出中享受不到人生的乐趣,因为他们没有把这种劳动和艰辛看作是人生应有之义。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卧薪尝胆、焚膏继晷的付出呢?是有朝一日的成功,是成功之后的辉煌,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在我国的成功人士那儿挥霍浪费的现象特别严重?这里有一个深层的心理动因:成功之后的报复性享受。他们在创业时的确付出了很多,成功时当然不会忘记这个代价,现在终于到了偿还的时候了:迫不及待地造别墅、__、花天酒地、肆意享受,真是苦尽甘来,扬眉吐气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板凳要坐十年冷”“成则诸侯败则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等,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它实际上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中国人特别刻苦耐劳,尤善隐忍克制,恐怕与这种民族心理也不无关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目的正是“一朝闻名天下知”。中国人的虚伪做作,明争暗斗,为了最终的成功而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等劣根性,又何尝不是源于这种庸俗的成功观?

    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因为他害怕一败涂地,从而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成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输不起,而一个输不起的民族最终也赢不了。庄子说:“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内拙。”如果以生命为赌注,会矜持笨拙到什么程度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大器晚成,大功告成,甚至所谓千秋功业,差不多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过分地看重物质功利和现实得失意义上的输赢成败,已经使得我们民族的历史发展陷于恶性循环,而人性的发展则停滞不前。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形象,差不多就是这样两副嘴脸:那些灰头土脸、愁眉苦脸、焦头烂额、忧心忡忡的人是那些创业尚未成功或失意失败之人;那些志满意得、红光满面、脑满肠肥、飞扬跋扈之人当然就是所谓功成名就者了。这两种人在那儿“__轮流转”。

     究竟如何看待成功?我的理解是:一,活着并且继续活下去就是成功;二,生命有她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充分享有这个尊严和实现这个价值就是成功;三,生命的欢娱和成功的喜悦应该伴随着人的一生。弗罗姆说:“我们也许幸福也许不幸福,我们可能达到一些目的而达不到另一些目的,但不存在一个合理的天平能够表明生命是否值得。生命以死亡而告终,我们的许多希望都无法实现,生命包含着痛苦和奋斗;从收支平衡来考虑,要么不出生,要么在襁褓中死去似乎更有意义。而谁又能说,爱的片刻欢愉,或者在一个明媚的清晨边散步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抵不上生命中所有的苦痛和奋斗?生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赠予和挑战,它不能用任何别的东西来衡量,对于是否值得活下去的问题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

    人是什么?人就是人,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谁也没有主动要求降生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来;他的存在既是幸运的,又充满着各种挑战。他不得不处理来自自身和外界的所有问题,并独自承担一切后果。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欲望并选择一定的方式表达这些欲望,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这个价值。教育就是对人们的各种欲望和价值进行调整并试图为人们创造实现它们的条件、途径和方式,而这种“调整”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基础上,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为什么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难道不是因为,经由教育,我们更加明白了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个人有限的一生中幸福、自由地成长、发展,充分实现和享受人生的价值吗?如果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让那么多刚刚涉世的青少年不断饱偿挫折和失败,时时感到压抑、郁闷、痛苦无助甚至悲观绝望,那么,这样的教育不是很可怕吗?

    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合人性的成功观,而不是强化那种庸俗的禁锢和毁灭人性的成功观。

    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感到成功——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个性的发展上,在生命意义的发现上,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上!


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雕塑家罗丹晚年醉心于手,留下了许多手的独立创作,以致后来的雕塑家,把“手”发展成独立的、宏大的纪念碑。但当他的学生指着巴尔扎克塑像上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赞叹说:“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这么一双奇妙的手!”罗丹怔住了。猛然,他操起一把斧子,朝那双手砍去。他对发呆的学生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不属于雕塑整体了。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请以“奇妙的手”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解析:

这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是写作立意的一个基点。但立意自定,也可写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文章有了立意,是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类文章,可根据自己的材料积累及自己对文体的喜好与把握进行选择。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富。”——臧克家

  请以“书”为话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解析:

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广泛,题材宽泛。从文体上看,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就题材而言,可以写围绕书发生的一件事来表达一定的中心;可以写读一本书或几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来表达对书的喜爱之情;可以写书籍的发展和演变,展示科技发展对书籍发展的影响;也可以论述读书的益处,不读书的危害等等。你可以记叙经历,买书的不易,借书的碰壁,抄书的艰辛,藏书的兴趣等等。不管什么文体,什么样的题材,本文都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借书来抒发对物、对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家小小的速递公司,叫“风火轮”。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的安全,他按照公司规定见客户时戴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让您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小小的“风火轮”公司之所以能争取到客户,就在于它成功地把握了细节。

请以“细节”为话题。上面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例文]

品茶细节

友人赠予父亲一罐“竹叶青”,说是好茶,乃茶中极品,并列举喝茶之好处种种,饮茶之乐趣种种。临走时,还留下一句感慨之言:居桃园,品奇茗,神仙也。长这么大,茶也喝了不少这神仙的感觉却还未曾体验过。一则无桃园可居,二来所饮之茶大概算不得香茗,于是不免动心,要尝尝这上等极品,虽不处桃园,达不到神仙的境界,起码也该算半个神仙了吧!

于是,择父母外出不在之日,将茶取出,欲一饮为快.喝之前,先观其色,嗅其味,想发现点儿与众不同之处,不想却大失所望。其色不及绿茶鲜泽悦目,淡淡草色而已;味不比花茶清香扑鼻,夹杂的满是阳光雨露的气息,象棋似有若无,不能尽兴。虽然如此,却也不至于打扫了我的雅兴,“好戏在后头”,这茶定是有其不同凡响之处,否则怎称得“好茶”。于是,小心谨慎地烧水、洗壶、冲泡,生怕哪一步出了错,离神仙又远上一步,忙了半天,终于成了手边的一杯热茶。茶水依旧是清色味淡,未见特殊——喝了再说,迫不及待地饮入一大口,顿觉舌头一阵发麻,一股热流直逼体内,如蛟龙出海,在五脏六腑内翻腾地好不难受,好一个神仙。明明是茶,怎地如此?不甘心!稍作调息,再一次捧起茶杯,饮入一小口,细细品位,茶水顺喉而下,滑入肺腑,余下的是淡雅的茶香,泌入五脏,弥漫全身,清淡持久,令人回味无穷。终于明白,神仙所享受,所追求的正是这一份清淡。世外桃源,此中香茗,不过都是为了“淡然”二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朋友中之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如细水长流。原来,人中极品也该是清淡自然的。然而,这却难了,淡泊名利,远离纷争,谈何容易!更何况,谁又愿意挣脱世俗,去追求什么淡然。所以羡慕神仙的多,却不见人间真的神仙。人,就是这么现实,太难超脱。何不让自己轻松些!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者,足矣!

做人如饮茶,还是清淡些的好。

[点评] 这是一篇颇具哲思的散文。小作者以舒徐和缓的笔调具体的描述了自己“品茶”的过程,品得“泌入五脏,弥漫全身,清淡持久,回味无穷”,并能由此感悟人生,领悟“淡泊名利,远离纷争,挣脱世俗”的人生境界,清新超然,雅致非凡。


解析:

写惯议论文的同学,往往不太注意从自身经历中去找材料;写记叙文的同学,往往不能将“细节”描述好。怎样求得创新突破呢?物察体情,就是将生活细节描写出来,并且能够写出“细节”的特点和对“细节”的感悟,在细节中融入情与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师父打发年轻弟子到集市上买东西。弟子回来后,满脸的不高兴。

师父便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生气?”

“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看着我,还嘲笑我。”弟子噘着嘴巴说。

“为什么呢?”

“人家笑我个子太矮,可他们哪里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大呀。”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父听完弟子的话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海滩。

师父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很大吗?可是,为什么人家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

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对与之相类似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感想或者

评价,请以“水盆与大海”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例文]

                   宽容是阳光

                       

宽容是阳光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点评]大量的事实论证使得本文论据有力而充分;恰到好处的名言警句,如散落文中的颗颗明珠,使文章充实的质感;强势排比句式,造就了文章非凡的气度;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风采。再加上开阔的视野,得心应手的语言,使文章得到了老师的好评。


解析:

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话题,审题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其关键点是弄清“水盆与大海”的比喻义,要弄清其比喻义则要联系话题故事来思考。故事结尾师傅的话,是品味比喻义重点,由此可知,“大海”比喻开阔的心胸,“水盆”比喻狭隘的心胸,根据材料的基本指向,可从批评心胸狭隘,倡导宽容别人的角度立意,写作过程中,两者可以只涉及一个方面,也可以都涉及到,但有所侧重。参考题目: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②开阔心胸,快乐人生  ③心宽似海,成就未来  ④抛弃狭隘,学会宽容 ⑤开阔心胸,笑对人生 ⑥宽容是阳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自己写好字。

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__,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很多人的眼里,“逼”字不是一个好字眼,但不少人的成功却是实实在在被“逼”出来的。请以“逼你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解析:

 “逼你成功”的例子俯拾即是:“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事例。

再综观当代文坛,哪个成功的作家没有被逼过?他被报社、出版社的人逼,也被他自己逼。读者逼主编;主编逼作家;作家逼自己,逼得想睡也不能睡,不想写也得写。问题是,多少惊人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逼学生的老师,何尝没有逼自己?“教学相长”不也是“教学相逼”吗?

常言道:“用进废退。”当外部有压力逼你“用”的时候,你的学识、才干等将会有很大的长进。因此,你应该虔诚地感谢外力对你的“逼”。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请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解析:

    (1)描写自然的风,或美或恶;抒发自己的情怀,或爱或憎;(2)介绍风的知识,或说明或想像,谈怎样利用风为人类造福;(3)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优良之风(不良之风),赞美新时代、新人物、新风尚(鞭挞坏人、坏事、坏风气);(4)评述社会上优良(不良)之风,扬善除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当然也可以将自然风与社会风结合,描写自然风,捕捉风的特点,由物及人,展开联想,或抒写情怀,或发表见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树的方向决定于风。

水的形状取决于瓶。

那么,人呢?

请以“方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

作文

有位旅客在一个小站下了火车。他向站长问道:“听说此地有两家旅馆,请问我住哪家旅馆好些?”“实话告诉你,”站长说,“不论你去哪家,你都会后悔你没有去另外一家。”站长的幽默,旨在说明两家都很差。可无意中却泄露了天机:选择,永远都是令人遗憾的。

阅读上面一段文字,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生命萌发之初,每个人在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如果老是向前看,你的位置肯定在后面;如果老是向下看,你的位置必然在上面……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题,自选角度,或讲述亲身的经历,或联想相关的故事,或抒写内心的感受,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