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通常是指不同事物的分界。生活中有很多界限存在,有时它是一种有形的规则,有时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可有时你不经意越过了界限,它又可能是一种负担。仔细品味吧,请结合生活的实际,以"界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题自拟,文体不限。(2)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是一个颇具哲理的话题。既可以从实立意,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也可以从虚立意,指思想界线或某种限度。还可以肯定立意,说明"界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界线"指的是一种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马路上,如果没有红灯、绿灯,很难想像结果是什么样子。单位如果没有规章制度,势必会成一盘散沙。正是有了界线,有了规则,大家共同去遵守,社会生活才井然有序,和平安定。如果有一天,我们禁不住物质与金钱的__,思想防线崩溃了,等待我们的必将是无尽的懊悔。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说明"界线"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限制了人们特长的发挥。蛹羽化蝶,雏鹰出壳,正是因为敢于打破界线。墨守陈规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至于应该如何立意,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选取自己最能驾驭的素材,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个性。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日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文明修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等等。

请你以“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解析:

题目已经对作文内容作了提示(文明修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等等)。写作时不管是议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是阐述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都要有具体的实例和真切的感受,不能泛泛而谈,大而化之。

[范文]  生活需要精神的追求

    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大地。生存于天地间的生物数不胜数,然而只有人才能活出精彩,活出诗意。生存不等于生活。生存是生活的前提,而生活是生存的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讲,懂得生存者并不一定懂得生活。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造了文明,凝聚了宝贵的精神文化,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生存对人的威胁进一步降低时,人们开始探索什么是生活,应该怎样生活。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没有生存谈不上生活,生存支撑着生活,然而生活也深深地影响着生存。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是一种生活,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是一种生活,对真理的崇拜,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不公平进行斗争也是一种生活。在人类历史上,不少先进分子抱着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成就了丰功伟绩。岑参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宁愿过着艰苦而又充实的生活。居里夫人为了人类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爱迪生在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自豪地宣布他已经做了一百多岁的人能做的工作。对生活的追求需要勇气,有时候甚至需要牺牲生存的权利。文天祥坚持堂堂正正地做人,放弃了高官厚禄,面对生存的希望和死亡的威胁毫不动摇。格拉瓦,当代最伟大的理想主义战士,为了__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不平等,不惜辞掉高官直奔玻利维亚丛林,以血肉之躯挑战一个强大的社会体系,直至壮烈牺牲。

    一代又一代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为现代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人类社会无论在物资上发展到什么程度,总需要精神上的追求。如果只有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失去了与不公平作斗争的勇气,失去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对理想的向往,失去了精神的独立,这样的社会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见,从生存到生活的升华,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

    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认识生活,投入生活,才能更好的生活,才能拥有真正精彩的生活。

    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大地”,是因为人有精神的追求。当拥有了健康的灵魂时,生活将是精彩的,世界也将充满诗意。

[点评]

“诗意地栖居”,本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句,后来成了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核心思想。本文作者在论及“精神”这个话题时,把这句诗作为全篇的文眼,让人看到了一片恬然澄明的心灵。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一满清水,不能使整林浊水变清;一滴浊水,却能使整杯清水变浊。”

这个简单的道理无人不知,但真正能领悟其道理的人又有多少呢?再者,这个道理真的是真理吗?

请以“一滴水的生活效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道题目新在材料只用一句警句。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可以写“一滴清水”,也可以写“一滴浊水”,还可以写自己对这句话的独特见解。写好作文,必须准确理解话题的关键词——“生活效应”:它指的是“一滴清水,不能使整杯浊水变清;一滴浊水,却能使整杯清水变浊”这句话在生活中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这句话中蕴含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件坏事可以毁掉—个人”的道理,写污水要不可小视其危害,写清水要见其清白之功用。当然,阐述或蕴含的道理必须是一种生活效应。深挖主题时,不妨将“一滴清水,不能使整杯浊水变清”延展开去——“一滴清水,不能使整杯浊水变清,但却比不加这一滴水时清了”或“一滴清水,有希望使整杯浊水变清”;“一滴浊水,能使整杯清水变浊,但还不至于使整杯水变得非常混浊”或“一滴浊水,未必能使整杯清水变浊”这样就放开了思维,较有新意。选材的价值取向在于“明理,导行”。想精于选材,就让我们所有的神经和思维化做松柏的根须,体验水、空气、土壤的给予吧。文章的亮点和深度在于思辨性。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那么,在你的眼中,生活是怎样的呢?

请以“真实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解析:

要注意“真实”的含义。考生不要把它局限为“实录”的意义。可以谈生活中需要真诚、需要真相、需要真理等等,同时,生活中往往离不开与之相对的假、恶、丑的对照、烘托。这样立意,自然高人一等。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游戏活动是身体幸福所不能缺少的。 ——斯宾塞

(2)人们通过游戏把感性欲望和理性欲望协调起来。 ——席勒

(3)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

——马克·吐温

(4)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读了上面的名言警句,能触发你哪些感想?请以“游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解析:

思路设计一: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孩提时代,捉迷藏、丢手帕、猜灯谜、抓小鸡,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得到了快乐,增长了智力。长大后,打牌、下棋、滑冰、玩电脑,在这些游戏中娱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游戏伴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由此,我们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一段玩游戏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模仿电脑游戏,编写一个故事, 如《反恐精英》、《生化危机》等,不过,要紧扣话题,想象丰富。

思路设计二:游戏,散发着自由和人性,能排遣胸中的郁闷,医治心灵的疾病,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快适。但是,如果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也会玩物丧志,颓废人的精神。所以说,游戏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剂,还是精神的麻醉剂。由此,可以以《游戏是一把双刃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游戏的利弊,甚至还可以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后主阿斗,他从小只知道斗鸡、玩蛐蛐,不理朝政,以致于将父辈留下的基业付诸东流。

思路设计三:游戏,即游玩嬉戏。如果表现在处世态度上,就会光阴虚度,碌碌无为,顽世不恭,刁滑奸诈。可以围绕“人生不是一场游戏”、“切勿游戏人生”这个主题写一篇议论文或小说。或者劝谏人们珍惜光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票,应该有所作为。或者对那些玩弄爱情游戏的行为进行讽刺鞭挞。还可以虚构一篇小说,对某某局长故意耍弄权术,玩政治游戏的做法进行抨击。

思路设计四:游戏,既指正式的体育比赛,也指非正式的竞技项目,如WTO、亚太经合组织、国际间区域联盟等。这些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因为利益驱动而违背了做人的准则,违犯国际公约或市场经济中的法律法规。当然还可以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比如造假贩假、市场欺诈、足坛上的黑哨事件、拳王争霸赛变成了表演赛等。

思路设计五:有人把战争比作游戏,赢得的是贪婪和强权,输掉的是和平与安宁。从古至今许多强权者因为野心的膨胀,而穷兵黩武,肆意杀戮,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针对这方面,可以联想到荒漠古道,刀光剑影,饭殍遍野的场景,还可以联想到贝尔格莱德大桥边的花环,巴格达夜空的冲天炮火,阿富汗的残壁断垣。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也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因此,可以用《战争,NO》为标题写一篇散文或议论文,来发表见解,抒发感情,呼唤和平,停止战争。

除了以上几种思路,还可以以《趣谈游戏的功能》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比如写游戏可以止痛,用化学元素打扑克等,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提示写作。

有人曾问3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

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人一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为有名的建筑师,他的成功在于他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理想。

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一

分享成功

有一个花农,不远万里从非洲带回珍贵的种子。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春天到来的时候,他的花园开满了朵朵珍奇的花。见此景,邻居和朋友纷纷来要种子,他却舍不得给。原来,他有一个心愿:希望他的花园成为全国最美的。本以为心愿将成,可奇怪的是,他的花竟一年不如一年好了。花农请来学者,才了解到其中的奥妙:由于邻居的花园里种的都是普通的品种,风在流动中把花粉带到他的花园,通过传粉作用,花种的纯度受到了影响。

花农并不完全是自私,只是面对成功有点小小的私心罢了——希望自己的花园是最美丽的。这本无可厚非,他错在不了解世界万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事物多多少少都受到环境的影响。他的珍贵的花种,仅靠好的品种和充足的阳光雨露是开不出瑰丽的花朵的,还要靠邻居花种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只有当他愿与别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时,他的心愿才能圆满地实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存在这样的道理吗?我们每个人都和其他人——老师、同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一个人能孤立地学习、生活而不受他人的影响。我们也常常会有花农一样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但我们也深知,这不是完全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达到。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和同学合作、交流、探究、竞争,共同提高。只有你所处的环境是优秀的,你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个同学,别人问他题时他总是不遗余力。我问他难道没留一点私心。他说在解题的过程中他的知识得到了巩固,通过讨论和交流,他也学习到了别人的方法,拓展了思路。这不就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一个分享成功的典型吗?

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喜悦的分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更强烈、更深刻。试想花农若把珍贵的种子分给邻居,春天来到后,站在远处的山上,发现不仅他的花园,几里以内的花园里都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空气中流动着奇妙的花香。这样的成功,才更加珍贵;这样的愉悦,才更加浓情啊!

创意点评

本文构思独特。作者从花农的故事切入,得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把成功和别人分享,成功才是更加珍贵的。文章主旨明确,中心突出。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喜悦的分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强烈、更深刻。作者的观点揭示了成功的真正意义。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让别人分担自己的痛苦,却很少有人能够真诚地希望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可作者却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可见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深刻的,希望读者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佳作展示二

成功与奋斗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

成功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人们为了成功不断努力着,不停地奋斗着。成功是奋斗的结果,奋斗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所以,与成功相比,重要的是奋斗。

诚然,谁都不否认,人们付出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获得成功,在自己的人生记录上抹上辉煌的一笔,哪怕是经历多次的失败。可是在我看来,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奋斗过程不也是很有意义、很辉煌的吗?成功的喜悦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奋斗的意义则更值得回味。居里夫人曾把诺贝尔奖章给女儿当玩具,友人惊问其故,她说:“我把奖章给她当玩具就是让她明白,不仅仅是为了荣誉而奋斗。”多好的回答!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得到了许多荣誉,她成功了。而她留给世人的不仅是成功的荣誉,更主要的是这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精神不正体现在她的奋斗历程中吗?

有许多人经过努力与奋斗,像居里夫人那样,取得了成功,他们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鲜花和掌声,这是可喜可贺的。也有许多人,他们也奋斗过,甚至他的路比成功者的还艰辛,可是成功与他无缘,或者他没能看到成功,但因此我们就能说他是个失败者吗?当然不能!他同样是成功者!他在奋斗中已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他同样也应该拥有鲜花和掌声。不然为什么马拉松赛中即使是最后一位坚持到终点的运动员,人们也要为他鼓掌呢?

相反,一心想要成功,却忽略奋斗的艰辛,这样的人是决不会成功的。取得了一次成功便固步自封,不再继续奋斗,曾经的成功者也会沦落为失败者。还有,如果跌了一跤便从此一蹶不振,不敢继续奋斗的人,必然是一个与成功无缘的人。

真正的成功者总是敢于战胜自我、不断进取的人,他们成功后不会醉倒在荣誉的光环里,反而不断地寻求更高的目标,并为此而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将来攀登知识的高峰,我们应该把每一次成绩看作一次前进的起点,把每一次失败看作一帖良药,在永不停息的奋斗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我们需要成功,我们也无法逃避失败,而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唯有奋斗才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财富和主题!

创意点评

本文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章立意新颖,角度独特。文章围绕“重要的是奋斗”这样的论点展开,讨论只要奋斗了或奋斗着,就没有失败。这种见解不落窠臼,独特新颖。

二、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面和反面分别展开讨论,深化了文章中心。

三、作者运用事例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从开篇的名言到文中的居里夫人的事例,都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解析: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成功都和你离得很近,关系也很密切。成功是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你可以没有取得好成绩的成功,但是你可以拥有真正的友谊的成功;你可以是个失败的领导,但你可以是一个成功的家长;这件事你失败了,并不意味着你以后就不再成功……话题的开放性给了我们宽泛的思路。

文章要力求内容丰富充实。成功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人的感觉——成就感。大家在构思时,不要只把眼光向外,锁定在名人成功的事例上;也要注意向内转,写自己的成功或成就感。从大处落笔,你可以写伟人成功的经验对于后世的影响;从小处着手,可以写自己的成功体验。这样文章才可以摆脱说教色彩,不落俗套。如果写议论文,就要对事实有客观理性的分析,在总结规律的时候,要符合客观规律,不要为了追求不同,而使文章落入偏颇的境地。如果写记叙文,就该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就创意而言,写凡人的成功,并且从平凡人的素材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做到独特。就深刻角度而言,成功表面上是一个点,一个结果,实质上是条线,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是这个过程中某些不被人所见的东西。怎样正确看待成功?成功的背后有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怎样的经历……这些值得深入挖掘。

参考拟题:“我成功是因为我要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的背后”、“成功来自勤奋”、“比成功更宝贵的”、“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句名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另有一句名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也许,你会思考:是开端重要,还是结尾重要?也许,你会质疑:至理名言为什么相互矛盾呢?请以“开端和结尾”或“名言的矛盾”为话题(二者选择一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解析:

(1)“开端和结尾”。开端和结尾都“部分”,都关系到“整体”,文章的实质是探究“部分”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2)“名言的矛盾”。许多名言阐述的道理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具体条件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

立意角度参考: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写好本文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目中的“新解”二字。既是“新解”,表明本题应逆向思维,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通常义,写出新意。在新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该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我们的社会也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注意:立意要新,论证要有深度。要争取达到“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要求。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天赋的长跑家,但他被埋没了。他因为在__中出言不慎坐了几年牢,出来后好不容易找了个拉板车的工作,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就去练长跑。那时他总来这院子里跑,我用手表为他记时,他每跑一圈向我招一下手,我就记下一个时间。每次他要绕这院子跑20圈,大约2万米。他盼望以他的长跑成绩来获得政治上的真正解放,他以为记者的镜头和文字可以帮助他做到这一点。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跑中跑了个十六名,他看到前十五名的照片都挂在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他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闻橱窗里只挂了前三名,他没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了前六名的照片,他有点怨自己。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橱窗里只挂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几乎绝望了,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赛群众场面的照片。那些年我们俩常一起在这园子里呆到天黑开怀痛骂,骂完沉默着回家,分手时再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现在他已经不跑了,年岁太大了,跑不了那么快了。最后一次参加环城赛,他依三十八之龄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记录,有一位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他苦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只在傍晚来这园子里找我,把这事平静地向我叙说一遍。

(摘自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人生成功离不开理想,但生活中的境遇并不是按个人理想设计的,事与愿违,机不我与,甚至生不逢时的情况会有很多。假如你是史铁生的这位朋友,你将如何面对这种现实,请以“事与愿违,机不我与”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800字左右(诗歌不少于35行)。


解析:

这个话题若让成人来写,定会引出万千感慨的,然而,让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来写,则会使一部分人感到无从下笔,但只要仔细阅读材料,你就会发现:尽管那位业余“长跑家”“生不逢时”,连续五年由于非主观原因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最后一次以三十八岁“运动高龄” “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记录”,还得到了一位专业教练的“赏识”,说明自己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即使什么也没有得到,但至少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宽慰,也锻炼了身体,因此也不必伤感,不必自认生不逢时,而应坦然面对,因为当初练长跑也不是为了得冠军,而是为了排遣“苦闷”,为了获得“政治上的真正解放”。所以,此题的立意一定要换位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以平常心对待不幸;②换个角度看命运;③人生的快慰主要是追求的过程,未必是追求的结果;④换个环境追求;⑤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户。前三个容易理解,不必赘述,需要强调的是后两个:立意④是说当你在原有环境中没有成功的指望时,你不妨换个适合自己发展和成功的地方去追求,因为中国有句俗语叫“树挪一步死,人挪一步活”;立意⑤是说人生会有许多面朝你的窗户,当你想打开的那扇窗向你关闭时,不妨试着打开另一扇,换一句话说,就是换个追求的目标,因为“天无绝人之路”。

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趋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与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竞争与人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激烈的竞争真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关爱吗?请就“竞争与人情”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广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

“竞争与人情”属关系型话题,作文立意可以是:1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确实淡化了人情——这一现象令人担忧。2.竞争,并不排斥人情。3.身处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理应更加注重亲情、友情,理应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本题写作思路:1.如果准备摆开架势以理服人,那就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借助逻辑力量使读者折服。可以在文中具体分析“竞争与人情”应当共存的理由。2.如果准备迂回渗透、寓理于事,那就要寻找象征借代或编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学磁力晓喻读者。比如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某君为赢得竞争而不择手段、不讲人情, 结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态,针砭时弊。3.还可以构思一篇辩论稿,比如通过正方一位辩手的陈词,阐明自己的见解。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1.没有扣住“竞争与人情”的关系加以诠释,而是片面地谈竞争,或者片面地说人情。2.对话题关键词的理解有偏差,比如把拥挤着上公交车、同学间的争论与探讨等都说成是一种竞争。3.东拉西扯,拼凑成文,比如大谈特谈动物之间的竞争如何残酷;或者写面对竞争与人情,有人认为竞争重要,也有人选择人情,而我觉得既要参与竞争也要讲人情……于是造成笔墨分散,观点也不够明确。

参考拟题:要竞争也要人情;你我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