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生命里的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略
作文
12月28日,“2010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在台北揭晓,在有56万人次参与的网络投票中,“涨”字以91758票当选。水涨水落,乃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引发了历代文人墨客不尽的情愫和遐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便恐清游从此少,锦城车马涨红尘”。当代生活中,“涨”字和民众民生息息相关,但除了物价、房价上涨等意思外,“涨”字还反映了另一种价值:如台湾《旺报》社长黄清龙认为,“如果从两岸的角度来看,双方合作交流的声势在过去一年是看涨的,两岸的经济发展形势也都是看涨的。”《厦门商报》副总编辑潘兴军也表示,“未来一年大家要把信心‘涨起来’,两岸民众的幸福指数也要‘涨起来’。”
你对“涨”字有何体验和体会呢?请以“涨”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标题自定,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
略
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有或薄或厚的壳,鸡有鸡蛋壳,王八有乌龟壳,竹子有笋壳,地球有地壳,子弹有弹壳……它们依靠“壳”才能存在,或者说才能发展。
请以“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有新意,有一定特色。
略
这是隐喻命题,“壳”是自然生存必件,也可以说成人为条件。这是个辩证命题,人为条件是存在发展的元素,也可以说成是主动或被动的“保护伞”。文字里关键词“或薄”“或厚”指的是条件多与少、力量的大与小等。这个题不能审出“面具”“伪装”之意;也不能揪住某个材料来写;新意也是关键,不在形式上做文章,当在认识上说得合情合理,说得圆,说得成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时候我们追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著,有时候我们又追求“拿得起放得下”“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变通。对于“执著”与“变通”,我们到底该如何抉择呢?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执著与变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略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话题作文:
欣赏别人
要求:
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不低于800字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欣赏别人
人们总是喜欢为自己获得成功而欢欣喝彩,认为那是无尽的享受。可是否有人知道,当你欣赏他人,为他们的成绩而喝彩时,那其实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
欣赏他人,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不单单穿梭于你的眼眸耳孔,它更源涌于你心灵之巅,发自于情感的最深处。当你看到别人百般艰辛换得了成功,看到那被欢笑与泪水浸透的果实,你怎会不为之动容,为之欢喜,为之喝彩?你怎会不想去享受这能使身心得到美化震撼的成功?这种美的享受是人格的修养,当你在赞赏别人的时候,你的眼睛会因欢乐而充实,你的内心会被成功所鼓励,从此不会躲藏在“孤芳自赏”的罅隙中,而是用一种豁达的心现于他们的成功面前;从此不会只是用嫉妒与沮丧去燃烧仇恨的目光,而是全身心的去体会他人的成功喜悦,感同身受。在这样的一个赞赏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或许将要扭曲的心,培养“他人欢乐我亦喜“的大家风范。
欣赏别人,也是一种美德。人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慧的,那何不把这种聪慧发挥到极致?欣赏他人,为别人喝彩,这其实也是在欣赏自己,为自己喝彩。当你在为他人喝彩时,你正在欣赏着他人,感受着他人的感受,幸福着他人的幸福,欢乐着他人的欢乐。而此时,你其实也在通过你无与伦比的智慧不断提升着自我,完善着自我,在这个欣赏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欢乐幸福,你会感到自己的心如海般宽广天般辽阔,像在花之丛、树之巅、云之上、山之头,那是一种“我欣赏,则斯至赏”的智慧与胸襟,聪明的人总会在欣赏他人的同时欣赏自己。
欣赏他人,更是一种美德。这事诚然。它根源于当你付出了赞美时,你不但没有失掉自尊,相反却收获了沉甸甸的友谊,伯牙天籁般的绝音恰是因为有了子期的欣赏而成为高山流水为之动心的圣音,两人的友谊为千古传诵。欣赏他人,为他人喝彩,未必就说明你是弱者,恰恰相反的,你会成为友谊的大赢家,不但没有丢掉面子,反而自身得到升华。
欣赏他人是享受是智慧是美德,欣赏他人也就是欣赏自己。为他人喝彩,为自己喝彩,为今日所拥有的信赖与友谊而欢乐,这是人生的真谛。(52分)
如果周瑜学会为别人喝彩(52分)
“既生瑜,何生亮?”喜爱三国的朋友肯定会对这句台词记忆深刻。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周瑜为人和其与诸葛亮关系的一种浓缩,周瑜与孔明为当时两大智者,孔明流传千古,而周瑜却为后人留下一句叹息,何也?我认为周瑜正是缺少孔明那种为别人喝彩的气度。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对其推崇至此,可见周瑜的才干与智慧决非一般。周瑜的用兵,才干,文学可以说均不亚于孔明,而且周瑜还是人见人爱的美男子,可周瑜与孔明比有一个致命弱点,便是气度小。有个成语叫“恃才自傲”,当他生活在那种人人不如他,舍我其谁的圈子里时,可能他会发挥得很好,可一旦有人和他不相上下或是超过他时,他不去欣赏,去为他喝彩,反而怨恨他人,最终郁闷而死,为后人惋惜。周瑜其实并非败于孔明,乃是败给自己,败于自己没有那种为别人喝彩的气度。
如果周瑜选择为孔明的“借东风”喝彩,选择为孔明的忠诚喝彩,我想,也许历史会不同于今天的历史课本。曹操也可能会终日唱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了。周瑜应该学习一下那个得到“道德风尚奖”的小学班级,这可以学会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也应该学学法国人,这可以学会在付出赞美的时候,不会损伤自尊,相反还会收获友谊。唉,如果周瑜学会为别人喝彩,吴国可能不会在三国中最不受重视;如果周瑜学会为别人喝彩,赤壁之战可能会上演多次;如果周瑜学会为别人喝彩,也许孔明会与他成为很好的知己;如果周瑜学会为别人喝彩,三国的历史恐怕要重新让罗贯中写一遍;如果周瑜学会为别人喝彩,如果……,如果终究是如果。
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不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自己、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可惜,这些周瑜不懂。
如果周瑜学会为别人喝彩……
风雨彩虹??大家风范
——为别人喝彩吧!(50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每每羡慕古人的豪放与洒脱,总有一种内心的冲动,向学习古人的气度,仿效古人的风流气度,但回到实际,却总有一种失落感偷偷溜上心头。
不妨自问,当我的对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后,我会鼓掌吗?会对他报以微笑吗?如果会,那这是真心的吗?每当此时,朋友你大概会和我一样避而不语。但是,朋友请看看吧:当北京申奥成功后,作为我们竞争对手的法国却在“大运会”上显示了他们何等的气度与风范—— “祝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避而不语的华夏子孙汗颜啊 !
既然我们知道汗颜,那久别永远汗颜下去,况且,我们拥有“豁达气度,风流气韵”的古老传统。所以我们不要再犹豫什么!朋友,让我们一起——
风雨彩虹,大家风范——为别人喝彩吧!
为别人喝彩,为你的对手喝彩,为你曾经的敌人喝彩,让我们跳出“嫉妒”、“自私”那些狭隘的怪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去拥抱一切美好的事物,去播散真诚,浇注豁达,收获友谊!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那么为别人喝彩正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点,帮你化敌为友。
记得姚明刚登NBA 赛场时,奥尼尔撇着嘴角,一脸的不屑,而“小巨人”却对其球技由衷的喝彩。终于,姚明靠自己的球技,更是靠自己的大度赢得了奥尼尔的钦敬,也征服了美国球迷,成了明星赛的首发前锋。
再遥想周公瑾当年,他才高八斗,智勇双全,但他的心却容不下“气度”二字,终究死于气度。就在死前他还在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可见他的一生为“气度”所累,死后心也依然是紧紧皱缩的。
可见,拥有豁达的气度,大家风范是一件多么美好快乐的事,拥有他,你的人格就会像巫山之云,沧海之水一样至善之美;拥有它,你也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洒脱与豪放。
朋友,让我们一起高唱:风雨彩虹,大家风范——为别人喝彩!
为自己喝彩,也许大家都能做到。但为别人喝彩,就难了。尤其是为对手喝彩更加难能可贵。构思时可以从这一点上得到启示,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发散。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话题作文: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韬光养晦是先贤们的处世哲学,也是成功哲学
……
请从以上格言或警句中中任选一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
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不低于800字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生活中,需要低头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坎坷坷。在人生之路上,时常会有需要我们低头才可以过去的小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低头,生活需要低头。
懂得低头,是人生中一大领悟。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过一道只有1.5米高,0.4米宽的小门。一个成年人只有变腰侧身才不会碰壁撞头地过去。
生活路上的曲曲直直,怎么可能一条道地往前走呢?因此,我们时常需要低头,需要侧身,需要弯腰,需要迂回。历史上著名的“韩信胯下受辱”正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韩信知道生活中需要低头,才成就了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韩信成为西汉一统天下的第一功臣。
需要低头,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低头。这就要我们懂得什么时候该低头什么时候不该低头。如果在该低头的时候不低头,那么就会碰壁撞头了。苏东坡正因为不懂得低头,因此才会被一贬再贬,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如果在不该低头的时候低头,就会招来千古骂名,遗臭万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不顾做人尊严,公开叛国,成为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府中的一名走狗。他的这一“低头”遭到世人的唾骂,后人的鄙弃。而具有传奇色彩的张作霖,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绝不低头,最终被日本人炸死在火车上。虽然身死,但他的“不低头”给他的人生抹上了神话性的一笔。
懂得低头,不等于说在人生之路上就会如鱼得水。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会如何低头。只知低头而不知变通,即使将要成功也会功败垂成。但只知不低头不会拐弯,也一样结果。张良就是懂得学会如何低头,他才会受到那位老人的信任,将一部兵法奇书传给他。他才会成为一代军事家。由此可见,学会低头是人生中一张必不可少的妙方。
人生中如果知道学会低头,便可以不畏艰难险阻。低头,如同翻山越岭时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一时的休息;就像遇到急湍瀑流时的绕道而行;好似遇到悬崖峭壁时的退后一步。正如歌中所唱:“往前一步是黄昏,往后一步是人生”。
暂时的低头,实在是人生中的一种大智慧。
简评:本文说得很辩证,不仅谈了人生需要低头,而且谈得人生低头是需要条件的,还谈了人生怎样低头,这样写作的层次感有了,文章就不是一般的同学写的一个面上,缺少深度的文章了。当然在谈怎样低头的时候,还有些不到位。
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退让。
多么睿智的选择,面对着高傲的贵夫人,潇洒地退到一边,然后说一句“我通常给傻子让路”,多么有趣而又有力。的确,在人生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可以放下的怨恨时,为何不大度一些,让一步未尝不是一种有力的进啊!
忍让,是生活的常识教给我们的唯一的选择。就像一米八的男子汉,面对着一个只有1.5米高,0.4少宽的小门时,你该总不是昂首挺胸地直撞进去吧。相反,若肯低身侧腰,那么你就会顺利通过,这就需要我们的变通一下,换个方式,偶尔地放下那师心自用的狂妄。
烛之武可以忍让,虽然曾不被王重用,但面临着国危家难时,毅然可以作出退让,所谓“国之不存,家将焉附?”他选择放下心中个人的怨恨,于是他的忍让,他出山了,他的一番言辞铸就了一个大侠的形象。
忍让,有时需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世间的是与非。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可使我们佩服。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的恶语相加,可是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这决不是怯弱。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
忍让,有时需要更多的意志和决心,人是情感上最易冲动的动物,若不能坚守住心灵最脆弱的最易受到伤害的地方,那么心的舞台只能缩小,反之亦然。司马迁可谓忍辱负重,他承受了心灵和肉体上的最残酷的打击,可他终究还是著成巨著《史记》,为何?凭得就是一种意志,一种韧性,这就是一种忍让,是对困难和挫折最大的承受和忍让。
项羽败阵则自刎于江边,若他懂得忍让,又何愁东山难再起?黛玉若懂得忍让,又何至于以泪洗面,泪尽而亡!杜十娘若懂得忍让,又何至于落得“花落江底香消亡”的局面!
一个人的生命途中,坷坷坑坑,再所难免。大门小门,都要通过。不要仅取一种生命的方式,要学会变通,既要懂得昂着挺进,也要懂得侧身弯腰。一味地只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轻狂,还不是落得被人家扫地出门的结局。
学会忍让,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
简评:这篇提出了一些较为新鲜一点的看法,可以说是一点亮点吧。习作者说忍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胸,还需要一种意志和决心。文章贵在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这一篇还算可以。
先哲们或先贤们关于人生、社会、历史、生命、自然等的感悟或独到见解,对于我们后学者而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个话题比较宽泛,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建议考生从自己熟悉的名言警句中挑选一句,写熟悉的才是最明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常常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拒绝。当“人生在世不称意”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对放弃尊严的拒绝;当人生面临“富贵淫、威武屈”的严峻考验时,“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对放弃信仰的拒绝;当人生面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的嘲笑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对放弃追求的拒绝……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写作指导:
文章可写内容相当多,主要体现为对尊严、信念、人格、真理等的坚守,对__、懈怠、软弱、放弃等的拒绝。写作此文时,可多考虑引用课内所学的名人事例等,如司马迁、李白等,也可多引用生活中的事例,如感动中国的人物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几句话要告诉你,如果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要记住,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坚持的原则,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这些话是对铅笔的忠告,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忠告呢?请以“铅笔原则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
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史铁生摔了一跤,没有了双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这些都是曾经摔过跤的人,但他们却都坚强地站了起来,与命运、与不幸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我们每个人面对不幸时都不能一蹶不振,因为我们都有可能在改变心态后,握住生命的任何一根链条。
因为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促使你成功的一剂良药,不经历风雨的花儿,怎么会绚烂?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怎么会发出炫目的光彩?
就像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洪战辉所说:困难,我们有责任去面对它,解决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明白摔跤并不可怕,就像我们总是有勇气唱起这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要说,不经历一次次摔跤和一次次跌倒后又站起,人怎么能长大?摔跤也是一种幸福,风雨正是雨后彩虹的前兆!
名师点评
文章切合题意,这一点从标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可看出;结尾处再次点题,中心明确。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语言流畅,少了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多了鲜活的灵性、灵气,更加耐人品读。
作者对“成长与挫折”关系的认识比较深刻,并能运用例证、引证法透彻地进行分析,取得了启人心智、发人深思的表达效果;而比喻、排比、反问句的运用,又使全篇文采斐然。
这个作文题没有给定话题。没有给定话题的作文我们称之为“新型话题作文”。新型话题作文可以说开放性更大,取材更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考生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体现了话题作文的发展趋势。
分析这个作文题,制造者跟铅笔说的五句话,都是围绕铅笔自身特点给予它忠告,话语中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铅笔”就好比是成长中的学生,“制造者”好比是老师家长,这就使得学生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写作,当然,发挥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换个叙事角度或者用物的视野来写也未尝不可。在角度提炼上,本文的角度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第一句:“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从这句话中,学生不难分析出“自由与约束的辨证关系”、“约束(规则、束缚、引导)与成功的联系”等主题。万事有度,生活中没有绝对的自由,强调要接受一定的纪律约束;
第二句:“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从中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孟子的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是即可提炼出“百炼才能成钢”,“磨难成就人才”、“正视痛苦磨炼人生”等中心。
第三句:“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显然,“拒绝固执,知错能改”即是主题。
第四句:“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这句话,关键词是“外衣”和“里面”,这里的“外衣”比喻的是“外在美”,“里面”是指人的“内在”,包括“内在的美”、“内在的素质”
强调要摈弃浮华、务实求真等。
第五句:“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这句话是五句话中最难以把握的,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如“走过”、“留下”、“写下去”等几个动词,然后再加上“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这句话,我们分析综合一下,可以发现,前面这些动词都具有“坚持”、“奋斗”、“执着”“
总结坚持原则的意义与价值”
强调的是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等几种意蕴,守住心灵不迷失自我,奋斗中展示自己的美,每一个痕迹都是人生乐章中的一个微小的音符,连在一起却能奏出与众不同的生命交响曲!显然,学生只要围绕这些主题进行写作即可。
当然,这个题目也有它的审题陷阱或者理解误区,最关键的是,这个“新型话题作文”是集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特质,又区别于普通的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平时的材料作文多是让学生根据一个事例或者一段话,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一定的统观性的观点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多是给定话题进行写作。而这个作文提供的材料关键部分是五句话,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也就是说,不需要五句话面面俱到,只要任选一个角度提炼中心进行写作即可。而至于“铅笔”、“制造者”等这些角色,在文章中不必要再出现了。当然,如果有学生想给这个故事续写个寓意深刻的结局,那也是很棒的构思。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只要任选一句话,围绕这句话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可以进行构思写作。显然,出题者的意图是希望在写作上给学生很大的自由选择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角度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量避免了因题目的唯一性所带来的考试结果的偶然性。这种命题方法在历年各地的语文中考卷中较少出现,题型新颖灵活,并且让每个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能真正地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写出真情实感的个性化文章。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话题作文:眼睛
要求:
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不低于800字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眼睛
母亲的眼睛,慈祥而宁静。
恋人的眼睛,热烈而纯真。
那么,该怎样形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眼睛?
说它如晶亮的明灯,引导我们在人生的长途上学步、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
说它如清澈的溪水,滋润稚嫩的幼苗吐露出一片鹅黄、一片绿意或几点红晕?
说它如跳跃的火苗,点燃无数探索的思想、无数闪光的青春、无数壮丽的人生?
哦,翻遍所有的词典,我找不出一个词足以准确地描绘教师眼睛的丰富内涵和深沉的感情。
有时,它像柔和的月光,静静地泻在全班学生的身上,让几十颗幼稚的心在一片柔静的氛围中编织美丽的憧憬。
有时,它像和煦的春风,给犯有错误的学生送去勇气,送去温馨,送去自尊自强的信心。
但我要说,教师的眼睛更像船长手中的望远镜,从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就可以预知他的未来将会遇到怎样的“风情”。于是,引导他绕过暗礁,避开漩流,搏风击浪向胜利的彼岸航行。
哦,教师的眼睛,没有贪婪,没有凶残,没有阴冷;教师的眼睛,燃烧着热情,融汇着睿智,流淌着真诚。
假如,十三亿人有十三亿双教师一样的眼睛;假如,我们的人生能在教师的目光组成的海洋上航行……我们的社会何来败雪残冰?我们的生命怎会冷落沉沦?我们的事业啊,就会像璀璨的朝阳,喷洒出一天霞彩,一片辉煌的美景。
因此,我用赤诚的心讴歌教师的眼睛,讴歌像晨露一样洗涤人类心灵上的污痕的一双双深情的眼睛……
凡是人,都有眼睛;凡是人,都希望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但在现实生活中,各人的眼睛并不都是一样的,我就见过各种各样的眼睛。
“近视眼”是一种。这种眼睛只能看近的东西,远的东西就看不见。不是么?有一种人,他们只看到自家,看不到国家;只看到眼前,看不到未来。他们把自家的东西视为珍宝,爱惜如命;把国家的东西视为粪土,任意糟蹋。他们图的集市行乐,多玩乐一天是一天,而把理想看成是“画饼充饥”。这些人鼠目寸光,胸无大志。
“远视眼”是另一种。这种眼睛只能看远的东西,近的东西却看不见。“看得远”的眼睛还不好么?如果真的是“站得高,看得远”,当然很好,但这种远视眼却不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然而这种眼睛只是喜看“千里”的路程,不看“足下”的一步。他们哗众取宠,夸夸其谈,今天一个理想,明天一个抱负,但就是不能脚踏实地,不愿艰苦奋斗,总想拉着自己的头发飞到天上去。这种长在额角上的眼睛,据说在一个时候还时髦得很呢!
“色盲眼”又是一种。这种眼睛,把一种颜色看成为另一种颜色。长这种眼睛的人,看任何事物都跟一般人不同。人们对长头发、小胡子的扮酷看不顺眼他却看得顺眼,不仅仅顺眼,还要学样呢!人们对学__、做好事的活动大为赞赏,他却看不惯,不仅看不惯,还要讽刺打击呢!同样的一桩事,在这些人的眼里就变了样。
但我也见过“火眼金睛”。我从电影里看到,白骨精诡计多端,千变万化,但孙悟空一眼就看出她是妖怪,奋起千钧棒打将过去。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玄妙的“关系学”,请客呀,送礼呀,捧场呀,手段高明极了,但有是人一眼就识破这是不正之风,加以抵制。
我也有一双眼睛,但我不愿使我的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色盲眼”,而要使它成为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考生可以从《祝福》《穆老师的眼睛》《故乡》等文章中学习写眼睛的一些方法。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几件事情(刻画眼睛)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灵;如果写议论文,要以眼睛辨善恶、明忠奸……进而阐明为人处事之道。
阅读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这痕迹历经岁月而不蚀,清晰永恒。在过去的人生路上,你都留下过什么样的痕迹?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开放性试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