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都将走向社会,社会和校园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人说社会是复杂的,有人说社会上充满了机会。
请围绕社会与校园的不同点,以"我眼里的社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略
"我眼里的社会"强调发表个人的观点,观点可以是成熟的,也可以是幼稚的,关键是言之成理。 可以发表议论,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写法可以多种多样。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竟无人问津。于是,他便想了个办法。去找伯乐,要伯乐围绕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了,他付给伯乐“一朝”之工钱。伯乐照着这人的话做了。于是,人们都争着买这匹马。很快这匹马便卖出去了,而且价格提高了十倍。
赵国人借助名人效应,使马价倍增,很快将产品销出去了,这会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请以“名人”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无
思路设计一:销售产品,不仅要注意产品质量,还应该研究顾客心理,搞好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赵国人能开动脑筋,分析市场,并找到相应的措施,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经营之道,对现在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就这一点,可以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分析现在许多地方能依托资源优势,利用名人效应这一无形资源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可以列举孔府家酒、咸亨酒店、小燕子系列产品、以及价值1008.9亿元的袁隆平品牌等实例来加以佐证。总之,文章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思路设计二:现在有一部分人对名家可谓是顶礼膜拜,趋之若鹜,名家干什么,便“一窝蜂”似的去追逐,尤其是前几年的“追星族”,对歌星、影星、球星崇拜得五体投地。针对这些现象可以写一篇议论文,先阐明观点:不要盲目崇拜名人,再列举生活中此类现象,如一部平庸之作请名人作序,便身价倍增;一件平常产品经名人“炒作”,便成为抢手贷;一位普通演员经导演“包装”,便炙手可热。对这种心理还应该深入剖析。最后,可以从反面加以论述,比如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通过比萨斜塔的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学说。甚至还可以“掀起名人盖头来”,写部分名人摆架子,耍大腕派头,下海淘金,违法乱纪,如刘晓庆偷税案。
思路设计三:写一篇采访稿。比如,可以模仿电视栏目“艺术人生”或“面对面” 来采访刘德华、赵本山等人,追寻他们的奋斗历程,启迪人们:名人的成功之路并不都是用鲜花铺就。 还可以采访王选,用他调侃的语气来诠释名人和凡人的区别:名人酗酒称“豪饮”,凡人多喝叫“贪杯”; 名人强词夺理为“雄辩”,凡人据理力争叫“狡辩”; 名人的无稽之谈谓“名言”,凡人的谨慎之言叫“废话”; 名人蓬头垢面谓“艺术气质”;凡人不修边幅叫“邋里邋塌”。
思路设计四:围绕“名人”这个话题,编写一个故事。比如,自从《阿Q正传》搬上荧屏后,阿Q成了一个大红大紫的人物,他开记者招待会,给人签名,为商家做广告,并频频在媒体露面,出尽风头,通过故事来曲折的讽喻现实生活。也可以写名人的堕落、名人的苦恼,还可以就某个名人的轶事进一步加工,来展示名人的风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者令人可敬可佩,因为他们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试问学者的治学秘诀何在?
胡适先生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张中行先生说:“心在天上,脚在地上。”
范文澜先生有“天圆地方”之言,解曰:天圆是灵活的头脑,地方是钻研的精神。
此三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请以“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
材料是三位学者成功的秘诀,写作立意时要把此三者结合起来,要形象有力地说明“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要有辩证的理解。文章要有较丰富的联想,可联想自己,也可联想他人;可以是小事,也可是大事,等等。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适当地叙述或抒情也是需要的。
请以“窗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
“窗外”的世界是五彩斑澜、纷繁复杂的。写“窗外”自然要写窗外的景象,窗外的人,窗外的世界。把窗外的这一切有机地联缀在一起,进行合理的安排,恰当的选材,巧妙的分析和议论,便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要注意: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窗外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复杂,要确定一个中心,围绕中心进行选材;要注意发现窗外世界的真善美或假恶丑,要给予赞扬或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800字左右。
无
“我与空间”的话题要紧紧抓住“我”和“空间”的关系,二者不能偏废。不能仅仅写成“空间”“我了解的空间知识”或“我说空间”;也不能扩大或变更话题,写成“我们和空间”“人类和空间”等等。“空间”的含义也不止一种,有自然的空间,家庭的空间,社会的空间;也有物质的空间,精神的空间,心灵的空间;还有生活的空间、学习的空间,以及现实的空间和虚拟的空间等。
写作话题只是规定了文章的范围或引出主旨的缘由,要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集中表现了明确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真知灼见,切忌文章散漫,贪多致滥。不要即说“有的空间需要保持”,又说“有的空间需要打破”,再说“有的空间需要拓展”,最后说“有的空间需要开创”。这样平行并列的结构极易造成话题的平铺直叙,缺少层递和深人。
审题中还要注意,应尽量写作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相联系的人或事,反映当代现实生活中的精神风貌或本质,主旨观点深入浅出,让读者有言近旨远之感。
据传,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股特别灵验的泉水,常会全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但穿着考究的退伍军人,一颠一颠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腿,我知道我的那条腿是永远也不可能再拥有了,我只是想告诉上帝,没有一条腿后,我的日子仍然充满了生机。”的确,人的一生中总会失去许多,但同时也会拥有许多。拥有许多,固然令人欣喜,而失去呢?面对失去的事实,你以怎样的态度采对待?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请以“面对失去的事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无
话题作文的审题可以先看提示语和话题。提示语强调“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面对失去的事实”,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关键词有两个—“面对”和“失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作文时不能只谈“失去”或仅议“失去与拥有”的关系。再读一读话题材料,材料中这位退伍军人是如何面对失去的事实的呢?“我知道我的那条腿是永远也不可能再拥有了”,意味着接纳失去的事实,而不是心存幻想;“没有一条腿后,我的日子仍然充满了生机”,意味着面对失去的事实,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亮丽的光彩,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经过上面一番审读与思考,可把作文立意确定为:1.要正视失去的事实,看到自己在失去某些东西的同时,拥有的更多;或者失去了,但仍可重新拥有。2.应以良好的心态直面失去,以顽强的意志笑对人生,这样才能获得生活的希望和乐趣。3.一旦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事物,我们应当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具体的作文思路:1.可以写一篇议论文,确立如下几个分论点:首先,要敢于承认失去的事实,不自欺欺人;其次,要抖擞精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把握现实,避免不必要的失去;再次,要充满希望,放眼未来,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开创新天地。2.写一篇叙事文,先展示面对失去的事实,“我”曾经是如何消极对待的,后来受到一番启迪后,明确了应该如何化解悲伤和不成熟的心理。
参考拟题:假如我失去了……我将……;与生命抗挣。
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路,同时也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倒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这话引起了大家的沉思。
是啊,人生在世,命运多舛,难免会遇到种种不幸,倘若人人都象这位盲人一样,在心中点亮一盏爱之灯,既照亮了别人精神家园的暗夜,又给自己的人生驿站带来成就与愉悦,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充满光明的温暖。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请以“心中点亮一盏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无
这是一道极富文学特质的形象性创意作文题。“灯”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实指”,而是字面意义背后的“虚指”。“虚指”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其实材料中已有揭示,如“在心中点亮一盏爱之灯,既照亮了别人精神家园的暗夜,又给自己的人生驿站带来成就与愉悦”,这便是命题的意义指向。因此只要你用哲学的见解或文学的眼光,弄清楚话题本身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灯”是喻体,“人们心灵上的某些精神特质”是本体,如真诚、宽容、关爱、谦让、自省等美好人性,然后诠释或描写出人们心灵上所需要的某种精神特质依靠,从而点出它的意蕴。至于文体的选择,因人而异。若你擅长记叙、描绘,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一个有关心灵之灯的故事,从而让情感震撼人们;若你擅长议论说理,可以写成议论文,从理性的角度辩证分析心灵上缺乏某类(如关爱之灯)美好人性之灯所受到的种种伤害,告诉人们应该搬掉心灵的石头,清除心灵的障碍物,点亮心灵之灯,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关注贫困”话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原本是件好事情,可陕西榆林一中年男子面对随之而来的高额学费却不堪重负服毒自杀。服毒自杀的男子叫景统仕,今年53岁。1992年,为使家庭走出贫困,景统仕带着妻子和5个子女从老家子洲县来到了榆林南郊农场,租种这里的十几亩地,靠卖蔬菜维持生计。近几年,虽然大女儿和大儿子已成家,但景统仕的家庭负担仍然沉重。
去年高考成绩公布后,景统仕的二女儿、今年19岁的景艳梅考出了理工类533分的好成绩,高出了重点分数线六七十分。可面对这样的好成绩,景家的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9月份女儿景艳梅要去上大学,还有两个孩子今年又都被保送进重点高中,至少上万元的学费和家里原本就欠下的3万多元的债,这让景统仕感到了巨大的压力。7月14日,趁家人去地里干活,景统仕在家中服下了大量的农药,虽经医院紧急抢救,但他还是在当晚离开了人世。
贫困酿就了一出血与泪的悲剧,对制造悲剧的贫困现象,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贫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考场佳作1】
听听那贫困
贫困时而向我们袭来,痛苦但又快乐,迷茫但又向往。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一段人生苦旅总会有贫困相伴,但坚强是医治我们心灵创伤的良药。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贫困正离我们远去。
灰蒙的抗争
史铁生说过,人是“上帝”的“消息”,你无法去问上帝为何发这个“消息”。他在灰蒙的角落里曾无数次向上天发问过,为何总让我处于贫困之中?上天无语,只给了他一把二胡。
从那以后,无锡街头漫溢着一首无助的人生之曲。是对贫困无力的抗争?抑或是给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但我们却分明听到了贫困中透露着几缕坚强。
唱片中刻录着你的《二泉映月》,刻录着你对贫困无助的抗争——软弱决不会属于你。
那一天,阿炳离去了,他摆脱了贫困,享受于曼妙的音乐中。贫困,不能阻止阿炳对音乐的追求。
淡黄的向往
“还有没有再高的?……”拍卖行今天正有一幅伟大的作品在拍卖。最后,《向日葵》拍得天价。我们看到,向日葵的前方分明有一轮火红的太阳。
一个画家,一幅画,一辈子与贫困相伴。梵??高经历过饥寒交迫的境遇,他的眼中没有贫困的颜色,所以在他的画中我们发现不了有贫困的一丝颜色。
向日葵前方的太阳是画家永恒的向往;无论贫困还是其它,太阳总在那里。
深深的贫困,淡淡的痛苦,浓浓的向往。
绿色的希望
是贫困让孩子无奈地离开课堂,是坚强让老师毅然地奔向寻找方向,是希望托起我们明天的太阳。大山中是绿色的海洋,一个小学老师决定要到县城中寻找离开的学生。无数次地张贴海报,无数次地打听询问,无数次的__伴随你,你不曾放弃,虽然生活贫困,但希望却不曾贫困过。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少不了。当孩子们纷纷拿起鲜艳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名字时,也就是对贫困说再见。
贫困,不能埋没了我们的希望。
听听那贫困,倾听贫困中的坚强。坚强是风,她驱散了贫困的阴云。
小心落叶,小心贫困吞噬了内心的希望。我们曾经贫困过,我们却没有放弃过。
用抗争、向往和希望谱写一曲挑战贫困的壮美篇章。
【批阅意见】
面对灰蒙的天空,面对人生的阴云,面对前方的迷惘,我们应该干什么?作者以如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抗争、向往和希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厄运,托起太阳。文章以一种强有力的旋律,奏响了时代之音。写作上,作者以贫困为发端,以坚强为核心,从抗争、向往和希望三方面写人生态度,以三种颜色带出人的精神状态。构思精巧,气势充沛,情文并茂。
【考场佳作2】
真正的贫困
一
感恩吧,如果你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感恩吧,如果你在酷暑里有片刻的阴凉,如果你在冬日里有刹那的温暖。感恩吧,你是这世界上最幸运的十分之一。
二
“可赞美的上帝,我向您祷告,请您用无上的仁慈来拯救我这个穷人。在这个金元流淌的国度里,我是沉在河底的一块顽石,眼看着金碧辉煌的世界却无法伸手去触及。请您赐予我金钱与荣耀,我愿用我的一切来回报您的赐福,阿门!”
在那哥特式或是巴洛克式的屋顶下,在那无数烛光染出的一片华彩中,被缚在十字架上的那个圣人日复一日地聆听着相似的祈求,尽管他一丝不挂,尽管他的双手里只有空气。那些行色匆匆的祈求者来了又去,各种破旧的衣衫在大厅里拼成一片斑斓。耶稣空洞的双眼无法穿透世俗的高墙去看清整个世界。但如果他可以,他会明白,那些人不该来祈求,而是该感恩。
也许那位口袋里装着刀子的年轻人缺少几张大面额的纸币,但他拥有的不是贫困,而是罪恶与贪婪。也许那个肩膀上扛着锤子砸石头挣钱的先生有理由抱怨他肩负的沉重,但他依旧可以让破碎的石头通过几张纸币的传递变成啤酒杯里那破碎的泡沫。即使那个晃着帽子乞讨的老人可以咒骂人情的淡漠,但毕竟,上帝在他午睡时也曾为他披上阳光织成的锦被。在那川流不息的车潮人海中,耶稣看不清他的祈求者们都去了何处——是去那纸牌与轮盘铸就的坟墓,还是去那酒精的泡沫里建造出的梦中天堂?如果他看得清整个世界,他会让所有的祈求者回来感恩。
三
无星,无月,无光,无声。在西风呼啸着穿透墙壁的窝棚里,他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在泥泞或是崎岖的山路上穿行,而后进入那深不见底的深渊。耶稣的目光到达不了这片崇山峻岭中的土地,更穿透不了那厚重的山壁去看清那些煤矿里的贫困。矿工们在漆黑的夜色里动身钻入那漆黑的通道,日复一日地看着纷飞的煤渣在脸上又覆盖上一层深黑,直到那不知何时但却注定会响起的爆炸声终结他们的生命。他们看着安全帽上的灯光逐渐和空气、和生命一起流逝。看着,然后死去。
他们的生活在那一片崇山峻岭中延续。有人问他们为什么明知是死还要下井,他们说:“如果不下井,我全家今天就要饿死。”这,才是真正的贫困!
四
感恩吧,如果你生命无忧,头顶看得见天空;感恩吧,如果你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你可以走第二条路;感恩吧,然后去帮助那些只有一条路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贫困。
【批阅意见】
作者的运思很有讲究。作者先花大量的篇幅写各种各样的人在上帝面前的祈求,并反复地述说那些人不应乞求,而应感恩。文中交织写上帝那深邃的目光,引起读者的悬想,直到后半部分才跌出煤矿工人劳作的一幕,撼人心魄。至此读者方明白作者前面的写作全是铺垫,目的只有一个——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借以强化文章的主旨。构思上,作者从感恩切入,引出真正的贫困;再以感恩结束,首尾浑然一体,文心曲折。内容的安排上,文章中间部分撷取几个镜头加以映照,深化中心,手法巧妙。语言上,作者的描写与比喻化平常为新奇,别出心裁,很具内在张力。
近几十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我们仍有几千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因贫困原因不能正常上学,因贫困而造成的自杀、抢劫、__事件有上扬的趋势。那么,贫困是怎样造成的?我们应怎样对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当官不为民着想,不如回家办农场”。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官员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眼前疾苦分明在,辜负掌中笔一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我们的舆论是否应有所作为?这些,都可以摄入我们的笔端。对等贫困,我们应多些生活的尊重与关怀,多些悲天悯人的情怀。
审题上,本题不存在理解问题,但考生可能对“贫困”有关的素材比较短缺,生搬硬套些清贫、环境困厄之类的事例,这需要克服与避免的。
“耻”话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5、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请以“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考场佳作】
守住生命之尊
世界啊,纵使你千百次地用耻辱将我摁倒,我也将千百次勇敢而坚强地站着,守住我生命之尊,用我高贵的头颅与热血浇灭你耻辱的火焰!
——题记
依稀可见,滚滚汨罗江边的楚大夫,迎风而立,满脸清泪。他恨,恨国家之危;他耻,耻权势之腐。他不能忍受权贵玷污自己高贵的灵魂。于是,这个背负着灵魂屈辱的诗人,用汨罗江无边的江水来洗清自己满身的污浊,远离让无数愁绪郁结的世俗之地,让自己的灵魂屹立于高高在上的云端,保持永世的纯净,以此守住心灵最珍贵的尊严。
知耻让屈原那么纯净地留在了世人心中,那么完美地展现了自己,那么高傲地独自守着灵魂深处的尊严,那么真实地将自己置于苍茫的天地之间,使灵魂得到永世升华。
依稀可见,项王手持长剑泪别坐骑。他心痛于诀别的无奈,可是面对如猛兽般扑来的刘邦劲旅,项王别无选择,他不能忍受死在别人剑下之辱,不能忍受沦作阶下囚之耻。于是,项王举剑横在劲上之际,项王哭了,江东父老哭了。他用自己不屈的头颅与热血浇灭了耻辱的火焰!
知耻让项羽输了战争却赢得了后人的仰目,赢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颂辞,从一定意义上说,他还是个胜者!
依稀可见,苏武坐在北海的山坡上,手持旌节,凝神注视着南方——汉朝所在的地方。单于又一次派张胜__苏武投降,可是这位在北海牧羊近十九年的老人始终不愿低下他的头颅去正视权贵与利益,去面对这些有辱于人格的卑贱的东西。最终,苏武胜了,他回家了,而张胜这位与他一同被俘的汉将却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的柱子上。
知耻让苏武赢得了自由,让孤傲的灵魂最终得到归宿,让那些背叛的灵魂一次次惊悸于良知的叩问。而他却成了在人生路上那座晶莹的丰碑!
皎皎明月,巍巍青山,一次又一次地见证了他们这些优秀灵魂的奋斗,知耻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坚强勇敢地站着面对世界的挑战,用头颅与热血守住生命之尊!
【批阅意见】
作者能准确地感悟到材料所深蕴的人生哲学——人应知耻,人应守住生命之尊,这是本文成功的基石。在论述过程中,三则材料用“依稀可见,……”领起,文脉清晰,层次井然,且语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既有气势,又有节奏,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一般贴近学生的实际,思维开放,内容比较宽泛,写作自由度比较大。这也是一个开放型话题作文。但,并非无限制开放。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必须充分地理解这几句名言的内涵,把握其深蕴的人生哲学——人应知耻。理解了这些,文章便好下手,可以写与“知耻”有关的人、事或由此生发情感,或发表见解。设计此题的用意就在于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知耻”的重要性。
该话题的开放性、宽松性、灵活性也较大。面对这一话题,某些学生往往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谈,或就重避轻。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因而,这就需要学生善于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变宽泛为单一,进行大题小作。或就社会中的某一件“知耻”而有为的事展开议论,或记叙一件缺乏知耻意识而导致身败名裂的事件,或直抒胸臆,呼唤知耻精神等等,但,万不可笼统为之,而应择其中单一的小话题,集中笔墨,详摹细雕。
此外,在表达上,既可以记事,又可以议论升华,直抒胸臆,只要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升华思想,产生一种人生的感悟即可——古今英雄多磨难,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耻辱,只有奋发进取,勇于求索,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人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据悉,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飞进赛场,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坠地死亡。接下来瞬间的一幕让人深深感动:击中小鸟的运动员扔下球拍,跑向小鸟,俯身跪地,双手合拢,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表示忏悔。人生有多少一瞬间发生的事情,有的蕴涵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散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诠释着人类高尚的节操;有的践踏着公众的道德良知……
请以“瞬间与永恒”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永恒的瞬间
卞培培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似水流年中的琐碎细节往往被我们遗落在记忆的角落。但是,给瞬间注入真善美,瞬间也能化作永恒,化作永不褪色的照片,定格于时间的长河,发出淡雅的清香和耀眼的光芒。
所有对真善美的选择,都是因为我们知道让美好站立,那是我们一生的雕琢。因此便产生了这许多感人肺腑、亘古长存的瞬间。
缆车坠地的一瞬,年轻的父母一同托起年幼的孩子,像托着自己的希望一般,他们用自己的双肩托起了孩子重生的起点;
爱人坠崖的一瞬,深情的伴侣毅然松开绳索,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抱住爱人的肩头,他们相拥而坠,他们用两颗彼此挚爱的心筑就了坚不可摧的爱情长城;
登山绳索将断的一瞬,他毅然把手伸给朋友,两人手握着手一起落进了万丈深渊,他们用这生命之手,友谊之手浇开了不败的友情之花;
小鸟落地的一瞬,网球运动员扔下球拍,俯身跪地,双手合拢,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以示忏悔,他用自己人性的闪光照亮了大自然昏暗的天空。
------
人生苦短,生命的俯仰之间,面对那瞬间的剧变,怎样的选择才让自己无怨无悔?跳出心灵的__与漩涡,去选择每一次触动,去选择每一声欢笑,每一声放歌,那么,短短的瞬间,就将化作美丽的永恒。
所以,厄运降临的一瞬,亚里士多德选择冷静的对待,为全人类的利益奋斗到最后一刻;
死神降临的一瞬,布鲁诺选择无言的抗争,为真理放弃生的渴望;
机遇降临的一瞬,贝多芬选择了放弃,为了尊严他慨然陈词“公爵很多,贝多芬只有一个!”
财富降临的一瞬,子罕选择拒绝:“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不若人有其宝!”
身为尘世之人,我亦向往那融融的亲情、绵绵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我也向往为人类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为尊严而放弃,为高贵的心灵而拒绝面前的财富------所以,面对决定命运的一瞬,我将会选择与亲人共命运,与爱人同生存,与朋友共呼吸,我将会选择与真理为伍,与尊严共存,与高贵的心灵同生。
只要我们心怀真善美,面对那需要我们决定的瞬间,我们所做出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必将把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定格于历史的长河。
[点评]文章构思精巧,以永恒与瞬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对“心怀真善美,瞬间化永恒”的追寻。四个真情瞬间,演绎人间大爱,放射人性之光,催人泪下,洗尽心灵灰尘;四个瞬间抉择,昭示坦荡心胸,造就千古英杰,撼人心魄,鼓起求真热情。千字短文,八则事例,信息密集,材料丰富,展示文化积淀,显示开阔视野。语言精彩,富有情感内涵,无论叙述还是议论,都能让你感觉到小作者对“真善美”的热切的追求,“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必将把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定格于历史的长河。”“清洁的流水、晶莹的浪花”显示了小作者纯洁的心灵;“奏出生活大气的乐章”、“把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昭示了小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运动员扔下球拍,跪地深深忏悔的“瞬间”为何让人感动?是因为他发自内心深处的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是因为他把小鸟生命与人类一视同仁的慈悲观念,是因为他的举动折射出了真诚善良的人性光辉。这则话题材料的本身就给我们在选材和立意方面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写平凡人物“瞬间”的行为表现和心灵轨迹,挖掘平凡人物身上的人性美。还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只要你写了难忘的“瞬间”,并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结晶心灵美德,探寻心灵奥秘,追念“瞬间”留下的永恒记忆,反思“瞬间”造成的痛苦与遗憾,写出真情实感和独特的个性,都可以成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