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东城区历时八年的“尊重”教育实验研究表明:尊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报》)

(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光明日报》)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

写文章,要反映社会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千万不要空谈泛论。想一想,在现实中,在自己以及自己的周围,在“尊重”这个方面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通过写文章加以分析、阐释,以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避免以空对空,言之无物。

本题写作时着眼于尊重是相互的,可以记叙一段经历或编写—则故事。从对“尊重”词义的辨析入手,联系实际写篇杂文,讽刺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崇洋媚外现象。从不尊他人的结果入手,编—写则故事。参考拟题:尊重,切勿内外有别 ;戏弄;尊重的真谛。

1925年,陶行知先生应南开中学之约,对中学生做了《学做一个人》的演说词。他说:“做一个整个的人。”他解释“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看了陶行知先生关于“整个的人”的三种要素的解释,你有什么看法、联想;对做“整个的人”你有什么经历和体会。请以“做人”为话题,针对陶行知先生演说词中的观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自定,题目自拟。

●例文

说“生利”

——从一粒丸药谈起

古人在谈及药的效用时曾说:“疗民济世,莫嫌一丸之小。”的确。一颗小丸药也可能使人起死回生。而一个“小”人物也可以对社会作出贡献,甚至可能扭转历史。

陈涉不过是“迁徙之徒”,“蹑足于行伍之间”,然而他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使得强大的秦朝灰飞烟灭。当__从韶山冲走出时,有谁会料到这个农民伢子后来会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呢?至于__这个小小汽车兵,当他为人民奉献自己时,也便开了一代风气之先!

可见,个人相对于社会虽然是渺小的,但绝不是微不足道的。一旦个人对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要看到,想真正做颗疗民济世的药丸,这药首先须为良药;而个人也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谈得上“生利”。

倘若__不曾对旧中国的国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怎样能救旧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和过去的时代不尽不同。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大潮中,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其中首要的。我以为当属思想素质。没有好的思想素质,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追求,其他的素质再好,也不可能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为人民尽心尽力。相反,思想素质具备了,便可以把对于理想的追求、人民的爱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地提高各项素质。__不正是这样做的吗?

要成为一粒利民益世的药丸,就必须把自己放在不断焙制、烹炼的过程中。当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时。社会会给其应有的回报。那种钻在“名利”二字中孜孜以求的人,当他们对社会作出“贡献”时,名利得失已经彻底腐蚀了他们本来的药性了。所以这些人应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切实有效地为社会“生利”。

我们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在这个时期重视对各项素质的培养。文化知识、身体素质自然人人都会重视。作为高中生应该明白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应该按照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

要求来培养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进了大学便对自己放松要求;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缩短与社会的心理差距……总之,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一个准备以自己的所学所长献身社会的未来创造者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提高自我,成为有用之才,这就是“生利”的真谛。

疗民济世,需要成千上万的“药丸”,这样才可以廓清宇宙,涤荡乾坤。疗民济世,生一丸之利!

点评

话题作文是有限制的,本次作文话题虽很宽泛,但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却是对“做人”这个话题的限制。所以,我们先要理解“整个的人”实是全面发展的人。写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意味着每—个方面都写,而是要突出某一个重要之点。材料中提到“健康”的身体,那是为了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独立的思想”,是为了明辨是非;“独立的职业”,是为了“生利”,也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做人”的话题,实际上有上面三个话题,我们可以择其一面写,也可以三个分话题连起来写。写成议论文,要提出明确的观点,写记叙文要叙述自己的一段经历。

例文是议论文,选取的是第三个分话题,中心是“生利”,为社会作出贡献。’文章从一粒药丸的作用说起,以药喻人,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说贡献,是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谈,很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作者紧承主旨,层层展开说理:先以古今知名的三个事例证明小人物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进而论说凡能影响社会的,在药,必是良药;在人,则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然后再推进一层,论说今习良好素质的具体含义及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还就中学生的实际,提出重视素质培养的要求;并把“一丸之剥”的重要作用提高到“廓清宇宙,涤荡乾坤”的高度。


解析: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实现。做人是社会人生的大问题,学会做人,知道自己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是每个学生应当认真思考的内容,也是中学生写作必须关注的话题,命题希望学生能从小处入笔,体会做人的真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准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隔壁的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3磅重的一包黄油似乎轻了点。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都是分量不足。这就是说,他每次都多付了钱。他特别生气,便开始向执法机关提出诉讼。“你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有很准的砝码吗?…‘没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码。…‘没有砝码,那你怎么称黄油呢?”“这好办,”农民回答说,“你瞧,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面包。我总是要同样重量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于是,法官判定农民无罪,而面包师不得不承担诉讼费用。

要求请你以上述故事所蕴涵的深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

做事的寓意在于: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你帮助别人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你越吝啬,越会一无所有。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学们在一起最爱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说成熟的标志是稳重大方,有的说是遇事有主见,有的说是会办事,有的说是懂得关心、理解别人,有的说是善于认识自我、批评自我……

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解析:

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多思多梦的花季。一方面,渴望独立、成熟,另一方面,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又有着不同的见解。所以,这个话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从表面上看,话题本身就给出了学生众多题意。似乎从中任选一方面立意即可,但人云亦云,很容易落入俗套,难以出新。从文体上来看,用议论文体也似乎更得心应手。但恰恰是话题表面的思维模式,给话题意旨、文体留下了更广泛的开拓空间。“成熟”,见仁见智,完全可以各抒己见,各擅所长,在议论、叙述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阐发自己的独特感悟,只要与“成熟”有关即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日关系是复杂和矛盾的,既包括历史问题,又包括现实问题;单纯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出发,很难正确地解释中日关系;只有充分考虑到了国内政治经济与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才能够正确的理解中日关系和展望其未来。自从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1972到90年代以来比较平稳的中日关系;90年代初到现在起伏变化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转变虽然有复杂的国际背景,但是两个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的互动始终是其根本的因素。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日作为在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要在应对金融危机,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发展,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解析:

中日之间只有增进了解,才能和平与团结。在这方面两国的政治家们都有责任。二战的抗日国家美、俄两国虽然与我国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同样是日本帝国战犯的敌人,可是他们对日本右翼的活动却没有我们敏感,为什么?我们应对日本现状的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日本社会的主流是和平的,人民大众的利益是与我们友好的。中日两国在新的一年里,应该共同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挨饿七天,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快煮熟时,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着没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甑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的;我所依靠的是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

以上是载于《吕氏春秋》的一则故事。孔子是圣人,圣人的眼睛、圣人的脑子也有靠不住的时候。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于他们善于反思。

请以“反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

反思能催人奋进,能作为镜子映照自己的人生。“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__的“三大法宝”之一。今天,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孤僻自傲,还是阿谀逢迎的世风,都离不开它。考生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畅叙幽情。

生活有坎坷,可脸上不能没有微笑;生活有叹息,可心灵不能没有微笑。狂风暴雨中笑一笑,美好的前和向你走来……

请以上述文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解析:

材料的核心词是“微笑”。考生可以谈“笑一笑,十年少”,可以谈“笑对人生”,可以谈“微笑”与“淡薄”等等

空间

材料:1.工人往空的集装箱内摆放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物品,随意摆放能放17件,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和计算,重新摆放,可以放24件。

2.齐白石画虾生动形象,但在狭长的画面上,只有三、四只虾游动。画面大部分是空白,画家对水不着一笔,但大面积的空白却给人水气淋漓的感觉,使人感到满纸都是水。这就是艺术空间方面空白的运用。

写作要求:这是两则关于空间的材料,空间能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联系,请以“空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解析:

立意角度分析

(1)人口增长,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紧张,可谈环保问题。(2)人类使其它动物失去了自下而上空间,可变为保护动物问题。(3)创造自己大脑中美丽、丰富、开阔的空间;李白的空间、爱因斯坦的空间,等等。(4)不同的眼睛里,有不同的世界,所以诗人、画家、数学家才有了千姿百态的创造。(5)知识可以开拓你的心胸,使你的心理空间更开阔。(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7)合理统筹组织可以产生更高的效率。(8)谈合理安排空间。(9)视野、眼界需要开阔。(10)谈艺术中的空白。(11)谈此时无声胜有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是一个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因为一个人不能保证他永远都不会有意或无意地做伤害别人的事。美国公关专家苏珊??雅各贝曾说,学会道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能。是的,真诚地道歉将会获得别人由衷的谅解,真诚的道歉将会使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更加密切和珍视彼此间的关系和友谊。

请以"真诚道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解析:

文题的提示语明确点明了"真诚道歉"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要想写好这个题目,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理解"真诚道歉"这个话题的内涵。"真诚道歉"应是出自于真实情感下的一种心理态度。只有真诚,才能真正消除心理上的隔膜,彻底打破思想感情的坚冰。

其次,要注意立意的角度。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构思行文中,我们可以写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心理摩擦,可以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可以写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而"真诚道歉"无疑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医治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考生要详写事情发生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心理变化,"道歉"的内容点到即可。

再次,由于文体不限,考生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形式。

最后,别忘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富有文采的题目,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世界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一系列的难题也摆在了人类面前。克隆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祸还是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确切地告诉了我们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危险;青霉素在挽救人类的同时,也锻炼了细菌;我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环境恶化也在步步紧逼我们的生存空间。

请你以“科技进步带来的难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解析:

着重提示三点:1、写本题应辩证地看问题,从利与弊的角度谈当代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双重影响。当然应该明确,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的主流是不会变的;不管怎样,科学的进步仍然所向披靡,它必服膺于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法则,并越来越浸润着人类理性的光芒。2、可以在文中指出:对科学家而言,避免科技发展带来恶果的唯一办法就是谨慎,要抵御市场的__。3、如果写成议论文,一般应选取一个较小的切入点,以便把问题分析透彻。

[范文]  对 DNA 的思考

    如果说格雷的第一张人体解剖图解开了人体结构之迷,奠定了近代医学的基础,那么人类基因组图谱就是第二张解剖图,它给人类医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困惑。

    女娲造人之时,上天便赐于我们眼睛。有一天人们用它第一次在水中惊喜地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而后人们通过镜子看自己,直到现在,人们又通过基因这一特殊的镜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由此审视世界。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基因研究利用的广阔前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运用,水仙的基因已被植入水稻,使之含铁量明显增高;随着人们对基因的了解,克隆技术应运而生,第一只克隆羊多利活生生地站在了人们面前;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人类器官可以被克隆,有望用新器官接替人们已老损的器官……如此种种让人觉得人类似乎已可充当第二个上帝,或者说第二个女娲了。

    有人说上帝总是一手拿着答案,一手握着问号。当瑞士科学家对转基因水稻惊叹不已的时候,人们发现几年来水稻经自然筛选的基因被污染了;当克隆羊多利刚出生不久,人们发现克隆动物会未老先衰。更令人担忧的是克隆引发的伦理问题。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难以确定,这必将导致社会关系的混乱;另一方面,克隆技术如果被利用在人身上,很容易引发“人口优化论”,导致种族歧视。由这些引发的灾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也可能成为第二个撒旦。

    现今上海很流行一种“克隆人”的行业,只要顾客把想要克隆的部位浸入一种特殊的液体,五分钟后取出,经过特殊处理,就可做成与被克隆部分一模一样的晶莹剔透的模本了。这种模本可以是任何颜色,任何形状,一切全由顾客作主。或许有一天,我期望人类也能够像控制这种被“克隆”出来的玩偶一样控制基因技术的弊端。

    但无论基因技术的前景如何,无论基因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无论它会把我们推向希望还是死亡,能进一步地认识自己,认识真实,逼视真理,这总是令人欣喜的进步。

    况且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生与死、利与弊、美与丑、高尚与卑下,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正是这种多元构成这世界的丰富多彩,因此对于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利与弊,我们何不用一种更宽容、更客观的姿态去面对?不必惊惶失措,更不必因噎废食。

    再者,矛盾本身其实并不可怕。无数次大爆炸造就了现在的宇宙;80亿年前一次偶然的大爆炸创造了地球;人类也是在与自身、与环境的矛盾斗争中走出丛林,成为今天的万物灵长的。因此在基因技术的利弊的抉择中,在矛盾的碰撞中,也许会撞出一片新的空间,产生一种新的生机,实现人类的新进步。

[点评]这篇习作通过丰富的信息和活泼的语言,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视野与对世界科技热点的关切,分析全面、客观,具有一种辩证的力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