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喜怒哀乐都是情。情,是一个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请你写一篇以“情”为话题的文章,把你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表达出来。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去县中补习那年,父亲病重,母亲脱不了身,叫妹妹送我。

    那天,山风很大,羸弱的小妹肩挑两筐沉沉的行李,在沟沟洼洼里晃荡,瘦小的身子像根离地的芨芨草,颤颤地颠簸在荒凉里。

    我默无言语地随在后面,静静地听风声里绿竹扁担的肩压声。满山是血色的夕阳,浸赤了草尖林梢,染红了隐隐的村居,小妹蜡黄的脸映得红山茶一样。

   “哥,前面就是状元泉,四爷爷说,叫了状元泉,明年准能考中。”小妹一脸灿然,凌乱的刘海儿下,是一双充满渴盼的眼睛。

    小妹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哥,我帮你叫,我声尖。”小妹像山里的妞赶集子似的掩不住喜色。

    娘娘岭上,小妹立在翻涌的草波里,夕阳柔柔地裹了浑身,像芦苇荡中的丹顶鹤。

    小妹瘦小的双手捂成海螺状,微微地耸起身子,深吸着干涩涩的山风。一个尖长尖长的声音,远远地掠过山风,在梁子草坡间穿梭……

    山风正凶,娘娘岭上却如一个沉静的湖,落日的余晖染红湖面归巢的林鸟,染红了小妹伫立的身影,染红了那声如岸边号子的长音:“哥,你能中,准能中,中——”

   “哥,你听,状元泉回声了,你听,你听。”小妹回眸间的一脸悦色,使我的眼眶盈盈地温热起来。

    山谷的回音,嗡嗡的,一片模糊,我却听出了明晰,听出了厚厚实实的分量。

    “哥,明年你准能中!四爷爷说,状元泉有灵性。”小妹扑闪着亮黑的眼睛,定定地凝视了我一阵,默默地又挑起筐赶路。

    远山的雾渐渐地朦胧起来,浑圆的夕阳收起最后一抹霞光,暮色淡淡地袭来。凝望着小妹挑着硕大的箩筐颠簸着,瘦小的身影隐入暮色,我泪流满面。

    回城的日子我精精细细地跋涉过每一个朝暮,不管我未来的日子是否感应到小妹呼泉的灵气,是否有风有雨,小妹,我依然恋你,你给我一生的感动,永远是那道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解析:作者集中描述了小妹在娘娘岭上呼叫状元泉的情景。文章反复渲染“染色的夕阳”、“落日的余晖”、“最后一抹霞光”,把小妹的呼叫置于一种美丽、肃穆、雄阔的背景之下,以景衬人,愈发显出一种悲壮美。夕阳把“小妹蜡黄的脸映得像红山茶一样”,小妹被“夕阳柔柔地裹了浑身,像芦苇荡中的丹顶鹤”,夕晖“染红了小妹伫立的身影,染红了那声如岸边号子的长音”,这种蕴含思想与感情、闪射着光芒的形象,不仅成为这位补习生心弦上不逝的风景,也定格在读者的脑海里。


解析:

写作提示:写“情”,选材宜具体,写自己感受最深刻、最动情的事。只有首先感动了自己,写出来才有可能感动别人。主题宜集中、单一,积极向上。父爱、母爱、朋友情、同学情、师生情,都在选材之列,都可写出时代气息来。但不可误把早恋当做珍贵的感情来歌颂。写“情”,描述宜生动。要学会寓情于事,寓情于物。要借鉴朱自清《背影》,善于捕捉典型、生动的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用细节传达摧人肺腑的真情。这样才能以少胜多,给人留下值得反复咀嚼的回忆。

以“位置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范文佳作:

将椅子坐好

海鸥是大海的女儿,它与白云共舞,与海浪嬉戏,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海,无怨无悔。雄壮的雁群从头上飞过,羡慕总会有的;玩耍的燕子从身旁路过,渴望总会有的,然而,它把一切都收之于心底,尽责地做海的护卫。

我们的世界或许可以说由无数把椅子组成,坐稳了椅子也就对准了自己的位置。无论你怀有哪种心情,怀有何种目的,一旦你坐正了椅子,就该把自己的椅子坐稳,坐好,那便是你的位置,你的人生。

将椅子坐好,就是要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尽职尽责地完成这把椅子交给我们的使命。既然坐上了这样的椅子,平凡亦可成就伟大。

平凡水工徐虎,被人们誉为“十七点钟的太阳”,在掏马桶、通管道的本职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新时期普通劳动者树立了榜样。“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已经成为他及节素丽、时传祥等普通但不平凡的劳动者所遵循的崇高精神。我们引他们做我们的榜样,不是因为他们成就了多么伟大的事业,而是那种爱岗敬业,将椅子坐好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再普通的椅子,再平凡的岗位,只要你努力将其坐好,你的人生一样可以美丽,高贵的椅子不能保证你必定辉煌,同样普通的椅子不能注定你一生平凡。

然而,满世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椅子不免迷失了一些人的双眼,他们选择不准自己的椅子,或者想把每把椅子都坐一坐,这就像贪心的猎人要追向五个方向跑的兔子。也只能是一无所获。所以老百姓说“行行通不如一行精”,“一招鲜,吃遍天”。行行都通,但样样稀松的人,在哪儿都不受欢迎。坐上了椅子,便聚精会神地干下去,做到“术业有专攻。”

尽职地做好椅子的主人,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演绎出自己壮美的人生,坐好了椅子也就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

坐标与人生

鹰击长空,天空是雄鹰展翅的天地;鱼游浅底,大海是鱼儿辉煌的领域。白云缭绕在青山,方可显现其高远,月亮高悬于夜空,才得以绽放美丽的光环。人亦是如此,只有找准自己的坐标点,才能尽显生命的价值,人生才会充实、丰盈。

诗仙李白居庙堂之高而失其本,处江湖之远而尽其才,湖光山色就是李白的坐标点;班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就是班超的坐标点;鲁迅弃医从文,以笔行医,拯救国民就是鲁迅的坐标点。正是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使得他们的人生与众不同,他们的价值划破时空而永恒。

选择人生的坐标点,与其说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倒不如说是人们为了使自己生存和发展得更好所进行的一种自我优化,在选准了全力以赴的事业时,也选择了自我的方向,比如贝多芬与音乐、达芬奇与绘画、亚里士多德与哲学、司马迁与史学、华罗庚与数学,他们选准了各自的坐标点,演绎出各自成功的人生轨迹。

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目标的追求历程,决定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有的人生于豪门却沦为精神乞丐,有的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的人正值年轻却苍老委靡,有的人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对人生坐标的模糊造成了贫穷与苍老,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定位铸成了富有与活力。

人生价值的实现无不基于坐标点的定位,在SARS肆意横行的那个春天,涌现了多少白衣英雄,勇于对SARS提出质疑的钟南山,敢说可以阻挡SARS的陈薇,面对SARS无所畏惧的张积慧,他们用责任与自己特有的知识能力体系绘出了各自的坐标点,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选择了坚守,将勇气、智慧和忠诚完美统一,最终为自己的人生开启了辉煌的前程。

展开生命的图纸,为自己的坐标定下一个完美的位置,让它支撑起生活的路标,让路标指引人生的辉煌。

找准位置,创造人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位置决定了这样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是位置产生了这样一种使命的人生;“高处不胜寒”还是位置促成了寂冷的人生,可见,位置对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面对位置,我们不能随遇而安,尤其是面对于自己不适合的位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我们要找准位置,创造人生。

虽然“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但最终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曾经决心学医报国,但最终鲁迅弃医从文,用匕首和投枪拯救愚弱的国民;虽然曾被邀请出任以色烈总统,但最终爱因斯坦断然拒绝,将一腔热血执著奉献于科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他们创造性地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够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有在适于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最有可能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人尽其才。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定位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可以看到干事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可以看到回国发展的海归派……他们无一不是在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从而谋求自我发展。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里,无处不存在着机遇,无处不存在着挑战。我们只有剖析自我,不懈探求,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创造人生。

当然,有时位置是我们所无力改变的,那么,我们就在此位置上将本职工作做好,同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见异思迁。所以说,对于不可能改变的既定位置,既来之,则安之。无疑也是最好的选择。

找准位置,创造人生,需要我们的洞察力进取心,更需要我们具有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固然是适宜我们的位置,但小城镇、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也同样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是飘飞的蒲公英,任由轻风决定生长的位置,我们更乐于追随我们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去找准位置,去创造人生。


解析:

一、对题意的理解:

1、位置影响人生

①客观位置:出身、职业、职务

处在不同的位置将演绎不同的人生。

位置的高低、优劣影响人生作为的大小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虽然不是绝对的,不起决定作用的)。

此项内容要明白,但无实际意义,不宜作为立意的选择。

②心理位置:如何看待自己的客观位置,包括主观能力和客观环境

准确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有利于人生的发展。

相反,对自己的客观位置不清楚,甚或不能正确看待,则往往导致人生步入歧途,走弯路,走错路。

2、人生可以改变位置(出身除外)

位置是相对的、动态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它又是被动的,而人生则是主动的,具有改变位置的能动性。

积极的人生,可以使自己升位,步步登高;

消极的人生,则可能使自己降位,直至成为垃圾。

以上为可立意的两个角度或方向

二、立意

1、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什么起点、有哪些条件、具备什么能力——正确评价自己。

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否则,或者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者自卑自抑,妄自菲薄。

“准确定位,缔造美好人生。”

“适当定位,方能缔造经典人生。”

2、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最佳的起点。

人的特点不同,基础不同,找到最能发挥自身特长的位置,才能尽显生命的光彩。

“选择适合的位置,尽显生命的光彩。”

“找准位置,创造人生”

“坐标与人生”

3、要珍视自己的位置:自然选择社会安排,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施展才干,创造精彩人生。

“将椅子坐好”

扩展一下:

“位卑未敢忘国忧”

“螺丝钉礼赞”“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小草的颂歌”

“好男儿志在四方”    哪里需要哪安家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用勤奋改写人生”“用汗水托起生命之舟”

“出身难选择,路靠自己走。”

1907年,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一起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把他在院子里新栽的花留下了。

   不久,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他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 你的美好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留给别人鲜花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快乐。请以“我对快乐的感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无 


解析:

审题步骤:1、阅读材料,获取主要信息。

儿子留下了鲜花,→要是你一生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将是轻松和快乐的→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2、读懂话题里的要求和范围。“我对快乐的感悟” →关键词:“我”,“快乐”,“感悟”。

→我认为,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什么。

3、把话题放在主要信息规定的限制里,并确定文章的立意。根据材料,“快乐”是有明确范围的快乐。 →此快乐是给予的快乐

4、不要忽略材料之后的提示语,它有助于你对材料的把握和观点的确立。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留给别人鲜花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快乐。给予(别人)------(自己)快乐

可考虑的立意与标题:

快乐源于给予

给予,留下快乐

因给予而快乐

(1)北京市东城区历时八年的“尊重”教育实验研究表明:尊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报》)

(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光明日报》)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

写文章,要反映社会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千万不要空谈泛论。想一想,在现实中,在自己以及自己的周围,在“尊重”这个方面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通过写文章加以分析、阐释,以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避免以空对空,言之无物。

本题写作时着眼于尊重是相互的,可以记叙一段经历或编写—则故事。从对“尊重”词义的辨析入手,联系实际写篇杂文,讽刺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崇洋媚外现象。从不尊他人的结果入手,编—写则故事。参考拟题:尊重,切勿内外有别 ;戏弄;尊重的真谛。

1925年,陶行知先生应南开中学之约,对中学生做了《学做一个人》的演说词。他说:“做一个整个的人。”他解释“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看了陶行知先生关于“整个的人”的三种要素的解释,你有什么看法、联想;对做“整个的人”你有什么经历和体会。请以“做人”为话题,针对陶行知先生演说词中的观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自定,题目自拟。

●例文

说“生利”

——从一粒丸药谈起

古人在谈及药的效用时曾说:“疗民济世,莫嫌一丸之小。”的确。一颗小丸药也可能使人起死回生。而一个“小”人物也可以对社会作出贡献,甚至可能扭转历史。

陈涉不过是“迁徙之徒”,“蹑足于行伍之间”,然而他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使得强大的秦朝灰飞烟灭。当__从韶山冲走出时,有谁会料到这个农民伢子后来会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呢?至于__这个小小汽车兵,当他为人民奉献自己时,也便开了一代风气之先!

可见,个人相对于社会虽然是渺小的,但绝不是微不足道的。一旦个人对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要看到,想真正做颗疗民济世的药丸,这药首先须为良药;而个人也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谈得上“生利”。

倘若__不曾对旧中国的国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怎样能救旧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和过去的时代不尽不同。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大潮中,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其中首要的。我以为当属思想素质。没有好的思想素质,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追求,其他的素质再好,也不可能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为人民尽心尽力。相反,思想素质具备了,便可以把对于理想的追求、人民的爱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地提高各项素质。__不正是这样做的吗?

要成为一粒利民益世的药丸,就必须把自己放在不断焙制、烹炼的过程中。当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时。社会会给其应有的回报。那种钻在“名利”二字中孜孜以求的人,当他们对社会作出“贡献”时,名利得失已经彻底腐蚀了他们本来的药性了。所以这些人应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切实有效地为社会“生利”。

我们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在这个时期重视对各项素质的培养。文化知识、身体素质自然人人都会重视。作为高中生应该明白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应该按照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

要求来培养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进了大学便对自己放松要求;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缩短与社会的心理差距……总之,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一个准备以自己的所学所长献身社会的未来创造者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提高自我,成为有用之才,这就是“生利”的真谛。

疗民济世,需要成千上万的“药丸”,这样才可以廓清宇宙,涤荡乾坤。疗民济世,生一丸之利!

点评

话题作文是有限制的,本次作文话题虽很宽泛,但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却是对“做人”这个话题的限制。所以,我们先要理解“整个的人”实是全面发展的人。写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意味着每—个方面都写,而是要突出某一个重要之点。材料中提到“健康”的身体,那是为了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独立的思想”,是为了明辨是非;“独立的职业”,是为了“生利”,也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做人”的话题,实际上有上面三个话题,我们可以择其一面写,也可以三个分话题连起来写。写成议论文,要提出明确的观点,写记叙文要叙述自己的一段经历。

例文是议论文,选取的是第三个分话题,中心是“生利”,为社会作出贡献。’文章从一粒药丸的作用说起,以药喻人,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说贡献,是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谈,很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作者紧承主旨,层层展开说理:先以古今知名的三个事例证明小人物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进而论说凡能影响社会的,在药,必是良药;在人,则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然后再推进一层,论说今习良好素质的具体含义及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还就中学生的实际,提出重视素质培养的要求;并把“一丸之剥”的重要作用提高到“廓清宇宙,涤荡乾坤”的高度。


解析: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实现。做人是社会人生的大问题,学会做人,知道自己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是每个学生应当认真思考的内容,也是中学生写作必须关注的话题,命题希望学生能从小处入笔,体会做人的真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准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隔壁的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3磅重的一包黄油似乎轻了点。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都是分量不足。这就是说,他每次都多付了钱。他特别生气,便开始向执法机关提出诉讼。“你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有很准的砝码吗?…‘没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码。…‘没有砝码,那你怎么称黄油呢?”“这好办,”农民回答说,“你瞧,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面包。我总是要同样重量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于是,法官判定农民无罪,而面包师不得不承担诉讼费用。

要求请你以上述故事所蕴涵的深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

做事的寓意在于: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你帮助别人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你越吝啬,越会一无所有。

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学们在一起最爱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说成熟的标志是稳重大方,有的说是遇事有主见,有的说是会办事,有的说是懂得关心、理解别人,有的说是善于认识自我、批评自我……

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解析:

中学生正值风华正茂、多思多梦的花季。一方面,渴望独立、成熟,另一方面,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又有着不同的见解。所以,这个话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从表面上看,话题本身就给出了学生众多题意。似乎从中任选一方面立意即可,但人云亦云,很容易落入俗套,难以出新。从文体上来看,用议论文体也似乎更得心应手。但恰恰是话题表面的思维模式,给话题意旨、文体留下了更广泛的开拓空间。“成熟”,见仁见智,完全可以各抒己见,各擅所长,在议论、叙述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阐发自己的独特感悟,只要与“成熟”有关即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日关系是复杂和矛盾的,既包括历史问题,又包括现实问题;单纯从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出发,很难正确地解释中日关系;只有充分考虑到了国内政治经济与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才能够正确的理解中日关系和展望其未来。自从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1972到90年代以来比较平稳的中日关系;90年代初到现在起伏变化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转变虽然有复杂的国际背景,但是两个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的互动始终是其根本的因素。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日作为在亚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要在应对金融危机,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发展,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解析:

中日之间只有增进了解,才能和平与团结。在这方面两国的政治家们都有责任。二战的抗日国家美、俄两国虽然与我国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同样是日本帝国战犯的敌人,可是他们对日本右翼的活动却没有我们敏感,为什么?我们应对日本现状的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日本社会的主流是和平的,人民大众的利益是与我们友好的。中日两国在新的一年里,应该共同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挨饿七天,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快煮熟时,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着没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甑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的;我所依靠的是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

以上是载于《吕氏春秋》的一则故事。孔子是圣人,圣人的眼睛、圣人的脑子也有靠不住的时候。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于他们善于反思。

请以“反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

反思能催人奋进,能作为镜子映照自己的人生。“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__的“三大法宝”之一。今天,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孤僻自傲,还是阿谀逢迎的世风,都离不开它。考生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畅叙幽情。

生活有坎坷,可脸上不能没有微笑;生活有叹息,可心灵不能没有微笑。狂风暴雨中笑一笑,美好的前和向你走来……

请以上述文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解析:

材料的核心词是“微笑”。考生可以谈“笑一笑,十年少”,可以谈“笑对人生”,可以谈“微笑”与“淡薄”等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