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家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时我的房子。”富翁说。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辛找到5岁的女儿,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上面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家是什么”。请以“家”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真人真事,或编写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谈谈你对“家”的理解。


解析:

“家”可以理解成由父母子女构成的充满温情的家庭,而不是指房子;可以理解成具有家的温暖的团体或集体,如学校、宿舍、协会等;可以以国为家,思归国即为想家。

立意:正面立意:家的温暖1.家就是有个人点亮了一盏灯,在等你回去。是啊,家所带给你的温暖,正像是寒夜的灯光,给你鼓励与勇气。   在我的印象里,家一直是个温暖的让人一看到这个字就会感动的名词。它不一定要有高档的门面,华贵的装饰,那一切只是美丽的外壳。真正的家,有的是母亲关切的眼神,父亲坚实的肩膀,彼此间的宽容与谅解,是一个可以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地方。这一切,并不是豪华的家具可以换来的。2.只要有亲人的地方,那就是你最温暖的家。3.只要有温暖的地方,那就是你的家。4.一位70多岁的老华侨毅然放弃自己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对着祖辈曾生活过的大院宅门失声痛哭,喊着:“终于回家了。”5.家的温暖使残疾人重新站了起来。6.家的温暖使监狱里的罪犯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勇敢面对现实,走出泥沼。7.爷爷对孙辈的爱,父亲对自己的爱。8.家是生命的导航灯,两个原本应该没有差别的生命,在家的影响下走向了不同的命运。9.回家,是一位身处异乡的游子的梦;是身经百战守卫边塞的战士的思念;在我看来,它就是爱的港湾,充满了温馨。独辟蹊径:写出家的争吵,家的另一面。

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回家。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海外的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内,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似水年华》里黄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底韵与齐爷爷那里的书的味道。

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解: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之多了。"

请联系实际,以"潜力"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解析:

材料所说的潜力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人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智力。这里的“潜力”指事物潜在的价值。因此,考生可以围绕如何发现、利用好事物潜在的价值。如:眼光、发展眼光评价事物等等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登峰借鉴西方词汇分析方法,从8000多个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词汇,得出“七维说”:外向、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人际关系、处事态度。这七个维度分别对应的形容词,又组成18种处世关系,即合群、乐观、活跃、利他、诚信、重感情、严谨、沉稳、自制、决断、坚韧、机敏、耐性、爽直、宽厚、热情、自信、淡泊。 王登峰认为,这18个词汇恰恰回答了“中国人是什么”的问题。他计划根据测试结果编订一套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测试工具。

请以“中国人是什么”为话题,任意选择材料里面的两个词语,写一篇文章。


解析:

[题目分析]

任何心理学都是以本土文化圈的心理文化来理解、解释和干预人的心理生活的。如果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词语,作文还是比较好写,但是两个词语就要照顾两个方面了。如善良与利他,可以写自己的父母;沉稳与爽直,就是相对的词语了,就要联系合适的素材来构思。还要扣准“中国人是什么”的话题,围绕中国人展开。

[写作指导]

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改革开放30周年,要问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恐怕都会把人的变化列为第一。无论市场经济格局的形成,还是社会结构的变迁,都是人创造的。但是要问中国人究竟是什么,则一时说不清。中国人曾是地球上最容易辨认的一群。他们写着方块字,吃着中国菜,黑头发黄皮肤,总是以学习和求教的眼神打量着外界,凭勤劳、刻苦和诚实改善生存状态,提升社会地位;他们尊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对那些称得上“家”的人如专家、作家、科学家、思想家总充满敬意;他们把国与家并列,国运昌盛和家业兴旺是活着的双重目标。可以结合善良、合群、机敏等等展开议论,重点分析两个性格内涵,分析双重性格。

一树金灿灿的迎春花下,几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春天从天上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地里来。”一个说:“春天从南方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东边来。”又一个说:“春天从花骨朵里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我小姨家来,我小姨家在春城。” 阿姨听得乐了,心里说:“多可爱呀,这些花一样的孩子!春天不就写在他们的脸蛋儿上、眼睛里、心灵中么?” 是啊,春天究竟从哪里来呢?

  ——请以“春天从哪里来”为话题,自选角度,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

春天,既有大自然的春天,又有人类社会的春天;既有个人的人生的春天,又有国家的、民族的、事业的春天。它既是多彩的自然季节,又是丰富的艺术象征。艾青不是有诗云:“人问:春从何处来?我答:来自郊外的墓窟”吗?这里的春,显然是指革命烈士用鲜血换得的美好生活。——那么这各种各样、林林总总的春天究竟都从哪里来呢?如果真能充分展开联想,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写头的。

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化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化一年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请以此材料意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

要从“一天”与“一年”的关系中发现问题,进行立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请以此两句俗语或其中一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

从第一句俗语看,人多出智慧,量变会产生质变。从第二句看,人多非但不是好事,而且会产生消极影响。把两句联系起来,即可找出原因:三个臭皮匠能集思广益,同心同德;三个和尚却都怕自己吃亏,都存在依赖他人的心理。可见,关键是能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穷则思变,变则通,变则久。变,意味着成长,意味着进步,意味着突破,意味着革新……要求自己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解析:

(一)“变”是什么?为什么“变”?

“变”缘于对环境和自我的不满,其本质是对现实的挑战,对未来的憧憬。一个人没有“变”,就难有进步;作家、科学家没有“变”,就难有新作品、新发明;一个国家没有“变”,就难有发展。

(二)“变”什么?怎么“变”?

1.改变世界观和改变自我。

    当我们身处困境,难以改变世界时,不妨试着改变自身。改变自己的心境,以积极的态度藐视一切困难,迎战一切拦路虎。或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从新角度、新途径去探索。正如古人所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曲径通幽”。

2.改变头脑与改变心灵。

    纵使身陷“囹圄”,备受酷刑,饱尝屈辱,历尽磨难。也绝对不能霉变自己纯真的本色,丧失坚贞不渝的品质。泯灭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永远不能卑躬屈膝。扭曲正直的性格,出卖高贵的灵魂。在风雨交加的黑夜,孤独的我们仍要坚守心中的那一轮圣洁的明月。正如古人所说:“士可杀不可辱”,“宁折不弯”。

    所以,“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艺术。在你试图改变世界时,要知难而上;在你努力改变自我时,要取长补短。因为“变”,世界才精彩纷呈,因为“变”,人生才光辉灿烂。因为“变”,人性的光辉才如同永恒的日月星辰。

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

这是一道限制性较强的话题作文。写作前须认真审清题意:所谓“生活中的方西瓜”,即“生活中的新事物”;再考虑到话题材料以及提示语中“其实不必怀疑”“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等关键语句的限定,本题其实是要求我们谈“如何面对新生事物”。所以作文立意可以是“善待另类”“坦然地接受新事物”“一切都有可能”之类。如果把文章主旨确立为“提倡勇于实践,锐意创新”,那就是把话题理解成了“种出方西瓜”,没有切中题意;如果把文旨确定为“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选择真实,杜绝自欺”等,就完全偏离了题目要求,一般只能按三类卷评分。本题以议论文较为好写,写作时可运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结合典型事例展开分析。当然,本题也可写成叙事类的文章,构思时可注意用好对比手法,通过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含蓄地表明自己的认识。

参考拟题:别让双眼老去,2.收起你惊讶的眼神,3.新事物新观念,4.别说不可能。

“广告对生活的影响”话题作文

因广告而多彩

你可曾因为受不了广告的__,怀着好奇的心态到商场购买了一盒“XX牌蛋黄汤圆”一饱口福?你可曾因为媒体的极力宣传而到电影院里看了平生第一场的外国进口惊悚__电影?你可曾因为报纸上的一则广告而改变“随便买一件衣服”的初衷,到大商场去买一件名牌来“过过瘾”……

或许你会有以上的经历,或许没有,但不否认的是,广告正无时无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古代人民用毛笔书写绘图,在街道小巷派发的“传单”,到今天印刷精美,纸质优良的杂志和利用先进科技,传播于世界各地的动画、广告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广告影响生活,生活因广告而精彩。              

窗外不远处一幢建筑物上挂着大大的一幅休闲服广告闪动着鲜艳的色彩,校园里一则“校际歌唱比赛”的宣传单张使青春在阳光下轻舞飞扬,微风中站台里一张印刷着小女孩纯真微笑的牙膏广告使人们顿觉清新,感受到笑容的真挚可爱……广告有时候不一定总是承载着商业气息,更多的时候人们更注意的是广告所蕴含的内涵,就算是宣传高科技的广告也无可避免地需要丰厚的“人文精神”来演绎诠释。欣赏广告,并不只是单纯欣赏它所宣传的产品,接受商业信息,而是欣赏广告中依托的人文精神。广告中的一个微笑,一个对长者关怀的动作,一轮与高山并存的红日,无不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信息,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发掘真善美,或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景。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从过去的“四书五经”中抹去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在烦躁的工作中跳跃出来,偷空看一份印有各种商品的小册子,是对身心的放松;购房置地时取出一叠楼盘的宣传资料,是对未来的打算;在闷窒的车厢里看到一幅绿水青山的宣传画,尽管它宣传的是化妆品,你也能感到一阵宁静与舒心……没有广告的日子不可想象,我们的生活因广告而多彩。

 【点评】本文能紧扣话题“广告”对生活的“影响”展开论述。以“生活因广告而多彩”为中心,从人文精神的熏陶到现实生活的需要等角度论述广告对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该文行文思路清晰,语言较有文采。不足的是,欠缺典型例子。

广告影响着生活

  广告对生活的影响就像调味料对一道菜肴的影响一样,过于清淡,则显得淡而无味,让人感到无趣;然而过于浓烈,则会喧宾夺主,掩盖了食物本来的味道,让人感到失真。广告之于生活,有着不可忽略的导向作用,实在不容人们忽视!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广告可以说无处不在。且不看走在街上信手拈来的广告单张,其中的浮夸作假之为早已令人不敢恭维,单是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广告,已包含了太多弄虚作假的成分。这些广告容易蒙骗大众,更甚者损害了人们自身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就如广州某所整形医院,打着“全球领先科技”的广告,欺骗了不少爱美的女士。这种手术不但没起到美容的作用,还给上当者留下了一身的后遗症,实在是得不偿失啊!作假的广告,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确实是不可轻视啊!

然而,社会上也有一些曾激励着人们进取、向上的广告。如一些爱国主义的广告,宣传社会道德的广告,它们能够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能让社会风气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足不出门的霍金讲过:“是广告让我更加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向,让我更加了解到社会风气的变化。”是啊!正如霍金所说,积极的广告对于忙碌的人们来说,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去了解社会。

消极的广告和积极的广告都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记得某篇文章提到:一个广告,往往能够引导人们朝着广告内容走去。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记得电视中曾展出一个化装品的广告,所引发的竟是人们都争相购买的结果。小小的广告,它的力量毋庸人们置疑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规范广告内容,杜绝黄色、暴力等令社会后退、影响人们生活的不良广告。

广告,影响着生活。请不要忽视广告带来的种种影响。

广告,影响着生活。请对广告进行正确的筛选。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正常,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

 【点评】本文切合 “广告影响生活”的题意,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广告之于生活有着不可忽略的导向作用”这个中心。该文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考生有一定的生活观察力,说理分析较深刻。不足的是反面例子欠缺。

广告对生活的影响

广告在商品发达的今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走在路上,车站、公共汽车、地铁站等无不充斥着广告。即使在家中,当你看报,看杂志或打开电视时,各种各样的广告向你扑面而来。广告在我们生活中已是不可少了的。创意独特的广告令人赏心悦目,增加生活情趣;如实反映产品的广告令观众在购买产品时对产品有更深的认识。但那些虚假、缺乏创意的广告却令人反感。

创意独特的,真实的广告使观众增加生活情趣。像某菲林广告中拍摄生活一些难忘、开心的时刻,这些照片中既有恋人分开依依不舍或一家人生活温馨的一刻,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出洋相的一刻。这些广告立刻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或分离的愁,或生活的乐,甚至想起某一次出洋相的尴尬……还记得某一牙膏广告吗?小女孩对后母的抗拒,刁难最终都被后母的温柔、体贴所化解。我认识一对有相似经历的母女,她们说,每当看到这个广告,总令她们热泪盈眶,这是她们真实的生活啊。有一个卡通人物当主角的电脑广告诙谐幽默,每次看到都令我忍俊不禁……有创意,好的广告令生活增添无限乐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虚假的广告给生活带来不便。许多药品广告虚假,夸大作用。消费者若轻信这类广告,不但浪费金钱,而且往往会耽误治疗,加重病情,令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令受骗消费者感到生活中充满欺骗、奸诈。

那些缺乏创意的广告令人反感。某些广告毫无创意,只是将产品名称、作用在电视上连续读几次,这些广告令人心情烦躁,令单调的生活变得更单调。

生活中需要广告,试想若没有了广告,你在商场挑选货品时,琳琅满目的产品你该如何挑选呢?有创意的广告能令你暂时扫除烦躁,有趣的广告亦能令生活单调的你会心一笑。虽然偶尔轻信虚假的广告会扰乱了你的生活,你的计划,但只要小心谨慎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总的来说,广告对生活有好的影响的。

 【点评】全文分三点论述广告对生活的影响:创意独特的真实的广告让人增添情趣;虚假的广告给生活带来不便;缺乏创意的广告令人反感。运用“三大三小式”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本文另一个亮点就是能举出较典型的例子论证观点。


解析:

“储蓄人生”话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请你以“储蓄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等级作文1】

“红苕”的哲学

 我家屋后有一大块空地,母亲每年都要在那块地上栽插好多红苕秧儿。到了秋天,母亲准会挑个晴朗干燥的日子,挎个竹篮到屋后挖红苕。

由于那块地很肥,再加上母亲侍弄得勤,挖出的红苕都如小孩的屁股,圆鼓鼓、光滑滑的,十分惹人喜爱。等红苕都收完后,屋檐下便堆满了小山似的红苕,这时,母亲便拉着我坐在墙脚,挑拣那些没有破痕的红苕藏到地窖里,以便数九寒冬里也能尝到香甜的烤红苕。每当这时,母亲一定会念叨说,这当儿还不是最甜的,等到红苕在地窖里储藏两三个月才最好吃。母亲告诉我们好多东西都是越存越香。

转眼冬天到了。屋外大雪纷飞时,我们一家人团团围坐在土灶旁,捧着热乎乎的红苕边吃边拉家常。屋里很暖和,红苕更香甜,一家人特别开心。母亲又淡淡地笑着说,我说过红苕放得越久,才越甜吧。

 每每看着被烘烤得外焦里黄的红苕,咂着甜似蜜糖的嘴巴时,我总会想起母亲的话:红苕放得越久,才越甜。那甜,一定是红苕积累了整个秋季和初冬的成果吧。

小时候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上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大千世界的点滴知识的了解,才真正明白了红苕慢慢变甜的原因,也明白了母亲那平常的一句话所蕴涵的沉甸甸的哲理。

红苕在地窖里静静存放的漫长的历程,就是它日后甘甜似蜜的源泉。后来,我终于从化学课上弄懂了它变甜的秘密:红苕经过一秋冬的积累储蓄,自身发生了糖化,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品质。老师的讲解让我醍醐灌顶,转而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人生中的每一次坎坷,每一处磨难都是一个锻造的机会。人要学会将苦难和痛楚积累,然后用它去赢得成就和辉煌。那些曾经看似一文不值、被人唾弃的艰辛存储,很可能在将来会用到,会升值,会成为你无价的财富。

泰戈尔说,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是的,我赞同这样的存在。那么,怎样定义我的生命呢?学“红苕”,只有积累和储蓄人生,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才能经受住任何挫折,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需要储蓄,人生当如红苕。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5+发展等级7=52分

【批阅意见】

本文构思精巧,说理自然。虽然为一篇说理散文,但是,作者下笔则在娓娓地讲述一个吃红苕的故事,不知不觉地将人们带进“储蓄人生”的话题之中。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所选择的“红苕”这一事物,它经过积蓄后的“甜蜜”的质变,正好与人生经过积蓄、磨炼后成材有相似点。所以,主旨十分鲜明,作者卒章显志:只有积累和储蓄人生,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才能经受住任何挫折,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语言朴实畅达,富有哲理。

【等级作文2】

“水滴”的启示

我是小水滴。听妈妈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自我出世至今都没有见过阳光,因为,我降落在一个树木繁多、阴天蔽日的小石潭里,一块磐石挡住了我的出路,所以我只能在夹缝里苦苦地等待。我渐渐长大了,有了一群伙伴。我们想见到阳光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强烈。

一天,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咱们已经在石缝里积累了这么多年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等了,我们要汇入潺潺的小溪流中去。”于是,大家决定挑战那块巨石。当我对妈妈说了我的想法后,其他同伴都笑我们是拿鸡蛋撞石头,自不量力。听了之后,我心里十分沮丧,陷入了矛盾之中。可我又非常想见到阳光。妈妈看到我苦恼的样子就对我说:“孩子,如果在做一件事之前就丧失信心,那结果一定是失败;如果你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随后,妈妈还讲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故事给我们听。听了妈妈的话,我有了战胜磐石的信心和勇气,只觉得自己浑身是劲。

从此,我和其他小水滴,日夜不停地撞击那块大石头。我们咬呀,踢呀……就这样过去了整整一个月,可是,那块巨石却安然无恙。我又灰心了,每天不再用力,不再拼命地撞击了。其实,妈妈早在暗中注视着我,这时她又对我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日积月累,一定会见到光明的。”妈妈的话,再一次鼓舞了我和大家。于是,我们再也不懈怠了。大家紧密团结,凝聚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一点点地撞击,一点点地积累,凭着坚强的信心和毅力,终于有一天一股水流从我们撞击的洞穴里穿了进去,我们高兴极了。随着流水,我们走出了石缝隙,融入了水的世界。大家快乐地结伴而行,我们终于见到了灿烂的阳光,听到了小鸟的歌唱……

当我随着小溪流一路欢歌下山的时候,我深深地懂得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6+发展等级8=54分

【批阅意见】

这是一篇另类作文,采用了童话的写法。全文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为中心思想,记叙主人公“小水滴”在“妈妈”的教导和启发下,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滴穿了磐石,见到了光明。故事编写得富有情趣和生活哲理。读之,给人以“人生只要不断积累,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道理。语言流畅,生动形象。


解析:

新课标提出了“让语文课程充分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与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功能”的育人目标。写生活、人生就成了作文考查的主要宗旨。从2005年高考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作文试题看,命题者多以关注人文素养与引导哲理思辨为核心,坚持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价值取向。因此,“储蓄人生”的话题就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训练重点。要写好此话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心灵的感悟。材料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储蓄资金,以备急需支出的重要性,启发作者感悟生命同样需要储蓄。例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谚语,说明生命的孕育需要积累;而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更需要一步一步的培养与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正如爱迪生所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认识到这一点后,就要考虑文章的主旨“开掘要深”。本话题的写作应该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实质,由实就虚,由具体到抽象,要从人生意义上去挖掘精神富矿。

 二、独特的视觉。王蒙谈到写作独特的视觉时,称之为“亏他想得出来”。意思是说:个性化的写作,它的切入角度和题材的选择与众不同,新颖别致。“储蓄人生”的话题,包含的写作题材和提炼观点的视觉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从增长知识的角度,可以感悟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等;从事物形成和积累情感的角度,可以感悟出“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身心的成长或一个事物的某种现象的形成,都是一个长年累月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所为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那么就得从现在开始多积累经验,多经受磨炼。只要我们的经历是独有的,感悟是独到的,我们笔下的作文就是“独特的”。

三、哲理的思辨。懂得哲理思辨,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谓哲理,通常指“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即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以及多维面。那么,对于“储蓄人生”的话题,如何辩证地分析呢?那就得在认识和处理好“储蓄”与“人生”二者的关系上做文章。“储蓄”是个过程,从时间上来说,“储蓄”的时间越长,数量就越多,由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质的变化。如果说漫长而艰辛的“储蓄”过程是数量上的变化,那么精彩辉煌的人生就是储蓄之后的质变。当然,此话题应该从褒义的角度正面取材,以肯定为主。

四、表达的方式。根据写作提示中“文体自选”的规定,可以从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体裁去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如写记叙文,最好写成像作家许地山《落花生》那样的散文:由整理荒地、刨地播种、精心管理写到收获花生,谈论落花生等情节,生活化、哲理化,清新自然,卒章显志;如写议论文,最好采取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总之,不管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文体一定要分明,不同文体的基本要素要分清。例如,记叙文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议论文要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素材放送】

 1、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2、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3、闻道有早晚,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第二十章》)

 4、百尺竿头须进步。(《景德??传灯录》)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7、世界上多少辉煌的成就,说穿了其实也很简单:把每一步都认作目标。(陈祖芬《我和母亲》)

 8、新年的日历,每次总像一个盛装的客人,来到你的桌上。(柯蓝《早霞短笛》)

 9、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鲁迅《热风??不满》)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