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
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
作文
以“下雨了,这真奇妙……”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自拟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实世界中有各式各样的墙,用砖砌的,用石头垒的,用土筑的……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作用,这些墙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形的墙。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作文
读诗,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常常伴有哲理的启迪,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读下面这首短诗,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沙
世上
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
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里,“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现在有一位你最喜欢的作家来学校举办文学讲座。作为听众,请你完成下面两题。
(1)同这位作家谈谈你读了他某一作品的感受。(不超过100个字)
(2)向这位作家提一个能引起师生兴趣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