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威力大。他们议定,谁能剥去行人的衣裳,就算谁胜利。北风开始猛烈地刮,行人把衣裳裹紧,北风就刮得更猛。后来,行人冷得厉害,又加上了更多的衣裳。北风终于刮累了,就让位给太阳。太阳先温和地晒,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裳;太阳越晒越猛,行人热得难受,就把衣裳脱光,跳到附近的河里洗澡去了。
上述材料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现实生活中不也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真正的威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无
要写好这个话题,关键的是要准确理解原材料的寓意。北风一开始便“猛烈”地刮,用的是以势压人的方法;太阳“先温和地晒”,再“越晒越猛”,用的是“温和”的方式。因此,从这个立意角度来看,可以得出:用“温和”的方式去说服别人,往往比用“威力”去压服别人更有效。另外,也可以从北风和太阳二者本身不同的特点上来思考,北风给予人的本来就是“寒冷”,太阳给予人的是“温暖”,如果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地去与他人比“威力”,注定会失败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要想成为21世纪最受社会欢迎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几种技能: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广泛的专业技能,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有说服他人的能力,要有善于学习的能力。
请以“做现代人”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无
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这几种技能,在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时,切忌平分笔力,逐项议论,那样容易显得板滞。应当处理好详略关系,着重写其中的某种或某几种。从自己最熟悉、占有材料最多、最擅长议论的方面展开,是聪明的选择。当然在文章中最好联系个人或者社会的实际讲清楚“怎么样”“为什么”。如果能写成小说,通过两个人的经历对比来说明这些问题,则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年迈的北美切罗基人教导子孙人生的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进行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平和、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的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
听完他的话,子孙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
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一只狼能获胜呢?”
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的心灵深处,进行着一场善狼与恶狼怎样的较量呢?
请以“两只狼的较量”(或“心灵深处的较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无
善与恶的较量在这个世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遇到这样宽泛的话题,首先要在选材上考虑。应选符合话题要求的、自己耳闻目睹的、感悟最深的材料,也可以把从报刊上读来的感人的人或事,结合自己的思考或想象进行必要的加工。切忌随意编造故事或离奇地演绎。
在反复思考、认真选材的基础上,应选一个恰当的角度切入,不要一般地敷衍成文。举例说,你可以写“与善狼共舞”;或写某人“良心的发现”,写他的自责忏悔;你也可以写某人以智慧与勇气感化一个一时误入歧途、行为不端而心灵深处善良并未泯灭的人;更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如“考出真实的水平”(考试不作弊),或写自己了解的故事。
如写议论文,一定要先想好自己的论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述),选用哪些事例,如何论证等,避免泛泛而谈,不着边际,或者不痛不痒。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正在消失的记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用工具将什么东西记录下来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告诉自己的大脑:“你没有必要记住它。”工具越发达,大脑的负担就会越轻。在计算机软盘濒临消失,每个人手中的U盘从128兆快速升级到256兆、512兆乃至1G、2G的时候,人们不禁忧虑:人类的记忆力会不会也呈指数级地不断衰退?将来我们为了找到随手乱扔的钥匙,是否也要向电脑、网络或遥控器求助?(摘自《人民日报》2007-08-02 第14版《正在消失的记忆》 )
请以“记忆会消失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本模拟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无
“记忆是否会消失”,这是一个科学命题,对之的研究,当然是科学家们的事。但这里所说的“记忆”只是就人类而言,故作为个体而存在的每一个人及其后代,都是被研究者,也是体验者,甚至是证实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面对这个命题,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你可以引经据典,也可以用自己和他人的事实说话,也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话题进一步拓展开来。至于观点,肯定,否定,或是辩证地看待,皆可;只要言之成理,言之精彩,即是好文。文体并不一定要写成议论文,写小说,散文,新闻采访对话录,等等,都不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无
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话题,注意话题中每一个词语。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方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地亮出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材料一:1998年夏天,上海一电脑公司悬赏一百万元,招募电脑高手作为自己的对手,对该公司所研制的信息“防火墙”系统进行攻击。经过几次攻守较量之后,该系统的防盗能力大大提高。质量的提高,赢得了客户,为公司带来丰厚收益。
材料二:科学家发现,鲨鱼在近千万年的历史进化中,其内部组织几乎没有改变,原因在于鲨鱼至今没有天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无
这个话题的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内容涉及社会、自然、人生等各个方面。要生存,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对手。“对手”是自身的挑战者,又是自身发展提高的促进者。民族有了外患才能自强不息,个人有了对手才能拼搏向前,生物有了天敌才能进化演变。“对手”的普遍性体现出事物相互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普遍性:疾病是健康的对手,邪恶是正义的对手,谬论是真理的对手……就表现形式来说,有明着的对手,暗中的对手,有时自己还是自己的对手等等。
写这个话题,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正面立意、反面立意都可以。写法上,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还可采用其他新颖的形式。总之,要写出对“对手”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
以下有两则材料,阅读后,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处处会留下脚印:路上桥下,街头巷尾……脚印或许不会磨灭,但是,路已改了,桥已塌了,街已没了,巷已变了……我们还能捡拾过去的脚印吗?许多事物随时间的脚步走过,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你能联想到哪些?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材料2 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请楚它是什么样子;亲情是无偿的,没有人会让你为此付出钱物;亲情是无价的,没有什么事物的价格比得上它,亲情是无私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能牺牲自己……
关于亲情,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两则材料,要求均一样: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文化,踏着秋的脚印
高唱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踏着秋的脚印,寻觅着回家的路;吐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李义山踏着秋的脚印,消失在迷茫的浓雾里;轻吟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林黛玉踏着秋的脚印,用一抔净土掩埋着一生的风流。
秋,多情的秋,它的脚印遍布这片神奇的土地,随着历史的车轮,在华夏九州踏过了两千多年。多少文人志士沉醉于秋的脚印里。它的脚印经过田野,辛弃疾便用“稻花香里说丰年”点染它金黄的颜色;它的脚印留在霜叶上,引领杜牧驾车到“白云深处”;它的脚印留在月宫里,惹得东坡“把酒问青天”;它的脚印留在深山中,教会陶潜“采菊东篱下”……
何止是诗歌!当1948年秋的脚印留在余姚时,影响当代文坛的人物余秋雨诞生了。秋的脚印伴随着绵绵的秋雨,走过“文化苦旅”,经过“山居笔记”,看着“霜冷长河”,道出“千年一叹”,完结在“借我一生”。余秋雨先生用他博雅的笔尖,把秋的脚印留在大江南北,让秋在中国文化和异域文化里占足了分量!秋给了余秋雨一生,余秋雨又把他的一生交给了中华文化。踏着秋的脚印,他带着隔代的伤、废墟的泪,带着屈原的梦、李白的诗,带着昆仑的山、黄河的浪,他变成了那只涅盘的凤凰,在文化的秋天里高傲地飞翔。
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里,也可以觅到秋的影子。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曲《十五的月亮》传唱不衰,回荡在祖国天涯海角的军营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曲《八月桂花香》唱出了军民鱼水深情,保留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盘盘诱人的月饼摆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咬一口香酥可口,甜在嘴里,美在心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月宫里的仙子也为思家的人点亮一盏明灯,这灯叫“中秋节”……
秋花可以逝去,但秋的脚印曾真实地存在过,秋月可以改变,但秋的脚印已成为永恒。一个民族的文化,以秋为依托,一定会丰富厚重,代代传承。
文化,踏着秋的脚印,经久不息……
分析“话题”。“脚印”,其可见可触,它有形,即它是实有的事物;“感受亲情”,“感受”作为动词,其意蕴处在思维当中或内心深处,无法让可视可触,“亲情”亦无形,存在于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中。学生面对如前者以具体名词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思维往往局限于这些名词本身,不善于联想、想象,或联想、想象角度单一,不善于多侧面地发散思维,因而难以把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的材料和写作话题联系起来,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以致写作空间狭窄。为此,可运用“避实就虚法”,具体讲就是: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历史的或虚拟创造的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记事可借助记忆中的、假设的甚至梦幻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写理可借助具体物象引申开去,谈历史、谈文化、谈人生、谈社会等。于是,“脚印”,可由真实的脚印(实)联想到脚下的道路(虚),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史(虚),由成长的历程联想到人生的足迹(虚)等,“脚印”其内蕴就丰富而又深刻了,其艺术性显现出来了,其哲理性也被挖掘出来了。这样的构思或思路、写法大可实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某城市电视台做了一档"测试"市民素质的节目:记者化装成报贩,在闹市街口卖报,凡来买报者都多找他五角钱.隐藏在暗处的摄像机则秘密拍摄."测试"结果分三类:第一类,接过钱看也不看,放进口袋就走;第二类,发现多找钱了,眼神慌乱,表情紧张,或迟疑或匆忙地走掉;第三类,把多找的钱退了回来.凡是退钱的,记者便告知其原委,并且送一个"福娃"表示奖励.一个小时之内,只有三个人退钱,退回钱的人,在被告知真相后只是笑笑,接受奖品后就离去了.记者对市民的素质"深表忧虑".
无
故事性的材料,有的是要你来评判的人物或事件,审题的任务,就是要分清是非,做出褒贬.材料中没有某种固定的哲理,但你评判褒贬时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1,不要因小失大
开头:当报贩多找你五角钱时,当你捡到过路人丢失的东西时,当__在你面前晃动时,你是否想过,你的决定将会反映出你的素质,将会影响到你的人生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而丢弃最宝贵的东西,不要因小失大.
1,不要因小失大,让利益蒙蔽你的良心.(正反对比:捡到钱据为己有与捡到钱交还失主;合法经营与制假贩假)
2,不要因小失大,让物质俘虏你的自尊.(点例成段:朱自清拒绝美国物质救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苏武拒绝匈奴王的赏赐)
3,不要因小失大,让__夺走你的灵魂.(正反对比:姚明和王郅志,钱学森和某些为优厚待遇而拒绝回国的科学家)
结尾:在我们自己身上,有着许许多多无价的宝物,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我们千万不要被眼前的一点点__所俘虏,而丢弃了自己最美丽最宝贵的东西.不要因小失大.
2,提升素质,刻不容缓
开头:当报贩"不小心"多找了五角钱时,有人看也不看就走,有人则表情慌乱地离开,即使那些把五角钱归还回来的成功通过测验的人们,也对这个素质测试不以为然.可见,提升国民素质,刻不容缓.
1,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这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国民素质的高低,体现这个国家文明发展的程度.提升素质,刻不容缓.(举例:京骂,比赛场上的嘘声,争抢公交车座位,在外国旅游时看到"不要乱扔垃圾"的中文提示,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正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的缺陷.个人素质提高了,待人接物也更加成熟;国民素质提高了,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分别举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吕蒙;和谐社会的建立.)
2,我们每个人需要用知识充实自己,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哲理;诗文举例;彩线串珠:怎样从小事做起)
3,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提升国民素质.只有国家重视,整个国民素质才会有大的提升.(日本注重教育和礼仪,新加坡用严厉的法律处罚不文明的行为;我国正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希望这次活动能提升国民素质.)
结尾:提升国民素质,关系着个人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提升素质,刻不容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素质深处的忧虑
开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却孕育出了一个怪胎:经济发展走上坡路的同时,市民素质滞后了.人民不禁疑惑,难道发展的代价是素质的倒退 这些物欲横流的都市,向素质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例子)
1,个人的素质,修养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的"无形身份证".(阐述素质的重要性,引用孔子,孟子,荀子关于素质培养的名言)
2,也许人们都意识到了素质的重要性,然而表现却不怎么令人满意.(举例说明市民素质低.例如:肆意践踏草地,破坏公共电话等.公共场所竖立的警示牌从侧面说明了市民素质令人担忧)
3,今年来推出的素质教育是一大进步,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从社会,学校,个人的角度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提出建议.)
结尾:在经济和科技齐头并进的今天,素质也不应该落伍.全民行动起来,用高素质撑起中华民族的这片蓝天.
4,人性的份量
开头:如果你在买报后发现了这多找的五角钱,你会怎么做呢 你是心存侥幸,紧张匆忙地把钱收起,还是理所当然地退回去呢 不管你怎么做,你的做法都会掂量出你人性的分量.
1,以诚实为砝码,增加你人性的分量.(就像那个退钱的人一样,晏殊是诚实的,他参加进士考试,晏殊坦言十天前写过这篇文章.丁肇中是诚实的: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那个退钱的人,正是知道多找的钱是绝对不能要的,而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别人没有的人格力量.)
2,若只想着贪小便宜,人性的分量往往会被削减.为了那五角钱,他们弄得神情慌张,心情紧张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中透视出他们的素质."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仪,廉耻不立.我们只有做到知荣知耻,才能增加人性的分量.)
3,如果每一个人都以诚实,知耻作为自己的砝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标准,人性就更能散发光芒,社会也会更美好和谐.(分析社会其他现象)
结尾:这区区五角钱,不仅透视出人性的分量,也透视出知荣辱才能提高素质,共创和谐的道理.
5,关于市民素质的思考
开头:某电视台采用卖报者多找五角钱的做法,对市民素质进行了一次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有些人接过钱就离开了,有些人发现多找钱了,神色慌张地离开了.一个小时内,只有三人回来退钱.如此现象,不得不让人忧虑.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小城市的个别现象,而是千万个城市的"共性".提高国民素质是新时代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1,市民素质较低植根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列举我们日常看到的不文明行为,谈社会对市民素质的重视程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拿走多找的钱变得理所淡然,理直气壮)
2,市民素质较低和先进教育制度不无关系.(先进教育制度下尽管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应试教育才是主流.我们强调社会实践,贡献社会,却忽略了很多基本的文明行为.)
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采取相应的行动,为时未晚.(为迎接奥运,北京有了"排队日",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结尾:提高国民素质不可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每个人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相信我们很快可以看到努力的成果.
6,诚信"贬值"
开头:如今中国经济好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奔6"了,人们的腰包也鼓了.但令人深思的是,某些人诚信却贬值了,甚至,连五毛钱都不值了.
1,诚信的贬值,由来已久.(举例:"大头奶粉",假药加大米等"自杀套餐",购物时买卖双方怀疑的眼神.)
2,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一直对自己和社会那贬值的诚信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分析原因)①人固有的求利心理驱使,以及被骗怕了的心理;②社会整体氛围影响;③法制上的缺陷,"保护伞"的存在.
3,眼看诚信的价值一跌再跌,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①首先从自身做起,以信立身,诚对他人;②再者,呼吁社会重视诚信.(假设说理)
结尾:国家很大程度上只能对经济进行调控,所以对诚信调控还得靠我们自己.让我们扼住这个人性的"缺口",让中华民族的诚信得以"升值".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海书展在上海世贸商城拉开了极具星味人气的序幕!除了好书、新书,其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百家讲坛学术明星和选秀明星们,将在书展期间参加各类活动;而超女李宇春、好男吴建飞、型男王啸坤等也不甘示弱,携其新书积极参展(《东方早报》2007年8月14日)。据报道,为应对可能的巨大的明星的粉丝人流,书展组委会专门表示做好足够的安全措施。截至昨天为止,上海书展已经三天了,经常来逛书展的上海市民邵永辉对记者表示了他的忧虑。“‘好男’、‘超女’,把这些字眼去掉,今年的上海书展还有多少亮点?”“为什么现在的书展追星的味道那么浓,而与书有关的内容那么少?” 因为这些“选秀明星”的参与,书展场馆甚至在签售前一天就会出现“粉丝”扎堆的场面。“粉丝”对记者表示:“来这里,买本书花个几十块钱,就可以和他们见面,排到前面还能握握手,运气再好还能抱一抱,比演唱会什么的合算多了。”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是否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请以“书展还是星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我为谁狂
想必大家都听过“买椟还珠”,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珠宝,把珠宝放在精致的盒子里,郑国人买下盒子后把里面的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书展上,展示了当代及历代中国文化的无数精华与瑰宝。我为这样的活动叫好,因为书是知识的最好载体,书展能方便地让人们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的人类精神财富。此次书展的另一亮点便是请来了许多明星助阵。但听到一些人话语:“来这里,买本书花个几十块钱,就可以和他们见面,排到前面还能握握手,运气再好还能抱一抱,比演唱会什么的合算多了。”我愕然了,原来这许多来人是为了捧自己心中的偶像的场,他们并不是冲着书而来的,难道这便是此次书展的全部意义吗?
试想,如果这些明星不在,会有多少人来参览呢?我不敢想像。
在当代社会里,各类人马登台献唱,引起追星族们无知的疯狂与尖叫,一些在校的学生,也纷纷参加各种各样的选秀活动,看到电视里一些所谓的“明星”的张牙舞爪,便疯狂地迷上。悲哉!悲哉!那书中的屈原在摇头,杜甫在叹息,就连一向豪放洒脱的李白也不禁绝望起来……他们在哭泣,在思索:沉迷的人们呀,你们到底在做什么?你们知道你们是多么的愚昧与无知吗?你们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呀!那里不能提升你的素质,那里不能给你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那里也不能让你站在未来的高峰之上。重返书本,重拾书中的乐趣吧,因为那里才是你们的精神净土,那里才是你们的终极归宿。
试问,我为谁狂?为那飘逸神仙般的明星吗?为他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般地摆显吗?为他们在舞台上张狂般地歇斯底里的喊叫吗?不,我将肯定的回答:他们不是我心中的偶像,他们只是一些人暂时的寄托;他们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他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他们终将会随日月而消逝,随波涛而流去。而书本,他们才是我们心中亘古不变的星星,它们永远闪烁;它们才是我们永远的清风,永远的阳光,吸引着我们去思索前进。
放弃吧,让追星的身影消失吧,让我们一起为书而狂吧。
我们不要再做郑人了,我们不需要明星的吸引,因为书本才是真正的珠宝,书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走进书本,走进经典吧!屈原不再摇头,因为他的思想已走进了人们的心中;杜甫不再叹息,他对未来又拥有了信心;李白又在饮酒作诗了,高兴于他的诗歌不再成为人们的摆设而束之高阁了。——他们,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明星”,我们正应该为他们而狂。
中华少年,摒弃那些不该有的陋习吧,让我们为书而狂,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而狂,为那些永远闪烁着真理光芒的书而狂吧!
亮点揭示
一是令人叫绝的标题。常言道,一个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确实,“我为谁狂”令人眼前一亮,不但醒目传神,令人拍案,同时这样新鲜、灵气的标题一下子就能把读者紧紧抓住,令人深思。二是绝妙的譬喻手法,文章开篇的“买椟还珠”的故事令人称奇,此次书展确实是一个现代版的“买椟还珠”,作者联想丰富,但作者并没有开篇就指出其与本次书展的关系,而是在文章最后才亮出自己的想法,可谓是水到渠成。三是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如“重返书本,重拾书中的乐趣吧,因为那里才是你们的精神净土,那里才是你们的终极归宿。”“他们才是我们心中亘古不变的星星,它们永远闪烁”等,这些话如同一串串珍珠展现在文章中,引发了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佳作示例二]
莫让“星”云遮慧眼
书是知识的最好载体,举办书展本是为广大爱书迷的一次最好的交流机会。但据报道,在上海举办的书展中出现了许多明星的身影,如超女、型男……他们的出现虽然为书展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活力,但更多的是遗憾。许多所谓的买书人其实并非是为想获得知识而来,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偶像而不惜劳苦奔波。有的粉丝说,只要花上十几块钱就能见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心中的偶像,这比去演唱会值多了。
是的,如果这样计算确实是很值得的,但你可否想过“书”的真正含义?你可想过上海书展的真正意义?你可否想过买一本好书与见一次所谓的偶像,哪个更值吗?上海此次书展的红火并非真正源于读者对知识的尊重渴求,却是受追星族羊群心态牵引所致。换言之,书展的人气热闹,仅是虚火一把而已。而真正作为主角的“书”却成了书展的“配角”,居然还 “很值”,悲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粮食。得到一本好书,如觅到一位良师,如获得一位益友;读一本好书,似饮春天的甘露,清凉润口。它会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你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翔。古人不是说“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黍; 安居无需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吗?为何古人都能明白的道理,换作理应更进步的现代人就不明白了呢?
你看那一本本历史书,可以告诉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让我们心生自豪,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兴衰荣辱,让更多的国人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你看那一部部诗集,它可以培养我们丰富的情感,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了解古代的文人墨客,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与忧国忧民情怀。黑夜中读一本好书,你会感到前方是一片光明,因为你已不再畏惧__了;寒冬里读一本好书,你会觉得无限温暖,因为严寒已经让你打败了。当你沉浸在一个又一个令你感动的故事里时,当你进入一个又一个世外桃源时,当你振奋于一个又一个令你心灵共鸣的故事时,你是否想到这就是书的价值?这便是真正的你要追求的东西,正是你苦苦要得到的?
如果你真正地了解书,你就不会借买书之名去见偶像;如果你真正地了解书,你就会把它视为至宝;如果你了解书,你就会与它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但纯洁的书展实在不应该出现那样的不和谐的音符,这里毕竟不是娱乐场所,书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只能说是在亵渎书,亵渎他的纯净。
人们呀,不要再为了一己之私,不要再只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与好书一次次地擦肩而过,不要再一次次地抛弃一本好书而后悔莫及。如果书展的读者只是一厢情愿的愚昧粉丝,那么书展办得再热闹、再红火,这对国民素养的提高,又有何意义可言呢?
亮点揭示:一是文章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作者在批判此次书展的同时亦指出了书的真价值正所在,在对比中论证,观点更具说服力。二是语言华美,文章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式,如“可否想过”“如果你真正地了解书”等句子,既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也强化了本文的抒情气势。三是标题的恰当的改造,既贴切地表现了作者的观点,又让人佩服作者的思维之敏捷。
书是知识的最好载体,书展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是时代的要求,是为了更好地拉近书与读者间的距离。如今,务求商业化运营的书展,正渐渐偏离了方向,走进了一种虚浮的“极端”:过于追求明星效应,已然把书展当作了星展。此种“书展日渐明星化,热衷做秀,而读者则粉丝化,盲目追星”的现状,无不凸现了功利时代里,阅读的价值正在浮躁中无声消解和湮灭,令人担忧。
在文体的写作上,本文适合选择用议论文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对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进行深入地剖析或者批判,观点既可先破后立,也可边破边立。可采用对比法、譬喻法、事理法等方法进行论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守望麦田,挥舞镰刀,收获一片金黄的希望;拉起风炉,抡起铁锤,在火中锻造出梦想的形状;挽起裤腿,踏上田埂,享受“带月荷锄归”的自在……请以“劳动者的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确立标题;不要脱离话题范围作文,不要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劳动的快乐在于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劳动的快乐在于找到生命的意义,证明自己的平凡人生的价值;劳动的快乐在于让个人的愿望和梦想得以实现;劳动的快乐在于获得一种自在、自由的生命状态;劳动的快乐在于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等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