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往哪个方向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道题:东北风是指( )。答案有二——A.风从东北方向吹来;B.风往东北方向吹去。这是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中的一道题,答题者是一位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接受过名牌大学教育的年轻人。面对这道题,他说,他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常说什么风几级几级,还有一个箭头描绘着风向。因此,他有根有据地选择了答案B.主持人有意“放水”,再次提醒他:告诉我最后答案?年轻人想了想,答案还是B.即风往东北方向吹去。
请你以上述现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无
为什么一个接受了完整大学教育的青年却不知道“东北风往哪个方向吹”?你能说“风往哪个方向吹”是气象学家的事,不干己事?在央视《开心辞典》节目里,一些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他们通过了各种考试,却不一定能过王小丫这一关。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寒窗苦读十多年,最后却在“阴沟里”翻了船——奇怪的是,难住他们的往往不是什么高、精、深的难题,而是一些生活的小常识。我们往往一说到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去学点音乐、美术、书法等等,这是不是一个误区?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了解一些诸如“风往哪个方向吹”的日常生活常识,这是不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请你以“感动我们的教师”为主题写一篇话题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护卫学生
一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承受住了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向倩:身体被砸了成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
原本,只需两秒钟便可离开教室,到达安全地带,但当她在疏散学生们离开教室时,看到两个手足无措的学生,向倩义无反顾地大步跨近学生,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去,可此时,整座教学楼已轰然垮塌,向倩和几个学生一起被埋在了废墟中。
严蓉: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
人民教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无
灾难,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灵魂。人们记记住了“严蓉”“谭千秋”“向倩”等英雄的人民教师的名字。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活着的人深刻地理解了“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在灾区,感动我们的教师绝不仅有以上几位,或许我们现在还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称谓——“老师”!这些老师,在危急时刻给学生们传递生命的力量,延续了一段感人故事……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百股小溪蜿蜒东流,大海敞开坦荡的胸怀容纳;万丈瀑布飞泄直下,山川伸出颀长的双臂迎接。小草吐绿于狭窄的石缝,阳光温暖雨露滋润;大鹏翱翔于辽远天空,白云烘托清风抚慰。这是大自然的默契。
每天我从门前公路经过,烟摊儿的女孩总是对点头微笑;每次到邮局领取稿酬,服务员都会隔着柜台祝贺我的新作发表;在站台等车突降大雨,一位学生把伞伸过来给我一方晴朗的天地;向街头的老人问路,卖茶大娘递杯凉茶,于是干渴顿消。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请以“默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结构完整
无
天地万物,绝非孤立,相依相随,相辅相成。和谐而生是自然的正理。自然失去默契,生态就会失衡,必然带来灾难;人间失去默契,必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带来战祸。因此我们要追求自然生态的平衡,追求人间万象的平衡。 这个题目可以写生态失衡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可以写生态平衡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的故事,可以写人间失去默契,发生的各种扭曲人性的不幸故事,也可以写人际默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插曲。
“H1N1流感”流行期间,一位医生染上了“H1N1流感”并被送到了隔离病房,脱险后,记者问他,—个人孤独地住在病房里,想了些什么?医生沉吟一会儿说,想的最多的是,要把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和一般的事儿分开,先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记者追问,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医生答:和我的家人在一起。医生在病重时对生命的思考,传达了一个道理:生命里程中的事情,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人生有涯,要使生命显得异样的美丽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我们必须把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抓紧做完。
那么,什么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呢?该怎样才能做好这最重要的事情呢?请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60分)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无
现代人大都陷入了日常的忙碌中,被无数细小而琐碎的事件缭乱了双眼,模糊了视线,凝滞了脚步,壅塞了胸怀……生死边缘,回眸一望,常常发现玉石俱焚、鱼龙混杂,重要的事情被疏漏,不重要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究竟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呢?夜深人静、月朗星稀之时,每个人心平气和地想想:也许是事业有成,也许是周游世界,也许是孝敬父母;也许是舍己为人,也许是永远探索,也许是安分守己;也许是拥有健康,也许是正气在身,也许是永葆一颗善心……每个人都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不同,左右着人们对这个话题的理解,也影响着文章的思想格调。因此,在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的认识上,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志趣,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对此的思考,应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远离消极、悲观和陈腐的思想观念。
例文
母亲
面对空白的纸张,我茫然地追问自己:“难道我的生命中竟没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
然后,我又一次想起母亲的脸,她平静温和的微笑,她轻柔的话语――每当我茫然无措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她,给予我温暖和安全的伟大的女人,给予我默默的爱意和关怀的平凡的女人。她如晴日里的阳光,入夜空中的启明星,如一切可以代表爱的语言,在我闪过无数个念头之后终于将思维聚焦在她的身上,澎湃的感情瞬间迸发,升华,渐渐凝固。
十八年来,她一直默默地注视着我。也许她不知道,在她看我的时候,我也在看她。我仍深深地记得她曾经用平淡的语气说出的一句话:“如果你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排山倒海,排山倒海啊!至今想来,她的神色,她的目光,她的眉梢发际,那一刻的情景仍铭刻于心,无论何时何地,想起她的这句话,泪水就会奔涌滚落。在这世间的十八年,因为有了母亲,才有了我全部的幸福和梦想,快乐和坚强。
爱因斯坦说:“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我须尽自己的努力,来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这在于我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尽我所有的努力去换取母亲的微笑,付出我全部的汗水成为母亲的骄傲,给予我全部的爱去点缀母亲的幸福。在我有能力的时候,偿还母亲奔流不息的爱。我知道这“寸草心”是永远也报不得“三春晖”的,可是哪怕只是帮母亲做一点家务,替母亲分一次劳,我会做得尽心尽力;哪怕只是为母亲捏一捏肩膀,捶一捶腰,我会让她露出舒心的微笑;哪怕只是一次考试,一次比赛,我会争取最好的成绩让她知道女儿在她的爱里茁壮地成长,她可以感到欣慰了。
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是人,也就注定了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为她而做!
后记:十八年的生命似水流年,没有经历什么风雨,没有任何沧桑感慨。我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灵中没有承载任何深刻的人生鼓舞。
平淡的真实,唯有母亲和她的爱。
其实,我知道,我所要报答的还有师长,亲人,朋友,以及一些帮助过我的陌生人。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拥有你所爱的,而是爱你所拥有的。
死神的漫游
死神觉得终日无聊,便想到人间走一走。
人间很热闹,有悲有喜,有离有散。死神便找那些最痛苦的人群,带他们离开人间,帮他们解脱痛苦。
死神发现了司马迁。他已遭受了宫刑,正痛不欲生。死神便走到它的眼前:“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受不了这样的屈辱,跟我走吧,离开人世,你便不会这样痛苦了。”司马迁叹了一口气说:“其实我很想跟你走,可是我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没有完成,所以我不能跟你走,但我还是要谢谢你的好意。”死神不解:“这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我准备留给后人的《史记》还没有写完,我一定要在死前完成它。”死神还是有一点不明白:“可你身受屈辱,痛苦之极,你怎么能摆脱它们呢?”司马迁坚定地说:“因为我有信念,一定要完成《史记》,所以再大的屈辱和痛苦我也能承受。你还是去帮助其他人吧!”死神之好离开了他。
死神又看到了大圣人孔子,看来他的情绪很低落,死神便上前问道:“孔子先生,你现在好像很痛苦,能告诉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孔子叹了一口气说:“我辛辛苦苦地到各国游说,可是没有人接受我的主张,我现在很苦恼。”死神便说:“既然在人间这么苦恼,不如跟我走吧,那样你便不会这么苦恼了。”孔子连忙摆手:“那怎么行!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还没有完成,怎么能跟你走呢?”死神忙问:“那你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孔子说:“我一定要君王接受我的仁政思想,这样老百姓便可少吃很多的苦,多享一点福了。你快点离开我,我和徒弟们马上就要上路了。”死神无奈,只好走了。
死神有飞了很远,终于发现了一个他认为很痛苦的人,走近一看原来是贝多芬。他的眼睛已经快瞎了,他的耳朵已经听不见了。死神于是就走上去对他说:“贝多芬先生,你现在什么都听不见了,也看不见了,在人间的已没什么事可做,一定痛苦不堪,不如跟我走吧,离开人世,你便没有这样的痛苦了。”贝多芬摆摆手:“我知道你的好意,虽然我听不见人间的声音,但我有感觉,我还能用心去体会,去创出人间更好的音乐来,我要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死神又问:“为人类创作出尽可能好音乐。”“可你听不见音乐,怎么能创作呢?”“我对音乐有强烈的感觉,我相信我能完成这件事。”死神只好无奈地走了。
死神漫游了一天,一无所获。他想不明白,人生中竟有这样一些重要的事情,它能让人忍受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尽的屈辱,并为之不顾一切地去奋斗。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必修)语文教科书第五、六册包含了五个文学研究专题,涉及到鲁迅、孟轲、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六位作家。另据调查,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所钟爱的作家有纳兰容若、张爱玲、沈从文、余秋雨、张晓风、刘墉、林清玄、郭敬明等。
请以上述一个作家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留一缕清香的尊严
盈盈月光,你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你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你拾一片最热的;凄凄衰草,你采一束最灿烂的;漫漫人生,你选择那最珍贵的――尊严。(语言整洁,直接点题)
在朝你让高力士脱鞋,那扔出去的鞋子便是尊严的体现。
作诗你让杨贵妃磨墨,那挥洒的文墨便是尊严的体现。
在野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然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你不得开心颜。这直意(用词不当)的表白便是尊严的表现,在唐朝哪个诗人能说出如此狂放、豪迈的话?也许只有你了,一身青衣、素行尘间――李白。(紧扣尊严来写)
你生来就聪慧过人,少小吟诗闻名乡里,你的愿望只想谋一官职,造福一方。你的才华终究(用词不当)被玄宗看重,可你也只是一个在翰林院专职为皇帝和贵妃作诗的一个(多余)小诗人,这和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愿,相差甚远。(谈做官,与尊严无关,有点偏题)
你遭放逐,但幸得玄宗大赦天下,你又得到了自由,“千里江陵一日还”我们可以体会你当时的喜悦,经过了官场的沉浮,你知道了官场的__,更看清了人间百态,于是寄情于酒。(叙遭遇,也和尊严关系不大)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我们看到了你的醉态,我们可以理解你的无奈。可是你并没有消沉,浏览名胜大山,更使你博闻强识,因为你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谈态度,也不是尊严)
岁寒三友的竹、兰、梅,它们的身上都有你的身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有你的韧劲,在王冕笔下染成墨色的梅,又追随着放翁周旋世间,即便“凌落成泥辗作尘”也要“香如故”,这一股幽香便是尊严,即便有牡丹比艳,有栀子比香,你依然默默地挺立,散发着幽香,我们可以闻到的、看到了也只有你。(又往尊严上扣了)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回眸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骑着白鹿、且歌且行的饮者,他的骨子里却散发着尊严的幽香。(扣题)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许是对你最好诠释。(结尾有未完之嫌,意犹未尽,应该再加一句:你这个诗中的皇帝,在野的卿相,留给世人的是人间最珍贵的尊严。)
作文点评
这篇文章不以思维的深刻见长,所引用的诗句也谈不上新颖独特,甚至有些内容偏离了话题;但是,它同样获得了满分,这恐怕应归功于精彩的语言了。无论是开篇的排比句式,还是有机结合的长短句式;无论是名人名言的引用还是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无不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认识,鲜明而富有感情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对李白尊严的讴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没有泛泛地谈李白的生活、创作,而是就一点展开去,立意上显得深刻。这种抓住一点,谈深谈透的写作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这是一个素质教育方面的作文题,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自己喜欢的文人作家,就能写出好文章。同学们只要抓住自己了解的作家,从一个角度入手,也可以写多个角度,就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请以“前人与后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老祖先酿的酒
我曾听过这样一首歌:“老祖先酿的酒/你也喝我也喝他也喝/老祖先酿的酒/醉了江醉了月醉了河……有一天老祖先对苍天说/他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有一天老祖先对大地说/他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歌词十分简单,我却分明听出了几分沉重与无奈。
“老祖先酿的酒,醉了江醉了月醉了河。”曾经,我们的地球是多么荒凉,一如天宇中的其他星球。然而,或许正是因为造化的恩宠,随着亿万年岁月的积淀,我们的世界开始变得充满生机——头顶,是高远的天空;脚下,是厚实的土地;地壳中,静静孕育着各种丰富的矿藏;原野上,不时掠过串串矫健的身姿……这丰富、美好、充满希望的一切,便是“老祖先”为我们酿造的一碗甘甜、醇厚的美酒。
“老祖先酿的酒,你也喝我也喝他也喝。”是啊,面对如此丰厚的馈赠,子子孙孙自然应该共享。于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大大方方地向“老祖先”摊开了“索取”的手——大面积、低效率地利用矿藏;不考虑后果地过度开采地下水;只顾眼前利益,大量砍伐森林……
“索取”之后,他们似乎也会想起“回报”。但是请看,他们“回报”的又是什么?是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
面对如此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终于有一天,“老祖先”也无奈地发出了“我的酒剩下的已经不多”的叹息。
这个时候,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世界,你会发现:许多刚经过浅层开采就被弃置一边的高质矿床正在受到严重破坏;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已引起了地面的逐步下沉;疯狂地乱砍滥伐不仅破坏了森林,伤害了动物,更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健康……
一棵棵树木倒下去,一幢幢高楼立起来。或许,此时,有人正在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而开怀;但是,倘若没有蓝的天、绿的树,没有清新的空气,没有花香鸟语,我们又如何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在一座现代化都市里的舒适与幸福呢?
许多年前,“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是一碗甘醇芬芳的美酒。我不知道,如此下去,若干年后,我们留给后代的将是什么!
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各种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正在趋向合理化;“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正一天天地被人们所接受,所重视;“自觉保护绿化,增加绿化面积”也逐渐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行为规范……
这一切,都足以给我们以信心、以希望,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开采中的自觉保护和保护下的合理开发,定会使这样一碗特别的“酒”——香飘更远更幽长……
再次捧起这碗越来越浅的“老祖先酿的酒”时,或许,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爱到它那越来越沉的分量了。
写作提示:“前人与后人”是一对关系话题,前与后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差异,更是认识、看法、观念上的差异,写作时应突出其象征意义。
这篇文章构思新颖。小作者从一首流行歌曲引出了话题,并紧扣歌词逐层论述,把如何对待地球上各种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这道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深入浅出、形象具体地作了论说,条理清晰,首尾呼应,寓理于抒情之中,很耐人一读。
1903年,莱克兄弟制造出了人类第一架飞机;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2003年,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2004年,美国和欧盟的火星探测器登上了火星,开始了它们的火星之旅。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在这200余万年的历史里,创造了一系列的人类文明。
请以“梦想、理想、妄想、空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800字以上。
略
材料谈的都是人类如何实现各种梦想的。但话题却要求考生谈“梦想”、“理想”、“妄想”、“空想”,前两个是褒义的,后两个是贬义的。这样区分一下,考生就可以立意为:
理想与空想
梦想与妄想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世界,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神秘而又复杂:宇宙、自然、生命,战争、饥饿、疾病。它是那样的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请以"问题"为话题,选取某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字数在800个以上。
无
这道文题很有启发性,旨在唤醒人们的生存意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安静、和平、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才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思:如何探索宇宙的奥秘,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如何防止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地球村永远阳光灿烂,生机盎然;如何避免战争,使人们免受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使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使人际交往充满真诚;如何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可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生发开来,要从中提炼出具有人生价值的东西,使人们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存空间。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3)留一点空白。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无
在中国,“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写作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将目光只局限在故事上,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尽可能地从故事深含的寓意、给人的启迪、引发的思考、得出的教训等方面去思考,去联想、想象。可以站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角度,从诸葛亮、周瑜,或者诸葛亮与周瑜,或者历史、现实、未来,或者历史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等方面去立意,去深入挖掘。就体裁讲,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散文、杂文,还可以进行故事新编。体裁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考场上,如果能够恰当地选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体裁,那么,我们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意蕴,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对历史、对世人的感动没有独特的认识的话,就可以在二、三两个话题中选择。戈多,这是教材中学过的人物,每一个考生都应该熟悉。只是要注意,话题是“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并非是“戈多”。我们必须吃透话题中有三个要素:“戈多”“今天”和“来了”。而这三个要素中,“戈多”又是最主要的要素。我们必须了解戈多是谁,懂得他的象征意义,否则,文章就会浮于表面,没有力度,没有深度。戈多是一种象征,是当时混乱、荒谬的西方社会中,人们在惶恐的生活里怀有的一种模糊的希望,是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在作文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戈多这个人物本身所具的象征意义的了解,还必须紧紧扣住话题中的另外两个要素“今天”和“来了”去挖掘,也就是说,戈多这个象征体在“今天”“已经来了”,这对我们有何意义、作用、启迪或者教益呢。从而去窥视人们的心理,探索人们的精神家园,透视人性的优劣,进行哲理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深度,才会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这个话题比较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在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的基础上,也可以写小说,可以进行故事新编,但是,必须在揭示戈多的象征意义上去狠下工夫。
“留下一点空白”这个话题,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为考生提供的想象表达的空间更广阔。它很明显地含有想象的意味,更适合发表议论,抒发感想。我们可以选择有关自然现象、生活态度、学习理念、待人方法、处世哲学等角度去想象,深刻立意,辨证思辨,从而深入的议论抒情,才有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另外,话题在导语中还对这次作文的要求给予了暗示,命题老师指出,这三个话题是“创新思维课上”“师生关注的话题”,写作时,要从这三个话题所引发的“想象、感悟与思考”的方面去立意。因此,无论写作哪个话题,我们都必须在“创新”“想象、感悟与思考”方面去狠下工夫。
不容置疑,今年的福建省考试的作文题目,对那些平时爱读书,会读书,勤积累,善思考,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想象力,具有创新思维,善于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表达的考生来说,无疑给了他们一双腾飞的翅膀。
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飞翔是一种动作,飞翔是一个过程;苍鹰的飞翔是力的象征,天鹅的飞翔是美的展示;而人类的飞翔则是一种对历史的超越,对未来的追求,是心灵与智慧的升华。
飞翔,一个多么亮丽的字眼!飞翔,一个令多少人羡慕的境界!
请以“飞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飞翔”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3、不少于800字。
无
“飞翔”这个话题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众所周知,飞翔原指鸟儿扇动翅膀盘旋地飞,本是鸟类世界的正常活动;有些昆虫也会飞,如蜻蜓之类。但作文提示中明确提出了“人类的飞翔”的说法,它启发我们要由实到虚,由表及里,积极展开思维。“天高任鸟飞”,飞翔常让我们联想到摆脱束缚,自由自在;此外,飞翔还可与超越、奋争、开拓等概念相联系。如果变换角度作思考,我们还会发现飞翔并不是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比如鸟儿飞翔必须有矫健的双翅,而且不能离开空气;风筝飞翔必须有拉着的丝线,还要有风的帮助。你的作文也可由此切入。
[范文] 飞 翔
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一颗梦想展翅高飞的种子便深深地埋入了骨髓。
(一)
势如斧削的悬崖上,最英勇无畏的他,面对金色的太阳,满怀憧憬,执着而又庄严,拖着缚上长长的羽毛的双臂坚定地向着悬崖的边缘走去。
山下,他的同伴们仰望着他们的英雄,静静地等待……
双脚已脱离岩石,他拍动“翅膀”。此时,他感觉到了外加的翅膀难以平衡沉重躯体的恐惧,但却更为能够在从不曾到达过的空间中,像一只鸟儿似的飞翔而骄傲。
地面,等待着他的是肉体的毁灭。
面对这辉煌的失败,人们没有哀叹,没有怜悯,更没有嗤笑,有的只是深深的敬意,沉沉的思索……
(二)
时空推移,苍茫的宇宙中,万物每时每刻都在运行和改变。但梦的精灵永远不会被时光的流水淹没。在它孕育的岁月中,人类逐渐走向完善、走向成熟。在人类的天空中,第一只热汽球童话般地腾空升起,几千年的梦想乘着热气球飞翔在广袤的蓝天白云之间,带着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放射出奇妙的异彩。
(三)
伟大的自然创造了人类,而人类能够创造出比自然更崇高的伟大,就因为丰富的生命插上了无尽止扑飞的翅膀。
鸟儿曾经高傲地扑动自己独有的羽翼,自由地在空中飞翔,居高临下俯视地面上的一切生物。这仅仅是出于大自然的偏袒和恩赐。伟大的人类则用自己的执着,将千年的钦慕与渴望化为了今日的荣耀。梦想的翅膀也自然不会休憩于初结的干涩的果实,从此停止向往,却发誓要比高贵的鸟儿飞翔得更加高昂。
于是:
H·吉法尔驾驶着世界第一艘由蒸汽机驱动的飞艇从巴黎经28公里的航程飞向特拉普斯。
莱特兄弟乘坐他们研制出的“飞行者1号”于1903年12月17日奋然起飞。
世界上第一架单旋翼直升机VS—3在美国升上蔚蓝广阔的天空。
(四)
浅薄的天幕终究阻挡不住腾飞的“翅膀”。
聪颖的人类坚信一定能够脱离眼前狭小的生存空间的束缚,到浩瀚无边的星空中任意翱翔。
只有无极限的追求,才是人类本身真正价值的体验。
英雄睿智的人们抱着对梦想的虔诚,怀着满腔希冀,把第一个生命送入了太空;随后他们又踏上了人类起源之时就幻想到达的“琼楼玉宇”——月球;“金星”、“火星”、“旅行者”号等空间探测器也陆续登上了地月系之外的星球。
正是在无休止的深入探索中,人类才日益发现先前对宇宙的概念是何等的幼稚。于是新的梦想不断升起:摆脱太阳引力,越出银河系,超过现今所能观测到的范围,到未知空间去做更无障碍的遨游。
(五)
只要生命仍在延续,只要意念没有泯灭,梦想的翅膀就永远不会停止飞翔。
[点评]
这篇习作蕴含哲理,颇有气魄。在作者笔下,飞翔的历程,也就是人类挑战自我、征服自然的历程。全篇文字凝练,富有诗意,耐人品味。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