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部电影叫《站直了,别趴下》,站立,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信念。请以“站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无
1、题意理解
反向理解:
——表层:不趴着、不弯腰、不低头、不下跪;
——引申:不卑微,不屈服,不猥琐,不认输,不放弃
——提升:不自轻自贱,不俯首帖耳,不卑躬屈膝,不人云亦云……
正面理解:有坚定信念,有坚强意志,有高远境界,有独立人格,有高尚气节,刚直,伟岸,方正,不屈不挠,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可从中任选一种理解来立意展开,如“一个人不匍匐在这个世界上,他才能看得更多,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晰、更透彻,才能在纷纭错综的世界里,以站立的姿态给自己博得高远的人生境界。”
2、立意角度
从内涵角度——
精神站立(灵魂站立)、思想站立、人格站立、文化站立、意志站立 ……
从主体角度——
民族站立:在历史中的站立,在世界中的站立,在时代中站立
官员站立:直官、廉官;贪官,庸官,媚官
文人站立、军人站立、百姓站立……
从背景角度——
在困难中站立、在人生中站立、在世界站立、在历史站立……
3、展开角度
(1)为什么要站立?
站立是一种气节,能够彰显人的精神高度
站立是一种意志,能够检验人的心理强度
站立是一种境界,能够拓展人的心灵广度
(2)怎么站立?
在困境面前不退缩
在强权面前不低头
在物欲面前不迷惑
(3)哪些不属于站立?
——犬儒(对比大儒、鸿儒)
——大丈夫能屈能伸(对比:大丈夫头可断,血可流,灵魂与尊严不可丢)
——好死不如赖活着(对比: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比: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引中国文化中的元素,很能引起人共鸣。如“这是一个盛产犬儒的时代,许多人已经忘记了站立的姿态。”
2、材料举隅
民族站立:奥运、地震、神七
官员:司马迁(以……站立于历史中);魏征(以……站立于帝王之前);林则徐(以……站立于外敌面前)
文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胡风:__为了__周扬,派人去狱中找胡风.跟胡风许愿,只要胡风写批判周扬的文章,就给他__,并用文化部长的位子来__胡风.胡风听完来意,大骂来人,并说:“我和周扬是学术观点不同,而__纯属胡说八道。”
老舍 : 以自己生命的代价,来讽刺人类最低级的行为.
朱自清:宁死不吃外国的救济粮. 民族气节冲霄汉,文人傲骨蔑冬梅.
伯夷、叔齐: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
嵇康: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唐朝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他高扬人格,宣称“君不能狸膏金踞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掷去纱帽不为官”,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频频向反动当局和一切恶势力挥去他的“投枪”。他那不为权势为国为民坚持真理的傲骨简直是金石铸成的。
梅兰芳: 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
4
在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文网之酷虐远远胜过电网,仍有不少文人挺着脊梁,硬着腰骨,私修“明史”,刊刻怀念故国,感伤黎庶的诗文,尽管他们深知那样做的后果会是脑袋搬家,甚至灭族,鞭尸;
在明朝,东林党人和复社诸君子铁肩担道义,挺身而出,与阉党(以魏忠贤、阮大铖为首)作悬崖上的殊死搏斗,头颈之硬,脊梁之挺,直把杀身视为等闲事,哪有半点精神的阳痿?
在宋代,有苏东坡等一大批文人虽贬落至死,也不改初衷,那时的文人,更重要的身份是文官,是“一官二吏”的高阶层,倘若他们的言行只受利益原则的单向驱动,就很容易抹杀良知,丧失骨气。但他们坚持不同政见,在“聪明人”看来,那纯粹是吃饱了饭撑的,跟自己闹别扭,找难受,犯得着吗?
在大唐,有韩愈那样批龙鳞、捋虎须的文人,爱佛骨胜过爱真理的宪宗皇帝他也敢惹,你说,他的脊梁是不是铁打的?是不是淬火加钢过?
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曹魏末期,嵇康竟敢特立独行,“非汤武而薄周孔”,无异于往狠里给司马昭那张马脸猛挥一记钩拳,你说,他是不是天地间屹然不倒的英物?
在西汉,司马迁仗义直言,为身陷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犯了盛怒的暴君汉武帝,为此,他献出了中国文人最具雄风的两颗睾丸,良种没了,后世的文人便一茬不如一茬。太史公个人肉体惨遭去势,够可悲够可痛的了,但他精神的火种并未因此熄灭,这又是中华民族的大幸。
喜欢披览历史载籍的读者,不难得出一个显明无疑的结论:历朝历代,强颈都斗不过快刀,骨头都挡不住斧头,批判的武器都敌不过武器的批判,从来如此,未曾有过什么例外,这就足以见出封建__这台“绞肉机”对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具有何等强大的杀伤力。但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硬气的“傻子”,因为这样的“傻子”才代表着民族的良知,这样的“硬气”才是民族的元气。在相对蒙昧的群落中,IQ值最高的人,不被当成疯子,即被当成异端,作为不合群的另类,他们的命运如出一辙,不死于有形的刀斧,也会死于无形的棍棒。
有高于一世之才,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这不仅是屈原的悲哀,贾谊的悲哀,也是所有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悲哀。他们惟有甘死如饴,经由“死亡”那面镜子,欣赏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精神所许诺的永恒,才能得到来自天堂的慰抚。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朗然相告:“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优秀的知识分子,无论他们是自杀,还是被杀,作为谁也无法剥夺的遗产,那股丰沛的浩然之气都会成为后世精神的“氧泵”和“氧仓”。
文天祥的被杀实际上也是自杀,他完全可以不死,他甚至还可以“活”得比以往更“风光”更“体面”。但他只求速死,不肯自玷自污,甚至发出了“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的喟叹,那宏音巨响,让无知的草木听了也会为之凛然一惊。在“君降臣不降”的文天祥身上,我再次看到了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精神极端孤洁的那一面。死神将文天祥的物质生命推入了深不可测的__和虚无,但死神并非万能,文天祥的精神生命超逾了死神的管辖地带,它为苍凉阴暗的人世间留下了一抹刮擦不去的亮色和暖色。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位小皇帝赵昺跳入惊涛骇浪的大海,换了文天祥,他也会这样做,做得同样干净利落。你别说,他们陪着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把戏去死,陪着一身鸡皮的没落王朝去死,不值得;要知道,文天祥和陆秀夫这两位同科进士,他们不仅作为爱国者而死,也作为孤洁的知识分子而死,非此一死不足以明心见志。
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年)六月二日,大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附近。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其自沉原因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所说的“世变”,即是世道人心的大败坏大沤臭。“义无再辱”这四个字不简单,它涵盖了死者全部的隐痛和决心。几千年来,力求精神孤洁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自杀这种极端决绝的方式告别人世,几乎都是因为“义无再辱”。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这句话无异于一记警钟,听不进去的人是无可救药的。
近、现代史上,陈天华1905年自沉于日本海,杨笃生1911年自沉于英国利物浦出海口,梁济1918年自沉于积水潭,王国维1927年自沉于颐和园,朱湘1933年自沉于黄浦江,我列举的显然不是自沉者的全部,那将是一张长到令人惊悚的名单,仅仅只是这几位,就足够风云变色了。
作为革命家,陈天华看到自己的国家已堕落至毫无尊严,革命战友缺乏团结,不思进取,他义无再辱;作为学者,王国维看到乱世里学术衰颓,学者命如草芥,他义无再辱;作为诗人,朱湘看到人生的悲辛和人心的冷酷,他义无再辱。在自沉者看来,“义无再辱”的标牌背后站着的首席代表绝对不是凶恶的死神,而是安乐天使。
当肉体的保存和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巨大冲突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放弃后者,因而向环节动物(蚯蚓之类)学习,钻到板结的土壤里去,“雪藏”起来,以保存生命为第一要务。但某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会毅然选择后者,放弃前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拔地飞升。
受辱,受辱,不断地受辱,不断地退让,直退到“义”字的临界线,他们的内心才悲愤地呐喊道,够了,够了,我不能再忍受这样的污辱!于是,他们选择了与“天下之至刚”的暴政恰成鲜明反比的“天下之至柔”的井水、湖水、河水、江水或海水,作为生命的归宿。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义无再辱”的“义”攸关千钧一发的尊严。
无论是在政治的“__氧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腐臭阴暗的地下室”里,义无再辱的中国文人选择了死亡,便选择了自赎和解脱之路,这是最佳选择吗?除此之外,他们显然还可以选择更英勇的抗争,进入“活的炼狱”,给自己的精神一个在泪水中泡三回,在血水中浸三回,在碱水中煮三回的历险的机会,活得正直,活得坚强,活得刚毅,像太史公那样,即使被皇帝阉了,含奇耻忍大辱,也要在竹简上刻完一部煌煌《史记》,把那一耳括子重重地扇回去。中国知识分子多数是在封建思想耳提面命的“训导室”中长大成人的,谁来为这批“弄坏了坯子的大愚若智者”启蒙?才真叫棘手的问题。至于给他们酥脆的骨骼补“钙”,虽也要紧,还在其次。
元朝统治者给汉族文人一个“八娼九儒十丐”的定位,对此,后代文人一直很不服气,可少数人的努力并不能使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改观,奈何奈何?!我忽然想起明末的钱谦益,此公甘心下跪,甘心媚敌,作清朝的降臣,倒是他的枕边美眉——侠妓柳如是深明大义,奋身投水自沉,身虽获救而心已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是该掩面羞煞的,他们每逢生死关头便乐于认贼作父,视仇为亲,有奶就是娘,出卖色相的妓女也远比那些出卖灵魂的龌龊之辈要高贵得多。
向义无再辱的死者致敬吧,他们至少不是最终的妥协者和屈服者,不是那种一边舔着强权者的屁股,一边吧哒着“幸福”舌头的狗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每天拥有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对于那些失去了的,你还愿意去寻找回来吗?”“假如你用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寻找一样东西,可找到后却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在寻找的过程中,你有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验吗?
请以“寻找”为标题作文。
寻 找
带着满身的疲倦,我拎着行李走在这条熟悉的大街上。低头沉思着老师给我们的“艰巨使命”,也不知老师是怎么想的,竟心血来潮,让我寻找生活中最触动心灵的事物。我抬头环视了一下四周匆匆过往的行人。不禁埋怨道:“现在的人们都在为涨鼓腰包活着,我去哪儿才能寻找到我所想要的呢?”我茫然若失……
我继续漫不经心地走着,突然一个身影闯入我的视野,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但是当我不经意地打量他时,我的心情着实地震了一下,他,失去了右腿,只能依仗着两根支架行走,右裤腿空空的,我不禁同情起他来。也许是因为我无聊至极了吧!竟然开始关注他。他沿着街道走着,是昂着头的,见到熟人,他热情地点头致意,他的笑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明白了,灾难并没有压倒他,并没有使他颓废。他的一举一动更加牵动着我的注意。
我的视线刚转移了一会儿,他便逃脱了我的视野,赶紧搜寻一番,原来他走过街道想去对面。他想干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我放慢了脚步。只见他走到对面站立,我猛地一看,原来那侧街道的一个铁盖没有盖好。他不会想要盖上铁盖吧!事实又证明我错了。他,依靠着支架,慢慢下“蹲”,并不断调整支架位置,这个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动作,他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成功地“蹲”下来,便把支架放在一旁,卷起袖管,便要去移动铁盖。毕竟是铁盖,他并没有成功,但他仍没有放弃,他转移了角度,又一次移动,似乎有了起色,但是仍费力,我隐约看到他咬紧牙关的样子,不多一会儿,铁盖已被他移动了很多,但我又看到他脸上掠过一丝痛意,也许是右腿上部由于支撑久了而痛。我看呆了,竟没想到去帮他,待我想到时,他已经成功盖上铁盖。
他又依靠支架给他的力量缓缓站了起来,猛然间,我看到他脸上,掠过微笑,那是一个发自内心最动容的微笑。我竟被他深深地感到了。我看着他走向前,身影渐渐融入那晚霞的余晖,越来越高大。
回过神来,我才猛地意识到,对,这不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心灵触动吗?一个能时刻想着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的“残疾人”。
于是,“咔嚓”一声,我按动快门,用心灵记录下这份美丽,用心灵珍藏起这份“寻找”。
无
以"我就是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徐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无
一、命题思路本命题侧重学生表达青春个性的独立与张扬,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时代的气息,是一个学生愿意谈论的话题,更为关键的是本命题贴近新课改关注人的个体的发展要求,与教材方向具有一致性,如与必修一"向青春举杯"板块(张扬青春、体悟人生)、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培养伟大人格)板块内容都有相关性,符合新教材编写三个向度(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中的"人与自我"向度。
二、审题要求(1)应从独立个性、人格方面入手。
(2)写自己更好,如果评论他人的独立个性、人格,反映他人的与众不同,只要较为明确表述出主题意思,也是合乎题意的。
(3)所写个性、人格等,内容应是正面的、积极的,要体现出较高境界。
有一句名言: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最不重要的词是“我”。你对这句名言有何看法?请以“我和我们”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文章体裁不限。
无
“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力量比不上集体的力量。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科学分支越来越繁多,社会分工也随之越来越精细。个人的智力、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事事精通,面面俱到,所以更需要集体的力量。反过来说,在“我们”中每一个“我”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只有一个个“我”组合起来,才有“我们”,没有“我”也就没有“我们”,所以,在集体中,“我”也要认请自己的位置,明确不同的分工,和别人很好的协作,才能建立一个和谐、有着无穷力量的集体。而相反的,如“三个和尚”的故事,那就是没有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
在写作时,我们可写成议论文,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编故事,形象说明二者的息息相关。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钱钟书著作等身,一部《围城》,更是饮誉海内外,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的“文化长城”。仅《管锥编》就涉及几千种书。有人问钱先生:“你怎么读了那么多书?”他轻描淡写地说:“也就是一本一本看下来罢了。”
2、钱先生一生不愿意接触媒体。曾有一名外国记者十分景仰他,声称读钱作,必须拜会钱先生本人,以当面讨教。钱先生婉言相拒:“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得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请以“寂寞与辉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52分。
关于审题立意
(1) 寂寞为什么成就了某些人的辉煌?
①寂寞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潜心钻研醉心研究。
②寂寞可以让人去掉浮躁急功近利之心从而有可能通过扎实努力而做成大事、大学问。
③寂寞可以让人始终保持冷静心态从而能不断地正确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目标。
④寂寞可以让人有时间去思考从而使思维和思想日趋成熟。……
(2) 辉煌以后为什么还需要寂寞?
①人生是发展的,事业是无止境的,眼前的辉煌转眼间就可能落后,就会如过眼烟云一样,所以还得守住寂寞再创辉煌。
②辉煌后往往被鲜花、掌声包围,一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想守住寂寞、能守住寂寞都是一种大智慧。
③辉煌后守住了寂寞,可以避免无谓的时间和精力损耗,给自己留下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可能取得更大的辉煌…
文体意识要强——
如果是议论,必须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必须是摆事实讲道理的,必须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如果是记叙文,必须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手法是记叙和描写为主,尤其是传神的细节描写,那么简单叙述加大段的议论就不合适。
请以“参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无
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作文
与微笑为邻
几缕金色的阳光洒在那幅布满灰尘的油画上,不管站在哪一个角度看去,她都在对我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着迷。这个午后,我若有所思。
(一)
都说城里好,城里又有什么好呢?
上班回家两点一线,平淡无奇;整天被钢筋水泥包围着,一到上下班高峰,人挤人。
今天,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比往常少了许多。没有堵车,我早早地回到了家。
上楼梯时,我哼起欢快的歌,心情好久都没有这么舒畅了。
在楼梯的拐角处,我一不小心和一位抱着大包小包的女士撞到了一起,东西掉了满地。
我想肯定又少了一顿臭骂,因为城里人总是那么不厚道。
我连忙说着对不起,并捡起了掉在地上的东西,露出歉意而又真诚的微笑。没想到她竟然微笑着对我说,你刚才哼的那首歌我也很喜欢。
我们相视一笑,小心地擦肩而过,同时哼起了那首歌。
(二)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天,收拾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
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这个城市无亲无故。
“嘟——”电话响了,朋友很亲切地唤起我的小名,说一会儿来拜访我。
我把家里好吃的全拿来出来,然后站在窗口不停地张望。有朋友来看我,我感到很高兴。
朋友来了,我们用家乡话交谈,从村东扯到村西,想起幼时的趣事,眼泪都笑了出来。她随口问道:“你对门是干什么的?”
“是……对,是开门关门的。”一阵哈哈大笑。
从此,我对那扇门有了许多好奇。
(三)
也许,买一张机票,我明天就能抵达天涯海角。可我明天未必能坐到对门的沙发上。
那一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敲开那扇门。
抬起的手,又放下了下去。
几经犹豫,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响了那扇门。
过了片刻,门开了。
有时候,缘分真是很好笑的东西,上次和我撞在一起的女士,竟是我的对门。
我们相互一笑。
她邀请我进去,我很自然地坐在她家的沙发上。我接过了那杯热气腾腾的茶,雾气在缭绕,有些许清香。
一上午,我们在一起聊得极为开心。临别时她说:“你是第一个来我家做客的邻居,看到你的微笑我很开心。”
我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听到你的话,我也很开心。”
以后每每走到她家门口,我总忍不住从猫眼向里张望。
后来,我发现她很晚才下班。有时一听到脚步声,我就立刻下床,打开那扇门灯,为她提供方便。这样做我很开心。
(四)
又是一具周末,我洗完衣服,晾在露天阳台上。累得我像散了架一样,躺在沙发上昏沉沉地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急促地敲门。一开门,是她。
她说:“下雨了,赶快收衣服吧!”
我望望窗外,雨下得还真大,她帮我把衣服收进来,动作很麻利。
从此,我们来往更密切了,几日不见,总有些想念。遇上节假日,相互发一两个短信祝贺;馋嘴时,一起逛超市;为了周杰伦的歌友会,一起在寒风里守到半夜。
后来嘛,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只因我们都拥有真诚的微笑。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拉近了我与邻居的距离,是微笑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交到了朋友,让我不瑞那么寂寞。每天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有了微笑,最真挚的笑,让我自信了许多。我与微笑为邻,每天过得很充实。
于是在某天的一个午后,我走到墙角,拿起干抹布把那幅油画画上的灰尘都擦掉了。一缕金色的阳光洒进来,蒙娜丽莎笑得更迷人了。
(湖北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九(9)班吴高阳 指导教师郑云峰姜霞)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先看材料,一个“你”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文命题的亲切、温馨。所给材料有两句话,重点信息有三条:一是为邻可以相互依存;二是“你”可有形也可无形;三是“邻”可选择但不能回避。其中关键的就是后两条信息。再看标题“与你为邻”,主语可以设定为“我”,“我们(祖国)”等,“你”可以是有形的某人(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师;古今中外名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某物(书、音乐、绘画……),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某种情感、品格、概念(爱国、坚强、勤奋、节俭、诚信、规则……)。同时,“邻”是可以选择的,这就说明了“我”掌握着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择邻而居。这样一来,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比较丰富了。
选材时可大可小。既可以讲邻里小事、友爱故事,也可以讲国际间、全人类的大主题、大道理,可说的很多,弹性很大。
写作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明确选择“你”为邻的标准和作用;二是以真诚作为基本出发点,尽量写出真情实感;三是注意选择较小的角度,最好以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道理,真情感。
提供以下立意供同学们参考:
①以书为邻,滋润我的心灵,充实我的头脑,丰富我的生活,提升我的人生品位。
②以“他”为邻。“他”是我的一位朋友,叙述“他”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对我的帮助,或者是直接的帮助,或者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渐染。
③与坚强为邻。坚强是一种促进人不断前进的品格,与之为邻,可以使我们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勇攀高峰,走向成功。
④与和谐为邻。和谐既是人内心的宁静淡定,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与之为邻,可以使社会更稳定,发展更快,个人也将更幸福。
⑤与“低碳生活”为邻。环保是世界性的话题,关注环境保护,选择低碳生活,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恐龙灭绝了,但留下的化石依然显示它们曾经的强大:孔子去世了,但儒家的思想依然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考;北京奥运结束了,但奥运的精神依然振奋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那些过去了的一切,虽然已经从人们眼前离去,但它们背后的东两也许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消失。
请以“ 依然在”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无
无
作文在字典中,“担当”作为动词出现,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意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担当”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植根人们的心灵。因为在一些特殊的关头,只有品质才会跨越思考的界限,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关系到自己、家庭、国家、社会的一些事情,是怯弱地回避逃离,还是勇敢地站出来,担当这份责任?进退之间就彰显我们品质和灵魂。
请以“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略
略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代价,即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付出代价是必然的。要想考取大学,就必须刻苦学习;要想田地丰收,就必须辛勤耕耘。如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众多产业“高效益”令人欣喜不已,但以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及矿难、职业病对无辜生命的伤害为代价却让人痛心;农民工为了生存进城务工,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命运为代价令人担忧……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了个人或者社会的生存、发展,哪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哪些代价是过于沉重的?关于代价,你有哪些遭遇、感悟和见解?
请你以“代价”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无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