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个人成长的历史,也是心灵跋涉的历史。时间久了,难免蒙上些尘埃。当你的心不堪重负的时候,给自己寻找一个让心灵放松的机会,在冷静的反思中拂去心灵上的尘埃吧!

请以“拂去心灵的尘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拂去心灵的尘埃

张泉

狄更斯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题记

时光的波涛荏苒东逝,岁月的雕琢令许多模糊的东西逐渐凸显出它真正的轮廓。许多早已深沉脑海的东西又再次浮现出来,盘旋在脑海中,久久不散…….

美玉有暇世有尘

世界上很难找到完美无缺的玉,上好的美玉也能发现瑕疵,这个社会亦是,它也会蒙上点点灰尘。路上有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看见钱包拾还是不拾,经过一次次受骗事件后,这些好事似乎也能让人望而却步,心生寒意。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悦悦事件的惨痛,十八个路人路过,却无一人伸出援手,眼睁睁看着幼小生命一点点消逝。他们不是足够冷血,他们也是害怕了,害怕自己也能倒霉地遇上受骗事件。原来,这世界已让怀疑占据了心灵,难道就要让这世界蒙上尘埃?

心中一朵莲花开

我一直坚信世上好人居多,我固执地相信人们会拂去心灵的尘埃。看吧,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般无私奉献的女教师张丽莉;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般的最美司机吴斌;有“先天下而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般为民奉献的好书记杨善洲。他们的事迹正像一朵朵清幽的莲花绽放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用自己最真切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时,有无数的简单之美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拂去心灵的尘埃

如果你也被世上正在缺失的诚信问题所震撼,如果你也因好心却又不敢帮助别人而苦恼。而我要说,不妨静下心来,深深思考。当你看到徐砺寒在宝马车上贴上自己的联系方式时,当你听说高中生为捐骨髓而放弃高考时,你就会相信世上有爱才有温暖,有的人的心灵只是蒙上了一点尘埃,他们只是因为尘埃而不打开自己的心灵罢了。若拂去心灵上的尘埃,他们会看到更美好的世界。

靠自己最真挚的心引领方向,跟着自己的心在人生道路上跋山涉水。无论过的时间多久,行的路有多远,只要对得起良心,一切安好。

拂去心灵的尘埃,让内心绽放出一朵深谷幽兰,暗自飘香。

【解析】

试题分析:“心灵跋涉的历史”,“难免蒙上些尘埃”,“当你的心不堪重负的时候,给自己寻找一个让心灵放松的机会”“在冷静的反思中拂去心灵上的尘埃”,可以从这四个点上去理解文本。

考点: 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纪念刘和珍君》、《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叙事写人的课文,作者叙述了自己笔下人物的出彩人生。课文所叙写的事件和人物,以及写作方法,都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请以《他(她)的出彩人生》为题目,写一个你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文体记叙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语言通顺,书写工整,标点符号规范。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从属于命题作文,因此从审题上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但是要想写出彩,需要花费一番心思。从写作对象上来说,最好写一个你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因为你只有对熟悉的人才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写出别人不了解的细节地方,才容易打动阅卷老师。从写作重点来说,虽然是写他(她)的出彩人生,但不要对他(她)的所有的事件进行叙述,应该是有重点性的进行选择,选择那些能够代表他(她)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性格的事件进行详细叙述。从写作方法上来说,可以借鉴课本中的一些写作方法,以便是自己的文章出彩。

点评:这篇作文题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它意在要求学生倾吐真实的体验,充分表达浓郁的情感,抒写自我心中的感情。虽然命题形式成了全命题作文,但继续保持以往的一贯风格,着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强调学生心存感悟来作文。此题贴近生活,选材广泛,使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易于学生充分发挥水平,展示自我的才情,而且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文就是生活,作文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心要在焉”顾名思义即心思、思想必须(应该)集中在某处。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潜心贯注、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这是一个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文题,为学“心要在焉”就要摒除杂念,尤其是功名物质的__,精心深思,专心治学,正如,宋•张载的“心不正焉,虽学无成”。其实蒲松龄的“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也是这个道理。为人“心要在焉”就是“诚意正心”,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为官“心要在焉”就要心念百姓,情牵社稷,这样才能政通人和。为医“心要在焉”就要凝神于医术,聚心于救死扶伤,这样才医者仁心。总之,“心要在焉”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工作精神,一种成事之大智慧。反观当下,社会风气浮躁、喧嚣,追名逐利大行其道的世风,商业社会的多种__,许多人缺乏人生目标,缺乏信仰,责任感丧失,欲望太多,所以,德不立,业不精,事难成。所以这篇文章可用并列式结构,挖掘“心要在焉”的意义,或是对照式,鲜明的凸显中心,或是递进式,挖掘根源,增强中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有了每个人“备就各位”,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有人“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平民一样生活”,也有人像猪、像猫、像苦行僧一样生活。只是,每个人都需要选择,需要践行。

请以“像 一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所认同的一种类型的生活,用一个词或词组加以概括,填写在标题的横线上。

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③不少于700字。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像陶渊明一样生活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觥筹交错,案牍累累,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独寻那阡陌交通,田园之乐……

透过宦海的沉浮,人间的俗恶,我从你——陶渊明的身上,读出了一种境界,那就是你超脱尘世的人生追求——淡泊。

即使是“环堵萧然,不敝风日”,即使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能纠结你的心灵?终究是过往烟云,“晏如也”。

是因为淡泊!

何谓淡泊?淡泊是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亦是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

这样看来,淡泊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风,因为有淡泊的心态,所以无意花的容颜和芬芳,不惧树的挺拔、山的伟岸,故能生能消,能大能小,能强能弱;水,因为有淡泊的心态,故能容万物而心无万物,故遇礁更能卷起千堆雪,惊涛拍岸,一往无前;云,因为有一颗淡泊的心,所以能安于苍穹之下,随风做千万变化,不慕明月之华彩,不羡太阳之光芒,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转瞬间又消失了踪影……顺随自然,不逼迫,不迷恋,不强求,不做非分的念想,这就是淡泊。

一个人若想从容处事,就必须以淡泊为伴。以淡泊的心态处世,我们才能倾听树间的鸟鸣,我们才能关注溪水淙淙;以淡然的心态对待生活,我们才能在心中开辟一方净土,保持清醒,自觉抵制花花世界中那些太多的__。

然而,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里,被功利所包围的我们,忙忙碌碌,谁人又能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淡然?

朋友,你能吗?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关于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的背后,是人生观的博弈,是价值观的取舍。因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拥有选择的权利,即是一种幸福;拥有众多选项,更是一种奢侈。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勇往前行。

要拥有鲜明的生活个性,风光无限光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我有一个梦想”是上世纪评出的全世界最有名的十句名言的第一句,它是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提到的,他的演讲现在也成为世界有名的演讲之一。

“我有一个梦想”为什么成为世界名言?200年前的康德有一句话:人的本性就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果没有这个本性,人与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分了。人的创造性就在于,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去实现那些原先被认为不可能甚至于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以“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佳作示例:

一、就这样被你征服

你的步履总那么轻盈,像徐志摩诗中的别情,轻轻而来,轻轻而去。    你的目光总那么犀利,一眼就能洞穿人家的心事。在你面前,我像个傻傻的孩子,就这么看着你一层层地剥开我花了好长时间才为心灵裹上的外壳。唉,你总是这样,让人无处藏身。

我猜你的前世一定是神话中的小仙女,上苍把你派到人间播撒希望的种子。你魔棒一挥,就让人中了你的咒语,死心塌地地追随你。你樱唇一启,人们便甘心头悬梁、锥刺股,只为能在现实中和你照面。你回眸一笑,让人心醉不已,再也不惧怕艰难险阻、刀山火海。因为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唉,你总是这样神奇,让人为你疯狂。   其实你只不过是个演员。你虽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能够将人们心中所感所想所念的剧情上演。可你又是那么吝啬,不等人们把心儿放稳,你就赶紧抽身远去。你走得匆匆,有时还会把绣帕落在身后。人们起身披衣,望着窗外的明月发呆。那窗格子里漏下的月光,莫非就是你的绣帕?可惜,无论人们唤你多少遍,你都不会回头。唉,你总是这样固执,让人猜不透。

你总也不愿意摘下你的面纱,让人家看清楚你的娇容。不过要是依照汉字结构,你应该有着林木般俊美的身姿,脸上泛着夕阳一样的红晕。唉,你总是这样神秘,让人为你痴迷。 

不过我还真得责备你一番。你这个古灵精怪的家伙,干嘛沾惹尘埃是非?你让离别的情人无端感伤,引得相思一片;你让骚人墨客登楼远眺,饮酒江边,笔落诗成;你让壮士征夫,塞外远征,望断天涯,手捧家书肝肠寸断„„唉,你总是这样多情,让人爱恨交加。

可又能怎样呢?我还是照例躺倒在床,静静等着你的出现。我不也一样望着你的倩影儿而苦苦前行?唉,你这个家伙,让人神魂颠倒。 

你的确是个圣女,你的美貌能征服一切。唉,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我所有退路。  

你是不是和未来约定好了,要作寂寞行人黑夜路途上的一盏明灯,把每一个人心里都照得暖暖的? 

不是这样吗,我的梦想? 

二、我有一个梦想

今天,我很高兴地同大家在一起,参加这次为了维护祖国统一而举行的演讲大会。

百年前,清政府的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让台”,并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

百年后的今天,以__为首的__分子公然不顾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竟要将台湾从中国版图上分割出去,为达到其专权的目的,而欲置台湾人民于血火之中。

在这关系我们民族何去何从的“最危急的时候”,我们的热血在沸腾,我们的激情在澎湃,我们要说:所有想把祖国神圣邻土分割出去的阴谋都休想得逞!

请相信中国政府领导人、中国人民是宽容的,也是坚毅的,我们不会允许任何人将台湾分割出去。假如真的到了这一步,那就如同到了无间地狱一般,中国人民一定要给予这种人予致命的打击。

我们不会无理行动。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勇往直前,我们不会后退,那是因为形势已经如火一般烧到了眉毛,我们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那么要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现在我们是绝不会停止的,只有到达和平统一之声似水奔流如泉喷涌的那一天。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虽然事情还没有确切的定数,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我坚信这个梦将会很快成为现实。

我梦想有一天,中国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台湾,在台湾海峡中嬉戏玩耍。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不再为台湾的处境而烦恼,昔日的军事演习基地成为历史,成为旅游之地。

我梦想有一天,台湾不再依附于世界强权国家,而是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让母亲来保护它,呵护它。

因此,让和平统一之声响彻台湾,响彻祖国的山山水水,响彻整个世界的各个角落。

当我们让和平统一之声轰响时,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无论老人、中年人、、孩子,都将携手同唱那首《七子之歌》:“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我终于回来了。”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包含两个主要信息:“我有一个梦想”是世界名言;康德的话以及对康德话的阐述。这里,后者是对前者的诠释。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中的“梦”是指实现那些原先被认为不可能甚至不可思议的事情,即目标、理想等。这么多年来这句话备受推崇,是因为它给了我们追求的勇气和力量。可以围绕这一立意确定自己的论述范围和观点,避免写成“我的理想”之类的空泛文章。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要求:请以“没有以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答案】没有以后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曾经总是天真地以为,现在还早,我可以以后去实现我的梨园梦。当初,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的时候就在幻想着我的未来:我站在属于我的舞台上,挥舞着水袖,台下的观众为我而鼓掌。种种原因,我已带着我的梦想进入了小学。

那深深的乡音对我产生了__的迷恋,那越剧带给我的艺术享受让我感觉这夹着浓浓的潮湿味儿的冬天里,那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印在我蠢蠢欲动的心灵之上,优美的旋律与意味着绍兴的气质和气息吸引着我,那时的我,内心的欲望愈发强烈,但由于自己的胆小,不敢放开歌喉,而以年纪小为借口,又把这梨园梦推迟到了我口中的“以后”。

流光似水,还是那乡音,而我却已不再是坐在小学教室里的那个孩童了。

到了我敢于表现,敢于推荐自己的年龄了,而我却也没权改变我的宿命,眼前放着两条路,一条通向高中,一条通向艺校……

即使心里十分痛苦,我想走的那条路,偏偏是我不能选的那条路。但还是安慰自己:没关系,以后上大学还有机会。

一直到十七岁,这个对于想在舞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却已是偏大了的年龄,才猛地意识到,我的未来已经不再由我创造,我怀里揣着的梦不知不觉地破灭了,因为——我没有又一个“以后”了。

此生注定与梦想擦肩而过,“以后”只是对自己心灵上的安慰,仅此而已。有些东西,错过了一时,也就错过了一辈子,生活中永远没有以后……。

心中的梦,还是随着我,只是我没有机会实现了。

丝竹邀来水乡月,共诉悲欢离合;水袖轻舞杨柳风,醉了天上人间。但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以后”,可以让我醉一回?

我这儿是如痴如狂,一声越剧,一股情愫,不仅仅是越剧的清音,更是人事变迁的顿咽。

我愿做梨园日出时第一颗晶莹的露珠,在第一时间奉献我唯一的光彩,我做着梨园梦,梦着越乡情……一轮明月高升,一角新蟾隐秀,雾中蓬莱,那是我梦中的仙境,刹那间,拨动心魂……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要求考生反观自己的现实生活,品读“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启发自己对当下现实的关注、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一、“以后”无法弥补曾经的遗憾与过错

二、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的努力争取

三、要珍惜今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以“沉默是金”或“沉默未必是金”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60分)

【答案】沉默是金

一位哲人说过:沉默是一种修养、一种冶炼,鲁迅也有论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印度着名诗人泰戈尔也说过:沉默是一种德行,沉默凝聚着力量,酝酿出光辉,沉默是金

――题记

古时候,有个小国向皇帝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小国的使者同时带来一个问题:三个金人中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最后,有一位退休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大臣拿出三根稻草,分别插入金人的耳朵,结果稻草从第一个金人的另一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呢?稻草从它的嘴巴里掉了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插入进去后,掉到了肚子里,什么动静也没有,老臣说:第三金人最有价值!因为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本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的,大臣的回答是正确,他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沉默是金”

在秦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想篡位,怕群臣不服,就设法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当即问左右大臣这是什么。大臣有的保持沉默,有的说是马,也有的说是鹿。赵高后来把说是鹿的人都暗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虽然坚持事实,敢于__赵高的威势,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沉默不言的是明哲保身,既不愿意奉承赵高也不敢反对赵高,选择了沉默,沉默是大智慧,沉默是金。

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选择了沉默,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沉默凝聚着力量,只有厚积勃发,后发制人,恰到好处,才能克敌制胜,沉默是冷静,沉默是金。

古往今来,能说会道的人很多,但最终成就了大事业的又有几个呢?

纸上谈兵的赵括铁齿铜牙,最终全军覆没;做完再说或不说的闻一多先生闲静少言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隐居山林的诸葛亮事一鸣惊人,终成三国鼎立之势;面对跨下之辱韩信选择沉默,终成一代名将……于是智者喊出了“沉默是金”。

孔老夫子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智者看来,实际行动比夸夸其谈更有意义,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遨游蓝天之后。在一次庆功宴会上说:“鸟类当中,鹦鹉是最能说的,但鹦鹉是飞不高的”所以“沉默是金”。

沉默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格。如果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就没有震荡,就没有突破。蛾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终于把飞的梦幻变成现实;海在沉默了一时之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推出了地平线。朝霞在沉默了一夜之后,终于把绚烂的光彩洒向大地,禾苗在沉默了一季之后,终于把丰富的营养献给人间。总而言之,沉默是金。

后记: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

沉默不是金

从古至今,“沉默是金”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处世方法,然而,在如今这个众生纷纭的时代,我却想说:“沉默不是金。”

穿越时空的苍凉和沉重,我看到了秦末年间揭竿而起的陈涉、吴广。面对“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处境,他们放弃了沉默。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为了“苦秦久已”的百姓,他们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发动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沉默不是金”!

走过历史的长廊,我看到了直言不诲的魏征。在朝堂上,众文武百官面前,魏征敢于进谏,说出自己的观点,指出太宗的错误。他没有沉默,他用直言帮助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唐气象。当他死时,太宗还为失去一个不会沉默的官员而痛惜。

轻轻推开现代文学之门,鲁迅先生浑厚的嗓音在耳边响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确,如果我们选择沉默,迎接我们的很可能便是死亡。鲁迅先生选择了爆发,他更用文字使人们发出惊人的呐喊,进而成为“新中国的圣人”。

无数的先人向我们诠释了“沉默不是金”,可是,回到现实,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现在街上不乏有这样的现象:一个歹徒当街抢了一位妇女的钱包,而周围的人只会站着看着这一幕发生,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位妇女很倒霉。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声讨歹徒?人们说“他也许有刀,他很厉害”。可他就算再强能强过群众吗?中国人啊,你们为什么要沉默,为什么就不能爆发一次!想到这些,我更加要说:“沉默不是金!”

人生短短数十载,岁月不居,流年似水,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富裕,我们又何必为了众人的眼光而心不甘情不愿的沉默呢?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为我们活着,我们更不可能重新来过。那我们为什么不爆发一次,哪怕最后失败了,落入了万丈深渊,至少,我们活得真正精彩。

沉默不是金,蓦然回首时,也许没有沉默的时光才是生命最精彩的一段。

【解析】

试题分析: 本作文的审题立意没有障碍。两个题目都是立论,题目就是论点。写作时要考虑好自己的知识储备,写作爱好然后确定写作的题目。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立论的方法写,也可以运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方式写,这样论证就会更加严密,更有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一定要观点明确,不能摇摆,甚至自相矛盾。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以“前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现代汉语对“前方”的解释是:1、前面。2、接近战线的地区(跟“后方”相对),从命题人命题的意图分析,这里的前方理解为“前面”更为准确。要围绕着“前方”这个话题,进行写作,审题到位是关键。根据话题作文的思维切入原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前方”是什么?前方是未知?前方是__?前方是希望?前方是目标?前方是追求?前方是等待?前方是机遇?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立足于挖掘“前方”的深层含义思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以“旁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参照2012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3分为基准分判分。

以“山高不碍白云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参照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