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因为姚明,美国人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往绍兴;因为海明威,人们知道了西班牙斗牛,乃至于提到巴尔扎克,人们便想到巴黎……名流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世界。
材料二: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幸福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时光如流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对上述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
参考例文:
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如果说,世界是一片__,我们便是那一粒水珠,虽小,聚之成海,落之成瀑。就如上海人自发祭奠,老人的捐献,围堵劫匪,我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我们可以用爱心、耐心去感动世界。八十多岁的袁淑妹老人,是香港大学的宿舍管理员。四十多年来,她以自己的责任心及对同学们的爱心,日复一日的工作,被同学们看作“宿舍的灵魂人物”,被评为名誉院士。或许,她的学识不够,但她却能在学生复习时主动送上食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确,我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如老人,用自己的爱心对待学生,让他们即使离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我们可以用坚持为世界增色。美国有一名摄影师,他从二十岁立志要拍摄一张闪电直击自由女神像的照片。这一过程就经历了四十年,期间,他沉醉于这一情景,几乎没有其他作品,生活困窘;期间,他险些被雷电击中。但他都没有放弃。最终,在一场雷雨中,他苦等两个多小时,拍摄了夙愿中的效果。这被称作“上帝之手”的图片,是摄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照片。或许,以现代科技可以做成这一效果,但唯有这样的真实才会让我们震撼,感慨于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的坚持可改变世界。
我们可以用学识促进世界的发展。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以物理知识让我们全面认识世界;爱迪生为我们带来了光明;现代科学让我们可以预测灾难……知识的宝库时无穷的,我们可以探求其中的部分秘密,积少成多。我们可以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改变世界。
一位司机在心脏病突发之际紧急停车,让乘客离开;曹雪芹“增删十载、批阅五次”,终成《红楼梦》的不朽巨作;印尼海啸时,一位小女孩用她的地理知识判断海啸来临,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或以真情打动他人、影响世界;或凭坚持取得成功,为世界增辉;或以学识不断奋进,促进世界进步。一粒沙里,也有一个世界。凭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也为世界。就如材料中的点滴“小事”,汇成一片__。
【解析】
试题分析:“以自己的方式”,指“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有的方式”,同时这种方式又是“积极的、能给人以启迪的、能鼓舞人的”。“影响世界”,指效果。伟人、名人“以自己的的方式影响世界”自不必说;小人物、平凡人也可“以自己的的方式影响世界”,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作用的都可算“影响世界”。以上两个方面也可都兼顾到,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 ∕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 ∕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 ∕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
没有以后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曾经总是天真地以为,现在还早,我可以以后去实现我的梨园梦。当初,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的时候就在幻想着我的未来:我站在属于我的舞台上,挥舞着水袖,台下的观众为我而鼓掌。种种原因,我已带着我的梦想进入了小学。
那深深的乡音对我产生了__的迷恋,那越剧带给我的艺术享受让我感觉这夹着浓浓的潮湿味儿的冬天里,那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印在我蠢蠢欲动的心灵之上,优美的旋律与意味着绍兴的气质和气息吸引着我,那时的我,内心的欲望愈发强烈,但由于自己的胆小,不敢放开歌喉,而以年纪小为借口,又把这梨园梦推迟到了我口中的“以后”。
流光似水,还是那乡音,而我却已不再是坐在小学教室里的那个孩童了。
到了我敢于表现,敢于推荐自己的年龄了,而我却也没权改变我的宿命,眼前放着两条路,一条通向高中,一条通向艺校……
即使心里十分痛苦,我想走的那条路,偏偏是我不能选的那条路。但还是安慰自己:没关系,以后上大学还有机会。
一直到十七岁,这个对于想在舞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却已是偏大了的年龄,才猛地意识到,我的未来已经不再由我创造,我怀里揣着的梦不知不觉地破灭了,因为——我没有又一个“以后”了。
此生注定与梦想擦肩而过,“以后”只是对自己心灵上的安慰,仅此而已。有些东西,错过了一时,也就错过了一辈子,生活中永远没有以后……。
心中的梦,还是随着我,只是我没有机会实现了。
丝竹邀来水乡月,共诉悲欢离合;水袖轻舞杨柳风,醉了天上人间。但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以后”,可以让我醉一回?
我这儿是如痴如狂,一声越剧,一股情愫,不仅仅是越剧的清音,更是人事变迁的顿咽。
我愿做梨园日出时第一颗晶莹的露珠,在第一时间奉献我唯一的光彩,我做着梨园梦,梦着越乡情……一轮明月高升,一角新蟾隐秀,雾中蓬莱,那是我梦中的仙境,刹那间,拨动心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要求考生反观自己的现实生活,品读“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启发自己对当下现实的关注、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一、“以后”无法弥补曾经的遗憾与过错
二、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的努力争取
三、要珍惜今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可写对已逝的亲人的亏欠、愧疚之情(含对亲朋做下的、许下的、难以救赎践行的事或诺言);
五、可写对人生经验方面的如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等的体会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题目,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形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你的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值得品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作文(60分)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只要心中有山有水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请以“ 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③记叙文写出真情实感;议论文有理有据;④不少于800字。
作文(70分)
美丽在我心中
以前林竹在我们班是个并不出众的女孩,极平凡的相貌、极平凡的成绩,再加上一份沉默与孤僻,让老师、同学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我开始注意林竹时,是在那个满树合欢盛开的季节。那天我独自在校园里散步,忽然发现假山后有个人,走进一看,原来是林竹。只见她满脸忧伤,累水涟涟。我的突然出现令她不知所错,她没有对我说什么,便匆匆离开了。大约过了半个月,我才知道原来她奶奶去世了。
从那以后,我对林竹除了注意,更有怜悯。学校挑选广播员时,林竹被选上了,这的确是个很大的欣慰。林竹并不美,但声音却很好听。每个动人的黄昏,都能听见她清脆的声音。渐渐的,我也开始投稿到校广播站。每次,她的声音伴着悠悠的旋律,回荡在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陶醉了每一个人的心。
林竹的播音很受同学们的喜欢,于是大家都纷纷投稿,很多同学提出想见见林竹。但林竹却不敢面对众多听众,担心自己的项目与同学们想像中的相差太远,令同学们失望。周末前一天下午,林竹约我去广播室看看,我便兴致勃勃的去了。见到林竹时,她满脸灿烂的笑容,笑着对我说:“站长已经答应把这几篇播音稿刊登在校报《樟园》上!”我接过稿件翻阅着,看到自己的文章也在其中,而且经过了细心地修改,心里很感动。正在我们谈论之际,走进来三个高一届的男生,他们很不友好地问:“林竹在这里吗?”这突如其来的三个人令我们感到很惊讶,大家对视有半分钟,林竹才回答:“我就是林竹。”“你就是林竹,不会吧?”“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没想到林竹是这样子的。” 他们答非所问。这时林竹整个人都呆在了那儿,我非常生气,大声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说话。太过分了。”……他们走后,我看见林竹满眼是泪,手中的稿件一张张撒落在地上。
很久很久,我们都默坐在广播室里。林竹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台前那盆开得零零星星的野花。我想打破沉默的僵局,便随手捧起那盆野花,没想到她竟一把夺过来,生气地说:“全是些不起眼的野花,有什么好看的?”“尽管它们都不起眼,但我认为它们很美。”我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勇气说出这番话,但我想,那时林竹一定很感动。
是啊,美丽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出众呢?平凡不也是一种美吗?至少,那些小野花在我看来是很美的,林竹至今在我心中也是最美的。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担当”有怎样的体会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
在担当中彰显生命的精彩
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生命,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戈壁滩里的白杨,活着就要以历磨难,接受并负起责任。
一个人要勇于担当,才能百炼成钢。一群人的担当,将生命升华!一代人的担当,将让一个民族再次崛起!
他,一个身高只有127厘米的侏儒,却扛起自身体重三倍的救火设备,勇敢地冲进火场,眼神坚定而自信,身影独特而美丽。他将巨大的消防水管投向大火,卖力地扑灭最后一丝火星。“我不会让疾病阻止我做任何事。我为自己设定目标,然后努力完成。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想成为消防员,当我16岁时,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志愿者。”这个世界最袖珍的消防员是19岁的美国青年布拉斯科,残疾的他向世人证明不是人高马大照样能救援火灾中的生命。
自愿消防,火中凤凰,是他,用残缺的生命担当起拯救生命的重任,是他,在担当中成就了自己!
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走进大街小巷;“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们只想平静地做些该做的事。”微尘,不求以移山填海壮举万世敬仰,只尽一份绵薄之力传递爱心。微尘,演绎着助人为乐的伟大内涵。
不留姓名,无私援助,是他们,用对生命的尊重担当起救助生命的重任,是他们,在担当中将生命升华!
一代青春的身影在选举中闪耀,当2011年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不少90后也跃跃欲试,以参选的方式,告诉社会,我们来了,于是中国的社会有了更多的民意觉醒。“代表年轻人为蚁族呼吁,代表百姓提出公租房的疑问,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90后人大代表为民发声,用青春的激情推动民意觉醒。当青春的裙摆飞扬在基层政治的舞台上,光芒是如此夺目。
认真参与,表达民意,是他们,让青春的生命投身社会的洪流,是他们,在担当中让生命的脉搏与祖国的血脉一起跳动。
未来的世界属于年轻的我们,担当是我们一生的主题,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 让我们擎起国家的大旗,继往开来,让我们在担当中彰显生命的精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以材料做引文的命题式作文题。写命题作文,要仔细分析“命题”的涵义。题前的引文对题目“担当”做出了限定,题干的要求对文体也作出了规定(只能写议论文),下笔前应对这些有充分的认识。在立意时,应当先将命题加以扩大,比如“担当起一个学生应负的责任”、“担当起一个公民对国家的应付之责”等等。这样,对题目作出具体限制才利于构思。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作文(50分)
以“乘着 的翅膀飞翔”或“那一滴 的泪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
说明:①请你先在空格上填进适当的文字完成题目,然后作文。题目不完整,或者另拟题目,一律视为没有标题,将被扣除3分。
②鼓励原创,反对抄袭。抄袭之作,一律作0分处理。
③字数不足,每少20字扣一分。不足500字,将在20分以下评分。
【答案】(1)乘着 知识(青春、理想、信念、苦难、音乐……)的翅膀飞翔
(2)那一滴 忏悔(无奈、痛苦、高兴、 的泪水
【解析】
试题分析:(1)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喻义型的半命题作文,“飞翔”喻指通往奋斗的历程。“翅膀”是用来“飞翔”的,所以它喻指成功路上的依靠。“乘着”就可转换为“借助”“依靠”,本题的立意应为:我们借助(依靠)……走向成功。文体:本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但写议论文应该是最佳选择。因为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行文思路:确立论点,如“乘着苦难的翅膀飞翔”,然后解题,“为什么苦难”能助人飞翔。再写如何“乘着苦难飞翔”,比如司马迁、最美乡村教师等。最后可以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年轻人应该如何禁受苦难的考验。(2)本题适合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而且是回忆性的记叙文。每个人会因为不同的情感而流泪,我们的泪水可以是痛苦的泪、高兴的泪……写作时先要确定主题,然后记事。如写“那一滴忏悔的泪水”,应该先渲染自己的不良(或不法、不合情理、不理智……)的行为,然后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画面、某一句话、某一个场景……)的影响下,我“幡然悔悟”,因此流下忏悔的泪。“悔悟”时的心理描写要细腻,前文要为后文作好铺垫,不至于后文的“忏悔”太过突然。
考点: 本题是对“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半命题作文需要学生打开思维,多角度立意,同时所填写的内容必须与原内容搭配得当。本题用两个命题,一个侧重于议论文,一个侧重于记叙文,解决一个题目不好兼顾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的矛盾,对以后的命题有借鉴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误区,一般是指长期形成的不恰当的认识或做法。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误区,如求学误区、就业误区、保健误区、消费误区……
你对生活中的某种误区有着怎样的认识或体验?你认为应如何走出这种误区呢?
请以“走出 误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词语;
(2)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
(3)不得套作、抄袭;
(4)不少于700字。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首先要补出题目中的关键词,结合材料可知,误区有:求学误区、就业误区、保健误区、消费误区……,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角度,写出对生活中的这一误区的认识或体验,应如何走出这种误区。
考点: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审题和立意,是考试作文的第一要义。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宾语是写作的重心,是立意的关键,写作时宾语应具体化。本题中,误区前虽有修饰的词,但它只是限定一个大的范围,写作中也必须写出在这领域中的某一个具体的误区。动词是写作的重点,要过程化,也就是要写出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很多年轻人都会去抱怨,觉得生活中充满着负能量,有人拼爹,有富二代的故事,有送礼去打造自己的前程等。但我们应该永远去相信正能量。”当谈到青春里的挫败与不容易,白岩松用正能量给青年人打气。
请以“青春需要正能量”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
参考立意:
1.自我成长需要正能量。可以从自我角度落笔,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正能量的支配下奋发努力的故事,或如何在前进路上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也可以写议论文,阐述正能量对自己的促进作用,负能量对自己的反作用。
2.社会进步需要正能量。可以从社会角度落笔,重点阐明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一个良性的社会需要开掘正能量,减少负能量。
3.人生发展需要正能量。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要积极寻找和积蓄正能量,唯有如此,才能鼓舞自己、发挥潜能,不断朝着人生目标奋进。同时,要自觉抵制负能量,不断校正人生航向。
4.漫谈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不同作用。阐明什么是正能量和负能量,两者有何不同作用;如何培养正能量,有效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如何克服负能量,变负能量为正能量,塑造美好心灵,促进民族进步,推动历史发展。
三、参考题目:
我爱正能量 让“正能量”的芳香四溢 让正能量溢满心田
增强时代正能量 以“正”消“负”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的观点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本观点对学生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体现了高考的教化功能。符合高二学生的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总之,读书令人愉悦,读书促人睿智。
请以“书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读书的经历,也可以写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书香”是该题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概念,考场作文时,须明确其“语境意义”据此立意。材料中“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读书令人愉悦,读书促人睿智”等内容看,“书香”应指“书中蕴含的意趣和道理”,指“读书对人的作用”,这是“书香”的语境意义,也是写作时的立意点。
再看题中的“提示语”,明确应该“写什么”。据提示语可知写作的文体及要求:既可写叙述自己读书经历的记叙文,也可写先“叙”读了什么书,所读之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后“议”读书后的启发或感受的读后感等。
最后看题中的“要求”,明确应该“怎么写”。由“要求”可知:“书香”可以选择角度写,不必泛泛而谈,但观点必须明确;只要不写成诗歌,写成其他文体均可,但必须达到800字,一般以900字为宜;所写内容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真切感受,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能套作甚至抄袭。
以上可概括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这是写好文章、获取理想成绩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要到位。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一旦破译了命题作文的“题眼”,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书香”这一作文题,题目本身就是题眼,且内容比较宽泛,我们可以采用“添加成分”的方法审题,以找到写作的突破口。然后就是确立文章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材料中“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读书令人愉悦,读书促人睿智”等内容看,“书香”应指“书中蕴含的意趣和道理”,指“读书对人的作用”,这是“书香”的语境意义,也是写作时的立意点。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