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
[bdd41573c624269e.jpg]
总有人有着美丽的梦想,“飞上枝头做凤凰”,可那终究只是个梦想。平凡如我们,与浩[34c2f3db5c0e4ee0.png]
【解析】[c557c7cd7723a96f.p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b4838f86d776f887.jpg]【答案】
就从现在开始
【解析】
[d3fb20bec95b801d.jpg]
作文(60分)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一条条道路上行走。这些道路,或许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或许是诗意盎然的小径,或许是成长与追求的道路…… 在这些道路上,你总会遇到一些故事,看到一些风景,听到一些声音……
请选择让你印象深刻或感动的内容,以“ 的路上”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适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以“旁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参照2012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3分为基准分判分。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语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片鲜明。
(2)以“影响”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请以“守候心灵的春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乡村,令人眷恋,令人惆怅,又给人温暖的抚慰;城市,令人向往,令人忧虑,又印下人们奋斗的足迹。在乡村或者城市,你拥有怎样的生活?它们曾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或感悟呢?
请在“我与乡村”和“我与城市”中任选一个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
我与乡村
乡村如李白的清水芙蓉、陶潜的悠然南山、刘禹锡的陋室小巷、马致远的小桥流水,远离了都市的繁华与浮躁。
春天,在田埂边,小鸟站在刚发出嫩芽的枝头上翩翩起舞,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阵悦耳的叫声,仿佛在歌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田野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成了每一年春天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插秧插完了,乡下人们看着那秧苗出落得一片翠绿、葱茂、可爱,像绿茸茸的毯子一样,一块一块的铺在秧床上,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这种绿,真像宝石一样闪光哩。在人们高兴的时候,春雨悄悄地落了下来。在那一刹间,花红了;草绿了;树发芽了;山上,簇簇雪白的梨花开了,就像海上的朵朵浪花。
夏天,家家户户在夜晚热得睡不着觉,邻居们便拿着个蒲扇和小板凳坐在屋前,看着那山川、村庄、田野在月光的照耀下披上银装,显得格外美丽、宁静。听着那池塘里,田野里连成一片的蛙声。乡下人们像举行一个小型聚会一样,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麻将等。小黄狗侧卧在离人们不远的地方,大气喘喘,好像刚被人追过一样。星星镶嵌在蓝得发黑的夜空中,就像在空中撒了一粒粒宝石。
秋天,那红红的高梁穗子像缀满了红珍珠似的,在微风中向勤劳的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讯;那沉甸甸的稻谷,像穿着金色嫁衣的新娘,羞答答地低垂着头,真是喜煞人啊;那粉红色的西红柿,一个个挂在瓜架上,就像过年挂着的大红灯笼。每当秋天,乡下人家总要在稻田忙活,但谁都不喊累,因为丰收啦!
冬天,乡村里冷冷静静的。虽然村子里冷冷的,但家里,头还是暖暖的。山上,唯有松树不怕寒冷,依然苍葱地站在光秃秃的山岗上,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身子,发出尖刻刺耳的呼啸,像是有意在蔑视冬天。不怕冷的乡村孩子在庭院里,打羽毛球、跳绳等等,都是孩子们的游戏。
乡村是美丽的,是静寂的,是纯朴的,是与世无争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个作文题目反映了当前的一个热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渴望乡村的恬静与惬意,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向往城市的繁华与美丽。城市与乡村,各有各的美丽,又各有各的局限。这篇作文在审题、立意上较容易把握,考生在写这个题目时,开放空间比较大,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议可论。可结合自身经历写出自己对乡村、城市的热爱,自己在乡村、城市生活的感受,自己对乡村、城市生活方式的理解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清晨行走于校园,一声清脆悦耳的鸟鸣划过校园上空。你我凝神谛听那声音,纵目寻找那身影,希望留住那一声鸟鸣。
留住一声鸟鸣,是我想尽情享受这份奢侈的自然之美;留住一声鸟鸣,是你在展现一种心灵的宁静悠然;留住一声鸟鸣,是我们在期盼社会的和谐与世界的安宁……
“留住一声鸟鸣”一定引发了你丰富的联想,请联系生活实际,以“留住一声鸟鸣”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留住一声鸟鸣
作者:邹世昌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第10期
盛夏的清晨,因了昨夜的一场细雨的淋沥,雾迷神爽,娇滴如荷。倏然闻得一声鸟鸣,清清的,脆脆的,像穿石绕树的山村小溪,又似纯真少女那清亮的声音,不沾风尘,远离躁动,让我有一种回归童年故乡的直感。
循着声音,开轩窗,抬眼望,在楼角地基处钻出的小榆树的枝叉上,我发现了它。显然它是一只麻雀,一只出“飞”不久的小家伙,还带着一种嫩黄和胆怯,绒毛细软,尖喙如钩。它就站在那样一棵从楼底破损的瓷砖边缘拱出的树上,一棵倔强地伸向阳光的小榆树上,小眼睛四处张望,带着一丝惊恐与不安,一声又一声地叫着,清亮地打磨着我闷闷的心空。
鸟不飞,人不动,就这样相隔数米对望,我有我的心事,它有他的期待,那一刻,我的大脑中掠过许多诗情画意的念头。在这样一个雾气氤氲的清晨,叶片上那一滴晶亮的露珠知道,我这样一个散居城市的人与这只鸟交换了多少融情的眼神。它一声又一声把我扯回童年,扯回满眼的桑葚树、大黄狗、清水河、泥坯房的乡间……
在童年的记忆里,喜鹊枝头跃,黄茑屋后跳,小燕房梁呢喃,麻雀檐下聒噪。还有那布谷声声春播闹,夜猫子晚间扰人好觉,长尾巴的、小如泥丸的、绿羽长喙的、灰红蓝褐的……数不胜数,应有尽有,不知何时便会扑面而至,在你耳边或清亮或喧闹,叩醒你惺松的睡眼和走神的面容。
留住一声鸟鸣,就是留住一种心情,就是这喧嚣浊世的羁绊中独辟幽径一条,通往灵魂的星空聆天籁,接地气;留住一声鸟鸣,就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给漂亮颜色的小金鱼换换水,给花竹修修枝,让优雅的心境追赶一下工作的脚步;留住一声鸟鸣,就是在楼下多植一棵树,多建一个窝,让燕雀归来时不再嘶哑喉咙后绝望而去;留住一声鸟鸣,就是用初恋的浪漫构筑爱的小家,一个气球就有孩子天真的笑声,一朵玫瑰就有妻子欣慰的笑容,与怨怼诀别,与闲适的幸福干杯;留住一声鸟鸣,就是暂时抛弃凡事与旧友,持书坐公园长椅一读,把史问今,聆听教诲于湖畔沙堤,欣赏柳钓水月之美,丝弦管竹之韵;留住一声鸟鸣,就是在宽容、淡定的心态驻足青春的脚步,经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常存善念在心头,常留时间承欢父母膝下……
今晨的一声鸟鸣,穿透了钢筋水泥的坚悋,一如情人的手抚慰我火热的胸口,让我重拾那双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聆听真实如菊的声音,这一声声久违的声音,就像轻盈的天使,时响耳畔,常记心头,清凉我一夏的心空,让我这样一个散淡的文人找回真我,找回快乐……
【解析】
试题分析:审题的关键点在于对“鸟鸣”的理解和把握,题目触及的生活面广,立意角度多。“鸟鸣”可实,留住一声鸟鸣,可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爱自然生命的朴素愿望,可以表达对我们生存环境的担忧等等。“鸟鸣”可虚,据喻求本,你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那一声声“鸟鸣”,它可以是你难得有的宁静悠闲的心境,续写一段考试过后的心路历程;可以是你所羡慕的人生的诗意,表达“人要诗意的栖居”的观点:它可以是让你流连忘返的美景,也可以是书海影坛让你魂牵梦萦的情景,表达出某种情怀、某种境界、某种人生……留住那一声鸟鸣,可以晾晒潮湿的心田,消除家庭的纷争;留住那一声鸟鸣,可以驱散战争的乌云,迎来安宁与和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跟团外出旅游,人们总有这样的体验:好不容易看到自己喜欢的风景,来不及多看两眼,紧接着就跟上大队人马赶往下一个景点。这是因为有一种主流的东西,在引导我们行走的方向。其实,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被“主流”引导着。请以“跟在主流后面”为题写一篇文章,文章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
【答案】不能盲目 “随大流”
车如流水的十字路口,面对醒目的红灯,如果有一些人熟视无睹地奔向马路对面,你会“随大流”来一次“惊险穿越”吗?
作为一名决策者,如果有机会去内地参观学习,你会不会匆匆而又机械地上马那些内地普遍却不符合西藏实际的“民生”项目,随着“大流”做一次“东施效颦”的荒唐事儿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有“随大流”的心理,习惯跟着多数人说话行事。“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就咋着”、“羊跟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这些民间俗语都形象地揭示了“随大流”的“好处”。也正因为它能带来一些利益,人们才在反复的实践中愈发坚定了“随大流”的观念。
穿衣戴帽跟着时尚潮流走,这样的“随大流”无可厚非;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更多技能服务社会,这样的“随大流”值得提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做到“比学赶帮超”,把更多的实惠带给广大群众,这样的“随大流”更值得称赞。
与这些相比,文前所提的两类盲目“随大流”行为,弊端和危害不言而喻,也更不容轻视。
顶着红灯过马路,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秩序的紊乱、失常和事故的发生,也会给整座城市的文明系数打折、抹黑、添乱、减分。
不顾实际地盲目上项目,不仅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给本来就极为脆弱的西藏生态带来压力和消极影响,更不符合广大群众利益,这种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瞎折腾”,丢掉的不仅是政府的威信,更重要的是广大群众的信任。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种明知不对却仍然为之的“随大流”。如在市场买菜时不顾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的限制乃至禁止,仍然使用白色塑料袋;不管媒体如何曝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依然有不守规矩的“随大流”。细探究竟,不乏这种心思:大家都如此,出了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把自己和所谓的大“多数”绑在一起,仿佛犯错的人多了,错误也就没了。这类盲目相信“法不责众”的心理,影响恶劣,危害深远。
盲目“随大流”束缚了人们思想的翅膀,桎梏了人们创新的热情。一事当前,先考虑别人会如何选择,总以他人的判断为选择依据,模糊了事物本身是非正误的标准,消解了“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长此以往,很容易患上思想“软骨症”,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只是借“从众”保护自己。如果人们都这样畏首畏尾,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整个社会将弥漫因循守旧的气氛,创新也将无从谈起。
破除盲目“随大流”的思维惯性,需要积极倡导独立思考的意识,创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不仅如此,还需打破“随大流、不吃亏”的利益设计,用制度鼓励人们坚持真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法不责众”,其实是对法律原则的侵蚀和消解。哪怕很多人违法违规,每个人也都应付出相应代价;反之,少数人的合法利益,哪怕只是一个人,也要尽力维护。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破除盲目从众心理,打消那些法不责众的侥幸,建立起对法律、对规范、对真理的由衷信仰。
【解析】
试题分析:所谓“主流”,是指事物发展的主要或本质方面。而在题目的材料中,主流是加了引号的,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这个所谓的“主流”,即是一个时代的大多数人行为方式或追求。从材料上看,对这种跟随“主流”是否定的。话题“跟在主流后面”也暗含了这种指向。(请注意“跟在主流后面”和“引领潮流”的差别)亦趋地跟风,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和主张。想清楚这些,文章就不难立意了,可以联系中学生中的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如明星崇拜、比拼名牌、流行火星文等,来写一篇有针对性的文章。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一个哲学家说,一个人应该学会善于聆听,学会聆听他人,聆听自然,聆听生活,甚至包括聆听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心灵感受。
请以“聆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答案】
聆听昨夜的风雨(范文1)
聆听雨声,可以洗耳;聆听雨声,更可以净心。
——题记
喜欢听雨,因为雨声是一种与繁杂社会格格不入的天簌之声;是一种悠悠的爽朗之声;是一种洒脱澎湃之声。雨声,是净之曲,永远地牵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纯真。
聆听柔情的小雨,小雨的脉脉绵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听春雨,似乎听到小草在沙沙发芽的声音。这种雨声好像夜晚茉莉花飘出淡淡的清香,不绝如缕。听小雨让我想起李清照,她的词与人一样,给你留下淡淡的景,淡淡的愁,打在梧桐叶上,点点滴滴,永远牵动了离人的心。想起了柳永,“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把对朋友分手的依依惜别的哀愁在凄清的环境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融入悲凉的场面中去,是离愁。这时,静谧无声,倚着窗儿,一夜听雨静无眠。这雨声,可以拂去纤尘。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是聆听中雨的利索和爽朗。中雨声就是打在芭蕉叶上的清脆,均匀细腻,犹如潺潺流水。正如沈从文先生笔下给我们谱就了一曲清新爽朗的乐曲,听到湘西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纯朴的歌声,听到翠翠和爷爷美好生活的心声。又想起王维,他的诗是“清泉石上流”的清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谱成了一曲自然的乐章。聆听中雨,让人感觉爽朗欢快,冲走心灵的烦恼。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是聆听大雨的洒脱,大雨的激昂澎湃。听大雨声让我想起李白,他梦游天姥山像一位登山者的无畏无惧在倾盆大雨向上攀爬,任衣衫尽湿,像大雨纵横肆虐一样豪迈放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肆无忌惮让人变得洒脱奔放。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豪放豁达让他风雨无阻,让人懂得大雨对人生的冲击,让人更加坚强,用开朗,豁达的心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聆听大雨,用大雨的洒脱,激昂澎湃震撼心灵,更加坚强自己的意志。
聆听雨声,用小雨的柔情细腻拂去心中的纤尘,润泽心灵;
聆听雨声,用中雨的爽朗清脆冲走心中的烦恼,净化心灵;
聆听雨声,用大雨的激昂澎湃震撼心灵,坚强心灵。
聆听自然(范文2)
剪水为衣,辑山为钵,山水的衣钵让人动容。叩山为鸣钟,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让人陶醉。聆听自然,让我们从心底发现它的美妙。
山是千折百绕的旋转图,水是顺流而读或逆流而读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让人惊叹。聆听自然,感受那山山水水,感受那一片宁静与洒脱。幻想起那安坐乡野的清瘦的身影,捧过一碗浓茶,远处浅色的天幕里有飞鸟的印记,几棵疏桐伫立在旷野中,秋草蔓延在墙角抒写着秋意。聆听自然,侧耳欣赏枝头那喜鹊与黄鹂的歌唱,感受那咚咚流水的倩影,望着远处山恋连绵的群峰。聆听自然,感受那一片怡然与自得。
聆听自然,我们渴望那飞翔于青山绿水的一行白鸥,我们渴望那栖于草丛中的蟋蟀,我们渴望折柳送别时回首的依依琴声。
聆听自然,感受自然,那是难得有的高尚情趣。风丝柳片,草木繁花,枝枝叶叶总关情。雁归故里、鸟雀声声、片片落叶总动弦。聆听自然,是那雨后初晴动人的斑斓。
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那一片幸福,我们可以在自然的美好景观的怀抱中拾遗。我们可以用心聆听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时的壮丽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那大海潮涨潮落的海浪拍打声音。聆听自然,用我们的心灵塑造头顶上那片蓝蓝的天空。
我们向往那寄情山水的文人雅士们。他们让自然滋润自己的心灵,让自然洗尽自己的烦燥和浮华,放飞自己的人生理想。
自然,用它那份独特的亲情与温柔,悄悄地、无形地影响着人们,它似一池碧水静静流淌在人们心中。
学一份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淡泊,学一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用心灵去聆听生命的真谛。多么渴望乡村中落日的余晖,多么渴望涧边瀑布的清音,多么渴望那空气里混有的那片泥土的气息。用心灵去聆听自然,让自己的生命升华。
聆听自然,用身心所感之篇去赞颂自然。金缕曲、黄莺儿、桃花扇、杨柳风、字字是对自然的倾诉。披一路风尘,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让我们抛下那烦燥不安与焦虑,用心、用灵魂去聆听自然那美妙的乐曲吧!
聆听历史的声音(范文3)
滚滚黄河的波涛声中,我聆听到了历史的声音。聆听历史的声音,让我知道了王朝的昌盛与没落;聆听历史的声音,让我知道了文人的狂傲与无奈;聆听历史的声音,让我知道了英雄的豪放与悲哀……
聆听历史的声音,我知道了秦始皇的勤政与暴政。秦始皇赢政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扫墓各国精英,最终统一六国。他是一个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但他却征税过重,严罚严酷,尤其兴建宫殿和骊山墓,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聆听历史的声音,让我们知道,王朝总是混乱而短暂的,统治者不能只勤政,还需要仁政,这样才能让一个王朝昌盛,否则就会没落。
聆听历史的声音,我知道了李白的狂傲不羁和怀才不遇,李白曾经满怀希望地去到长安想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为朝廷和百姓效力。但他得到的却只是空有其名的“翰林大学士”的头衔,后来还因不肯与伪官们同流合污而被流放,于是他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的狂傲与豪放。聆听历史的声音,让我们知道了文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却对此无可奈何。
聆听历史的声音,我知道了英雄豪放与悲哀,英雄是时代的推动者,历史上也上演着一幕幕的英雄赞诗,项羽历经百战,有过破釜沉舟的战例,甚至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辉煌,但英雄与君王始终有差距,当四面楚歌响起的时候,他面对着嘶鸣的名骓和似水的虞姬,他的眉宇间少了往日的霸气,多了几丝悲愁与无奈。聆听历史的声音,让我们知道了英雄也有落幕的时候,英雄也有柔情的一面,然而当一个英雄消失的时候,历史又孕育着新的英雄,让人在蜕变的前进中找到思考的哲理。
聆听历史的声音,倾诉着一个个王朝的崛起与沉沦。
聆听历史的声音,上演着一幕幕英雄的迟幕与出现。
聆听历史的声音,诉说着一代代文人的悲欢与哀怨。
聆听生活的答案(范文4)
当你失意时,你是否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吗?
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是否会感慨人生之艰难,停滞不前吗?
朋友,你不必这样,换一个角度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也是如此多彩。生活有如七彩之光,既有鲜活的橙,又有厚重的蓝,只要你坦然面对,它们一样会点缀着你精彩的人生。朋友请你不妨听一听生活给我们的答案。
当你在黄昏时分,去湖边走一走,你会发现垂钓者满面笑容,背着渔竿,手提空空的鱼桶。也许你会惊讶,他们的笑容为何如此灿烂,噢,请你不要惊讶,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是在享受生活,垂钓者之心不在鱼而在渔,在这里他们忘记了世俗的一切纷扰,在这里他们回归自然,放逐自我。朋友当你看着夕阳西下,映红的晚霞照耀着金色的湖水中时,当你望着垂钓者那远去的背影时,你是否还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呢?
“生活是美好的,你要学会发现!”这是垂钓者给我们的生活答案。
朋友,当你在清晨时分,走出户外,呼吸那不带任何杂质的空气,你是否会感觉新的一天是如此美好呢?远处一位环卫女工在扫地,你是否会鄙夷她呢?不,请你不要鄙夷,她是在奉献生活,当她看到整洁的大道时,她会会心一笑,她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对她的回报。朋友试着将自己从狭小的空间挣脱出来,用自己的身心去感知每一处细小的伟大,你会发现,当你为生活付出了,你会喜悦无比,这种喜悦,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生活是美好的,你要学会奉献!”这是环卫女工给我们的生活答案。
朋友,生活的答案是如此丰富多彩,不要再去抱怨,不要再迷惘,只要你用心去感知,只要你用另一种态度对待生活,晴朗阴霾,同样是一种风景;甘苦酸甜,同样是一般滋味。请你记住,生活就如撒盐于烛,迸发出七色的火光。
生活的答案是如此丰富多彩,朋友希望你能在生活中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聆听流水的歌唱(范文5)
天空“哗啦啦”地落泪,地上的水滴开心地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我——流水。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你是否听到了流水歌唱的声音……
我一路唱着歌,流过平原。我不羡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静美,因为我有流动的生命。我不仰望雄鹰有劲的翅膀,我不感叹猎豹的风驰电掣的速度,因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看!夹岸的桃花笑颜粲然,对着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样;柳杨因得到我的滋养,伸长衣袖飞扬;我体内的鱼儿开心地嬉戏玩耍。生命因我而鲜红耀眼。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我放声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面临高山的阻挡,我并不感怀忧伤,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我微笑着,弹奏出激情昂扬的乐章,生命总会有起伏。你听!是屈原在引吭高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离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的长河边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抛弃功名利禄,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困难重山只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却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凯歌迈向远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在我耳畔轻轻低吟。我说:“请跟随我流淌的轨迹,会明白——流水并非无情,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经过了炙热的大气层,将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烧,将光明无私地奉献给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落花不信,我开心地笑了,“哗啦啦——”地继续向前流淌。
远远的,我听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呼唤。我高歌,对落花说:“看!我带你找到了天堂。”我整理好行装,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怀抱。落花不禁感叹:“一条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汇成了一片生命的大海!”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即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聆听”一词概念抽象,审题时第一步工作就是紧扣材料将概念具体化,弄明白聆听的对象和范围。他人、自然、生活、自己、历史等。而其中的每一个对象又分别包括若干内容,比如“聆听自然”,你可以听天地山川、风雨雷电、花草树木,甚至可以听一片落叶一声鸟唱。只有将对象具体化,眼前的情景才能浮出水面。“聆听¬——”这一半命题作文,应从形式和内容上去开掘。形式上符合行文结构思路,朝“聆听什么”;“为什么聆听”,“怎么聆听”三个方向拓展其中之一。文章的首尾及论据议论都得运用发展意识,强化因果的论证过程,使分析论据巧合审题立意。内容上以一种正反、并列、递进关系推进,内容多样化,且有代表性,让丰富情感在点文化句中流淌。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