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重新定义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重新定义自己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别人做出自己的评论及定义,可往往对自己要求极少,更不会对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今天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要求别人时,你是怎样定义自己的?一位母亲、女儿、妻子、朋友、丈夫、儿子、老师、学生、律师、会计师,还是其他什么头衔呢?或者你是根据别人对你的感觉而给自己下定义?这些定义的依据与你的学识、个人经历和本质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在你静心独处之时,在无法言说的快乐之中,你是否有时有一种无法抵抗的神勇之感——那一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感觉——若你倾心投入,就可以完成任何事情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是随意就能产生的。

    是什么妨碍了你神圣力量的发挥呢?你是否应该重新定义自己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试想,一个有天然磁性的铁棒,其固有的磁性能使其对别的物体产生吸引或排斥。但时间久了,铁棒就会生锈,磁力便会开始逐渐消失。磁体无法抵制外界环境对其的氧化作用,磁力最终失去。这并不是意味着铁棒不具有潜在的原始磁力,只是需要将锈渍除掉而已。或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个亮着的灯泡,上面罩了一层煤灰,若煤灰不除,灯泡就永远无法实现其照亮的功效。

根据古代的梵文记载,类似的现象也曾出现在人类的历程中。一种天生的无穷能量蕴含在每个人身上,若进行错误的引导,就不能淋漓尽致地将其发挥出来。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和各方面的压力都妨碍了我们潜能的发挥。有时想一想,我们人和那个磁棒、灯泡又何其相似?我们也需要除去锈渍,擦掉煤灰,重新定义自己,恢复我们的正能量!

调节生活方式,有效地应付压力,使生活有侧重点,保持心灵愉悦,使心灵健康,你就重新定义了自己;熟悉你所吃的和所用的对自己及环境的影响,选择自然的和有机的产品使用,注意环保,为生活传递正能量,你就重新定义了自己;对生活怀有善良之心、关怀之心和仁慈之心,维持你在生活中的核心位置,自己生活好,也让别人生活好,你就重新定义了自己……

不妄加评论别人和外在的环境,理性地拥抱生活的每一时刻,因为一切可能,都蕴藏其中。你的真实本性是强大无敌的,重新定义自己,你会脱胎换骨,获得新生,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

请准确地重新定义自己,拥有正能量,传递正能量,为自己加分,为别人加分,为社会加分!

此文从生活现象入手,推出论点,人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然后由物及人深入论证,并列举重新定义自己的种种方法以及这样做的益处,最后召唤人们准确地重新定义自己,重申论点,完成论证,是一篇较有深度的议论文。语言整散兼行,多有亮点,适合考生模仿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需要你扬长避短,选择你擅长的文体去写作。你若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的见闻“编”一个美丽的故事展示“重新定义自己”的好处,写一篇感人的记叙文;你若多情善感,则可让情感的溪流汩汩地流淌到一个个方格内,围绕“重新定义自己”发散思维,以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去“打动阅卷人的心”;你若爱发议论,析事论人一针见血,就紧紧围绕“重新定义自己”,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阐发观点,完成一篇漂亮的议论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者周濂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

许多人都抱怨世界冷漠,埋怨他人无情,周濂的这句话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清醒者的感慨,面对这样的感慨,你有什么想法?

请以“最重要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答案】参考作文

最重要的

“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的,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行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

——《呐喊》自序

学者周濂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唤醒自己,是后启蒙时代的呐喊。

  鲁迅的时代是启蒙的时代。清醒者虽然寥寥,不过清醒者却用啼血的喉咙去毫无反应的人群中呐喊。惊醒者虽然感受到了苦痛,但毕竟有了打破铁屋的希望。

  我们的时代是后启蒙时代。鲁迅辈的呐喊依然在耳边回响。然而时代已然迥异。而今的时代,不是列强兵临城下的屈辱,不是战火纷争的惨烈,不是__亡种的深渊,不是封建余孽的甚嚣尘上。这个时代的沉睡者用着同样的睡姿做着不一样的梦魇。

  我们的梦魇在于,我们的时代已经得到的满足太多太盛。物质从来都是世界的本质,但是不应该是世界的终极追求。当我们把物质之梦置于祖宗的牌位之上,我们时代的精神屋顶便会坍塌成断壁残垣,而我们将会在这废墟中捡拾到伦理的骨殖、道德的残片、人文的内脏以及哲学的鸡零狗碎儿。

  所以,我们不急着去叫醒别人,因为这与自我无益。所以,我们更要自己装着睡着,因为这才可以让物质祖宗的牌位镀上金色的光芒,那些伦理,那些道德,那些人文,那些哲学,将会变成丰盛的祭品。

  鲁迅的时代,祥林嫂遭遇过铁桶般冰冷的冷漠,这冷漠的背后是封建思想冰冷的寒气。而我们的时代,当18个鬼魅般的身影像一抹轻烟模糊地飘过,我们无法不在童真的小悦悦面前惭愧得无地自容。小悦悦遭遇路人置若罔闻的冷漠,而这冷漠的背后却是物质的喧嚣和人文的冷冻。

  所幸,我们还有陈贤妹。

  我们的时代,当小浩博被铁钳般的虎口扼住自己的童真的咽喉,当小浩博带着血印被匆匆掩埋到冷酷的冰雪之下,我们无法不被冰雪的雪白刺痛我们漆黑却茫然的双眼。我们还有理由歌颂这个时代?我们怎能不在2013年的春天里长歌当哭?

  所幸,长春市民为小浩博点燃了祈福的烛火。

  我们的时代,当兰考民宅的一把火熊熊燃烧的时候,我们无法不被那照彻夜空的明亮逼得无处遁形。兰考大火在重新叩问人性的善与恶。在政府救济与袁厉害的违规收养的天平上,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我们对冷漠的态度?或许,我们正在用公共力量在扼杀人性中还存在的善与真。

  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我们不是在装睡;有时,我们不得不睡。

  近百年来文化的启蒙强大了民族的力量,却还没有撑起这个民族温情的脊梁。后启蒙时代,我们还是需要一些呐喊,需要一些穿云裂石的声响,需要一些震天撼地的惊梦。

  但愿,这惊梦,不是游园。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所以作文的立意必须来自材料,而从材料的组成来看,学者周濂的那句话是材料的核心,我们解读这句话,语意重心在后一分句,即“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因此,立意的参考角度大致如下:

(1)一味埋怨他人无济于事,改变需从自己开始。

(2)周濂的这句话是在批判当今大众的犬儒思想,如何在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独立地思考。

(3)在我们指责别人的冷漠时,也扪心自问,思考自己。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活着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

作文(按照2013年高考作文标准评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家的笔下有着各种令人动容的眼睛:杨贵妃百媚生的笑眼,白居易湿青衫的泪眼;黛玉似喜非喜的含情目,宝玉恍若秋波的多情目;祥林嫂顺着眼,桑迪亚哥机警的眼……

请以“记忆中的那双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作文(按照2013年高考作文标准评定)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汪国真

对以上的材料的观点,你持怎样的态度呢?请结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以“活得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①补全题目;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活得痛苦与辉煌

汪国真有诗云: “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生命中,只有忍受痛苦的磨炼,才能收获美丽的果实,取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达到人生辉煌的境界。

痛苦与辉煌,这两种根本对立的东西,却又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切辉煌的背后,都必然存在痛苦的历程。

蚌因能忍受海水、沙粒的侵蚀之苦,故能化为美丽的珍珠;蛹能忍受破茧之苦,故能化为美丽的蝴蝶;幼鹰能忍受摔击之苦,故能搏击于长空……由此可见,自然界的一切辉煌背后,都必将存有痛苦,甚至包括人类自己。

常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嘻嘻哈哈的过日子。看到成功之士,心生羡慕之时又抱怨上天不公。但试问,不经历痛苦,又怎能拥有成功?不经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怎能拥有辉煌人生?你要活得随意,你就只能平凡;唯有奋斗,唯有忍受住奋斗时的痛苦,才能有所作为,品尝甘露。

一代伟大的动画大师,迪尼斯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尼斯年轻时曾试着创办过数次动画公司,但都以失败告终。曾穷困潦倒到连外出的皮鞋都没有。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阻止他为梦想而奋斗的步伐。终于,在饱尝痛苦之后,他迎来了新的辉煌人生。

沃尔特成功了,做到了名垂千古。可试想,如果他当时没有忍受痛苦又会怎样?无疑是穷困潦倒、碌碌无为的走完平凡一生。

一代军事英才拿破仑曾说过:“人是从苦难中滋长起来的,唯有乐观奋斗,才能不断茁壮,反之则易埋没,默默终生。”是阿,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应真正理解“苦尽甘来”的含义,心存期望,忍受痛苦,等待辉煌。正如现代诗人刘庸的诗那样:

熬尽长夜,你便能见到黎明;

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美丽;

耐过残冬,你便无需蛰伏;

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总而言之,痛苦是辉煌的根本,一个不愿忍受痛苦,只愿享乐的人是无法拥有辉煌的,其灵魂无法升华,其心灵无法坚强,其人生简简单单,其存在平平淡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加半命题的作文,写作中考生一定要把所给材料和所给半命题结合起来,切不可顾此失彼。对于材料,考生可根据材料,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从材料的主旨出发,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因此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一般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本题选用了汪国真的诗“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作为材料,总体上看,这些诗句由三组关系组成,即“随意”与“平凡”,“痛苦”与“辉煌”,“长久”与“简单”,三组关系代表着三种人生态度。首先,三种人生态度之间我们可以看成是对比关系,“随意”“平凡”,“长久”“简单”为一组,这是一组相对来说消极的人生态度,而“痛苦”“辉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就是两种人生态度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痛苦”与“辉煌”这一种人生态度,这样考生就可以确定作文的立意为“人生不能甘于简单平凡,而应该敢于面对痛苦,创造辉煌”。再者,三种人生态度我们也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也就是三种人生态度无所谓对与错,考生可以赞同任何一种,阐明关系,并从中确定自己的作文立意,比如可以写“平凡的人生让人活得随意潇洒”“简单的人生更长久”等等。另外,如果考生从三种人生态度中有了其他的领悟,能够阐明观点,提出立意,作文中做到自圆其说,也未尝不可。注意,考生确定好立意之后,将所给半命题完善后,紧扣题目及立意写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幸福是一个万花筒,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幸福观。幸福其实很简单:身边的一缕清风,窗外的一弯明月,朋友的一声问候,家人的平安幸福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它不在远方,就在你身边。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身边的幸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 参考作文

身边的幸福

有人认为幸福是拥有用之不完的金钱,有人认为幸福是物质上的享受,所以人们不断的去追求这些所谓的幸福。慢慢有人累了,有人跌倒了。这时伸向这些人的是一只温暖的手,当他们抓着这只手站起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幸福原来就在自己身边。  

我的幸福来源于我的身边。      

在一个夜晚,一个女人来到自己孩子的身边,用自己温暖的手为孩子盖被。孩子醒了,女人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她,用温柔的声音对孩子说:“早点睡吧!小心着凉。”——那个女人是我妈妈。 

小时候因为顽皮,从那不足20平方米的家里跑出来,扑通!我摔到了。一双大手伸了过来,抱住我。那个男人知道,我摔到和我的鞋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带我上街买了一双20元的鞋。我穿着新买的鞋跑跑跳跳的很快乐。——那个男人是我爸爸。      

在儿时总是盼着一个男孩到我家来,因为他一来总会给我带来很多好吃的。他虽然比我大10岁,但他却总和我闹,把我弄哭了,就慢慢的哄我。在我的众多姐妹里,他不许任何人欺负我。在妹妹欺负我时,妈妈又因为妹妹小而说我的情况下,只要他在,他一定会把我带走,在把欢乐重新新带给我。——那个男孩是我表哥。

从我有记忆开始,父母,亲人就伴随我成长。他们在我心里面种下一粒爱的种子,让它慢慢长大开出幸福之花。 

我一直在追问,在寻找着我认为属于我的幸福。

我曾问过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总是笑着,含糊地告诉我说:“现在家里为了满足你的愿望,给你买这买那,这就是你的幸福呀!”

小时候的无知、好奇,让我认为妈妈说得就是对的。可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所学知识的增加,心里也知道了许多事情,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知道了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幸福可以是父母给予你的,也可以是外人给予你的,但最大的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只要学会发现和感知,每天你都会觉得是幸福的。

现在我知道,眼睛的作用,它是要在生活中发现幸福的。一个温馨的笑脸,一个鼓励的动作,一个相信的眼神......都是来源于我身边的幸福。     

幸福就在我身边,我相信我得到的幸福,可以装满我整个心.所以现在,我的心是满满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此题是一个命题作文,按照题目的结构,中心词是“幸福”,即本文以幸福为写作对象,修饰语是“身边”,这就决定了选材的范围不能离自己太远,应该选取让你感到幸福身边人和事作为写作内容,在文体上,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散文。鉴于同学们处于高一上期,习惯于写记叙类的作文,估计多以记叙文为主,但进入高中学段,要逐渐养成写议论文的习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以“意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参考作文

意外

高一,随着功课的增加,我的学习压力也重了许多。书重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整个人趴在桌上,眼前的一大堆作业练习成山地向上叠起。

正在我烦恼之时,妈妈下班回来了。看见我这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又是担心又是生气。她决定了,带我出去散散步。

走在路上,我惦记着家里的作业。“如果不是妈妈如此热心,让我盛情难却,我真想埋在学习里,不出来。”我的心沉甸甸的。

母亲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说:“做事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适当放松一下身心,可以调节自己的状态,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的。”我觉得妈妈的话也有道理,便索性放下心中的顾虑,环顾四周,寻找能让我赏心悦目的风景。但是,淡蓝的天空显得十分单调,秋天的时节里,树木大多已经泛黄,但是还有一些大树仍是那么的绿。我用目光搜索了很久,就是找不到一丝能让我兴奋的生机。我开始有些失望。

随后我们来到柏树下,这个地方是那么的熟悉。母亲说:“小时候,你就喜欢来这里,跟一大群孩子在这里戏耍打闹,还经常摔得浑身伤痕。”“是啊,几乎每一次放学,我都会来到这里。我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在这里量身高。那时还是你帮我量的,妈妈。”妈妈指着树上的刻痕说:“看,这就是你成长的记录本!”我走上前去,用手触摸着斑斑驳驳的刻痕,对这颗大柏树倍感亲切。记忆的照片一张一张地在脑海里翻动,当年和小伙伴们在柏树下嬉戏打闹的情景历历在目……不知不觉中,我的心情似乎也轻松了许多。摆在我心里的再不是那沉重的学习,而是那一筐筐美好的记忆。

我走到柏树下,让母亲再次帮我量量身高。昔日的刻痕已落在腰间出,再看看现在的这一道刻痕,明显高出了很多。顿时,我发觉自己长高了不少。“长大了就要承担更多了责任,就要正视压力,而不是埋怨……”我不断地思索着。

柏树下,阳光被裁剪成、组合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坐在树下看风景,感觉真的好悠闲啊!我的心似乎也开朗了不少。

这次出行,我意外收获了童年的回忆、赏景的悠闲,意外收获了适当放松、适时调节的意义。学习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无法逃避,就不如勇于面对。只要注意劳逸结合,适时调节,我们完全可以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从容应对高中的学习。再说学习本身就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起码要求是以题干所给题目为题作文,不能另起炉灶自拟题目。然而考场上却有好些同学违背了这一看似弱智的要求,要么另起题目,要么对题目做些改变。如果另起题目,视内容与原本要求的题目的偏离情况,轻则扣题目2分,重则不及格甚至0分。此题以“意外”为题,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但还是以记叙文为最佳体裁,通过记叙一件意外事件表达一种哲理、表现一个主题。在立意方面,哲理及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因此在选材上,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能反映正面主题的事件,像2013春晚《扶不扶》之类的小品,就是再现2013年出现的热点事件,核心主旨还是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在事件的记叙或描述上,不能平铺直叙,波平浪静,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体现出“意外”,这样既符合作文要求,又使文章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增加可读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在“感谢, ” 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构成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感谢,我亲爱的妈妈!

感谢,我亲爱的妈妈!当一声啼声划破天际时,我看到了你的眼泪,你忘记了刚刚撕心裂肺的疼痛,忘记了消逝的十月之苦。妈妈,请让我轻轻的唤起,当一声清脆的耳光响起,我看到了你的眼泪,你恨透了让你无法忍受的任性,恨透了让你不禁哭泣的叛逆。妈妈,请让我轻轻的唤起,当一张鲜红的通知书亮起,我又看到了你的眼泪,你想起了这么多年的坚持,想起了这么多年的辛苦。

还记得,我曾经傻傻的笑着说道,妈妈,当我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你便失去了爸爸对你一半的爱,因为他要用另一半来爱我。那时的我没发现你眼中的泪花,只知道你是笑着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话,你说这世上没有一半的爱,然后轻轻的将我抱起。

妈妈,我忽然发现欠你太多太多,从我出生的那一刻你便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我的身上,扶着我走路,教会我说话,你用了最宝贵的青春换来我对这个世界所有的好奇,当我开始能自理的时候,你有点累了,你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休息,可我却开始了任性和叛逆,你知道这段时期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有的,于是包容和关爱、教育和引导让你更加疲惫。我知道你也有过默默的流泪,你也有过伤心的叹息,可当时的我却是那么的不懂事,惹你生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当我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尴尬的不知如何时你却仅仅用不在细润的手抚摸我的脸,眼睛红润的告诉我,“你明白就好了。”一句话,简单的一句话,却是那般的伟大,原来对你来说欣慰是那么容易满足。妈妈,我知道无论我如何弥补,都不能消去我对你的伤害,那就像岁月留在你额头上的皱纹一般难以抚平。

忽然有一天发现,妈妈,你看个报纸都要靠的很近眼已昏花;忽然有一天发现,妈妈,你也偷偷的到美容店里染黑头发;忽然有一天发现,妈妈,你做的菜味道不在香甜可口了;忽然有一天发现,妈妈,你变的不爱说话,忽然有一天发现,妈妈,你的记性不在好了,忽然有一天发现,妈妈,你也老了。

妈妈,你真的老了,此刻我不在你的身边我忽然感到害怕,我想到了那些以前看到的带有讽刺的漫画,你是不是也和画面上一样,对着没有信号雪花的电视无聊的发呆,自己跟自己讲话笑着笑着就哭了,看着他人家团聚偷偷的跑回家,周末一天就只是焦急的等待儿子的电话……

妈妈,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对你的感谢和牵挂,祝福的话说的太多也只是虚假,此刻我只想轻轻地说,感谢,我亲爱的妈妈!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考生首先要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确定感谢的对象,感谢谁,或感谢什么。从立意的角度看,感谢对象可以选择具体的人,如母亲、父亲、朋友、老师、同学等等;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具体事物,如书籍、文具、交通工具……还可以写抽象的事物,如自信、信念、坚强等等,作文具体内容可以写为什么要感谢,怎么样感谢。为什么感谢,就要写出感谢的对象对自己有哪些帮助和付出,他们如何让自己感动,自己要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怎么样感谢,就要写一写自己感谢的方式,可以是具体的行动,也可以是抽象的表达。文体上,本题限定为记叙文,考生写作时要注意选择新颖别致、有感染力的典型材料来表情达意,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表达人物的丰富情感,还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文的语言生动形象有个性,另外这篇记叙文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以情动人,而且感情要强烈。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以“一个人的远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感情真挚;(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个人的远行

总有这样的时候,你满怀期待地约朋友去远行,可是当你兴致勃勃地在车站或是什么地方一边等朋友,一边想象这次计划将有多么美好的时候,朋友却久久不至;或者朋友来了,当你和他一起实现这计划的时候,计划中的项目却被大大删减以至于最后自己也对它失去了兴趣。

有过太多这样的经历后,我忽然发现,有时候有没有朋友陪伴其实于事也无多大影响;倒是有朋友在的时候,自己被大大约束了。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一个人去远行。有什么不可呢?我想。

于是我默默地埋头做我想做的事,可是每次忽然抬头,一个莫名的寂落就会油然而生,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只有当我再次投入到想做的事后,才会再一次恢复平静。当我默默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身边的人便都凑过来对我说: “你真棒!”听到别人的喝彩,我就会觉得那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心里便也为自己的那段一个人的远行感到值,也让自己更有信心地投入到下一次远行中。

可是当我默默远行最后却还是失败的时候,我那种寂落就更添了几重,看着成功的人在身边为他们欢呼,喝彩的时候,心里酸酸的。但我想,如果就此放弃,那么我是真失败了;所以我不能放弃,失败了也不要紧,我为自己喝彩:“我已尽力了!”

“至少,我已经尽力了。”

于是我再一次踏上了一个人远行的路,我相信下次我还会成功的。亲爱的朋友,当你失意而又没有朋友在身边的时候,不要沮丧,请相信自己,抬起头,前方还在召唤着你。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命题作文写作,学生应突破写作创新,即写出与众不同的考场作文,才能出奇制胜。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作为材料作文,学生应从材料的思想内容出发,经过上下联系和左右引申来进行发散思维,或记叙、或议论。但无论那一种文体,作文的材料都应突出“感”的部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夹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心有静,行有度,学有长。——合肥市第八中学学风

请以“宁静致远”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

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题记 

手表丢失了该如何寻找?翻箱倒柜、盲目追求,只能一无所获;保持安静、倾听滴答,便可轻易寻得。其实这件小事何尝不是透露了人生的智慧?一味盲目追逐不停下来思考,不去营造心灵宁静的后花园,便难以寻得人生的真谛。 

当步履匆匆取代了闲庭信步,我们还如何看到凌晨四点钟未眠的海棠花?当车水马龙取代了小楫轻舟,我们还如何渡进梦中的芙蓉浦?朋友啊,你盲目追逐的是繁华喧嚣的街市,还是纸醉金迷的霓虹?你心灵宁静的后花园是否已经荒芜?寻一片宁静吧!且听风吟,去寻求人生的真谛。 

他曾一袭白衣在公主宴席上惊绝四座,他也曾官至右丞福禄双得,但在囿居于禅寺里的那段宁静时光,他方才找到心灵的栖宿。“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使他真正于宁静中找到了心的入口,“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使他获得了心的淡泊。常建正是在慢下脚步的宁静思索中悟得禅意,在淡泊中明志,在宁静中致远。 

或许我们说身不由己,当然不如他隐居空门。但即使生活在喧闹的都市,心灵依旧可保持宁静。譬如去书中轻抚前人留下的琴弦。 

何不跟着林逋去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美?何不随着张先去探寻“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静谧?何不撷一朵“蝶恋花”,走一趟“踏莎行”,赏一轮“西江月”,拂一缕“浣溪纱”?在每一个落花的季节,在每一个有藻荇的湖畔,在每一个落日的搂头,轻抚前人留下的琴弦,独坐一室,有茗相伴,虽是暂时的逃遁,心灵又何尝不是淡泊而宁静的? 

朋友啊,不要盲目追逐了!宁静致远,为心灵营造一片宁静的后花园,方可悟得人生之真谛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时便可清晰地听到那“手表”的走动声了——滴答,滴答,滴答——

【解析】

试题分析:宁静致远是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能宁静高远,哪怕身处再偏僻的地方,也不会觉得这样的地方偏僻,孤寂。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其难得。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倘若把握不了自己,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别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

道家葛洪曾说过:“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杂务缠身,与其;紧张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宁静下来。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浅薄、粗俗等杂质,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它不但为你带来心灵的滋养,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所以,摒弃浮躁,忍耐寂寞,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乃至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