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小桥流水,蝉吟虫唱,斗转星移,珍器古玩,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美景奇观;……。
世间万物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请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懒惰其实是一种忙忙碌碌的、过分活跃的状态。这种活动赶走了美妙的休息或平衡,没有它们就不可能有诗歌、艺术或思想——这些都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
——索尔·贝娄
请以“懒惰和忙碌”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审题与立意:①此处的懒惰不是指好吃懒做,而是一种“放空”的状态;②把握“懒惰”与“忙碌”的辩证关系:首先,可将两者理解为“空”与“满”的关系,过空、过满都不可取,张弛有度才是合理的生活规律;③讨论“懒惰”的价值:材料中的“懒惰”是“无用之用”,看似无用,实则为一种充满张力的“白日梦”状态,充斥天马行空的思维活动,它能让我们的生命有一些有益的思索、无功利的装饰,一不小心,这些或成为一个美丽的发现,人的可贵也就是能思考、有思想的可贵。
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40—31)二等(30—21) 三等(20—10) 四等(1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附加题(20分,选择题每题3分)
请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的长寿花在居室一隅,怯怯地开着。那寂寞的小生命,在花潮侵袭之前,独挑着一朵嫣红,显得那样小心翼翼。是谁说一朵花藏着一个灵魂——那它的灵魂该是多么的倔强,一心一意要为料峭的寒春留下美的凭证。
而我,痛恨那些从它的身边昂首走过的人们。不肯向细微低头的人,绝不会发现生活的伟大之处。如此弱小的花朵在这巨大的时代中,显得无足轻重,谁还会拥有一颗“为花忧风雨”的心呢?可我相信,平凡的感动与深刻的思索,俱来自对生活,对人生最细微的体会。
以上是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下的文段,读完后你获得怎样的感悟,请以“细微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例文
细微深处
墙角的花儿开了!热烈的唇吻向每一滴雨露、每一缕清飔;我的心也随那火焰跳动,只想与全世界一同品呷这一秒的欣喜。
我的长寿花在居室一隅,怯怯地开着。那寂寞的小生命,在花潮侵袭之前,独挑着一朵嫣红,显得那样小心翼翼。是谁说一朵花藏着一个灵魂——那它的灵魂该是多么的倔强,一心一意要为料峭的寒春留下美的凭证。
而我,痛恨那些从它的身边昂首走过的人们,不肯向细微低头的人。绝不会发现生活的伟大之处。如此弱小的花朵在这巨大的时代中,显得无足轻重,谁还会拥有一颗“为花忧风雨”的心?可我相信,平凡的感动与深的思索,俱来自对生活,对人生最细微的体会。
想起日本女诗人加贺千代一次清晨的经历。她晨起穿花园小径去提水,走到井边发现“朝颜”蔓儿爬满了井口,她立刻转身到邻家提水,不加思索。后读到她为此写的俳句,我再也无法将目光从她的身上移开:一个肯为自然让位的诗人,她的心该是多么谦卑又多么高尚。清晨她的一个转身的细节,深深地牵动着我、牵动着一代人,牵着一个世纪的感动。而那“朝颜”,只是平素不屑被人们收纳的牵牛花。
还有季羡林先生老年养的一只老猫。晚寝,季老都有个习惯,即在被褥上铺一层布。半夜一股暖气透过两层棉被扑到他的双腿上——老猫爬在他的腿肚处睡得正香。季老便僵卧着一动不动,即使又酸又疼也强忍着,免得惊了猫儿的清梦。“此时它也许正梦着捉住了一只耗子,只要我腿一动,它这耗子就吃不成了,岂非大煞风景。”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而联想到当下有多少人,遇上黏人的小猫蹭上来,不是憎恶得一脚踹开?我不禁要落泪了。
泰戈尔绚烂的哲思,未尝不是由天地间一只飞鸟点燃。梁实秋闲适的情趣,又何尝不是由一枚小小的棋子敲开?生活,总向着细微之处;细微之处,又深含着人生。女诗人之于朝颜,季先生之于老猫,那份对生命细致入微的敬重,衔着人世间最深的秘密。
此刻的我明明只有十八岁,才将人生开启,对生命的意识还略显浅薄。然而,透过那生活中的风景,风景中的人格,人格中的美,我知道,生活的深义就在我低头的一瞬,在我花朵的蕊心,在我走向细微的入口。
懂得生活的人,吃完青菜留下菜心种在花盆里。我恍惚地注视着盆中的菜心,忍不住追问它:生活,细微深处藏着你梦幻的眼睛,对么?
当然,一棵菜心,只能深笑不语。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细微”,是指细小的事物;“深处”,是指精神、实质,或者是本质、特征等。俗话说“细微深处见精神”,“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这道作文题可以写人,通过人物事迹的叙写,来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或精神、品质;也可以叙事,选取社会生活、校园生活或者家庭生活的小事,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揭示时代的风貌、社会的变革、道德的回归、风俗的演变、人性的复苏等等。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来说,大都是“虚”的。例如“细微深处”这一作文命题就是“虚”的,因为什么是“细微”,大小难以把握;什么是“深”,程度不好捉摸。作为考生而言应该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扩大题目的内涵。就“细微深处”这一命题,我们就应该转化为实,扩大它的内涵:细微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见艺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记忆的湿润又一次沾染神州的舞台,当疏离的神色又一次闪现于频频过客的面容,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寂寞。清风在呼唤,呼唤着忠诚、坚强和良知;清风在呼唤,呼唤着爱和美丽;清风在呼唤,呼唤着幸福和本真;清风在呼唤,呼唤着……
请以“清风的呼唤”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这种题型审题是第一位的,审题时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对于“清风的呼唤”这个偏正短语的题目而言,有两个关键词——“清风”和“呼唤”,其中“呼唤”是写作的中心,“清风”则对“呼唤”的内容作了限制。对这两个关键词理解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其字面意义,二是分析其比喻意义。“呼唤”比较好理解,是指召唤、呼喊,在这里没有比喻意义。“清风”的字面意义是指凉爽的风,在这里是有比喻意义的,比如清廉之风、清正之风、清洁之风,再深入挖掘,这里的“清风”实际上代表了真善美。由此,我们可知,所要“呼唤”的内容从大的角度说就是人世间的真善美。围绕这一范围立意就不会失误。
在具体的写作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要注意题目是“清风的呼唤”而不是“呼唤清风”。两者是有区别的,所以写作中一定要注意是“清风”发出呼唤,是“清风”呼唤真善美,而不是我们呼唤清风。二、要注意化大为小。“呼唤”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切入的角度尽量小一些,比如可具体为“清风呼唤真诚”“清风呼唤友爱”“清风呼唤道德”“清风呼唤爱国心”等等,这样写作才能言之有物。三、要注意写具体。比如写“清风呼唤道德”,就不要一味地空喊口号,说套话、大话、空话,我们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或对现实事件的剖析具体突出问题。四、要注意抒情。这个题目的抒情性很强,在写作中,无论选择什么文体,都应该加强抒情性。(评分标准: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读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能够读出了世界的美丽多情;读身边的朋友,能够读出了自己的不足;读父母那张饱经风霜的脸,能够读出了生活的艰辛;读古今名人,能够读出了华夏历史……生活本是一本无字的书,读上千遍万遍也不会感到厌倦。
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
请以“改变的代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请以“面对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明朝宣正年间,赵豫担任松江太守,每当见了来告状的人,就告诉他说:“明天来。”
如果你想生气,不要立刻表现出来,要等24小时。24小时过了之后,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即使想去揍人也可以,但一定要等24小时才能行动。
你对上述两则材料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以“等一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加命题的作文。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这两段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想做某事的人等上24小时。第一段材料中,前来告状的人,也许是因一时意气用事,过了一晚上怒气就全平息了,这不失为为官的良策,与那些易反复调查而自称英明的官员比较,这种冷处理可自动消除矛盾,方法着实高明。第二段材料中,等上24小时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缓冲,因为有时候太快反应、太快出手,难免使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是害人害己。由此可将立意与做事的智慧、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等联系起来,以下立意角度,供考生参考:①“等一等”是一种做事的智慧;②“等一等”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③“等一等”就是三思而后行,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④“等一等”不能是瞻前顾后,而是一种准确选择后的果断行动。等等。当然,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分析人不能“等一等”的原因,不能光说现象,否则文章难免流于形式,观点肤浅。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不得套作。
【答案】参考作文
早
有一次,去阶梯教室上课,老师正好在上面摆弄投影,我就在那里看桌子上“先烈”们留下的宝贵的“书法文化遗产”,上面歪七扭八的字体让我严重怀疑,他们未来擅长的专职是艺术字。上面大部分聊的是最爱某某明星,某某与某某王道,让我不胜厌烦,但是,很快还是有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那上面用一只圆珠笔,狠狠地写着“早”字,我很惊奇,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那桌子上,一共刻了三个“早”字,我不禁感叹,这人竟然比鲁迅先生还要疯,但是他亦或她,真的做到了这三个“早”吗?
“早”字,我只能做到表面的功夫。比如说每天五点或是四点半就起床,开始看书。然后又比别人提早做掉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然后细心检查,这就是“早”吗,我也许根本就没有渗透过。
犹记得,老师在教我们上《三味书屋》这一课的时候,特地强调了早的三个含义,但是现在早就已经忘记了,真是一种遗憾啊。
记得暑假的时候,经常会去学校晨练,起得很早,大概5:30就醒了,不能睡懒觉,不能赖床,每天睁着惺忪的睡眼,就这样,很懒散地和老爸老妈到学校绕操场跑上三圈(我们操场一圈四百米),在走上七、八圈,每天很早就起,有时候,会被周围锻炼的老年人调侃,“小朋友,起得真早啊!”
这时候,只能无奈的撇撇嘴。然后回来就是上素描课,一早上连个喘气的时间,都很短促,于是这般,就是生活中的早,早起,然后晚上却不早睡。这种早是很有负担的,明明很早的锻炼,可是我的体育并不是很好。
其实,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就要属那一次在北京旅行的时候,每天早上很早就要起来,而且也玩不到什东西。
早,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是,这一点韩寒好像做到了,但是也许,有时候“早”确实会让人联想到,早熟,早恋,这是不无道理的,其实零分作文的出现,是因为现在社会的随波逐流。
早,一切都要趁早,这句话,这个字,一定都对么?早,一切,都真的要趁早吗……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早”为题,有较强的思辨性。“早”可以是一种勤奋,成为人们追求的好习惯,比如小学里学过的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先驱者敢为天下先的壮志;同时“早”也可能是阴暗的,人们不赞成的,看到“早”,我们也许会想到“无利不早起”,“出名要趁早”等。因此,这个题目虽然感觉选择材料好像有些困难,但留给考生写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可以从正面立意,如人生路上早规划;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人勤春早;笨鸟先飞早入林;早睡早起身体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的成功很可能就因为做什么都比别人早一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也可从反面立意,如不要过早加重孩子的负担;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大器晚成;早恋早婚祸害无穷。如果写记叙文,记人叙事皆可,如从前起早贪黑一辈子饿肚子,现在不用起早贪黑却盖了楼房,买了小车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