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清”的释义有:①纯净;②寂静;③清楚……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是清白;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是清净;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是清高;做官清白廉洁称为清廉;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称为清平;人们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参考以上理解,以“清”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是一句精妙的棋语,却也渗入了生活中的认知特点,可以引导我们跳出生活的棋局,以清醒的头脑换位思考,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体味出人间真情,摒除不良习惯,保留一颗纯洁的心灵。

做一个旁观者,能清楚地理解父母之爱。一些青少年被父母百般呵护,却“当局者迷”,不理解他们的爱,而旁观,或许更能使他们领会父母之爱的细微和伟大。我以前常常会抱怨父母的唠叨,然而室友总会羡慕我的幸福。天冷,父母提醒我添加衣服,并不辞劳苦地跑来学校为我铺上一层又一层的棉絮,我不在意,以为是他们的责任;头晕,父母心急而担忧,为我买药买水果送牛奶,说牛奶和水果多吃对大脑有好处,我不感动,以为是他们的义务。室友轻轻的一句“你爸爸妈妈真好”,让我顿悟了他们的辛劳,他们崇高无私的爱。或许我们因为作为幸福的“当局者”,“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变得迟钝,变得麻木,变得冷漠。作一个旁观者,可以促使我们用清醒的大脑和敏锐的心去捕捉人间真情,体味人间真情,回报人间真情。

做一个旁观者,能清晰地认识自身错误。习惯,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犯错误,而作为“当局者”却难以感知和认识。在旅游景点巴黎圣母院,有一句“请保持安静”的中文提示;在珍珠港景区,出现了专门给中国人看的“垃圾桶在此”的提示;在泰国皇宫,亦用中文写着“请便后冲水”。很多人会因此愤慨,但仍会不由自主地继续在公共场合高声大嗓,乱丢乱扔,方便后不冲便池。作一个旁观者,以他人的心情看待自己的错误,你是否会感到其行之可恶,是否会觉得这是中国人的耻辱?处于局中,总是无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跳出局来,旁观自己的错误,才更能警醒自己,深刻铭记,从而彻底改正。做一个旁观者,可以帮助我们用清醒的认识敲碎恶习的桎梏。

做一个旁观者,能理智地调整人生方向。世人汲汲皆为何?采菊东篱,悠望南山,如此生活岂不惬意?何必淹没于喧嚣尘世,让浊流玷污了自身?渊明深陷污浊官场,却能以旁观者身份审视处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坚守心灵一方净土,怀抱千百年来文人的梦想,保留了最纯净的心灵家园。如今,做一个旁观者,需要我们从混浊的社会风气中跳出来,以清醒的头脑认识不良的风气,从而将其毒素从心中屏除,以纯净的心灵拒绝不良风气的污染,超世独立。

跳出人生的棋局,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或许能更清楚的了解他人,了解自身,了解环境,更正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诚然,旁观者清。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清”一词多义,可以不同意项的角度来为文章立意,也可以结合材料对“清”的解读来从正反两个角度立意:清白、清高、清廉、清净、清平、“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感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非金石所铸,岂能不知感恩。 

人生于父母,一箪食,一瓢饮,父母竭心尽职,以成其长,以育其德,以明其智,尔后乃成人,立于天地之间。世间百事,以孝为先,古有陆绩怀橘遗亲,黄香扇枕温衾,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传为千古佳话,吾辈应效之。 

吾尝闻古人有一牛,欲卖之于市,此人非不爱惜牛也,诚为不得已而为之。凡有前来问津者,其必问之:“尔待牛如何?”若人对曰:“如父母!”他必不肯卖,直至有一人曰待之如子女,其才忍痛卖之,此乃传为笑谈。可其中义理,所思深甚。岂人之待父母必不如父母待子女善邪?可怪也!可悲也! 

人之为人,应思恩图报。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言对也。父母之恩,远甚于滴水之恩也,而子女之所以报必甚于泉涌。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乃人之子女义不容辞之责任也。况如今生活已趋小康水平,更应事父母怡享天年,安享晚福。 

吾辈才十又八九,吾父母又才中年,故吾辈之职责不在奉养父母而在发奋苦学业。吾辈竭忠尽智,尽展才华,不使父母操心,不让父母生气,出人头地,此乃正道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闻道先乎吾者也。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乃古之遗风。古有程门立雪而求师。更有汉明帝执政“犹尊桓荣以师礼”,曾往太常府,令桓荣坐东面,设几杖,聆听师之指教;桓荣病,明帝躬亲登门看望。今有润之回故里,为毛禹珠老师献酒。更有画家张乐平不忘师恩,登门以谢陆寅生教导之恩情。由此足见师之重也。 

学高而为师,德高而为范。师者,范也,吾师其学而范其德。既为吾师,又为吾范,吾岂有不敬之不报之之理。既为吾师,吾视之如父母,待之如长辈,报之如恩人。吾辈应怀感恩之心,感师传道解惑之累,教书育人之苦;感师以生命之光,照我人生之旅途。吾怀美好之愿,愿师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愿天下尊师之风盛行! 

人生于天地之间,必固其本。而父母、师长,人之本也,不事父母,不尊师长,岂非舍本而求木茂欤?故吾辈应以一颗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解析】

试题分析:

一、理解“感恩” 

1、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情操。 

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良知,也是一种动力。 

2、感恩的实质是爱,因此,心怀感恩,就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热爱祖国;心无感恩,往往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甚至欺师灭祖、背叛祖国。 

二、“感恩”的对象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有恩情: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朋友的帮助,领导的栽培,大自然的恩赐,时代的赋予,国家的培育,苦难逆境的磨练,对手的锻造等等。 

三、写作思路 

对谁感恩——为什么感恩——如何感恩 

四、立意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感恩之心不可无。围绕这个中心,可以用以下句子作论点: 

1、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里。 

2、心怀感恩,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3、心怀感恩,能铸造辉煌的人生。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以“今日阳光灿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天阳光灿烂

今天阳光好灿烂。灿烂的阳光,透过窗户,带着五彩,暖洋洋地洒在教室里、桌椅上、同学们的笑脸上。

这节地方课很有趣,新来的老师让大家给某一位同学找优点。我心想,这老师挺逗的,难不成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大家,还是想让同学们之间更加友爱团结?正想着,老师却突然点到了我。

“于越,先介绍一下自己吧!”老师很和蔼地说。

 “啊?噢,噢。”我站了起来,做了一点简短的自我介绍。坐下了。

“别坐下,你到前面来!来来来!”老师竟然让我到前面直接面对大家。

我的心里像是揣了一只小兔子,既好奇又紧张,不知道同学们会怎样看我?

从我的座位到教室前面我觉得好像有一百多米长。我的心里怦怦直跳。

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这边刚坐下,那边又起来,说的都是我的好。有的说我漂亮,有的说我善良,有的说我大方,有的说我乐于助人……看着同学们的笑脸,我感动极了,因为我知道,大家绝对不是闹笑话,也不是看笑话,虽然个别有点小夸张,但都是真心的、真诚的。

正当我内心里觉得挺阳光挺灿烂的时候,老师却指着我对大家说:“于越就说了三个字‘必须的’。”教室里先是静了一秒钟,之后一阵哗然,接着哄堂大笑。我直接就傻了,就蒙圈了。天啊!我没说啊,我什么也没说啊!不知大家是笑话我还是笑话我还是笑话我,完全没有搞清楚情况的我竟然也跟着傻笑了起来。

下课了,我的心里五味杂陈,郁闷之中有些愤怒,愤怒之中又有些无奈。我明明什么都没说,老师为什么要拿我开玩笑?为什么要节外生枝?这不整我吗?

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我的两个好朋友围了过来,我强忍着泪水向她俩诉说了心里的委屈。可她俩却笑了起来。一个说:“于越,其实老师没有伤害你的意思,只是跟大家开了个小玩笑而已,我们都没有放在心上!”另一个说:“对啊,真的!大家都没有笑话你,真的!”我不敢相信。一直在旁边听着的同桌也凑了过来,说:“她俩说的是真的,你也太较真儿了!”

我的两个好朋友从来都是真心真意地对我好,她俩的话我信。我的同桌是个老实巴交从来不说半句谎话的人,他的话我也信。于是,我的心里豁然开朗,阳光灿烂。

是啊,今天阳光好灿烂!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本题题目“今天阳光灿烂”中的关键词是“阳光”,修饰语是“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应该取其比喻意,喻指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文章所写内容应该弘扬主旋律和释放正能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以“成功的动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记叙文除外)。

参考例文

成功的动力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品质,他们所有人的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海伦·凯勒是全世界众所周知的文学家:她在20世纪用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是一个生活在__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总共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

一个生活在__中的残疾人有着伟大的理想去创造这个奇迹,全靠了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去面对生活,终于在__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的一面,最后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一个生活在__中的残疾人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作为没有身体缺陷的人,我们难道没有这些品质吗?查阅世界上名人的简史,他们从小都有伟大的理想,都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去面对人生的坎坷,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在中国,也有一位患有肌无力的文学家——张云成。刚出生时,医生就给他判了死刑。但是他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活了二十三个春秋。他虽然只上过一天学,却发表了十七万字的文学作品。他是一个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会放弃的人。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海伦·凯勒和张云成都没有选择放弃,选择死亡,一个珍爱生命的人在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会放弃。我们要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都是有意义的,不要放弃希望,哪怕是__中的点点光芒,只有这样,才会成功。

【解析】

试题分析: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本题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

该题学生必须准确理解题意,并能联想到比较切合的事例来完成论证,且首尾照应。文章“叙议”结合要好,“叙例”能做到更充实,与观点的结合更紧密,应再紧紧围绕观点叙述;“析例”时要增加对一件或一类事实材料的精当点评,这样才利于论证的深入;“议例”经过评析论据材料,使论证更深入,去深化主旨;当然,文章开篇应入题更简明快捷;另外修改后的文章开篇更简洁;论证后面部分引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增强了论证力度,使全文主题更深刻;语言表达要优美有文采。以名人的典型实例,展开有力的论证,例子恰当,有时代气息,从而使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使观点论证更充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以“自然,生命的养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极致;小桥流水,蝉吟虫唱,斗转星移,珍器古玩,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美景奇观;……。

世间万物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请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懒惰其实是一种忙忙碌碌的、过分活跃的状态。这种活动赶走了美妙的休息或平衡,没有它们就不可能有诗歌、艺术或思想——这些都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

——索尔·贝娄

请以“懒惰和忙碌”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审题与立意:①此处的懒惰不是指好吃懒做,而是一种“放空”的状态;②把握“懒惰”与“忙碌”的辩证关系:首先,可将两者理解为“空”与“满”的关系,过空、过满都不可取,张弛有度才是合理的生活规律;③讨论“懒惰”的价值:材料中的“懒惰”是“无用之用”,看似无用,实则为一种充满张力的“白日梦”状态,充斥天马行空的思维活动,它能让我们的生命有一些有益的思索、无功利的装饰,一不小心,这些或成为一个美丽的发现,人的可贵也就是能思考、有思想的可贵。

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40—31)二等(30—21)   三等(20—10)     四等(1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附加题(20分,选择题每题3分)

请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的长寿花在居室一隅,怯怯地开着。那寂寞的小生命,在花潮侵袭之前,独挑着一朵嫣红,显得那样小心翼翼。是谁说一朵花藏着一个灵魂——那它的灵魂该是多么的倔强,一心一意要为料峭的寒春留下美的凭证。

而我,痛恨那些从它的身边昂首走过的人们。不肯向细微低头的人,绝不会发现生活的伟大之处。如此弱小的花朵在这巨大的时代中,显得无足轻重,谁还会拥有一颗“为花忧风雨”的心呢?可我相信,平凡的感动与深刻的思索,俱来自对生活,对人生最细微的体会。

以上是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下的文段,读完后你获得怎样的感悟,请以“细微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例文

细微深处

墙角的花儿开了!热烈的唇吻向每一滴雨露、每一缕清飔;我的心也随那火焰跳动,只想与全世界一同品呷这一秒的欣喜。

我的长寿花在居室一隅,怯怯地开着。那寂寞的小生命,在花潮侵袭之前,独挑着一朵嫣红,显得那样小心翼翼。是谁说一朵花藏着一个灵魂——那它的灵魂该是多么的倔强,一心一意要为料峭的寒春留下美的凭证。

而我,痛恨那些从它的身边昂首走过的人们,不肯向细微低头的人。绝不会发现生活的伟大之处。如此弱小的花朵在这巨大的时代中,显得无足轻重,谁还会拥有一颗“为花忧风雨”的心?可我相信,平凡的感动与深的思索,俱来自对生活,对人生最细微的体会。

想起日本女诗人加贺千代一次清晨的经历。她晨起穿花园小径去提水,走到井边发现“朝颜”蔓儿爬满了井口,她立刻转身到邻家提水,不加思索。后读到她为此写的俳句,我再也无法将目光从她的身上移开:一个肯为自然让位的诗人,她的心该是多么谦卑又多么高尚。清晨她的一个转身的细节,深深地牵动着我、牵动着一代人,牵着一个世纪的感动。而那“朝颜”,只是平素不屑被人们收纳的牵牛花。

还有季羡林先生老年养的一只老猫。晚寝,季老都有个习惯,即在被褥上铺一层布。半夜一股暖气透过两层棉被扑到他的双腿上——老猫爬在他的腿肚处睡得正香。季老便僵卧着一动不动,即使又酸又疼也强忍着,免得惊了猫儿的清梦。“此时它也许正梦着捉住了一只耗子,只要我腿一动,它这耗子就吃不成了,岂非大煞风景。”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而联想到当下有多少人,遇上黏人的小猫蹭上来,不是憎恶得一脚踹开?我不禁要落泪了。

泰戈尔绚烂的哲思,未尝不是由天地间一只飞鸟点燃。梁实秋闲适的情趣,又何尝不是由一枚小小的棋子敲开?生活,总向着细微之处;细微之处,又深含着人生。女诗人之于朝颜,季先生之于老猫,那份对生命细致入微的敬重,衔着人世间最深的秘密。

此刻的我明明只有十八岁,才将人生开启,对生命的意识还略显浅薄。然而,透过那生活中的风景,风景中的人格,人格中的美,我知道,生活的深义就在我低头的一瞬,在我花朵的蕊心,在我走向细微的入口。

懂得生活的人,吃完青菜留下菜心种在花盆里。我恍惚地注视着盆中的菜心,忍不住追问它:生活,细微深处藏着你梦幻的眼睛,对么?

当然,一棵菜心,只能深笑不语。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细微”,是指细小的事物;“深处”,是指精神、实质,或者是本质、特征等。俗话说“细微深处见精神”,“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这道作文题可以写人,通过人物事迹的叙写,来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或精神、品质;也可以叙事,选取社会生活、校园生活或者家庭生活的小事,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揭示时代的风貌、社会的变革、道德的回归、风俗的演变、人性的复苏等等。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来说,大都是“虚”的。例如“细微深处”这一作文命题就是“虚”的,因为什么是“细微”,大小难以把握;什么是“深”,程度不好捉摸。作为考生而言应该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扩大题目的内涵。就“细微深处”这一命题,我们就应该转化为实,扩大它的内涵:细微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见艺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记忆的湿润又一次沾染神州的舞台,当疏离的神色又一次闪现于频频过客的面容,是否会有人想起,那夜,那歌,那浅笑,那寂寞。清风在呼唤,呼唤着忠诚、坚强和良知;清风在呼唤,呼唤着爱和美丽;清风在呼唤,呼唤着幸福和本真;清风在呼唤,呼唤着……

请以“清风的呼唤”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这种题型审题是第一位的,审题时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对于“清风的呼唤”这个偏正短语的题目而言,有两个关键词——“清风”和“呼唤”,其中“呼唤”是写作的中心,“清风”则对“呼唤”的内容作了限制。对这两个关键词理解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其字面意义,二是分析其比喻意义。“呼唤”比较好理解,是指召唤、呼喊,在这里没有比喻意义。“清风”的字面意义是指凉爽的风,在这里是有比喻意义的,比如清廉之风、清正之风、清洁之风,再深入挖掘,这里的“清风”实际上代表了真善美。由此,我们可知,所要“呼唤”的内容从大的角度说就是人世间的真善美。围绕这一范围立意就不会失误。

在具体的写作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要注意题目是“清风的呼唤”而不是“呼唤清风”。两者是有区别的,所以写作中一定要注意是“清风”发出呼唤,是“清风”呼唤真善美,而不是我们呼唤清风。二、要注意化大为小。“呼唤”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切入的角度尽量小一些,比如可具体为“清风呼唤真诚”“清风呼唤友爱”“清风呼唤道德”“清风呼唤爱国心”等等,这样写作才能言之有物。三、要注意写具体。比如写“清风呼唤道德”,就不要一味地空喊口号,说套话、大话、空话,我们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或对现实事件的剖析具体突出问题。四、要注意抒情。这个题目的抒情性很强,在写作中,无论选择什么文体,都应该加强抒情性。(评分标准: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读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能够读出了世界的美丽多情;读身边的朋友,能够读出了自己的不足;读父母那张饱经风霜的脸,能够读出了生活的艰辛;读古今名人,能够读出了华夏历史……生活本是一本无字的书,读上千遍万遍也不会感到厌倦。

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