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他一下车,歌迷们便蜂涌而上,纷纷争相拍摄,请求签名 B:登上__城楼,他浮想连翩,热泪夺眶而出 C:“熵”是表现系统内部无序和混乱程度的量度,其降低表明系统的进化和有序 D:由于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突显,该文件将对中美未来经济合作具有重大影响,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所谓“建筑艺术”指的只是建筑的“艺术性”,单纯就此而言,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纯艺术的“艺术性”相比较,有时并不在其下,甚至还可能超过而且不可替代。但除了纪念碑、纪念塔、凯旋门等极个别者几乎可以视同为雕塑那样的纯艺术以外,建筑多具有实用功能,不能与其他纯艺术作品简单混同。 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 )。
A:建筑艺术与纯艺术有差异 B:建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C:建筑中只有部分是纯艺术 D:建筑艺术具有不可替代性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思想从来都是个人的思想,一个思想家决不能去控制、操纵其他人的灵魂,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独立的。因此,思想家的使命,只在于表述以他自己的眼光、角度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而不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一切人共同的事。 对这段文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想家都有局限性 B:思想家都是个人主义者 C:思想家只能传达自己的思想 D:思想家对世界不会产生影响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 融电子写作、电子编辑、电子检索、阅读与电传网络于一体的电子期刊网络出版的兴起,加快了“无纸信息社会”的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期刊出版模式。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阅读电子出版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电子出版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期刊出版方式,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电子期刊网络出版的兴起,加快了“无纸信息社会”的进程 B:阅读电子出版物将成为世界潮流 C:电子期刊网络出版的兴起对传统期刊提出了新的挑战 D:电子期刊网络较传统期刊更有生命力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 现代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直接联系越来越少。今天大企业的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报表来与自己的下级打交道,来获得信息和进行管理。这段话支持了这样的看法,即企业规模的日益增大:
A:带来了一些更好的企业管理方法 B:在企业中形成了一些不同的阶层 C:造成企业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紧张 D:使管理者可以更客观地对被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评价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这些内容,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我们把这些内容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的形式对外传播,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全世界塑造我们国家的文明、友好、开放、包容的形象。 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A: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B: 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途径 C: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D: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人类的行为不仅被先天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且也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不管你是否能意识到。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浏览网页,你可能被华丽的页面吸引。如果从浏览器的菜单中查看源代码,你会发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人类的行为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B: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 C: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 D: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唐末诗人罗隐曾作《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总体上看是对蜜蜂的赞美,但在具体寓意上却人云亦云。 您认为下列选项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诗人似有所悟,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 B::此讥有人横行乡里,聚敛无厌,而百姓不能自保。唐末社会动乱兴灭无常,故诗人有所感讽。 C::通过对蜜蜂的赞美与同情,为封建社会里无数终年辛苦难得温饱的劳动人民鸣不平 D::诗人将蜜蜂喻指劳动人民,同时也暗语了劳苦大众在那个时代下生活的迷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一缕清香
今天下了一天的雨。
走在路上,在雨中闻到一股清香。我喜欢这种清香,我也熟悉这种清香的芬芳,这是一种我叫不出名的树上飘下的、树枝上那寸许长的如韭菜叶般宽窄的白色花瓣所散发出来的清香,这样令人陶醉。有人说它是白玉兰,但我不敢肯定。因为我不仅见过照片上的白玉兰,也见过长在树上的真实的白玉兰。那是只有在初春才开花的,开花时树上没有一片叶子,光秃秃的树枝上缀满了大朵大朵白色的花,远远望去,像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少女,又像从天而降的圣洁仙子,在乍暖还寒的初春里淡然而又优雅地伫立着。
看到它们时.我怦然心动。
我不知道今天闻到的这种在雨中飘香的花叫什么名字。但在茉莉花开的季节,种花人把
莱莉花摘下,用线串成一串一串的,也把那种叫不出名的花摘下两朵与茉莉花一起串成项链。然后,花农把这些项链挂在竹竿上沿街叫卖。试想,这两种花搭配在一起,洁白,美丽,芬芳,怎能不讨女孩子的喜欢?很多女孩子一买下,就立马戴在脖子上,也有司机买来挂在汽车内的后视镜上。在故乡时,我偏爱白色的金银花、栀子花和槐花。那时,我曾种过一盆藤状的金银花。我把泥土从一楼提到二楼走廊的阳台上,再把土装在一个破边的陶瓷盆里,冬天种下金银花的光秃秃的根和藤蔓,春天就发芽了,而且长得很快。我开始把藤蔓搭在一米高的栏杆上,等藤蔓长长后又把它挂在屋檐下的晒衣架上,这株绿色的生命就成了立体的花架。就这样,随着藤蔓的延伸,花在整个走廊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微风中,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真是令人陶醉。父亲觉得这是个奇迹,因为他一直认为金银花多生长在野外,是不宜盆栽的,没想到它居然长得如此茋盛,开得如此灿烂,香得如此芬芳。
一转眼,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年。今年春天回家乡,母亲在河边洗衣服,还从小河堤上采摘了一束金银花回家,我把它插在一个陶瓷杯里,清香盈室,让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以前。
最有趣的还是小时候与小伙伴“偷”栀子花。端午节前后,是栀子花开得最旺盛的季节。 我们村有两户人家栽种栀子花,有一家就在我家后院。我站在我家的院子里,眯起眼睛透过院墙的缝隙,会看到满树洁白如雪的栀子花,大朵大朵的,馋得我垂涎三尺。那家的主人并不大方,她宁可让那些花在芬芳后慢慢变黄枯萎也不肯送人。我与小伙伴便趁主人不在家,我放哨,她去摘,摘花时的紧__摘到花后的喜悦是无法言喻的。
故乡有很多槐花,早春二月,槐树未长叶就已经先开花了。纯白的槐花一串串挂满每一根树枝,整个村庄都被这槐花的清香笼罩着。离村庄不远的铁路两旁也全是槐树,远远望去,简直就像两堵永远也无法交汇的望不到尽头的白色花墙,还可以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村里众多的槐树,每年都引来不少放蜂人,每到花期,他们早早就开着卡车,运来装满蜜蜂的箱子,搭上帜布帐篷安营扎寨,放蜂,酿蜜。
我想蜜蜂采蜜是快乐的,放蜂的人也一定很快乐,因为他们总是与花在一起。看着花的颜色,闻着花的芬芳,更解花的心事——他们珍惜花开花落短暂的美丽瞬间,利用它们最本质的花粉来酿蜜。
这些小小的槐花,奉献给人们的,是清香和甜蜜。
遗憾的是,在我离开故乡不久,就听母亲说村里的槐树都被砍光了,铁路两边的槐树也被砍光了。原来,有些村民在公路旁建房,老屋的宅基地留下的,都是断垣残壁。铁路两旁的槐树被砍去后种上了小麦,放眼望去,满眼的麦浪随风起伏。我再也找不到儿时夏天在铁路两边空旷的草地上放牛,坐在槐树下乘凉的美好时光了。
怀着对这些花的眷恋,在福州我也曾买过一盆栀子花。我把它放在阳台上,每天早上都要去看看。花蕾一天一天地丰满,颜色由青变绿,花蕾的末端慢慢由绿泛白,花瓣绽开后,花朵洁白如玉,淡雅芬芳,让我久久不肯离开。
看着这些白色的花,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雍容华贵的牡丹、娇艳欲滴的海棠、艳丽妩媚的芍药,它们虽然更加浓艳却淡而无味?而我钟爱的金银花、栀子花,槐花,还有南方的茉莉花以及那不知名的白花,都只是洁白如玉、不饰粉黛,却芬芳袭人。
一位花商道出其中的奥秘,他说: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和快乐。他说:“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白天,人的心太浮,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这些美丽的精灵,带给我的不仅是一缕缕清香,我更陶醉于它们纯洁、朴素的品格……
结合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看到它们时,我怦然心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白天,人的心太浮,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题目“那一缕清香”文中却没有点明是哪种花的清香,这是为什么?
作者为了突出“那一缕清香”,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至少两点)。
花本无浓艳淡雅高低贵贱之分,全在人的主观意识。人们往往赞美有些花,贬低有些花。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1】(6分)(1)第一,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了激动欣喜的心情;第二,承上启下,由看到的白花,引起下文对金银花、槐花、栀子花、茉莉花等的联想和对往事的回忆。(4分,每点2分)
(2)人们追名逐利,心气浮躁,往往失去纯洁质朴的本性,便难以发现真正美好的事物。人若沉静、朴素、单纯,就会收获更多的芳香和快乐。(2分)
【小题2】作者不点明花的名字,更显得含蓄深刻。(2分)一是不需要点明,无名之花才平凡,才能反衬她的纯洁质朴的品质。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她也许就是白玉兰、金银花、槐花、栀子花、茉莉花等,她是所有的素洁而清香的花。三是花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品质,正如我们人的名分地位并不重要一样。(后面三点理由,答到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小题3】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作者从正面写了花的“清香”“芬芳”“像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少女,又像从天而降的圣洁仙子”,又写我“偷花”“种花”,“蜜蜂酿花蜜”等从侧面写花的芬芳美丽。②联想和想象。 作者由这种我不知道名字的花联想到白玉兰、金银花、槐花、栀子花、茉莉花等,把美丽的花的扩大了,意蕴更深刻。③对比。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对淳朴品质的失去感叹;“雍容华贵的牡丹、娇艳欲滴的海棠、艳丽妩媚的芍药”与“ 白色的花”对比更显出其素洁淡雅。(答象征、拟人也给分。答到两点即可。其中写法1分,分析2分。共6分。)
【小题4】开放性题。从以下三种角度阐述均可:一是赞成作者的观点,爱洁白淡雅的花,做人也应该这样。二是鲜艳浓丽的花也值得赞美,因为热烈蓬勃,有个性,富有生命力。三是人不应该以个人爱好来评论花的好坏。只要考生阐述合理就给分。(4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