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德国科学家贝特·魏茨泽克独立地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这甚至早于核裂变模型的提出。然而,与能够在室温下进行的裂变不同,聚变发生需要巨大能量。这是因为当两个带正电的氢原子核靠近的时候,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相互间的斥力将阻碍聚变的发生。要克服这种阻碍,只有两种途径:强大的引力,或上亿度的高温。然而,地球上并不具有太阳那样强大的引力场。因此,要想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只能依靠上亿度的高温。   下列对“核聚变”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太阳能源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    B: 与能够在室温下进行的裂变不同,核聚变发生需要巨大能量    C: 两个带正电的氢原子核靠近的时候,相互间的斥力能够阻止聚变的发生    D: 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发生核聚变,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强大的引力和上亿度的高温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 有的家庭是老子尸骨未寒,儿女们就为争夺遗产大打出手;有的子女无心赡养老人,却一心盯着父母的钱袋,无暇他顾,时刻要算计到自己手中;有的父母为给子女留下丰厚的遗产,不惜违背国法,徇私舞弊要捞一大票;有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巨额遗产,却也因此丧失了上进的志气,成为社会的“寄生动物”。为消除这类现象,开征遗产税显然是很有必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父母留给子女丰厚的财产对子女的成长不利 B:争夺遗产破坏了家庭伦理 C:遗产税的开征也是势在必行 D:开征遗产税可以公平地分配遗产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 我国目前正在实行一个“大豆行动计划”,向城乡居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大豆加工制品,以解决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在植物性食物生产中, 唯有大豆是可大量直接生产的优质蛋白质食物。专家说,目前我国人们的食物消费中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比例偏小,特别是农村居民的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大豆行动计划”的对象是城乡居民特别是中小学生 B:在植物性食物生产中,大豆是唯一可大量直接生产的优质蛋白质食物 C: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普遍存在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的问题 D:我国实行“大豆行动计划”以解决城乡居民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的问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局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科学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在世界各地进行的510万次海洋测量分析后指出,全球变暖时,大多数热量被海洋吸收。在过去40年间,海表下300米内海水温度平均升高了0.31摄氏度,3000米内水温平均升高0.06摄氏度。 下面对短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科学家对海洋做了长期大量的测量分析工作 B: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测量分析发现地球正在变暖 C:美国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时热量大部分被海洋吸收 D:美国科学家以大量数据证明海水温度在不断升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已经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瓶装饮用水的“真实身份”了。在商业部制定的软饮料分类国家标准中,瓶装饮用水是作为“饮料”一类定义的,其中包括了“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现在几乎没人把它当作饮料。它并非像形形色色的碳酸饮料那样可以选择,在人们看来,它们是一个整体,是城市日常生活饮用水源的组成部分——可供选择的,无非是品牌。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对瓶装饮用水的定义需要修订 B: 市场上瓶装饮用水的品种太少 C: 各种品牌的瓶装饮用水差别甚微 D: 喝瓶装饮用水已是极其自然的事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建筑同样是有生命,有它的生命史。它不仅发生、成长,而且会成熟、转换、兴亡。生命是灵动的,建筑也同样是灵动的,是一个活体,所以它才倾注有那么多人类的情感。情感是生命的确证。生命需要空间,建筑与空间更是无法割裂,空间是它生命的舞台。同时,生命拥有历史,建筑也是活在时间中的,离开了时空,无论生命还是建筑都不存在了。但托庇于时空,生命与建筑却可以超越出来,进入无限与永恒——而这,正是建筑美学所追求。 对以上文字在原文中的作用推测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旨在论证建筑生命史 B:这段文字作为后文阐述建筑美学的引子 C:为接下介绍建筑美学的历史渊源埋下伏笔 D:对前文关于建筑美学的论述进行总结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把他笔下的人物描绘得如此雄壮、有力。在意大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魁伟强劲、丰满秀美的人体艺术作品时,就会深深地感到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使我们对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渊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段文字是在谈文艺复兴运动与( )。

A:意大利 B:现代体育 C:人体艺术 D:米开朗基罗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宾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其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A: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 B: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境艰难 C: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 D: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现在科学发燕尾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能物理、基本粒子 [a]。这些学问实际上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b]。 从17世纪的牛顿力学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宏观世界。[c]到了20世纪初,发生了两件事。一是量子力学的出现。量子力学研究的是比分子更小的东西。量子力学中分子的大小为10的负8次方厘米[d]。在这种尺度下,牛顿力学[ ],要用量子力学。二是广义相对论的诞生。如果范围扩大到比太阳系还要大。如银河系像个大盘子,直径为10万光年,对这样大的范围进行研究就要用广义相对论。所以天文学家说,宏观尺度以上还有一个层次叫字观。这样,科学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 ),研究对象分别是银河星系、山川物体和基本粒子。 随着自然科学发展,现在发现微观世界中,物体之间有多种作用力。物理学家为了把这些作用力统一起来,就必须考虑一种新的作用力的场,这种场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希格斯发现的,被定为“希格斯场”。这种场远比基本粒子小,它的大小为10的负34次方厘米。所以,微观中又了一个新的概念,这是微观的一个层次,称之为“渺观”。  文中( )处恰当的措辞是:

A: 最大的是宇观,最小的是量子力学研究的微观,其次是宏观 B: 最大的是字观,其次是宏观,最小的是量子力学研究的微观 C: 最小的是最子力学研究的微观,其次是宏观,最大的是宇观 D: 最小的是量子力学研究的微观,最大的是宇观,其次是宏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锁在箱子里的思想

杨汉光

爷爷是个人人崇敬的思想家,我从小喜欢读他的著作。中学毕业时。我很自然报考了文科,准备将来和爷爷一样,做个思想家。爷爷却皱起眉头说:“做思想家有什么好?还是考理科,学点实在的东西吧。”

我不听爷爷的劝告,最后还是坐到大学的教室里,学起哲学来。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痛苦地发现:爷爷其实是个毫无思想的人,他的所有著作.都是用自己的话讲别人的思想。

四年大学的重头戏是写毕业论文,我鬼使神差地想写爷爷,题目叫《一个没有思想的思想家》。看着这个题目,我自已都吓了一跳。我把提纲拿给指导老师看。他还没看完就跳起来:“你疯了!如果你敢写这个论文,我就不认你这个学生。”

我是个有头脑的人,怎么能只贩卖别人的思想而不表达自己的看法呢?我暗中继续写那篇《一个没有思想的思想家》。写成后,我起了个“小丁”的笔名,将文章寄给杂志社,一直寄到第八家,才成功发表。文章登出来后,立刻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支持我,更多的人维护爷爷,两派激烈争论。我自然冲在最前头,有一阵子,我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参加论战。我对爷爷太熟悉了,每篇文章都打在他的七寸上。弄得爷爷的追随者暴跳如雷。论战正酣的时候,父亲打电话来,说爷爷想见我。叫我马上回去。

我很不情愿地回到家,爷爷在书房里,他说:“小丁同志.请进来。”

我走进爷爷的书房,忐忑不安地问:“爷爷,您怎么知道小丁是我?”

“我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想不知道都难啊!”爷爷坐在太师椅里,他瘦多了,脸上的皱纹折

叠得厉害。爷爷的目光也大不如前了,好像两把燃烧了八十年的火炬,正在渐渐熄灭。一向强大的爷爷,转眼间成了个可怜的老头。看得出来,“小丁”同志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爷爷说:“我拿样东西给你看。”他从太师椅里站起来,可身体一晃,踉跄了一下。我赶紧伸手去扶爷爷,没想到爷爷轻飘飘的,我没用多大劲,就把他带离了地面。

我难过地说:“爷爷,您太轻了。”

爷爷指指书柜顶上一个大箱子:“把那个箱子拿下来。”

打开箱子。里面是爷爷的手稿。满满一箱。爷爷抽出一叠手稿递给我:“你看看。”

我勉强接过手稿,敷衍说:“好。我拿回房里看。”

爷爷猜透了我的心思:“你现在就看。”

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读爷爷的手稿。出人意料的是,爷爷的手稿和他出版的那些著作竟然完全不同,字里行间充满真知灼见,发前人所未发,我越读越佩服,最后彻底投降了:“爷爷.您太棒了!”

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读完爷爷的手稿,发现爷爷是个真正的思想家。

这么好的手稿,为什么不拿去出版呢?我疑惑不解,爷爷淡然一笑:“正因为没拿去出版,我才能活到今天。我是写给自己看的,有你一个读者,已经是破例了。”

把一生的成果锁在箱子里,这样活着跟死去有什么不同?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无论如何要拿他的手稿去出版。爷爷只好让步说:“好吧,但你要让我最后修改一次。”

当晚,爷爷在书房里修改手稿,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没出来。我怕他累坏.就去看看。推开书房的门时,我惊呆了。爷爷坐在太师椅里.面前是一堆纸灰,他手里还拿着一张未烧完的手稿。

“爷爷,您怎么把手稿烧了?”

我连问几声,爷爷都没有回答。摸他的额头,冰凉。爷爷已经去世多时了。

我把地上的纸灰捧回箱子里,锁好,那是一个思想家不敢让人知道的思想。

(选自《小说选刊》2010年第l2期,有删改)

小说设计“我”写《一个没有思想的思想家》的情节有何作用?

理解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爷爷,您太轻了。 (2)爷爷,您太棒了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文字的妙处。

你怎么看待爷爷的这种处世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1】(1)照应前文“我”对爷爷的认识:爷爷其实是个毫无思想的人。  (2)引起下文的论战及与爷爷的对话,为爷爷是个不敢表达自已思想的思想家张本。  (3)这一设计使小说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注:答出萁中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小题2】(1)既指爷爷身体羸弱轻飘,又指爷爷人生过得没有分量;表达了“我”对爷爷的同情。  注:答对一点得l分,两点得2分;第一点中如只答“爷爷身体赢弱轻飘”也给1分。(2)爷爷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著作充满真知灼见;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敬佩和赞赏。注: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

【小题3】(1)运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爷爷的肖像,使爷爷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通过肖像刻画,揭示爷爷孤苦无奈的内心世界。  (3)语言生动形象,如“折叠”词语的移用;“火炬”“渐渐熄灭”等。 (4)为下文爷爷的去世做铺垫。  注:答对一条得1分,满分共4分。

【小题4】(1)理解。人在社会(环境),往往身不由己。  (2)赞同。生活在那个时代,就应该明哲保身。  (3)反对。人要活出个性,活出自已。  注:以上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并且能够结合文本阐述理由,自圆其说,有一定深度,即可给满分6分;否则酌情给分。如果学生的答案把(1)(2)糅合在一起回答,也算对。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