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梯 子(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对他的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闪到了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的。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子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

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花?请找出来并分别简析其作用。

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更不必说了。”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何况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

【小题1】A、E (4分) (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人物、主题、情节是构成一篇小说必不可少的“三要素”;C项中的“这一情节不真实”评价错误,违背了小说创作的原则;D项中的“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错误,作者并没有将两者作对比的意思,并且,这篇小说的主题也不在这方面。)

【小题2】(6分) 爱儿子;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教育儿子;是一位具有难得的理性的好父亲。 (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鉴赏能力。与儿子一起放风筝,温和地对儿子笑,这些都说明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攀上梯子,父亲“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阻止儿子下来,巧用这个场景教育儿子,当儿子不敢跳的时候他又鼓励儿子,接住跳下来的儿子给儿子惊喜,又说出一番教育儿子的话。做此题,要抓住儿子爬梯子这件事,思考父亲前后说的意思截然不同的两句话。)

【小题3】(6分)文章开头,提到了“墙头上的野花”,(1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1分)文章第七段,“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1分)生动地描绘出儿子笑声的欢快和开心;(1分)文章倒数第二段,写“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1分)形象地描绘出儿子的灿烂笑容,表现其内心由惊惧转为欣喜的变化和对爸爸的感激之情(只答开心不给分)。(1分)  (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时应首先找出文中提到花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些关于花的描写是环境描写还是人物神情描写。一般来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交代起因、引起下文、为人物活动搭设舞台等作用,中间的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作用,结尾处的有升华主题的作用。本文开头对野花描写就有引起下文、交代故事起因的作用。对表现人物神情的花的描写,毫无疑问就是用来表现人物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内心特点,做题时就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儿子攀上梯子摘风筝时是高兴开心的,所以作者说“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跳下梯子,爸爸接住了他,他的内心由惊惧转为惊喜,所以作者说“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以此表现他的笑容灿烂。)

【小题4】(6分)示例一:“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的话,更不必说了”,我赞成这句话。第一次爸爸是用这件事让儿子记住,这个世界上除了有好人还有坏人,坏人会用甜言蜜语欺骗善良的人,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说的话也不可全信,应该记住在这个社会上不可轻易相信任何人。

         示例二:“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我赞成这句话。爸爸最后给儿子的教训说明了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任何人都靠不住的,人与人之间还有“信任”这种最美好的感情,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坏人还有更多的好人,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互相信任的,尤其是自己的亲人。


解析: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调查显示,新闻记者的职业和网络关系密切.但只占上网人数的 1 . 8% ;与大量青少年学生网民(占总数的19 . 3 % )相比,教师和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上网太少(分剧占网民总数的5 %和 3 . 4 % ) ;与月收入 500元以下和500 元~1000元的人群(分别占网民总数的21 %和 29 % )相比,收入较高的人们的上网比例并没有很大提高;从事商贸活动的人员上网人数只占总数的5.8%.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A:职业与上网没有直接关系 B:网络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C:电于商务没有在中国获得真正的发展 D:收入越高,上网人数的比例越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各种产业培养劳动力。学生接受完职业技术教育后就直接进入劳动队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有较直接的关系,它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需要调剂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等。当然,也有诸如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联系,它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规划和发展。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B: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先应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 C: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个别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联系 D: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多数专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发展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医学专家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音乐家的天才与其大脑的关系。认为音乐家左、右半球是均衡发展的,大脑的右半球负责旋律和音调的识别,左半球负责节奏和乐理的调节、实施。 这段话直接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音乐家的天才( )。

A:是大脑的右半球负责旋律和音调识别的结果 B:是由于音乐家大脑左半球负责节奏和乐理的调节、实施的原因 C:与音乐家大脑左右半球均衡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 D:是音乐家很早以前就具备了的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电信业务中,我国国际电话通话费过高,严重影响国际电信业务的增加,而市内电话亏损,1995年,全国亏损六十亿元。调整后的国际电话通话费标准平均提高20%。长途电话在价格总水平不提高的前提下,简化计费等级。为减轻农民负担和用户安装电话的负担,降低农村电话通话费和城乡电话初装费。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 我国国际电话通话费过高,严重影响国际电信业务的增加,不利于国际交流。 B: 我国国际电话通话费过高,市话收费过低,发展极不平衡。 C: 国家改革电话费管理制度,提高市内电话通话费,降低国际电话通话费、电话初装费和农村电话通话费。 D: 国家下大力气调整电话收费价格,改变不合理现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DN

A:的分子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种理化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DN A.上碱基排列顺序即遗传密码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即使在正常情况下, DN A.复制过程中也发生频率极低的突变。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DN A.(   )。 A. 分子结构的可变性很强 B: 可能发生变异 C: 非常容易产生基因突变 D: 只有在特殊情况才可能为异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65年5月,考古学者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猿人化石,定名为元谋猿人,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 能最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 云南元谋猿人发现在1965年 B: 元谋猿人发现在云南元谋 C: 元谋猿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代猿人 D: 元谋猿人因为发现在云南元谋而定名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实践一再证明,历史就是在不断“越轨”中前进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 B: 历史不是一个和平发展的过程 C: 历史的发展在于不断打破常规 D: 历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某些人的越轨行为导致的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九五”是我国本世纪末最后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性五年。“九五”时期,我国的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不仅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新体制,而且要顺利实现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的目标。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还会持续到下世纪二、三十年代。“九五”作为承前启后的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 “九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B: “九五”期间任重道远 C: “九五”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 D: “九五”目标宏伟远大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所谓盛世。盛世的出现是和法制的相对健全分不开的,法制是推动盛世出现的条件,又是盛世的外在标志。从来没有无法制的盛世,也从来没有盛世而法制衰微的现象。即使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在立定脚跟之后也急于立法,以适应统治广大汉族地区的需要。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

A: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盛世 B: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盛世是与法制的健全分不开的 C: 盛世需要法治,法治促成盛世,这是一条必然规律。我们应当借鉴历史的经验以法治国 D: 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入主中原以后总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汉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