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当枪声平息下来后,我爬出帐篷,看到那名向我要烟的男子脸朝下趴在那里。周围的人说,他已经死了,显然死于心脏病发作。这也是许多刚果人的结局,不死在枪林弹雨中,也会死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中。 从以上文字推测作者目睹男子死亡的情绪中包含最主要的是:
A: 淡漠 B: 悲悯 C: 谴责 D: 愤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喜欢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对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顾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在本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的比喻要说明的道理是( )。
A: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B:体会美感应凭直觉不能凭反省 C:如果过于专注,反而不能获得美感 D:美感与快感永远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电于产品容易受到突然断电的损害.断电可能是短暂的,才十分之一秒,但对于电子产品却可能是破坏性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不间断电源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以及其它电子设备.不间断电源把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再对蓄电池充电。这样,在停电时,蓄电池即可以弥补断电的间歇。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断电对电于产品的损害 B:如何用蓄电池防止断电损害 C:防止断电损害电子产品的办法 D:不间断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发展必然引起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改变:一种是“顺向改变”,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生态平衡;另一种是“逆向改变”,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破坏生态平衡。精神生产,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和应用,则会扩大和加深上述两种改变。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口生产总是破坏生态平衡的,因而一般属于“逆向改变” B:精神生产有比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更为积极的作用 C:精神生产存在着“顺向改变”和“逆向改变”两种可能性 D:科学技术发展总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应该说是“顺向改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禅悟红茶
马亭华
茶花开了,总会让人想起这含苞的春天,想到红茶的一生要经受多少煎熬,一枚瘦到最后的茶,瘦出的是风骨和君子品性,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红茶的蕴藏太富有,内涵是一派甘醇的心境。
把春天泡成一壶鲜红的茶。水中有山,山中有雾,雾中有林,林中有甘露,微苦,掬一捧情丝入壶,撒三两点眼泪冲泡。月光,但须文火煮茶,松涛的背景,但须山谷的清音,满筐春色溢出了石壁。
真正的好茶总是挟天地之灵气,禅于内,形于外,最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火汤中舞蹈。跳跃的茶的小小嫩芽,却有铁的品质,有蝶的梦境,好茶最好是用好泉水泡冲,那种感觉会让你顿时感受到清纯的雪沸腾着,冶炼着玫瑰的幽香。
端起一杯茶,轻轻品味,就品出了高蹈的灵魂,就瞧见那每一枚绿叶都__神圣的光芒。用茶盖轻轻撩拨茶汤,杯沿上常常浮起如烟的丝绸,给人启迪,开悟,像启明星的眼睛常常打开了凡人拥塞的思路,茶盖和茶杯沿叮当响碰,越发让人听出紫砂烧制时暗藏着的春雷的爱,深奥的紫砂,响彻着内心清脆的泉音。
细细地看一枚枚茶叶,会顿觉情致盎然,妙趣横生。一枚枚茶叶在茶杯里荡漾,如舟子涉过浩波飘渺的春雨江南。好的茶叶,像极其懂得修行禅悟的人。红色的海洋里有苦胆,有古老的香,在岁月的画卷中展开唐诗的韵味。
茶的心中仰慕名山圣水,自然显露锋芒。洗尽一生的疲倦,超然物外,情致高洁。像修行的高僧,又似山中的隐士,忽而峰回路转,坐看风行云起,青山云雾,你守住自身的香,那是一生的苦,令人刻骨铭心的微苦。
茶是极受中国历代文人厚爱的,红茶经历了火与水的洗礼,经历了炼狱般的苦,修行连着苦痛,那些志趣高远的人,内敛的心灵,渴望着舒展和飞翔,文人敞开胸怀,以笔端墨意拥抱这滚烫的生活,在奋起与求索中恣意流转。
为茶为诗,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自强自立,孤峰清高,左右逢源,九曲回肠。因为茶而香飘万里,因为茶而和谐富足,美名远扬。
那清香袅袅的茶,泛着青铜之韵的茶,笑傲风霜雨雪的茶,把最嫩的心尖供奉出来。把荒凉留给山坡,滴落的茗露,幡然醒悟了一个茶的国度。满山的气节和率直,一个民族的写真,心中藏纳了春天和大海。
意中有溪流,一滴水感知江河。
境中有天地,一枚叶彻悟山川。
中国茶真是神形俱致,内敛,通达,清润,禅悟,从容开阔的境界,深藏于内心的修为,在岁月里反复翻滚,腾挪,不停地涤荡自我。是一杯茶,帮我们涤尽一身的漫漫征尘。品茶人那一颗燥热的心,最终听从了命运、风和炊烟的召唤。茶总能可以君子坦荡荡,一副好茶生长出一个国家的精髓和民族希望。
座上红炉烹雪,漫谈禅茶诗酒,堂前碧叶舒展,已度过多少春夏秋冬。
满堂风雅颂,明吐茶道;半壶日月星,暗含禅机。
一杯红茶让你释怀良久,默念红尘,笑含杯中日月乾坤之深意。
(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请体会文中画线语句“红色的海洋里有苦胆,有古老的香,在岁月的画卷中展开唐诗的韵味”的含意。
文章中的前三段似乎与标题中的“禅悟”无关,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中国古代文人学士为什么厚爱“茶”?请结合文本分条陈述。
作者通过对“红茶”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结合自身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1】“红色的海洋”指红茶;“苦胆”既指茶的苦味,也寓指人生的苦痛;“古老的香,在岁月的画卷中展开唐诗的韵味”指红茶有悠久的历史,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暗指文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经历,有如冲泡红茶的过程,在苦味中弥漫出亘古悠远的香气。(词语的理解3分,句意整体把握2分)(5分)
【小题2】结构上:由 “茶花”开篇,并着力描写 “泡茶” 的过程,引出下文的“品茶”,为后文“悟茶”作铺垫。内容上:从“茶花”以及“泡茶”联想到“红茶的一生要经受多少煎熬”,展现了由茶中感悟到的君子的“风骨”和“品性”,从而也同样突出了标题中的“禅悟”。(结构分析3分,内容分析3分)(6分)
【小题3】①茶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火与水的洗礼,经历了炼狱般的苦”,与文人的修身正行中的苦痛类似;②茶叶被冲泡开的过程,像志趣高远的文人,内敛的心灵渴望着舒展和飞翔的感觉;以笔端墨意拥抱这生活,③滚烫的茶水,如同滚烫的生活,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自强自立、左右逢源,在奋起与求索中恣意流转于其间。④茶香飘万里,让文人美名远扬,感到生活的和谐富足。⑤茶蕴含着气节和率真,是一个民族的写真。(每点两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小题4】参考角度:红茶的炮制要经受诸多煎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火汤中舞蹈”,人生需要这种义无反顾的拼搏精神;饮茶可以提神,“像启明星的眼睛打开凡人拥塞的思路”,寓指心智的开启;茶能“守住自身的香”,正如人须坚定自己的信念;茶“神形俱致,内敛,通达”,正是人所追求的一种“君子坦荡荡”的状态。(能对原文中茶的色、香、味、形、神进行描述并能阐明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得4分;能围绕以上思路,结合自身体会展开思考,具有独特的见解,表述通畅,得4分)(8分)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意思的是( )。
A:一个作家的愿望是通过他的宣言表达出来的 B:作家的动机是否正确主要看其是否善良 C:作家的主观愿望只有从他的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来检验 D:作家的行为应该在社会大众中产生良好的效果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由于现实存在着外国征收遗产税而中国没有遗产税的情况,结果是我国公民在外国继承遗产需要向该国交纳遗产税,而外国公民在我国继承遗产无需交税,这既悖于国际间的公平原则,又有损于国家税收主权和经济利益,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扩展,国际交往和经济贸易日益广泛和频繁,跨国流动的资产量多值高,主体、客体等具有涉外因素的遗产继承将日益增多。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 我国公民在外国继承遗产需要向该国交纳遗产税,而外国公民在我国继承遗产无需交税,这既悖于国际间的公平原则。 B: 开征遗产税法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C: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扩展,具有涉外因素的遗产继承将日益增多。 D: 开征遗产税法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微观客体一般指空间尺度小于10E-6厘米,质量小于10E-15克的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子粒子等物质层次。微观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一般称为微观现象。微观粒子和微观现象总称微观世界。微观世界的运动服从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所反映的规律。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 什么是微观客体 B: 微观客体有哪些组成 C: 什么是微观现象 D: 什么是微观世界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昨天,办公室里来了一个小伙子。他主动跟小王搭话,说认识我们主编。能最准确复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
A: 这个小伙子认识小王 B: 这个小伙子认识主编 C: 这个小伙子不认识小王,但认识主编 D: 这个小伙子自称认识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