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前写文章的人说到义理时,往往只是指“古圣先贤”已经说过的道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虽然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然而也不能把它当成教条。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的结论。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在这点上,我们讲义理,显然和前人的说法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B: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鲜明和力量,就在于它是从实际出发的 C:有些人提出了一些材料和观点,然而他们并不能通过这些材料使人信服地承认他们的观点 D:__者认为可以用普遍真理和简单的推理来获得关于任何问题的正确观点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位智者这样说过:“你必须宽容三次。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在寻找快乐的路途中,最难做到的或许是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于无意中深深中伤你。”我们常常是对别人太严厉了。每个人都在企图证明:我是对的,而你错了。能装下别人或自己的缺点,才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雨。我们宽容了别人,同样是自我的赐福。 这段文字主要是论述( )。

A: 宽容是一种美德 B: 宽容是一种博大 C: 宽容是人一生中的福气 D: 宽容是自我的赐福

下列对所学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的是要改变主观主义的学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B:《滕王阁序》熔抒情、写景、叙事、议论、用典于一炉,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C: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师”是指官府中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D:《阿房宫赋》重在讽喻现实,总结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A: 中国银行业 B: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 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相信你,因为你是清白的。”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当你想了解他是否清白的时候,你已经不信任他了。信任是什么呢?如果你信仰上帝,就不能要求上帝走到你面前,让上帝证明给你看。如果你信任别人,就不能要求别人是清白的。信任是没有理由和前提的事情。 从以上文字可以推测作者对于信任的看法正确的是:

A: 不清白的人才需要信任 B: 信任就是默默地付出而不图任何回报 C: 对他人的信任与对上帝的信仰在心理上是一模一样的 D: 信任就是信任你的信任本身,而不是在于事实真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儒学的解构和重建

李泽厚

我觉得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需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半zōng jiāo 半哲学”的文化神髓进行解构和重建。

首先是解构。解构有两个方面:zōng jiāo 方面和哲学方面。这两方面是非常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譬如说,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构建了一整套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zōng jiāo 、伦理、政治三合一”宇宙观图式。这是哲学,但又不只是哲学;这是zōng jiāo ,但又不完全是zōng jiāo 。它欠缺一个到处活灵活现的人格神上帝来不断干预人世,但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却又是统辖、主宰、支配、制约整个政教体制的观念体系和意识形态,从“官制象天”到医药占卜。后者到今天也还在影响人们的活动和心理。又譬如,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构建了以“天理人欲”为核心的心性本体论。这当然是哲学,但又不只是哲学。它否认人格神的上帝,本身却是以一种不可违抗的zōng jiāo 、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律令展示出来的后期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法规秩序。它统辖、主宰、支配、制约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甚至直到今天。

rú jiāo 的特征之一是将zōng jiāo 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融成一体,形成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并提升到心性本体论的哲理高度来作为信仰。“教”在这里既是人文教育又是人生信仰。因此解构方面,首先应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个体的内心信仰、修养和情感与作为社会的外在行为、准则和制度区分开来。同时,又由于情感信仰、理性思辨、制度设定等等各有不同的层面、位置和意义,所以还应该从原典儒学中定位和厘清,看看从孔子开始的儒学教义各个章句在哪个层面上具有或不具有价值,恢复原典儒学例如《论语》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活泼、具体的人间情趣,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情本体”。这样,对了解和消解传统以及今日中国的“政教合一”或称“政治zōng jiāo ”,可能颇有好处。

第二,解构之后,再“重建”否?在“教”的方面,当然不必模仿jī dū jiāo 或yī sī lán jiāo ,再去塑建人格神的上帝。但是否可以考虑回到“天地国亲师”——那松散而灵活、没有人格神上帝的儒学的“zōng jiāo ”传统呢?这个“zōng jiāo ”所具有的含糊性和开放性,使它可以有一个广阔的自由的解释空间。对老百姓,它可以包容对人格神的崇拜礼仪;对“君子”们,它可以是某种心灵寄托、行为规范、生活归依。重要的是,“天地国亲师”不能复旧,它本身也需要一番解构和重建。例如需要把它从过去的政治zōng jiāo 即“政教合一”的传统中解放出来,它不应再是“好皇帝”和“君师合一”的政治体制和幻想信仰,恰恰应该在这里强调改“君”为“国”的重要意义,这“国”不再指任何政府、政体、政制,而是指较含混而宽广地对历史——文化共同体的某种心理认同。于是,“天地国亲师”便可以成为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家园乡土、父母夫妻、兄弟朋友、师长同学以及文化传统的某种道德和超道德的情感认同和精神皈依。它不再具有政治的和社会性道德的性质功能,却具有准zōng jiāo 性的功能和内容。如果今天从《论语》到《菜根谭》到《三字经》等等再作出某种新的摘录编选,重要的是加以新的解说发挥,它们不也可以与《shèng jīng 》、佛经和其他zōng jiāo 读物一样起着同样的慰安人际、稳定社会、健康身心的功能作用吗?

在“学”的方面,则似乎不必再去重建各种“气”本体、“心性”本体的哲学体系了。“情本体”可以替代它们。因为“情本体”恰恰是是无本体,“本体”即在真实的情感和情感的真实之中。它以把握、体认、领悟当下的及艺术中的真情和“天人交会”为依归,而完全不再去组建、构造某种“超越”来统治人们。它所展望的只是平凡人的身心健康、充分发展和由自己决定命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节选自《〈论语今读〉前言》,有删改)

下列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董仲舒、朱熹是中国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他们的学说都体现了zōng jiāo 性与哲学性相互交织的特点。

B.从中医和占卜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汉代儒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体验和行为。

C.从孔子的儒学开始,zōng jiāo 、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形式就始终影响着社会的观念体系和意识形态。

D.今天读解《论语》,要把儒学从“政教合一”中解放出来,发挥它在安慰人际、稳定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E.“情本体”是重建儒学哲学体系的关键,即以领悟当下的和艺术中的真情为依归,建立新的学说。

对“天地国亲师”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它为例,旨在说明在“zōng jiāo ”方面,儒学要重塑人格神,让百姓去敬拜他。

B.在“zōng jiāo ”方面它具有更为广阔自由的解释空间,需要摆脱政治zōng jiāo 传统的约束。

C.在更为宽广的历史中,“国”不再指任何政府,而是文化共同体的某种心理认同。

D.它体现为中国人对自然、家园、亲人、师友及文化传统等社会性道德情感的认同。

根据文意,解释儒学为什么被称为“半zōng jiāo ”。

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解构儒学?请分点概述。

【小题1】C  E

【小题2】B

【小题3】因为它像zōng jiāo 一样,处处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但却又没有一个到处干预人世的人格神。   [3分。每横线处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

(1)要清楚认识儒学在zōng jiāo 方面、哲学方面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2)(在“教”方面)要将zōng jiāo 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区分开来。   

(3)要从原典儒学中重新界定那些具有人间情趣价值的内容。  

 [5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C. “zōng jiāo 、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形式”是从汉代儒学中开始体现,在作者看来,“孔子的儒学”并不具备此形式。E .作者认为,不必重建儒学的哲学体系,用“情本体”代替即可,更不需“建立新学说”。)        [选对两项5分,选对一项2 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2】(原文指出“‘天地国亲师’可以有一个广阔的自由的解释空间”,但“要把它从过去的       政治zōng jiāo 即‘政教合一’的传统中解放出来”,本选项与原文意思相符。A.原文说“在‘教’的方面,不必模仿jī dū jiāo 或yī sī lán jiāo ,再去塑建人格神”,而选项却说“可以重塑人格神”,与原意相悖。C.文中说“较含混而宽广地对历史”,这是指如何对待历史的,而选项中“在更为宽广的历史中”是指怎样的历史,与原文不符。D.文中说“它不再具有政治的和社会性道德的性质功能”,所以“社会性道德的情感认同”与作者观点不符。)

【小题3】略

【小题4】略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战争中,越是以弱胜强,人的能动因素越起决定作用;越是高技术战争,武器装备因素对胜负的影响就越大。 对上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在高技术战争中,以强对弱,则可以只考虑武器装备的因素 B:在高技术战争中,以弱胜强,则可以忽略武器装备的因素 C:在高技术战争中,人的能动因素和武器装备对胜负都是决定性的 D:在高技术战争中,人的能动因素始终是起决定作用的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许多国家的首脑在就职前并不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做出成功的外交决策.一个人,只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准确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果断的勇气,就能很快地学会如何做出成功的外交决策.对于一个缺少以上三种素养的外交决策者来说,丰富的外交经验并没有什么价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外交经验无助于做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B:外交经验来自于经年累月的外交实践 C:成功的外交决策因人而效果有所不同 D:外交决策者的素质比外交经验更重要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变 B: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C: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D: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同的文化人格,在社会上被接受的程度很不一样。

②正是这种不一样,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素质。

③一般说来,在我们中国,最容易接受的,是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

④这种文化人格,以金戈铁马为背景,以政治名义为号召,以万民观瞻为前提,以惊险故事为外形,总是特别具有可讲述性和可鼓动性。正因为这样,这种文化人格又最容易被民众的口味所改造,而民众的口味又总是偏向于夸张化和漫画化的。例如我们最熟悉的三国人物,刘、关、张的人格大抵被夸张了其间的道义色彩而接近于圣,曹操的人格大抵被夸张了其间的邪恶成分而接近于魔,诸葛亮的人格大抵被夸张了其间的智谋成分而接近于妖。

⑤中国民众最感到陌生的,是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

⑥魏晋名士对于三国群雄,是一种反叛性的脱离。这种脱离,并不是敌对。敌对看似势不两立,其实大多发生在同一个“语法系统”之内,就像同一盘棋中的黑白两方。魏晋名士则完全离开了棋盘,他们虽然离三国故事的时间很近,但对那里的血火情仇已经毫无兴趣。开始,他们是迫于当时司马氏残酷的__极权采取“佯谬”的方式来自保,但是这种“佯谬”一旦开始就进入了自己的逻辑。不再去问社会功利,不再去问世俗目光,不再去问礼教规范,不再去问文坛褒贬。如此几度不问,等于是几度隔离,他们在宁静和孤独中发现了独立精神活动的快感。

⑦我发觉即使是今天的文化学术界,对于魏晋名士的评价也往往包含着很大的误解。例如,肯定他们的,大多着眼于他们“对严酷社会环境的侧面__”。其实,他们注重的是精神主体,对社会环境真的不太在意,更不会用权谋思维来选择正面__还是侧面__。否定他们的,总是说他们“清谈误国”。其实,精神文化领域的最高标准永远不应该是实用主义,这些文人的谈论虽然无助于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却把中国文化的形而上部位打通了,就像打通了仙窟云路。一种大文化,不能永远匍匐在“立竿见影”的泥土上。

⑧以魏晋名士为代表的游戏反叛型文化人格,直到今天还常常能够见到现代化身。每当文化观念严重滞后的历史时刻,一些人出现了,他们绝不和种种陈旧观念辩论,也不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或__者的形象,而只是在社会一角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唱着奇奇怪怪的歌,写着奇奇怪怪的诗,穿着奇奇怪怪的服装,说着奇奇怪怪的话。他们既不正统,也不流行。当流行的风潮撷取他们的局部创造而风靡世间的时候,他们又走向了孤独的小路。随着年岁的增长,家庭的建立,他们迟早会告别这种生态,但他们一定不会后悔,因为正是那些奇奇怪怪的岁月,使他们成了文化转型的里程碑。

⑨当然这里也会滋生某种虚假。一些既没有反叛精神又没有游戏意识的平庸文人常常会用一些故作艰深的空谈,来冒充魏晋名士的后裔,或换称现代主义的精英,而且队伍正日见扩大。要识破这些人并不难,因为什么都可以伪造,却很难伪造人格。魏晋名士再奇特,他们的文化人格还是强大而响亮的。

(选自《新华文摘(精华本》,)

对“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总是出现在金戈铁马的背景之下以及惊险的故事之中为外形,受到万民的景仰,极具可讲述性和可鼓动性。。

B. 这种文化人格最容易被民众的口味所改造。三国人物,刘、关、张的人格接近于圣的人格,大抵就是民间口味“夸张化”的结果。

C. 一般说来,在我们中国,最容易接受的,是“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这种接受的程度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素质。

D. 中国民众对“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最感陌生。相形之下,“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有更好的群众基础,更具文化价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民众对“游戏反叛型的文化人格”感到陌生,这种文化人格最终将被“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完全取代。

B. 魏晋名士对于三国群雄反叛性的脱离不是敌对。敌对都发生在同一个“语法系统”内,而魏晋名士则完全离开了这一系统。

C. 科学研究发现,即使是今天的文化学术界,对于魏晋名士的肯定和否定的评价都包含着很大的误解。

D. 今天我们可以依靠“文化人格是否强大而响亮”来辨别出一些文人是真的魏晋名士的后裔还是“故作艰深空谈”的假名士。

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游戏反叛型文化人格”的具体表现。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①是一种反叛性的脱离。他们对三国故事的血火情仇已经毫无兴趣。他们在宁静和孤独中发现了独立精神活动的快感。②他们注重的是精神主体,对社会环境真的不太在意,更不会用权谋思维来选择正面__还是侧面__。③他们崇尚“清谈误国”,这些谈论虽然无助于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却把中国文化的形而上部位打通了。④他们绝不和种种陈旧观念辩论,只是在社会一角专注地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他们既不正统,也不流行。


解析:

【小题1】(“更具文化价值”无中生有。)

【小题2】(A. “这种文化人格最终将被慷慨英雄型的文化人格完全取代”无中生有B“敌对都发生在同一个语法系统内”的“都”以偏概全. C“科学研究发现”的说法张冠李戴。.)

【小题3】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