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只要你的电脑连接上网,你可以很快找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各种课程——生物、物理学、电磁学、遗传、历史、文学,在这些基础学科之外,还有一些更吸引人的题目——“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次心灵太空漫游”,或者“艺术、科学和技术中的情感和想象”,你可以找到课堂讲座的视频,也能找到学习笔记,甚至可以参与讨论、完成作业。
2001年4月,麻省理工宣布,将把2000余门课程陆续摆上互联网,这项开放课程计划OpenCourseWare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一些大学希望以远程教育牟利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宣称,所有课程免费是对社会的回馈。《连线》杂志称之为“开放源代码式的高等教育”,他们随后的统计显示,哲学、电子工程及计算机、数学、物理是最受欢迎的课程。2010年9月,麻省理工的开放课程已经有多种语言版本和多种镜像,但有心人做出统计,5l%的访问者只贡献了一个PAGEVIEW,也就是说只看了一页,29%的访问者看到了5页以上,只有6%的访问者浏览内容超过25页。70%的访问者只来一次,那些只看一页的访问量忽略不计,开放课程网页上的学习者平均只逗留了11分钟。分析者称,绝大多数访问者把开放课程当作维基百科来使用,到这里只为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才不会跟着电脑完成基础物理的学习。当年,开放课程被认为是“教育民主化”的尝试,甚至是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理念,世界上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将他们的课程免费提供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年轻人,但此后的评估显示,开放课程资源的访问者最主要的来源是教师,而非自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优势学科——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物理,经济和机械工程,是最受欢迎的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的第15任校长查尔斯·维斯特是开放课程最重要的推动者,他认为,把2000门课程提供上网,让世界上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任意使用,这将促进知识的构思、成形和组织过程。“计算机产业从封闭性软件系统中吸取了惨痛的教训,这种以独占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并不适合它们自己创造的世界。开放式软件和开放式系统构成的有机世界才是真正的未来趋势。”他断言,开放课程的资源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是一种学术发表方式,其精神如LINUX自由软件一样。他说,“我们将生活在不断发展的电子学习社区中,各种了不起的新技术将帮助我们学习。我们一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受到数字媒体、互联网以及尚在开发中的设备和系统的深刻影响。对此,我深信不疑”。
“但是,我更加深信不疑的是,住宿制大学仍然是我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最集中、先进和有效的教育,天资聪慧、富于创新的年轻人同住同学,又有乐于奉献的教师朝夕相伴,由此产生的魔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维斯特校长述说。
(摘自《麻省理工: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
1.下列各句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些基础学科之外,还有一些更吸引人的题目”,这就足以说明开放的“基础学科”内容并不重要。
B.“一些大学希望以远程教育牟利”,麻省理工学院却宣称,所有课程免费:足见后者办学理念的超前与先进。
C.当年的开放课程计划引起强烈反响,可是随后的统计数据显示,人们利用的情况并不好,这让麻省理工学院很不满意。
D.此后的评估显示,开放课程资源的访问者最主要的来源是教师,而非自学者。这与校方的初衷不符,因为校方原先只想为自学者提供便利条件。
2.对第三段中的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计算机产业原先曾有过行业垄断意识,并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B.计算机产业研发的以独占知识为基础的系统与该产业开创的互联网世界,是互相矛盾的。
C.从计算机产业的自身发展之路,再到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开放计划,可以发现,自足封闭将是事业发展的瓶颈。
D.“开放式”的发展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否开放也将成为评价一个产业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计划,代表了未来世界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
B.维斯特校长认为自己及其学校的这一举措,将在未来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此深信不疑。
C.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开放计划固然有其超前的一面,但对当下社会来讲,又有些不合时宜。
D.就学习领域而言,不存在国别、地域的界限,因为科学无国界。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一做法,体现出办学者宽广的胸襟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1.B(A 该句说明了麻省理工大学课程开放的力度之大;C无中生有;D根据“世界上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将他们的课程免费提供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年轻人”可知“校方原先只想为自学者提供便利条件”是错误的。
2.D(由“住宿制大学仍然是我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是否开放也将成为评价一个产业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的说法是错误的)
3.C(“对当下社会来讲,又有些不合时宜”的说法不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铁桥那边的林子
薛涛
⑴发现那片林子是在初冬的一个晌午。阳光驱散了凉雾,我站在屋顶,看到更远处的景物,西北方向,越过那座铁桥,在洼地的边缘,有一片色泽灰黛的景物衬在淡蓝的天幕下,这片景物是我从前忽略的。我举起自制的望远镜,它刷地来到面前,很听话。原来那是一片林子。
⑵它静静地站在天边不知有多少年了,我竟然一次一次忽略了它。
⑶关于它,会有多少可以想像的东西啊!歌唱的小鸟,从这枝跳到那枝;嚼着干草的花斑鹿,头上顶着一棵不长叶子的小树;棉被一样厚的落叶,躺在那上面该是怎样的美妙呢…… 我想像着那样一片林子里该有的一切——真是一片没完没了的林子。我决定第二天就出发,带上两个弟弟。
⑷第二天,一切都被一场突来的大雪掩埋了,房屋、谷草垛、所有的道路,还有旅行的念头。弟弟们看着我说该出发了。我瞥了瞥窗外的大雪,取消了昨天的计划。
⑸几天后,弟弟们又提醒我:该出发了,路上的雪已经踩实了。
⑹我裹紧棉衣说,天太冷了,过几天再去吧。是的,那个时候我们的棉衣单薄,我经常感到冷。……
⑺春天一来,睡在我心底的念头逐一解冻了。我要去看看那片林子啦。我带上弟弟们出发了。铁桥,丘陵,洼地,这些地方我们都来过了。我们把它们丢在了身后。蹲在一片尘地休息时我才感到有点疲惫:这一次我们走得确实很远,它的遥远超出我的想像。有一段时间,那片林子逃出了我的视线,我只能抱定它的大致方向摸索前行。后来我知道,爬上那片洼地就可以到达了。
⑻剩下的路我和弟弟们是一口气跑完的。
⑼结果却是我从未想到的,失望、懊悔和沮丧的情绪折磨了我很多天。
⑽林子不见了。看来是集体搬迁,一棵树也没有留下。我的面前只是一片齐刷刷的树桩,个个是新鲜雪白的茬儿……我真怀疑去年冬天在屋顶望远镜里看到的一切本来就是一个梦幻,我被一个不真切的、虚妄的,却又无比美丽的幻景欺骗了。可是弟弟们一再说,原本它们一直都站在那里的,是不容怀疑的。
⑾我以为我可以抓到它的,连同小鸟和花斑鹿,谁想到一个冬天的时间它都不肯给我。说不定它也曾经等候过那个对它有点心仪的小男孩,该怪他怕冷只想着猫在屋子里,失去了见到它的时机。
⑿他那时还不懂,一整个冬天,这个世界会发生无数个变故的,一旦与某些美丽的东西擦肩而过,就永远再不会有任何机会。 (有删节)
1.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练的语言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无意间发现小树林。
(2)
(3)因大雪取消了计划。
(4)
(5)前往却又永远错过。
2.第(3)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真是一片没完没了的林子”?
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嚼着干草的花斑鹿,头上顶着一棵不长叶子的小树。
(2)一个孩子的想法就是这样闪烁不定。
(3)林子不见了。看来是集体搬迁,一棵树也没有留下。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一句话的感悟。(不超过80字)
一旦与某些美丽的东西擦肩而过,就永远再不会有任何机会。
1.(2)决定去探访小树林;(4)淡忘而又无端想起
2.因为小树林带给了作者无穷无尽的美好的想像,让作者体会到了无穷的神秘和快乐。
3.(1)这句话是“我”想像中的美好情景,将花斑鹿头上的角比喻为不长叶子的小树,美丽而有趣,富有想像力。
(2)“闪烁不定”一词,很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孩子内心想法丰富、美好而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3)将林子突然消失比作是“集体搬迁”,生动幽默中也透出了“我”内心淡淡的伤感、无奈和失落。
4.要求:经历具体,契合文意,言之成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浆电视是轻、薄型家电产品下一代的首选,它的大画屏、高画质、色彩逼真、画面动作流畅、不闪烁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了家庭影院的高级享受。同时,它还有数据端子,能外接计算机,除了看电视听音乐外,还可以上网。
据专家介绍,电浆电视是应用日光灯的发光原理制造出来的大型电视荧屏,因为日光灯在通电后,灯内的气体呈电浆状态,其实就是一种电浆照明器。在电浆电视中,装有数十万个细小灯泡,小灯泡内装有惰性混合气体,外在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物质。那些类似日光灯的小灯泡就是一个个像素,在电流的作用下,显示出色彩画卷。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由小日光灯组成的显示器,就是电浆显示器。
当然,电浆显示器与日光灯有所不同,日光灯是以常温液态的少量水银所放出的254mm紫外光照射荧光物质而发光,电浆显示器内的小灯泡并不装水银,只填充氖气之类的惰性气体。在常温下,惰性气体释放出147mm的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而发光。由此可见,与传统笨重的显像管电视相比,电浆电视不但显得轻盈了许多,另外还有画面大、全平面且不受磁场干扰等优点。
以常规的尺寸为例,29英寸的显像管电视,机身厚度已超过50厘米,重量超过30公斤,如果画面加大,重量越大。而42英寸的电浆电视,重量仅5公斤,厚度在10厘米以内,同尺寸的体积,只有传统显像管电视的1/10,重量只有1/6。不过,对于小尺寸荧屏来说,现有的液晶电视也能达到,只有大尺寸方面是液晶电视所不能及的。况且液晶受到了视角较窄的限制,电浆电视的视角达到160度,可供多人从各个角度一同观看。
目前市面上电浆电视最多的是42英寸,更大的有50—60英寸。它的画质优点是高亮度,适合在明亮的室内观看,色彩对比清晰,动态范围大,真实而不闪烁。而且景像切换的时间快、减少讯号干扰,画面的动作流畅。多数电浆电视还增设数据端子,可以外接计算机作为输出工具,在计算机专用宽输出适配卡的作用下,让计算机4︰3的画面输出到电视16︰9的画面也不产生变质。
遗憾的是,目前的电浆电视还没有扬声器,且音响接口设备都没有,所以要搭配家庭影院的使用者都要自行添置。虽然电浆电视可以外接计算机,但不是所有的计算机都有转接端子,而且其内接的接收器大多是日本规格,如果购买水货或者直接从日本进货,就要买外接的转频器。此外,电浆电视的价格非常惊人,介于1万—2万美元之间,显然足以让大多数人打消购买的念头。预计几年后将全面改为数字节目播出,届时电浆电视的价格就不会很高了。
1.下列对“电浆电视”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A.电浆电视是有别于传统晶体管电视的最新一代超轻、超薄型家电产品。
B.电浆电视是根据日光灯的发光原理研制成功的大尺寸荧屏电视。
C.电浆电视是由日本发明和制造的能连接计算机上网的家用电器。
D.电浆电视是具有大画面、高音质、色彩真、不闪烁等特点的家庭影院。
2.下列对电浆电视优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浆电视重量轻、体积薄、能耗小,且具有抗磁性,不受磁场干扰。
B.电浆电视画面大,全平面,视角达到160°,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同时观看。
C.电浆电视画质好,亮度高,色彩清晰,动态范围大,景像切换快,画面动作流畅。
D.电浆电视如与计算机联接,能使计算机4︰3的画面输出到电视16︰9的画面,且画质保持不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电浆电视具有传统电视无可企及的优点,在未来的几年内,它将完全取代传统电视。
B.电浆电视大多配有数据端子,可以外接计算机,上网查阅各种资料,从而达到信息共享。
C.电浆电视的内建接收器大多是日本规格,现在,我国还没有国产的产品。
D.据专家预测,电浆电视价格在几年后会降到与一般电视相当的水平。
1.B(A、“最新、超轻、超薄”文中并未肯定C、没说“由日本发明和制造”D、电浆电视不是家庭影院)
2 .A(未提及“能耗小”)
3.B(A、“完全取代”无据C、未提“还没有国产”D、“会降到与一般电视相当的水平”无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请简要概括“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中“可怕的力量”的含义。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记者”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小说以“沼泽地”为题的用意。
4.结合小说内容,你认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才能称得上“杰作”。
1.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意思对即可,如只答“画中泥土精细而逼真”“郁郁葱葱的草木,让作者产生了悲壮激情”等,而不加概括,减半得分)
2.①推动情节发展。借记者之__待了画家的人生经历。②深化主题。用记者对画作的评价,反衬出画家以生命为代价,对艺术执着追求,保持独特艺术个性的可贵。(言之成理即可)
3.一是指小说中名为《沼泽地》的油画;二是指保持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不易被接受的险恶的社会环境。(意思对即可)
4.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作品;②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作品;③精细逼真地反映现实的作品;④能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作品。(答出三条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拿来主义》一文的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不超过60个字)
答案:先破后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2分)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拿来主义的重要性(2分)
现代文阅读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càn) 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bié) 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大,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3、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càn) 头 (bié) 进
14、填空。(8分,每空1分)
引文中用的最多的论证方法是 。“大宅子”比喻 ,“鱼翅”比喻 ,“烟枪、烟灯”比喻 ,“姨太太”比喻 。 “(càn)头”采取的态度是 ,“昏蛋” 采取的态度是 ,“废物” 采取的态度是 。
13、孱 蹩
14、 比喻论证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有害的反面教材) 文化遗产的糟粕部分 不敢接触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谎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6.“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中“此”指代
A.有限的几个生命 B.有限的几个生命……作“流言”的种子
C.“流言”的种子 D.“3・18”惨案中牺牲的烈士
7.作者用“煤的形成”作比,它的本体是________。这个比喻主要表明
A.人类历史的前进步履艰难的
B.人类进步是很缓慢的,其前进不一定经过流血斗争
C.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流血斗争有无数次,但历史前进还是缓慢的
D.人类要前进非靠流血斗争不可
8.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A.反对徒手请愿
B.反对请愿
C.不主张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
D.“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价值
6.B
7.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C
8.C
横线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是我知道的,凡我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________,然而在这样的生活________中,________预定《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A:寥落 艰难 毅然 B:稀少艰苦 居然 C:冷落 困难 欣然 D:稀少艰难 毅然
横线处所填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_______于死者毫不相干,________在生者,_______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_______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宽慰。
A:尽管 但 却 倘使 B:尽管 但 却 虽然 C:虽然 但 也 倘使 D:虽然 但 却 倘使
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造化(指自然界) 攒射(聚拢) B:广有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不惮(怕) C:殒身不恤(顾虑) 寥落(稀少) D: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 长歌当哭(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