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4.3本,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中国民众的“阅读危机”不可忽视。 B:一篇名为《写给1986年出生,未婚,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我们》的帖子被不少网友模仿因而诞生了网络新文体“普通体”主要讲述自己的平淡生活,让人们感叹普普通通才是真。 C: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提高路口见警率、组织交通志愿者文明劝导活动等方式,提高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教育和劝阻力度,有效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D:科技越来越发达,居家生活越来越便利,更多的人“宅”’在家中变成“都市隐形人”。这种现象的发展和产生,主要取决于消费文化的发达和自主意识的提高。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B:记者对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甚至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C:有时候“句工只在一字之间”,正如古希腊贺拉斯所言:“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D:中国古代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孟子·离娄下》),一家一族的兴衰荣枯,一朝一代的兴亡更替,正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月来,随着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新闻的持续发酵,其作品广受热捧甚至一书难求。 B:从“白岩松”点评时事、“李开复”推荐书单,到“贾平凹”论说韩寒,伪造名人语录在网络上周而复始地出现。当事人虽然几经辟谣,却依然不能限制造伪者的想象力和传播力。 C: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所反映的那场饿死300万人的河南灾荒,成为中国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悲剧。 D:火遍大江南北的《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饭一菜表现出中华大地的美食生态,同时展现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食伦理文化。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纤维(xiān) 人才济济(jì) 硫璃瓦 冠冕堂皇 B:抨击(pēng) 短小精悍(hàn) 脉搏 食不果腹 ’ C:服役(yù) 提纲挈领(qiè) 明信片 万事具备 D:粗犷(kuàng) 恪守不渝(kè) 宣泄 人情世故
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与前后两句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音节和谐的排比句。(4分)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 ; ,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春风从脸庞拂过,留下了丝丝温暖。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与前后两句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音节和谐的排比句,再根据横线前后的句子,可知本题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仿写题。因此,需分析横线前后句的句式、修辞等特点,再选两个对象来仿写。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这就是题目中的“音节和谐”,也就是所写的句子的最后一个字,要与横线前后的句子押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句子的仿写要做到形似和神似。形似除了把握所给句子的所用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要求外,还得注意一些隐性的和显性的条件,这些往往会被告忽视,如本题中的“音节和谐”就是这样。这是句子仿写题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不吾知其亦已兮 D:而今安在哉?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与郑人盟 B:道芷阳间行 C:火尚足以明也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处分适兄意 适:刚才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 C: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身子向上起 D: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抵抗__、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B: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C: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D: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