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旗尉屡趣行 B:时六年六月十有七日也 C: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余负重伤,逾垣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蹈死不,亦曷故哉 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B:发志士之悲哉 吾还也 C:而犹为厉鬼击贼 斯亦伐根求木茂 D: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即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嗟乎!大阉之乱,晋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蹈死不 吾念之

B.以蓼洲周公忠义于朝廷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故人持璧归

D.故余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有其石也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见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亦以明死生大 不能容远近

A.B.

凌万顷茫然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都乎

尽其天年 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C.D.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 下列句中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夫晋,何厌之有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去今之而葬焉 ②人皆得以使之

③吾社之行为士者 ④买五人之头而

⑤缇骑按剑而 ⑥是故益圣,愚益愚

⑦抶而之 ⑧素留侯张良

⑨不能容于远近 ⑩安能豪杰之流

A.①④⑤/②③/⑥⑧⑨/⑦⑩

B.①②⑤/④⑧/③⑨/⑥⑦⑩

C.①④⑤/②/③⑥⑨/⑦⑩/⑧

D.①②/④⑤/③⑥⑨/⑦⑩/⑧

5.对这两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嗟乎”引出了对“大阉之乱”时期“缙绅”的行为和“五人”义举的感慨。

B.“矫绍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等表明了在奸臣专权之下险恶的社会形势。

C.作者对“高爵显位”种种丑态的描述,字里行间表现了辛辣讽刺和莫大鄙视。

D.两段文字均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五位义士与蓼洲周公、缙绅等作了鲜明对比。

6.翻译句子。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1.B

2.B

3.D

4.C

5.D

6.(1)但是五个人出生在平民之间,向来不曾听闻《诗》《书》的教诲,(却)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也是什么原因呢?

下列各句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须臾成五采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C:至莫夜月明 D:殆有神护者

下列各句中表疑问的方式与“蹈死不顾,亦曷故哉”的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王之所大欲,可得闻欤?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下列各句中都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 )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折藏之,归以示成。 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④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⑤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⑦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⑧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③④ D:⑤⑥⑦⑧

选出全是被动句的一项: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智勇多困于所溺 ⑤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⑥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卒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2.加横线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激昂大义,蹈死不 相如召在赵御史

B.五人之死 秦人之,亦不甚惜

C.忠义于朝廷 虽又槁,不复挺者

D.然五人之刑也 北邀国者相见

13.加横线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哀斯墓徒有其石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B.谈笑死 醉则更相枕

C.发志士之悲哉 皆出于此乎

D.而五人生编伍之间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14.最后两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评价五人从容临难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A

13.B

14.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五人激昂大义与缙绅易志变节,五人视死如归与高官辱人贱行,五人庸碌地活着与为正义而死的强烈对比,突出来五人的高风亮节,同时也告诫世人,平民百姓不同的生和死对国家的重大关系。

【解析】

12.

试题分析:A顾:回头看;B和……比/看;C暴露/暴晒;D 临/执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核一次多义。

13.

试题分析:A 主谓之间取独/结构助词,的;B 连词,表修饰;C 代词,他们的/句首语气副词,表猜测;D 介词,在/介词被。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此题考核课本中的例句,重点记忆。

14.

试题分析:答出对比的手法,然后分析并说明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手法题注意明确手法,然后结合文章说明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答出艺术效果。

填空,每空1分(8分)

①、激昂大义, ,亦曷故哉? (张浦《五人墓碑记》)

②、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浦《五人墓碑记》)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④、卒相与欢,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 ,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 、《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芍药花下的是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___ ___、孤僻的 ,取“原应叹息”之意。

四、名句默写(略)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敛赀财以送其行 B: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C: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