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将航天员()送入太空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A:刘洋 B:王亚平 C:杨利伟 D:聂海胜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于()正式启动。初期目标是将航天员送入太空,远期则包括建立永久空间站以及月球探索。

A:1993年 B:1992年 C:1991年 D:1990年

航天员在太空中是否整天带着尿布?

中国航天航空大突破神十顺利升空嫦娥三号登月。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80后”女航天员、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的太空授课活动成为最大看点,引发国人普遍期待。

(二) 值此“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第一名中国航天员圆满完成太空飞行之际,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中国。对此,有关人士纷纷评论说,“神舟”五号飞船的飞行成功,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载人航天国家,而且更象征着世界航天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第一名中国航天员圆满完成太空飞行。这名航天员是( )

A:加加林 B:杨立伟 C:聂海胜 D:翟志刚

值此“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第一名中国航天员圆满完成太空飞行之际,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中国。对此,有关人士纷纷评论说,“神舟”五号飞船的飞行成功,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载人航天国家,而且更象征着世界航天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第一名中国航天员圆满完成太空飞行。这名航天员是( )
A.加加林 B.杨立伟
C.聂海胜 D.翟志刚

A: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第一名中国航天员圆满完成太空飞行。这名航天员是( )
加加林
B:杨立伟
C:聂海胜 D:翟志刚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一 B:二 C:三 D:十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15分)

航天员都吃啥

□孙立华

1961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地球人。在此后的40多年里,先后有400多名航天员飞向太空,甚至登上了月球。航天员每天的工作十分繁重、紧张,体力和脑力消耗都很大。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噪声、振动、辐射等影响下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在长期远离人群时能情绪稳定,在失重脱钙等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力,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中,航天员的饮食却显得十分复杂且特别奇妙。在早期苏联和美国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采取“嘴对嘴”的进食方式,就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的液体或半固体的食品装在类似牙膏管的容器内,进食时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在60年代初,苏联和美国的航天员都是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到了1965年,航天员才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虾、鸡尾酒、土耳其布丁、奶油鸡汤等。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航天食品的包装要求是:保证在失重情况下使用,重量轻体积小。一般有罐装(铝罐或双金属罐)、盒装(复水食品盒)和袋装(复水饮料袋、蒸煮袋、铝塑复合袋等)。由于载人航天器上食品冷藏设备和加热装置的飞速发展,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美国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阿波罗”l0号以后的食品有了很大的改进,主要是改进了食品的包装和增加了食品的花样,食用方式也改为用勺子吃。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复水盒采用硅橡胶隔膜来防止加水后漏水,使加水操作更为方便可靠。苏联使用的复水食品包装是软塑料袋,加工比较简单。美国航天飞机还使用复水软料袋,它的加水原理与复水食品盒相同。救生食品可采用软塑料内包装和硬塑料外包装。救生饮水可采用马口铁罐或塑料瓶包装。

20世纪80年代

进入80年代后,航天员吃的几乎和地球上一样丰富。已经达到了使航天员“满意的水平”。航天飞机中安装了更为先进的“太空厨房”,航天员在飞行中按照菜单进餐,菜单上的食品保证一周内不重样。此外,每天还有点心和零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多样性。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如何促进航天员的食欲就成了研究人员热衷讨论的问题。美籍华人王赣骏太空飞行时,为了使他有好胃口,他太太特意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王太太炒羊肉”。为了能让航天员在太空也吃上水果,航天食品的研究员们特制了“冻干水果”,在水分脱掉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水果的风味,种类包括菠萝、水蜜桃、哈密瓜、草莓等等,四季水果都有。

21世纪

2006年,研究人员针对太空食品首次提出了环保和绿色概念。太空食品不仅可以在太空中加工制作,甚至一些绿色蔬菜也可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一些著名的酒店和厨师,可以将自己的拿手菜和招牌菜送到太空,航天员可以在太空船上摆宴会。现在的航天食物和太空进食方式与地面上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失重,航天员可以只用嘴去吃浮在空中的东西,双手去干别的。而且为了防止食物产生碎屑,食物都略带粘性,可以粘在盘子中。目前,美、俄各国正在加紧研究食品的生物再生技术。美国国家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为航天飞机研制了一种“色拉机”,它可为航天员提供莴苣、黄瓜、胡萝卜等新鲜色拉蔬菜。

(选自《海外文摘》2009年9月上)

2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航天食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航天食品的研究员们特制了“冻干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握文意,补充下列画线处内容。(3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航天员在太空的进食方式在发生变化:20世纪60年代,航天员的进食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70年代,航天员的进食方式改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21世纪,航天员的进食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什么如何促进航天员的食欲成了研究人员热衷讨论的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品味以下句子。(3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航天员设计了74种不同的食物和20种饮料,确保了太空食品的多样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是某同学读完此文后做的读书笔记,经同学交流后,发现其中有一处不正确,这一项是(______)(2分)

A.在上世纪60年代初,航天员食用的食品种类较少,主要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

B.上世纪70年代,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航天员甚至可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加热后的鲜汤等食品。

C.上世纪80年代,航天食品几乎和地面一样的丰富,航天飞机上安装了先进的“太空厨房”,能为航天员提供种类多样的食品。

D.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克服了太空失重的情况,航天员进食非常方便,并且,所有的绿色蔬菜都可以在太空船的“厨房”里进行培育生长和加工。

26.随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探索太空的深入,我国科学家掀起了研制、开发太空食品的高潮,假如你是一位太空食品研究师,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会为我国的航天员研制出怎样的太空食品?并说明你研制时考虑的因素(两点即可)。(3分)

太空食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虑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指处于重要地位。 (2)脱掉水分,仍然保持水果风味的太空食品。22.“嘴对嘴”(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用勺子吃;与地面差不多23.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 24.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空食品多样性的特征。(说明方法1分,作用分析2分) 25.D 26.示例:太空食品:美味太空饺子;考虑因素:(1)太空失重的环境,饺子带有粘性。(2)中国人的膳食特点,喜欢吃饺子,有胃口。

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航天员坐在飞船的座舱内,相对下列哪个物体航天员是静止的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飞船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 B: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C: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都不是浅尝辄止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