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纳西族独特风采的丽江古城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 )
A:江苏省 B:四川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云南省
21、阅读下面这则故事,回答问题。(5分)
东坡在玉堂①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②?”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③。(转引自《词话丛编》)
【注释】①玉堂,此指官署。②柳七,柳永(约984-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即柳郎中。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③绝倒,前仰后合地大笑。
问:何以“东坡为之绝倒”?
21.幕士分别选取柳永、苏轼词风迥异的代表性句子“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又驰骋想象,各配以“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和“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生动形象而又贴切地揭示了柳苏二人一婉约一豪放的不同风格,故而“东坡为之绝倒”。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车过山丹,远远地,像一把折扇,张掖绿洲缓缓地(渐次/依次)打开了。看啊,浩浩汤汤的十万芦苇,密匝匝地开进湿地。诗经里的芦苇是爱着的芦苇,相思的芦苇。爱得缱绻沧桑,爱得恍恍惚惚,爱到很高很高的境界里去了。张掖的芦苇不。有点肥硕,有点霸气,有点无敌。____________,像一个女孩,青春的底气十足,让人除了(爱慕/羡慕),一点办法也没有。眼前的芦苇,没有忧伤,是大野里盛开的一朵绿色的莲,饱满,干净,喜气扬扬。这样的芦苇,_____________。踩在栈道上,是空空荡荡的一种声音,栈道下是水,清凌凌的水。芦苇的叶子小心地从栈道木板的缝隙里探出来,柔弱的,可人的,也在风里轻轻招摇。走一走,栈道突然拱起,搭成一座小小的桥,随即又平展起来。让人禁不住惊喜一下。栈道两边,芦苇就推推搡搡地(挤/扑)过来,密不透风。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绻(quǎn) 浩浩汤汤B.沧桑 凌(líng)
C.栈(zhàn) 喜气扬扬D.拱起 禁(jìn)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渐次 羡慕 挤B.依次 爱慕 挤
C.渐次 爱慕 扑D.依次 羡慕 扑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
是小女子在世俗里,满足,幸福,一脸得意
B.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
是世俗里的小女子,满足,幸福,一脸得意
C.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
是小女子在世俗里,满足,幸福,一脸得意
D.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
是世俗里的小女子,满足,幸福,一脸得意
1.B(A.汤→荡,C.扬扬→洋洋,D.“禁”读 jīn)2.A3.B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冷浪漫》精选了“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了与生命、生活密切相关,却①□□□□(很少被人知道)的科学知识。它以通俗化的语言,对那些“冷冰冰”的科学知识进行生动活泼的② (quán)释,让深奥的理论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③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获得美的享受。
(1)请在①处根据“很少被人知道”这一意思,填写一个四字成语。(1分)
(2)请在②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3)③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1分)
17、(1)鲜为人知(2) 诠(3)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表明华阳洞在华山的北面。 B:古人把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既望”指十六,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七月十六。 C:郎中的职责历代有所不同,战国时期,郎中特指宫廷侍卫,如《荆轲》中“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D:“都”,本指大的城镇,如《廉颇与蔺相如》中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后来才引申为“国都”。
19.翻译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了,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占据着亿丈高的城墙,下临深不可测的护城河,把这当作坚固的屏障。
(3)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术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解析】
试题分析:古文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同时要注意补出省略成分,调整语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璧残垣了。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 ,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6.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围堰 断璧残垣
B.前檐 古风荡漾
C.粗糙 层层叠叠
D.规整 敦敦实实
17.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 树立 闪 B.以致 竖立 闪
C.以致 树立 泛 D.以至 竖立 泛
18.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16.A
17.D
18.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字形。汉字的字形与其意思和造字的方法有关。A项,断璧残垣(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词语分开解释:断壁 : 1.绝壁;峭壁。 2.倒塌的墙壁)。本题结合意思即可选出答案。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以至”和“以致”,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其中“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第一处后面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并非不好的结果,故使用“以至”。“树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竖立”用于具体的事物。第二处后面是“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是具体的事物,故使用“竖立”。“泛”意为“透出”,而“闪”意为“闪烁”,前者与“色泽”搭配更恰当。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__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处上文描写“窑洞顺坡而造”,接下来以“窑洞”为陈述对象与上文衔接连贯。由此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从前后的几个并列分句看,应是“有的……有的……”结构,可排除B项。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分)
一场6.5级强烈地震骤然降临。顷刻之间,大地震颤,山石崩溅,房屋垮塌,生命消(yǔn)。
鲁甸之觞,中国之痛!在这危难之际,以__同志为__的__果断决策、科学部署,带领广大军民同灾难展开了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显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①人们心系灾区同胞的安危,②为鲁甸加油,为生命祈祷。③根据以往地震灾害的救援经验,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仅凭“一腔热血”蜂拥至灾区,可能事与愿违。互联网上,网友们探讨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如何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媒体上,人们在对救援进展的高度关注中,多了一些对防震减灾的深入思考。
17.阅读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13.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l分)
14.阅读第二段,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l分)
15.第三段中①-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1分)
(2)修改: (1分)
13. 殒
14.“觞”改为“殇”(改正确才给l 分,只指出没改正确不给分)
15. ③; 修改:缺主语,将“根据”或“让”删除一处。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区分字的不同意义,准确书写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遵循修改病句的原则,删除多余成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分)
一场6.5级强烈地震骤然降临。顷刻之间,大地震颤,山石崩溅,房屋垮塌,生命消(yǔn)。
鲁甸之觞,中国之痛!在这危难之际,以__同志为__的__果断决策、科学部署,带领广大军民同灾难展开了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显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①人们心系灾区同胞的安危,②为鲁甸加油,为生命祈祷。③根据以往地震灾害的救援经验,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仅凭“一腔热血”蜂拥至灾区,可能事与愿违。互联网上,网友们探讨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如何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媒体上,人们在对救援进展的高度关注中,多了一些对防震减灾的深入思考。
17.阅读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13.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l分)
14.阅读第二段,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l分)
15.第三段中①-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1分)
(2)修改: (1分)
13. 殒
14.“觞”改为“殇”(改正确才给l 分,只指出没改正确不给分)
15. ③; 修改:缺主语,将“根据”或“让”删除一处。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区分字的不同意义,准确书写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遵循修改病句的原则,删除多余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