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太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史记·绛侯世家》)

翻译:即有缓急,周亚失真可任将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如果有危急,周亚夫真可以担任带兵(的职位)。


解析:

“即”,假设连词,《论积贮疏》有“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句。“缓急”,偏义复词,偏“急”。“将兵”,带兵,增补宾语中心词。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定公薨①,世子谓然友曰②:“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③,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④,歠粥⑤,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之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①滕定公:滕国国君。②世子:指滕文公。然友:滕文公的老师。③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④冢宰:官名,原是辅佐天子的官,百官之长,相当于后世的宰相。⑤歠(chuò):饮,喝。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②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①喝粥,面色暗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这样)大小官员没有敢不哀伤的,(因为太子)给他们带了头。②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

【小题】统治者(或管理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对下属人员有很大影响。


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说:“是的,这是不能求助于别人的。孔子说:‘国君死了,(太子)把政事托付给冢宰处理。喝粥,面色暗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这样)大小官员没有敢不哀伤的,(因为太子)给他们带了头。’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这件事就在于太子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弟:悌,尊敬兄长;汎(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以为,为人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建立后,可以做什么作用?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为人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根本建立后,可以学习《诗》《书》等有关礼节的著作。


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有子说:“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不喜好冒犯上级,却喜欢__的人是根本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自然就会生出来。孝悌是为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为人子弟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说话要有信用,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诗》《书》等有关礼乐的著作。“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注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据传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__而死。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 ①左衽,在左边开衣襟。“夷狄”习俗之一。②谅,信。这里指小信。③如:乃。

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孔子为什么说管仲不死是“仁”的表现?(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6分)孟子认为,残暴之君,是独夫民贼,百姓可以诛杀他,取而代之。

【小题】孔子以为管仲虽没有为主公死节,但他顺应形势,促进齐桓公联合诸侯,不使用武力而称霸,所以是仁者。


解析:

【小题】据文意分析

【小题】见译文

译文1: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损害仁义的人叫做‘贼’。损害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全有的人称作独夫。(我)只听说诛杀了一个独夫商纣,没有听说臣子杀死了国君。

译文2: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召忽因此而自杀,但管仲却没有自杀。”接着又说:“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国诸侯合盟,不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李西涯与程篁墩

阁老①李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

[注释]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②学士:指翰林学士。③成化:明宪宗年号。④直隶:京城地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方 ②适 ③对 ④胄 ⑤名

2.翻译:

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

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

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 

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 

3.美丽的花纹 

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


解析:

1、关键词:③对:对子;⑤名:著名,出名

2、疑难句子:“经济”,“管理”的意思

3、根据上下联的意思判断。

4、根据上下联的意思判断。

 [文言知识]说“举”。一、指“推荐”。上文“举于京”,意为推荐到京城。二、指“举起”。《赤壁之战》:“中江举帆。”三、指“攻占”。《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四、指“全”。《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成语有“举国上下”。它还作“发动”、“聚合”、“行动”等解释。

【译文】

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都是成化年间闻名京城的神童。他们上朝面见皇上的时候,正好直隶省上贡的螃蟹到了,英宗就出了上联考考他们二位:“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西涯对道:“蜘蛛满腹经纶”。后来李西涯官至承相掌管天下大事,程篁墩则终身作学士,以文章天下闻名。偶然的一个对联,就能看出他们的终身事业。

强弱之辩

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③其弱也。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

[注释]①奉:尊重。此指陪衬。②御:支配,此指显出。③辍(chuò):停。此指消除。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夫________②宗________③金________④至________

2.翻译:岂怯懦之谓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句首发语词,无义②推崇③金属④极

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

3.强与弱是相对的


解析:

[文言知识]

“然则”及其他。“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

【译文】

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水是天下最柔软的。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

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

1 反复

2 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解析: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1 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分)

2 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

1“深则厉,浅则揭”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

2 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


解析:

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对孔子的话作解读与评价,注意有一定的深度。(60字以内,10分)

孔子的意思是说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文字阐释5分,必须尊重经典本义)其实,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持。(价值评价5分,可以跨越古今,生发出人类共性的价值取向。)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