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节选),完成下列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此,这。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重大。

C.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克:到,坚持。

D.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殷:深,深重。

关于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②斯以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④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选出对这节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文章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C.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批判现实,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44:44 免费下载:《》Word试卷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节选),完成下列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此,这。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重大。

C.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克:到,坚持。

D.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殷:深,深重。

关于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②斯以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④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选出对这节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文章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C.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批判现实,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节选),完成下列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

本题关键词: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水之下源,气之根,音之源牌音之源糖,华佗牌固之源片,思路雅牌欣之源胶囊,生气之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