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唐宋八大家古文读本》)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雄辞闳辩 闳:恢弘
B.虽屯邅困踬 踬:挫折
C.又庶乎英魄灵气 庶:差不多
D.而其谁与归 归:追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如公器质之深厚 以有尺寸之地
B.无问乎识与不识 相与枕藉乎舟中
C.以其公议之是非 不赂者以赂者丧
D.不居而去 余扃牖而居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虽说“亦又何悲”,却并非真的不悲痛,真的没有感情,而是能够跳出常人思维的窠臼,不以生死为界,将目光放在欧阳修的文章和功业上,借此肯定他的成就,总领下文。
B.文章运用四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韵几个方面做了准确而又生动形象的阐述,将欧阳文的内蕴外美、极富内涵的艺术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C.欧阳修虽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多次遭遇窜斥流离,但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虽然得到仁宗的肯定,但他也因此受到了政敌的排挤。
D.整篇文章,整句散句交错使用,长短错落,显得既严整又活泼,可以说既有王安石文章一贯斩截精悍的特色,又有欧阳修散文纡徐淡泊、悠扬婉曲的长处。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2)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18.用“/”给下面文字断句。(3 分)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选自《欧阳修集》)
14.B (踬:遇事不顺利,受挫折)
15.D (D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A项,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B项,表句中停顿;介词,相当于“于”,在 C项,连词,表示因果,因为;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16.C (文中是“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不是受到政敌的排挤,而是连政敌都不由得佩服。)
17.(1)当仁宗皇帝在位的晚期,他想到自己死后的各种事情,说过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是可以把国家安危的重责大任交付的人。(“方”“顾念”“如”各1分,介宾结构后置句式1分)
(2)当今天下人,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贤能的人,尚且都会因为先生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更何况那些和您同朝的士大夫们,平常与您结交往来的人呢!又更何况先生您是我心目中最向往、敬慕并且瞻仰依靠的人呢!(“不肖”“且犹”“涕”“而”各1分)
18.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参考译文】
大凡事情有人力可以做得到的,尚且难以预料;更何况(有些事情)天意幽冥难懂,又哪里是人可以推想得出来的呢?然而先生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死后又必定能够流芳后世。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像先生您的器量恢弘、材质深厚,智慧高超、见识远大,再加上学术的精深微妙,所以充满在文章里头,表现在议论中,是那么的豪放杰出,那么的高峻雄伟,那么的奇特巧妙,那么的不同凡俗。蓄积在胸中的,浩瀚得有如江河汇聚起来;发露在外面的,灿烂得有如太阳、星星的光辉。您清雅的风格,有着幽洁的韵味,悲凄的地方好像旋风、急雨突然降临;您雄壮的辞语、恢弘的论辩,畅快得好像轻车骏马在奔驰一样。当代的学者,不必问他认不认识您,只要拜读过您的文章,那就能够了解先生您的为人了。
唉!从先生您出来做官,长达四十年的时间,有时升迁、有时贬谪,往复不定,真会让人感叹世路实在是崎岖难行啊!您即便是困顿挫折,进退两难,屡遭贬谪,流离不定,而始终不被击倒,因为公共的舆论是有一定的是非。(所以)在您已经被压抑之后,又能够再度受到重用,于是名声在当代显著。先生您果决勇敢的气魄,刚强正直的节操,到了晚年仍丝毫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位的晚期,他顾念自己死后的各种事情,说过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是可以把国家安危的重责大任交托的人。(后来果然)您(准确地)决定国家的大方针、总决策,从容指挥,应付自如,定出安定天下的大计,真可以说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优秀人才。当您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地离开了朝廷,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您将会在箕山之侧、颍水之滨和贤人长相伴左右。当今天下人,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肖之徒,尚且都会因为先生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更何况那些和您同朝的士大夫们,平常与您结交往来的人呢!又更何况先生您是我心目中最向往、敬慕并且瞻仰依靠的人呢!
唉!盛衰兴亡的道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然而临风充满着怀念,我心怅惘而不能忘情的是,一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先生您了,那么我能去追随谁呢?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根据烟台市高三语文一模诊断测试题改编)
瑶芳楼记
宋濂
瑶芳楼者。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瑶芳者何?古桐琴之名。子贤以重金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①然,如出金石,如闻鸾风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则以谓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②之“迎仙”。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韩建之“齐云”,谓其凌高清也,其失也侈。吾皆弗敢蹈其非。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
当风物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③出世外。子贤棕冠鹤氅,自函道④而升,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演而为紫琳之操⑤。其辞曰:“有坚者,石中含精矣;其石白如肪。煜有瑛矣;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和之。曰:“艳质兮非华。阳卉兮非奢,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歌已,相视而笑。
金华宋濂闻其声,唶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虽然,君子盖不物于物。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之发舒。或悬崖速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闺辟阳阴,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太和融洽,内外无间,有不啻听子贤之琴于兹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苟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有若子贤,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
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板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改)【注】①翏翏:lù,象声词,长风声.②高骈:唐朝人,曾建迎仙楼。下文韩建,唐末人,曾建齐云楼。③夐:xiòng,远。④函道:楼悌。⑤紫琳之操:琴曲名。
【改编】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常熟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 燕:安逸,安闲。
B.吾皆弗敢蹈其非 蹈:遵循,沿袭。
C.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 夸:奢侈,过度。
D.随境而迁,因物而著 著:显露,显明。
【改编】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五音繁会,铿然而鸣矣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①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 ②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①其亦人理之常者乎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①苟局滞于一室之间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历史上的“迎仙”“齐云”两座名楼为例,指出它们在命名上分别失之“诞” “侈”,意在肯定虞子贤以古桐琴为楼命名的做法。
B.作者曾经与虞子贤一起在月夜登楼,子贤抚琴弹奏;作者继而与子贤唱和,借鲜花、香草、美人表达了对高洁品行的仰慕与追求。
C.作者认为,修养高深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景物,都能养性怡情,即使从清风流泉中也可获得美妙的享受,如同在瑶芳楼上听虞子贤弹琴一样。
D.作者在文中既为瑶芳楼作记,也通过写虞子贤为楼命名和弹奏古琴表现子贤高雅的品格,同时还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原创】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当之?(3分)
▲
(2)子贤绝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笃于士行而犹孝其亲云。(5分)
▲
【原创】18.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盖 临 阴 幽 之 室 则 其 情 敛 而 聚 处 阳 明 之 居 则 其 情 畅 以 舒 随 境 而 迁 因 物 而 著 其 亦 人 理 之 常 者 乎
14.C
15.D
16.B
17.⑴(3分)想要独享这座楼的美名的,舍弃这把琴,又有谁能适合它呢?(重点注意“专”“舍”“当”的翻译。)
⑵(5分)虞子贤远超世俗之人,我的朋友杨廉夫先生极力称赞他的为人,说他努力践行读书人的操守,还能尽心孝敬他的父母等等。(重点注意“绝出”“流俗”“称”“笃”的翻译。)
18.盖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错一处扣0.5分,对一处加0.5分。可划可不划处均不扣分。扣完三分为止)
命题意图及试题难度值
题 号 | 能力 层级 | 预测 分值 | 命题意图 |
14 | B级 | 2.2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
15 | B级 | 2.1 |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
16 | C级 | 2.0 | 本题考查归纳、分析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
17 | C级 | 5.6 |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 |
18 | B级 | 1.7 | 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理解和句读停顿的理解。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8分)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清·郑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已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富贵人家延请师傅教子弟 延:延请,聘请
B.或仅守厥家, 厥:他的,他们的
C.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察:明白
D.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 薄:迫近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原创)
A.既不能自课其子弟。 秦贪,负其强
B.而已之子弟不与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C.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 吾常跂而望矣
D.且训吾子弟不逮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作者从宏观到微观,先指出富贵子弟,也有可能寄人篱下等,但能够发达的比例很小,接着再表明自己的心愿,最后谈到如何处理家事。
B.对于自己儿子的成败,身为小官的郑燮“置之不论”丢在一旁不管,而最大心愿是让附从子弟学有所成,这体现了郑板桥的博大的爱心。
C.在子女教育上,郑燮是一位严父,主张要尊重同学,同时也不乏慈爱的一面,他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这符合当代赏识教育的理念。
D.文末处附上几首五言绝句,内容浅显,具有教育意义,很适合儿童诵读,既吻合作者表达的观点,有符合书信的随意性,有生活情趣。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原创)
夫 择 师 为 难 敬 师 为 要 择 师 不 得 不 审 既 择 定 矣 便 当 尊 之 敬 之 何 得 复 寻 其 短?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原创)
(1)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4分)
(2)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4分)
14.选C 察:仔细观察
15. 选A “其”均为代词,指自己。B.焉:兼词,在其中/代词,相当于之,“他” C.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地 D.且:副词,姑且/连词,表让步,况且。
16. 选B “丢在一旁不管”说法错误,原文是“吾已置之不论”是说对孩子的成败暂且先放一边不谈论,不是说不管孩子的成败。
17. 选(3分,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18.(1)难道不是富贵足够来使人愚笨,贫贱足够来使人立下志向疏通智慧吗?(“愚”“岂非”“浚”各1分,大意1分。)
(2)如果是一定不能够让孩子们跟从学习的老师,稍微等待到来年,再聘请其他全的教师;而在老师任期之内的一切礼节待遇要尊崇,一定不可随意废弃(“从”“少”“废”各1分,大意通顺1分。
【复文言文参考译文】
富贵人家邀请老师传授教育孩子,最诚挚最恳切,但是学业有成的,多数从依附并跟从的贫贱之家的孩子中产生,而自己家的孩子不在其中。不过数年之间,由富贵变得贫穷低贱:有寄人篱下的人,有饿死的和靠讨饭度日的人。有的子弟仅仅守住他的家业,不失去温饱,但是目不识丁。或许一百个中有一个也发达的人,他们写文章,一定不能够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铭刻在心灵深处没被世人传诵。难道不是富贵足够来使人愚笨,贫贱足够来使人立下志向疏通智慧吗?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官,我的孩子也算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他的成败,我已经放在一边不做谈论;只是必须让依附跟从学习的品质不错的孩子有所成就,也算是我最大的心愿。至于如何延聘老师,对待同学,不可不慎重。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对同学中年龄较大的当教他称某先生,稍小一点的也要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笔墨纸砚一类的文具,只要我家所有,便应该不时分发给别的同学。每当看到贫寒家庭或寡妇的子弟,索要十几个钱,用来买川连纸钉成写字本,十天都没有能做到的,应当仔细观察这件事的缘故,并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马上回家,就挽留他们吃饭。若迫近傍晚,要把家中旧鞋拿出来让他们穿上回家。因为他们的父母疼爱孩子,虽然穿不起好衣服,但一定做了新鞋新袜让他们穿上上学,遇上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鞋袜弄脏,再做新的就非常困难了。
选择老师是比较困难,而尊敬老师则是更加重要。选择老师不能不审慎,一旦确定了,就应该尊敬他,怎么能够再挑他的毛病?向我们这些人,一进官场,已经不能亲自教授自己的孩子读书。为孩子聘请的老师,不过试某一地方的优秀人才,未必是国内外知名人士。学生有的暗中书写老师的过错,有的当众指责老师所讲的有错误,这样会使老师内心惶惶不安,自然不会尽心尽力的教育学生,孩子们再有蔑视老师的想法而不努力学习,这就是最令人担心的事了。与其如此,不如以老师的长处,估且来教育弥补孩子们的不足。如果是一定不能够让孩子们跟从学习的老师,稍微等待到来年,再聘请其他全的教师;而在老师任期之内的一切礼节待遇要尊崇,一定不可随意废弃。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孩子顺口好读,让我的儿子边读边唱,月夜下坐在门槛上,唱给两位祖母、两位母亲、还有叔叔婶娘听,也让他们讨点果子吃。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__。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为党人 目:看做 B. 或利尽而交疏 疏:疏远
C. 然周用此以兴者 用:任用 D. 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厌:满足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纣以__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 或投之黄河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惟君子则有之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 所守者道义 今者项庄拔剑舞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起笔不凡,开篇就提出:君子无党小人有党的观点,对于用来陷人以罪、君子为之谈虎色变的朋党之说,不回避,不辩解。理直气壮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B. 文章首先从道理上论述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继而引用六件史实,证明朋党的自古有之。
C.文章通过分析史实,论证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
D. 文章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彻,运用对比、假设、比喻等论证手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色彩。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故 臣 谓 小 人 无 朋 其 暂 为 朋 者 伪 也 君 子 则 不 然 所 守 者 道 义 所 行 者 忠 信 所 惜 者 名 节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4分)
▲
(2) 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3分)
▲
14. 答案:C(用:因为)
15. 答案:A(A、均为“因为”;B代词,代他们;助词,提宾标志; C、转折连词,却;则则连用表并列;D代词,……的;助词,时间名词后,不译。)
16. 答案:D(无假设论证比喻论证)
17、.故 臣 谓 小 人 无 朋 /其 暂 为 朋 者 /伪 也/ 君 子 则 不 然 /所 守 者 道 义 /所 行 者 忠 信 /所 惜 者 名 节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4分)
(2) 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3分)
参考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__。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做为借鉴了。
14【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本题考到课内实词联想,语法词性,成语联想等文言实词推敲法。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断、回忆已有知识,辨析实词的词义。难度系数0.78。
15【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选项的前一句来自于选文,后一句来自于课本。要求学生有推断、辨析的能力。难度系数0.68。
16【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力层级为D。要求考生对全文有全面系统的理解,并能对一些具体的文句做出正确的解读。能力等级0.6。
17【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内容和句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E。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断句规律,对句子结构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对文本内容有正确的理解。难度系数0.58。
1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层级为E。翻译要求字字落实,文句通顺。同时能够考虑到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学知识。难度系数0.6。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②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③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刑赏论》)
【注】①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原创】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疑附轻 附:附和
B.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 交修:整顿
C.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原委
D.不敢果其疑 果:决断
【原创】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小则获邑
B.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然而隐忍以行
C.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风俗亦归厚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
【改编】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 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C.“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原创】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4分)
(2)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4分)
【原创】18. 用“/”给下列文字断句。(3分)
然 玉 之 为 物 有 不 变 之 常 德 虽 不 琢 以 为 器 而 犹 不 害 为 玉 也 人 之 性 因 物 则 迁 不 学 则 舍 君 子 而 为 小 人 可 不 念 哉
(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一}
14、 B (交修:匡助)
15、 B (A. 则:就/表并列 B. 以:表修饰 C. 而:却/表递进 D. 焉:语气助词/代词)
16、 C (“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17、(1)罪行有可疑而滥用刑罚,那么没有罪的人不一定能免于惩罚;功劳有可疑而没有奖赏,那么有功劳的人就不一定能得到酬报。( “过”、“不必”“酬”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推行的力度有轻重,而它的成效有大小,像这样的话,《尚书》中的观点难道是没有根据的吗?(“行”“见效”各1分,句式“岂……乎”1分,句子大意1分)
18.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错1-2处扣1分,错3-4处扣2分,全错不得分)
15(出题意图:该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旨在训练学生能熟练掌握虚词的各种义项,并能利用法和主谓宾成分判断出虚词的用法。)
17(出题意图:涉及考查不必、固定句式等课内基础知识点的课外运用,以提醒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在课内文言文中多下工夫。)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旁午:交错;纷繁。【选材意图】选此材料试图体现各省自主命题的本土化特色。
【原创】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 登:登上,到达
B. 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C.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频繁
D.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 或:有人
【原创】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皆争出谷以佐官 将以有为也
C. 寡求而不争 蟹六跪而二螯
D. 故具载其说 其皆出于此乎
【原创】1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C.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原创】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原创】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3分)
(2)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4分)
15、A (登:五谷成熟)
16、C (A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代词,……的人。B.以:连词/介词。C.“而”均表并列。D.代词,这些/语气词,表推测,大概)
17、D(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知命”的观点)
18、(3分)
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19、(7分)
(1)又把那些遗留在荒山野草中字迹尚存的残破碑刻,汇集到墨妙亭中。
(2)即使是坚固的金石,不久就会变坏。至于功业、名声和文章,它们流传到后世,才可以略为长久一些。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神宗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从广德调任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在住宅的北边,逍遥堂的东面建造了一座墨妙亭,搜集从汉代以来吴兴境内的古文和前代遗存的碑刻来充实墨妙亭。
从东晋以来,吴兴就是好地方,被称为山水清美幽远。当地老百姓满足于鱼稻蒲莲的收入,欲求少,相处和睦。不是有特别的事情,很少有宾客到那里去。所以大凡吴兴的太守,大抵把啸歌吟诗、投壶饮酒之事作为消遣。自从孙莘老到任后,那年吴兴恰逢遭遇水灾,土质好的田地都歉收,湖州的人缺粮非常严重,准备相随离开那里。孙莘老开仓放粮赈灾,亲自抚恤慰劳前来的百姓.非常真诚。有余粮的富裕人家,都争相拿出粮食帮助官府赈灾,救活的人不计其数。这个时候,朝廷正改革立法,使者频繁往来,以为孙莘老会日夜处理文书,前往约期聚会,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举止从容自得其乐。可是孙莘老更加喜欢与宾客聚会,吟诗饮酒作乐,又在空闲时间,搜集遗散的文章,得到前人数百篇文章,编辑成《吴兴新集》,又把那些遗留在荒山野草中字迹尚存的残破碑刻,汇集到墨妙亭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事到湖州,遍览后顿生叹息,孙莘老求我为墨妙亭写一篇记述的文章。
有人对我说,一切事物都要归于消亡,而依靠形体坚固的物体,更不能够长久,即使是坚固的金石,不久就会变坏。至于功业、名声和文章,它们流传到后世,才可以略为长久一些,现在竟然把功业、名声和文章托于金石,是久存的东西反而求助于速坏的东西。这已经是前人的糊涂,可孙莘老又用高大的屋子来保存它们,推测他的心意,那恐怕是不懂得事物生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我认为知命的人,一定要尽人事,这以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遗憾。事物之有成形也必定有毁坏,就像人有出生必有死亡,国有兴盛一定会有灭亡一样。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君子保养身体,大凡可以生缓死的东西没有不用的,那治理国家,大凡可以保存国家挽救亡的措施没有不使用的,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才罢了。这才叫作懂得事物生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这个亭子是否该建造,不值得争辩,但其中的道理是不能不辨析的。所以我把这些情况全部记载下来,并且把墨妙亭里的各种文物记录如下。
15【命题意图】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辨析、推知实词词义。
16【命题意图】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将选文例句与课文例句作比较。
17【命题意图】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以及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
18【命题意图】考查对文言句子内容和句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在理解语段文意的基础上,注意文言句子表达特点,利用语言标志断句。
19【命题意图】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
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与卫中行书
(唐)韩愈
大受足下:辱书,为赐甚大。然所称道过盛,岂所谓诱之而欲其至于是欤?不敢当,不敢当!其中择其一二近似者而窃取之,则于交友忠而不反于背面者,少似近焉。亦其心之所好耳,行之不倦,则未敢自谓能尔也。不敢当,不敢当!
至于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如愈者又焉能之?始相识时,方甚贫,衣食于人。其后相见于汴、徐二州,仆皆为之从事,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时丰约百倍,足下视吾饮食衣服亦有异乎?然则仆之心或不为此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志耳。此未易遽言也。
凡祸福吉凶之来,似不在我。惟君子得祸为不幸,而小人得祸为恒;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以其所为似有以取之也。必曰“君子则吉,小人则凶”者,不可也。贤不肖存乎己,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名声之善恶存乎人。存乎己者,吾将勉之;存乎天、存乎人者,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足下曰:“命之穷通,自我为之。”吾恐未合于道。足下征前世而言之,则知矣;若曰:“以道德为己任,穷通之来,不接吾心。”则可也。
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略有删节)
【原创】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岂所谓诱之而欲其至于是欤 诱:诱导、引导
B.少似近焉 少:稍微
C.此未易遽言也 遽:仓促
D.足下征前世而言之 征:探求
【原创】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则未敢自谓能尔也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B.其所不忘于仕进者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C.贤不肖存乎己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存乎己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原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段作者先感谢卫中行对自己的称赞,表示在交友忠诚方面与自己稍微接近,并说这是自己仍需不懈努力的目标,受之有愧。
B.第二段拿追求富贵以救世的圣贤作比,表明自己求官不只是脱贫,还想济世救民。只可惜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C.韩愈把人生的吉凶祸福视为必然。他认为命运的困顿与显达,不取决于自己;认为一个人有无才能靠自己,名声好坏靠别人。
D.本文以自由多变的散句为主,穿插一些骈文句法,叙议结合,表达了自己简单而旷达的人生态度。
【原创】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穷 居 荒 凉 出 无 驴 马 因 与 人 绝 一 室 之 内 有 以 自 娱 足 下 喜 吾 复 脱 祸 乱 不 当 安 安 而 居 迟 迟 而 来 也
【原创】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4分)
▲ (2)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4分)
▲
14.D征:用……来证明
15.A A连词,表转折;B.代词,我/代词,它们;B.;C.介词,同“于”,引出对象,可不译/介词,同“于”,比;D.助词,……的/句末语助词,表疑问。
16.B B“只可惜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痛苦之情溢于言表。”这层意思文中未表明。
17.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3分)(“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此处可断可不断)(评分标准:共3分,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18.(1)君子得福应是常理,而小人得福应是侥幸。(评分标准:恒、幸各1分,文从字顺1分)
(2)我将听凭上天、他人而不用力去争取。这样,我所坚守的难道不就简单而容易实行了吗?(评分标准:任、其、约、行各0.5分,反问句1分,文从字顺1分)
附:文言文翻译
大受兄:承蒙来信,给予我的恩惠甚多。然而你对我的称道太多,难道这就是所说的诱导他而想让他达到这种境界吗?不敢当,不敢当!从你的称道中我私下先取一两条接近我的情况的,那就是在对交友之道的忠诚而绝不背后另搞一套这一方面,和我的情况稍微接近。这也不过是我内心之所好罢了,我坚持这么做,却不敢说自己能做到这样。不敢当,不敢当!
至于以急切追求富贵利达而救世为事业的,那都是圣人贤士之事业,都是知道自己的智谋能力能够胜任的人。像我韩愈,又怎能做到这一点?与你初相识之时,我正十分贫困,衣食均有求于人。此后又在汴州、徐州相见,当时我都是做幕僚,每月有一定的俸禄收入,与之前相比,富裕了大约百倍,但是您看我的饮食穿戴,有什么不同变化吗?既然这样,那么我的志向,或许不是为此而热衷努力,我之所以念念不忘求官上进的原因,也是想将自己的小志向能在圣贤的大志向中实行啊。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说清楚的。
大凡祸福凶吉的到来,似乎都不取决于我自己。我想,君子遇祸是其不幸,而小人得祸应是常理;君子得福应是常理,而小人得福应是侥幸,根据他们的实际作为而自取祸福。如果一定说“君子就是得福,小人就是遇祸”,那是绝对不可以的。贤与不贤取决于自身,而富贵与贫贱、遇祸与得福则存在于上天,名声之好坏则取决于他人。取决于自身的,我将勉力而行之;取决于上天、取决于他人的,我将听凭上天、他人而不用力去争取。这样,我所坚守的难道不就简单而容易实行了吗?你说:“命运的困顿与显达,取决于自我。”我认为此说未必合于常理。你用前世的例子做证明来谈论此事,那是很明智的;如果说:“以修养道德为自己的责任,祸福的到来,可以不关于心。”这样说是可以的。
我现在居住在穷僻荒凉之所,出门没有驴马可骑,因此与别人多断绝往来,一室之中,有可以自得其乐之事。你庆幸我又脱离了徐州兵乱之祸,那就不该安然而居、迟迟不到我这里来!
14【命题意图】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能回顾课本知识,学以致用,还能根据上下文辨析、推知实词词义。
15【命题意图】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将选文例句与课文例句作比较。
16【命题意图】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能力,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能力,对作品语言的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
17【命题意图】要求考生在理解语段文意的基础上,利用语言标志断句。考查对文言句子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18【命题意图】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原创】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缝隙
C. 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赞:帮助
【原创】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客有吹洞箫者
B. 商于内子 游于赤壁之下
C. 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 余怅然久之 公之逮所由使也
【改编】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 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态度。
C. 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顺其自然了,没有戒掉“嗜书”的习惯。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肉,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并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4分)
▲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
【原创】1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一)(20分)
14.B 间:此处翻译为“机会”
15.【答案】C
【解析】A...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 介词,和/介词,在。 C都是连词,况且。 D助词,音节助词/助词,取独
16. 【答案】D
【解析】作者只是嗜书,并没有嗜酒肉。
17. (1)有人把季子的消息告诉家里人,家里人担心恐惧得哭了,而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
(2)像季子这样的行动,我所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家子弟却能做到,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并且乐于做,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我有什么理由阻止他那样做呢)?
18. 一 齐 人 傅 之/ 众 楚 人 咻 之/ 虽 日 挞 而 求 其 齐 也 /不 可 得 矣 /引 而 置 之 庄 岳之 间 数 年/ 虽 日 挞 而 求 其 楚/ 亦 不 可 得 矣
【文言文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椅,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zhǔ)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熟睡在地上。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诗文,不比沉溺于女色好?于是她笑着回答说:“像你说的沉湎于诗文也是很好的。”于是不我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东 轩 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节)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选材意图】选此材料试图体现各省自主命题的本土化特色。
【原创】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刺史府门 败:冲毁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用
C.旦则复出营职 营:谋生
D.落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
【原创】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克支其欹斜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易穷饿而不怨 潦水尽而寒潭清
C.假部使者府以居 斧斤以时入山林
D.而不害于学 见笑于大方之家
【原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记叙开辟“东轩”,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哑然自笑”的无奈心情。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追求一种“安贫乐道”精神,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归伏田里”,抒发了他“分享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
D.第四段,交代作记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强了“记”的真实感。
【原创】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4分)
(2)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原创】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14.C【解题思路】营:经营
15.A 【解题思路】A.均为副词,才;B.表转折的连词:却;表并列的连词C.来,表目的;介词,按照D.对,引出对象;表被动。
16.C【解题思路】抒发了他“分享颜氏之乐”的超然情怀错误,应该是抒发了他“归休田里”的超然情怀
17.(1)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的尘事,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弃”“ 而”、状语后置句每处1分,句子通畅连贯1分)
(2)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克服穷困饥饿的处境却毫无怨言,即使是帝王也不能超过他,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足以”“虽”“南面”“盖”每处1分)
18.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断对两处给1分)
【解题思路】先整体把握文段意思,关注名词、代词,确定主宾;其次,关注动词,考虑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等。文中出现的名词和代词有“世”“之”“先人之敝庐”“颜氏之乐”“动轩”等,抓住动词“使得”“治”“为”等可以断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做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还没到任,就下起了大雨。筠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任所时,房屋破败,无处安身。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无安身之处,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免支立起倾斜的房子,修补上倒塌的墙壁,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一百来竿翠竹,做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业,已经筋疲力尽,就昏然睡去,天已经亮了都不知道。第二天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得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就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曾经暗地里责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然而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自己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每天为盐米这些琐事辛勤操劳,没有一天休息的时间。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一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
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所以他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
我已经被谪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长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来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向望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人苏辙作记。
【命题意图】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辨析、推知实词词义。预估难度系数0.78。
【命题意图】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将选文例句与课文例句作比较。预估难度系数0.68。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以及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预估难度系数0.68。
【命题意图】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字字落实,语言通顺。能力层级为B。预估难度系数0.60。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言句子内容和句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在理解语段文意的基础上,注意文言句子表达特点,利用语言标志断句。预估难度系数0.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高考资源网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10.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 疏:疏通
B.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厚:深厚
C.曲肱而枕之 枕:枕头
D.逍遥相羊,惟意所适 适:追求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四周植木药为藩援 /为君翻作《琵琶行》
B.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噫吁嚱,危乎高哉高考资源网
C.各尽其分而安之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2.下列各项中,句式结构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偃鼠饮河,不过满腹B.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
C.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D.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4分)
10. A B “使……加厚”;C “当做枕头”。 D适合11. D (A作为、替B吗、啊C自己的、那些D于是)12.D 定语后置,其它为介词结构后置
13.(1)水池的东面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错杂地种植着花草药材,为了辨识它们的种类名称而给它们挂上字牌作为标志。(治、草药、揭)(2)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期待呢?(病、待和介词结构后置)(3)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共、及、其)
古文翻译 孟子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颜回“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瓢水”,“不改变他的乐趣”。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像那“鹪鹩( jiāo liáo, 是一类小型、短胖、十分活跃的鸟)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分而相安无事。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关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把它命名为读书堂。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处屋子,引水往北流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把它命名为弄水轩。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打渔人的草屋,把它命名为钓鱼庵。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开门往东,南北的窗子可以吹来凉风,前后多种植优雅的竹子作为清凉消暑的所在,把它命名为种竹斋。水池的东边,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错杂地种植着花草药材,为了辨识它们的种类名称,给它们(挂上字牌)作为标志。畦的北面也种了竹子,像棋盘一样呈方形,直径一丈左右,弯曲它的顶梢,使它交错通达遮蔽作为屋子。在它的前面种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样的夹道,都用藤蔓芍药等覆盖着它,四周种植草木药材等作为藩篱,把它命名为采药圃。药圃的南面有六个围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占二个,每种(花)只种了两丛,(为了)辨识它的名称形状罢了,不求多种。围栏的北面有个亭子,把它命名为浇花亭。洛阳城距离山不远,但树木丛生茂密,常常看不到,于是在园中砌筑石台,在它的上面修建屋子,来眺望万安、轘辕,直到太室(都能看见),把它命名为见山台。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灌注热水洗涤双手,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难道可以吗?”我(非常)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如果也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乐趣呢?”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