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乙)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子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B.五十者可以帛矣 衣:穿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同“敛”,收敛

D.非我也,也 兵:兵器

1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斧斤时入山林 则修文德来之

B.后世必子孙忧 昔者先王以东蒙主

C.涂有饿莩不知发 远人不服不能来也

D.斯天下之民至则将用彼相矣

1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刘备,天下枭雄。

14.下列各组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孔子针对冉有说出的攻打颛臾的真正目的进行直接回击, 批评冉有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态度。

B.甲文孔子在批驳的基础上立论,正面阐发他的治国思想:对内要“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孟子在乙文里也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统治者役民以时,治民之产,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乐融融。

D.孔子和孟子都在文章里彰显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显示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23:48 免费下载:《2014-2015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卷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乙)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子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B.五十者可以帛矣 衣:穿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同“敛”,收敛

D.非我也,也 兵:兵器

1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斧斤时入山林 则修文德来之

B.后世必子孙忧 昔者先王以东蒙主

C.涂有饿莩不知发 远人不服不能来也

D.斯天下之民至则将用彼相矣

1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刘备,天下枭雄。

14.下列各组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孔子针对冉有说出的攻打颛臾的真正目的进行直接回击, 批评冉有这种口是心非的伪君子态度。

B.甲文孔子在批驳的基础上立论,正面阐发他的治国思想:对内要“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孟子在乙文里也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统治者役民以时,治民之产,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乐融融。

D.孔子和孟子都在文章里彰显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显示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

本题关键词:后角固有核,后鼻孔,鼻后孔,伏而后发,后下,贵今牌贵今糕,检验后阶段,不成文法,施今墨,子宫下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