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赤壁赋》)

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客 属:zhǔ,致意,引申为劝酒。

B.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同“凭”,凌。

C.飘飘乎如世独立 遗:遗留。

D.桂兮兰桨 棹:船桨。

1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舞幽壑之潜蛟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美好景色,为下文生发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结尾部分总写江天一色,小船飘荡的景色。

B.第二段紧承上文。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忧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

C.文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箫声的悲凉。作者借助于拟人、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泪下。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21:23 免费下载:《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2015年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赤壁赋》)

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客 属:zhǔ,致意,引申为劝酒。

B.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同“凭”,凌。

C.飘飘乎如世独立 遗:遗留。

D.桂兮兰桨 棹:船桨。

1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舞幽壑之潜蛟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美好景色,为下文生发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结尾部分总写江天一色,小船飘荡的景色。

B.第二段紧承上文。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忧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

C.文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箫声的悲凉。作者借助于拟人、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泪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本题关键词:水之下源,天下之中,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地下文物,下风向,下面层,腹壁下动脉,地下水,下水道;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