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以故其后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而葬之 卒:最终 B.有穴然 窈:深远幽暗

C.则其至又少矣 加:更加 D.火尚足以也 明:照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B.孰能讥之乎 声呜呜然

C.古人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渺沧海一粟

D.至於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羽化登仙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A.下江陵,顺流而也 B.侣鱼虾而麋鹿

C.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D.诵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9.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何为其然也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而今安在哉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⑧有碑仆道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2分)( )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1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又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B.作者详写了游后洞的的经历,一个“悔”字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

D.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者”治学的道理,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语言精要得当。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21:02 免费下载:《2015年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以故其后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而葬之 卒:最终 B.有穴然 窈:深远幽暗

C.则其至又少矣 加:更加 D.火尚足以也 明:照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B.孰能讥之乎 声呜呜然

C.古人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渺沧海一粟

D.至於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羽化登仙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A.下江陵,顺流而也 B.侣鱼虾而麋鹿

C.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D.诵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9.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何为其然也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而今安在哉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⑧有碑仆道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2分)( )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1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又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B.作者详写了游后洞的的经历,一个“悔”字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

D.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者”治学的道理,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语言精要得当。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

本题关键词:课题选择,小儿阅读障碍,血小板P_选择素,问题目的性,餐后2小时血糖,王安石,面游风,小儿烧伤面积,最小截面尺寸,小脑后下动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