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察看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15.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D.作者认为尽了自己的志向,却不能到达,也可以没有什么遗憾。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14:49 免费下载:《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试卷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察看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15.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D.作者认为尽了自己的志向,却不能到达,也可以没有什么遗憾。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本题关键词:损其有余,言语交往,天之方虫草养生酒(原名:虫草养生酒),血之余,肉之余,筋之余,骨之余,虫草鲍鱼精,雅之极牌鱼腥草口含片,请求之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