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注】① 晋侯:即晋文公重耳。重耳为躲避__,曾在外流亡十九年。
② 介之推:晋国大夫,曾追随重耳在外流亡。
③ 献公:晋文公重耳的父亲。
④ 惠、怀:晋文公之前的两个晋国国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 亡:逃亡
B.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诬:诬陷
C.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效:效仿
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旌:表彰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B.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 以儆效尤
C.言,身之文也 / 文过饰非
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3、原文“其母曰:‘能如是乎’”中的“是”指代的是( )
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B.不食其食,身将隐
C.介之推不言禄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介之推不愿接受晋侯赏赐的爵禄,是因为他对晋侯不明忠奸,胡乱赏赐的做法感到不满。
B.通过介之推母亲的三次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关心儿子,更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晋侯不但不赏赐曾经追随过他的介之推,还将介之推逼走,可见晋侯是个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的卑鄙小人。
D.本文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图功名的高尚品行,突出赞美了介之推在荣誉、地位面前不居功自傲的谦让精神。
宋 人 有 耕 者 田 中 有 株 兔 走 触 株 折 颈 而 死 因 释 其 耒 而 守 株 冀 复 得 兔 兔 不 可 复 得 而 身 为 宋 国 笑
——《韩非子·五蠹》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07:34
免费下载:《》Word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注】① 晋侯:即晋文公重耳。重耳为躲避__,曾在外流亡十九年。
② 介之推:晋国大夫,曾追随重耳在外流亡。
③ 献公:晋文公重耳的父亲。
④ 惠、怀:晋文公之前的两个晋国国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 亡:逃亡
B.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诬:诬陷
C.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效:效仿
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旌:表彰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B.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 以儆效尤
C.言,身之文也 / 文过饰非
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3、原文“其母曰:‘能如是乎’”中的“是”指代的是( )
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B.不食其食,身将隐
C.介之推不言禄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介之推不愿接受晋侯赏赐的爵禄,是因为他对晋侯不明忠奸,胡乱赏赐的做法感到不满。
B.通过介之推母亲的三次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关心儿子,更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晋侯不但不赏赐曾经追随过他的介之推,还将介之推逼走,可见晋侯是个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的卑鄙小人。
D.本文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图功名的高尚品行,突出赞美了介之推在荣誉、地位面前不居功自傲的谦让精神。
宋 人 有 耕 者 田 中 有 株 兔 走 触 株 折 颈 而 死 因 释 其 耒 而 守 株 冀 复 得 兔 兔 不 可 复 得 而 身 为 宋 国 笑
——《韩非子·五蠹》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本题关键词:问答法,反回文,查阅文献法,他可林,素问剌热篇,文言文翻译原则,攻下药,回阳玉龙散,阅读训练,阅读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