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烛之武退秦师
D.夜缒而出,见秦伯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夫晋,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
B.夫晋,何厌之有 厌:嫌弃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版图
D.又欲肆其西封 封:封邑,封地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其爱国精神可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在整个劝说过程中,烛之武只字未提为郑国乞求的话,处处为秦国着想,让秦穆公充分认识到存郑对秦有益无害。
C.在分析亡郑、存郑的利弊过程中,烛之武自始至终将秦、晋两国加以对照,在对比中让秦伯看透了晋国的真正目的。
D.烛之武能退秦师成功,除了其智慧和外交才能外,秦、晋之间有矛盾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03:33
免费下载:《2013-2014年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Word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烛之武退秦师
D.夜缒而出,见秦伯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夫晋,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
B.夫晋,何厌之有 厌:嫌弃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版图
D.又欲肆其西封 封:封邑,封地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其爱国精神可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在整个劝说过程中,烛之武只字未提为郑国乞求的话,处处为秦国着想,让秦穆公充分认识到存郑对秦有益无害。
C.在分析亡郑、存郑的利弊过程中,烛之武自始至终将秦、晋两国加以对照,在对比中让秦伯看透了晋国的真正目的。
D.烛之武能退秦师成功,除了其智慧和外交才能外,秦、晋之间有矛盾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本题关键词:郑州,死亡分期,汗出亡阳,郑渊洁,伤亡事故分类,神昏郑声,围生儿死亡率,围生期死亡率,伏而后发,郑氏女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