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恒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
嵩子平,年十二,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及免丧,累授右卫将军,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滑州城西距黄河二里,每岁常为水患。平询访得古河道,接卫州黎阳县界。平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上闻,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居镇六年,入为左金吾大将军。未几,复为郑滑节度观察使。
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兒为帅,行及青城镇,劫镇将李自劝,并其众;次至博昌镇,复劫其镇兵,共得七千余人,径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敌,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仍先以骑兵掩其家属辎重,贼众惶惑反顾,因大败。狼兒与其同恶十数辈脱身窜匿,余党降,稍后者斩于鞠场。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胁从者放归田里。诏加右仆射,进封魏国公,由是远近畏伏平之威略。
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 委:顺从,归附
B.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 安:安排
C.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 落拓:豪放,放荡不羁
D. 兵甲完利,井赋均一 完:坚固
16.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嵩与薛平父子二人功绩的一组是( )(3分)
①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②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
③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
④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
⑤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
⑥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嵩原本替贼兵把守相州,贼兵败后,王师到来,薛嵩就到怀恩马前迎接叩拜,怀恩放了他,并让他做了相州刺史。
B.宰相杜黄裳很器重薛平,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在当时很有名声。在淮西战事中,又屡有战功。
C.薛平在滑州时,率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开凿古河南北总长十四里,挖开旧河来分流水势,滑州百姓于是没有水患了。
D.青州城兵士不敌乱军时,薛平拿出府库和家里的全部钱财招募二千精锐的士兵,迎击对方,叛贼士兵惶惑反顾,于是大败。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5分)
(2)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5分)
【答案】
15.B
16.C
17.A
18.(1)军吏想要遵照河北旧例,胁迫薛平留下来管理后务,薛平假装答应他们,让官给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为奔丧回家。 (“故事”“知”“伪”各1分,大意2分)
(2)棣州被叛贼围困,朝廷于是委派薛平率领军队援救棣州,薛平就派遣将领李叔佐带领五百士兵救援。(“委”“以”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安:使……安定,安抚。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B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尽量不要凭平时的记忆而答题。原文的意思是“当时事多事之后,暂且想要……,于是把重任托付给薛嵩”,把“安排”代入原文,显然不和语境,现在考题经常出现以今释古的命制现象,如本题“安”古意很少当“安排”讲,答题时需高度重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①④不是直接写薛嵩父子二人的行为,而是写他人的的作法,侧面烘托二人的品行,⑤是薛平作战,以偏概全。排除这两项可得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原文“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A选项“相州刺史是后来怀恩上奏朝廷,朝廷下诏任命,怀恩只是让他仍然守相州”从文化常识讲任命重要官职必须是朝廷,不能是地方官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1)故事——旧例(古今异义),知——管理,伪——假装,一夕——在一天夜里(名词作状语)以——因为。(2)为所——被,窘——围困,乃——于是,委——委派,以——率领,即——就。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薛嵩是绛州万泉人。祖父薛仁贵是高宗朝的名将,封为平阳郡公。父亲薛楚玉,做过范阳、平卢节度使。薛嵩年少时依靠先辈的功勋,放荡不羁,不置家产,力气很大,喜欢骑射,不喜欢读书。自从天下兵起,加入了军队,归附了叛军。广德元年,东都被平定,当时皇太子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派遣手下固怀恩东收取河朔。薛嵩替贼兵把守相州,听说叛军一方的军队溃败,王师到来,薛嵩惶惑不安,到怀恩马前迎接叩拜,怀恩放了他,让他担任原来的官职。当时怀恩反叛之心已经产生。怀恩平定河朔不久,就上奏薛嵩和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等人分别管理河北道;皇帝下诏就任命薛嵩做相州刺史,充任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守魏州,忠志镇守恒州,怀仙镇守幽州,各自占据数州之地。当时是多事之后,暂且想要安抚人,于是把重任托付给薛嵩。薛嵩感念恩德竭心尽职,几年间,管理范围内大致治理得很好,多次被提拔做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死。
薛嵩的儿子薛平,年纪十二,薛嵩死了,军吏想要遵照河北旧例,胁迫薛平留下来管理后务,薛平假装答应他们,让官给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为奔丧回家。等到守孝期满,多次被授予右卫将军,在南衙总共三十年。宰相杜黄裳很器重他,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有有才能的声名。元和七年,淮西发生战争,从左龙武大将军官职授予兼任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多次有战功。滑州城西距离黄河二里,每年经常发生水灾。薛平探询察访找到古河道,临近卫州黎阳县界。薛平率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一同汇报给皇上,开凿古河南北总长十四里,挖开旧河来分流水势,滑州百姓于是没有水患了。在这里镇守六年,入朝担任左金吾大将军。不久,又做郑滑节度观察使。
长庆元年,幽镇__,杜叔良统帅横海全军讨伐不能取胜,王庭凑集兵力在深州围攻牛元翼。棣州被叛贼围困,朝廷于是委派薛平率领军队援救棣州,薛平就派遣将领李叔佐带领五百士兵救援。过了几个月,刺史王稷运送补给逐渐变少,兵士怨恨愤怒,李叔佐不能平息,夜晚溃败而回。仍旧推举冲锋陷阵的勇将马狼兒做统帅,走到青城镇,挟持镇将李自劝,合并他的军队;接着到达博昌镇,又胁迫镇里的士兵,一共得到七千余人,直接逼近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敌,薛平完全拿出府库和家里的钱财招募二千精锐的士兵,迎击对方,仍然先用骑兵掩击敌人的家属辎重,叛贼士兵惶惑反顾,于是大败。马狼兒与他的同伙十几人脱身逃窜隐藏,其余的同党投降,投降晚的在鞠场斩首。第二天,马狼兒也被抓杀头,胁从者放回田里。皇帝下诏加封薛平为右仆射,进封为魏国公,从此远近敬畏佩服薛平的威略。
在幽镇六整年,兵器铠甲坚固锋利,土地赋税公平一致。到这时入朝觐见,百姓拦路请求他留任,几天之后才能够走出幽镇。在河中总共六年,征召授予太子太保。第二年,上疏因老请求辞官,凭司徒的身份辞官,过了一年死了,册封赠官太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柳宗元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梓人:木匠。 ②寻引:长尺 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④听听:争辩的样子。
1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 坐: 因……获罪
B.恐禹锡在所宜矜 矜: 怜悯
C.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 规矩: 方尺
D.其根欲舒,其土欲故 故: 旧的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B.以责为人子者耳
乃设九宾礼于庭 古之学者必有师
C.此则禹锡重可责也D.指麾众工,各趋其事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或咎其欲出者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柳宗元讽刺执政者“理事不当”的一组是
①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②亲小劳,侵众官 ③促其耕获,督其蚕织 ④是不知相道者也 ⑤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⑥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②④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因为王叔文党祸受牵连而被贬谪,其实他们都很冤枉。
B.文中通过梓人的故事,生动形象阐明了做宰相的人要宏观上把握局面,要懂得选贤任能,不必事必躬亲。
C.柳宗元善于用寓言或借事喻理的文章表达为政治世的道理,其中郭橐驼就是用种树的理论阐述为官之道。
D.御史中丞裴度在刘禹锡任职这件事上对皇上进行劝谏,皇上认为他忠心可鉴。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3分)
(2)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2分)
(3)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3分)
【答案】
15.C
16.B
17.B
18.A
19.(1)刘禹锡确实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
(2)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
(3)虽然说是为树木担忧,实际却是将树木当成仇人了,所以,人们种树都不如我。
【解析】
15.
试题分析:规矩:圆规曲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A.于:向 ; 在。 B.都是助词 ……的人C.表判断,是、就是;表承接,就。D.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②③⑤句是讽刺;④是批评为相者,没有指出他们做法如何。①⑥是正确的做法。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8.
试题分析:文中并未指出是否冤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诚:确实。然:但是。良:实在。(2)既:已经。名:以他的名字记载。(3)虽:虽然。其实:实际上。不我若:不如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恒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
嵩子平,年十二,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及免丧,累授右卫将军,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滑州城西距黄河二里,每岁常为水患。平询访得古河道,接卫州黎阳县界。平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上闻,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居镇六年,入为左金吾大将军。未几,复为郑滑节度观察使。
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兒为帅,行及青城镇,劫镇将李自劝,并其众;次至博昌镇,复劫其镇兵,共得七千余人,径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敌,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仍先以骑兵掩其家属辎重,贼众惶惑反顾,因大败。狼兒与其同恶十数辈脱身窜匿,余党降,稍后者斩于鞠场。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胁从者放归田里。诏加右仆射,进封魏国公,由是远近畏伏平之威略。
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 委:顺从,归附
B.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 安:安排
C.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 落拓:豪放,放荡不羁
D. 兵甲完利,井赋均一 完:坚固
16.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嵩与薛平父子二人功绩的一组是( )(3分)
①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②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
③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
④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
⑤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
⑥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嵩原本替贼兵把守相州,贼兵败后,王师到来,薛嵩就到怀恩马前迎接叩拜,怀恩放了他,并让他做了相州刺史。
B.宰相杜黄裳很器重薛平,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在当时很有名声。在淮西战事中,又屡有战功。
C.薛平在滑州时,率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开凿古河南北总长十四里,挖开旧河来分流水势,滑州百姓于是没有水患了。
D.青州城兵士不敌乱军时,薛平拿出府库和家里的全部钱财招募二千精锐的士兵,迎击对方,叛贼士兵惶惑反顾,于是大败。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 译文:
(2)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
译文:
【答案】
15.B
16.C
17.A
18.
⑴军吏想要遵照河北旧例,胁迫薛平留下来管理后务,薛平假装答应他们,让官给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为奔丧回家。
⑵棣州被叛贼围困,朝廷于是委派薛平率领军队援救棣州,薛平就派遣将领李叔佐带领五百士兵救援。
【解析】
15.
试题分析:B. 安:使……安定,安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①④侧面表现,⑤是薛平作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试题分析:A相州刺史是后来怀恩上奏朝廷,朝廷下诏任命,怀恩只是让他仍然守相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关键词语提示:第一句,“故事”“知”“伪”各1分,大意2分;第二句,“委”“以”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①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②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③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上,事亦竟白。
④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⑤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⑥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1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修《永乐大典》 与:参与B.盍具疏自理 理:分别
C.袁忠彻尝相之 相:观察D.时勉貌稍寝 寝:丑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诬以他事,讼之法司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返其币,终不往见 民到于今受其赐
C.位虽不崇,任则重矣 欲速则不达
D.为属草,辞稍迁就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自己,敬宗不予理会;后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六 馆 士 千 余 人 每 升 堂 听 讲 设 馔 会 食 整 肃 如 朝 廷 稍 失 容 即 令 待 罪 堂 下。1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4分)
(2) 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3分)
【答案】
14.B
15.D
16.A
17.六 馆 士 千 余 人/ 每 升 堂 听 讲 /设 馔 会 食/ 整 肃 如 朝 廷/ 稍 失 容 /即 令 待 罪 堂 下
18.(1)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各位监生?(2)敬宗整夭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B项解释错误,从“盍具疏自理”在文中的上句 “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大意“下属害怕他的严厉,就用其他的事诬陷他,把他讼告到法司”来看,“理”应为申辨。所以,正确选项是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D前一个为介词,替、给.第二个为判断词“是”。A均为介词,盆、用:B项均为代词,他的,他 们的,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但。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把选项放回原文,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做出取舍。A陈敬宗上书皇帝请求革除国子监内部弊端陋习.不是在他任国子监司业时,而是在升任国子监祭酒之后。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这句大意是六个监馆有读书人一千多,每当开堂听讲,或是设宴会餐时,都整齐有序,威严肃穆像朝堂上一样。士人稍有仪容上的失误,敬宗就让他们在堂下等待受责罚。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表、私谒、何以 、竟、盼、一盼句式用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陈敬宗,字光世,浙江慈溪人。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到文渊阁进学,参与编修《永乐大典》。该书编撰完成后,被授刑部主事。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又修纂《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侍讲一职。因为母丧而离职回家。
宣德元年起用他编修两朝史实记录。第二年转任南京国子监司业。黄帝对他说:“侍讲这职务,是清高显贵的位置;司业这职务,是学官的席位。职位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呀。”宣德九年,满了一秩(十年),被提升为祭酒。正统三年上奏章说:“按照旧例,各位监生按入国子监的时间长短,拨送给各个部门历事实习。近来,有些监生因事请假,耽误了好几年的时间,到了快拨送历事时才赴监,(根本没有坐监学习)这实际上助长了奸猾懒惰的风气,请求按他们在国子监学习时间的长短来安排(外放历事的)次序。近来又有些监生贪图眼前小利,愿意改就杂职,造成了读书人的学风卑陋,这真不是小事,请求加以禁止。”皇帝同意了。
陈敬宗须髯美丽,容貌端正,步态稳健,力求用老师的规范约束自己。立了教规,革除陋习。六个监馆有读书人一千多,每当开堂听讲,或是设宴会餐时,都整齐有序,威严肃穆像朝堂上一样。士人稍有仪容上的失误,敬宗就让他们在堂下等待受责罚。下属害怕他的严厉,就用其他的事诬陷他,把他讼告到法司。周忱和陈敬宗关系友好,说:“为什么不写奏疏来为自己辨白?”他替陈敬宗写了初稿,言辞显得曲意将就。敬宗吃惊地说:“这不是欺骗君主吗?”终究也没有上奏疏,他被诬告的事后来也终于真相大白。
到了要考查官吏政绩的时候,陈敬宗进京师,宦官王振想见他,拉拢他,让周忱示意.陈敬宗说:“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各位监生?“王振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送给他漂亮的丝织品、羊、酒,求他抄写程颐的《四箴》,希望敬宗来道谢.敬宗写完,在后面署了名而已.把馈赠的礼品全部送还,最终也没有去见王振.王直当时是吏部尚书,随口对他说:“先生任祭酒一职很久了,想接下来推荐你做司寇,敬宗说:“您是了解我的,现在能整天和天下有才华的人讨论切磋,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敬宗生性爱喝酒,能喝几斗而不醉.襄城伯侯李隆守备南京城,每次留敬宗喝酒,召很多歌伎在旁边.敬宗整天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正统十二年冬天,请求辞去官职,未得到允许.景泰元年九月,和尚书魏骥一同告老辞官.住在家里
轻易不外出.有被他接见的人,没有不因而感动奋起的.天顺三年五月辞世,享年八十三岁.去世后被授
予礼部侍郎的官衔,溢号文定.
当初,陈敬宗和李时勉同在翰林院,袁忠彻曾经观察过他们.拉着两个人并排说:二位日后功名将相
等.”敬宗仪态魁梧,时勉相貌稍显丑陋,后来两人同时分别做了南京和北京的祭酒.时勉平和宽容,敬宗
则正直严厉。整个明代世人认为称得上贤明祭酒的,就只有南边的陈敬宗和北边的李时勉.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祖嗣,蕃汉都知兵马使,累赠太子太师。父公政,历职至平塞军使,累赠太傅。福便弓马,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充承天军都监。庄宗嗣位,尝谓左右曰:“我本蕃人,以羊马为活业。彼康福者,体貌丰厚,宜领财货,可令总辖马牧。”由是署为马坊使,大有蕃息。及明宗为乱兵所迫,将离魏县,会福牧小坊马数千匹于相州,乃驱而归。明宗即住,授飞龙使,俄转磁州刺史,充襄州兵马都监。
福善诸蕃语,明宗视政之暇,每召入便殿,谘访时之利病,福即以蕃语奏之。框密使重诲恶焉,常面戒之曰:“康福但乱奏事,有日斩之!”福惧。会灵武兵马留后韩浔,以人情不协,虑为所图,上表请帅,制加福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凉州刺史,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福之是拜,盖重诲嫉而出之。福泣而辞之,明宗曰:“朕遣兵援助,勿过忧也。”因令将军牛知柔领兵送赴镇。行次青岗峡,会大雪,令人登山望之,见川下烟火,吐蕃数千帐在焉,寇不之觉,因分军三道以掩之。蕃众大骇,弃帐幕而走,杀之殆尽,获玉璞、牛马甚多。到镇岁余,西戎皆款附,改赐福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累加官爵。
福镇灵武凡三岁,每岁大稔,仓储盈羡,有马千驷,因为人所谮。安重诲奏曰:“累据使臣所言,康福大有宝货,必负朝廷。”明宗密遣人谓曰:“朕何负于卿,而有异心耶!”福奏曰:“臣受国重恩,有死无贰,岂愿负于圣人,此必谗人之言也。”因表乞入觐,不允。及再上章,随而赴阙,移授彰义军节度使。清泰中,移镇秦州,加特进、开国侯,充西面都部署。天福七年秋,卒于京师,年五十八。赠太师,谥曰武安。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九十一·列传六》)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领财货 领:管理B.康福但乱奏事 但:只要
C.西戎皆款附 款:缴纳钱财D.每岁大稔 稔:丰收
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福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 ②明宗即位,授飞龙使 ③谘访时之利病
④臣受国重恩 ⑤到镇岁余,西戎皆款附 ⑥移镇秦州,加特进、开国候,充西面都部署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福家世代为本州军校。他出身官贵人家,擅长骑马射箭,在他年轻时就追随后唐武皇,曾经多次补任军职,充任承天军都监。
B.康福得到明宗的信任的起因是在他担任马坊使时在相州饲养几千匹小坊马,当后唐明宗被乱兵所逼迫流亡逃难时,他驱赶着这些马跟随明宗而去。
C.康福擅长诸蕃语言,用蕃语奏对明宗的谘访,遭到当朝重臣安重诲的嫉恨,最终被安排出京到灵武。行至青岗峡他突袭吐蕃军成功,并在灵武建立业绩,得到加官。
D.康福镇守灵武三年,政绩卓著,因此受到大家的称赞。但安重诲却陷害他要__,明宗也担心他谋反。
16.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川下烟火,吐蕃数千帐在焉,寇不之觉,因分军三道以掩之。(5分)
(2)因表乞入觐,不允。及再上章,随而赴阙,移授彰义军节度使。(5分)
【答案】
13.C
14.A
15.D
16.(1)(5分)看见下面的平川上有烟火,原来是吐蕃军队数千个营帐在那里,敌人没有察觉到他们,于是康福分军三路袭击他们。(“焉”、“不之觉”、“掩”各1分,整句正确通顺2分)
(2)(5分)于是上表请求入朝觐见,明宗不允许。等到他第二次上表请求后,随即入朝,朝廷改任他为彰义军节度使。(“因”、“表”、“移”各1 分,整句正确通顺2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款,诚也。《广雅·释诂一》:真诚;诚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①②③⑥均是朝廷对康福的提拔和器重;④是康福辩解自己没有异心的理由,不是受器重的表现;⑤则是康福镇守灵武的业绩。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5.
试题分析:“因此受到大家的称赞”和原文“因为人所谮”理解相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第一句:“焉”、“不之觉”、“掩”各1分,整句正确通顺2分。第二句:“因”、“表”、“移”各1 分,整句正确通顺2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康福是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他家世代都是本州的军校。他的祖父康嗣,是蕃汉都知兵马使,最终被追赠为太子太师。他的父亲康公政,先后连续担任官职一直做到平塞军使,最终被追赠为太傅。康福擅长射箭骑马,年轻时追随后唐武皇李克用,多次补任军队职务,担任了承天军都监。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之后,曾经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本来就是蕃人,依靠羊马作为生计。那个康福体型相貌丰满肥厚,适合管理财货,可以让他总管马匹放养的事务。”于是让康福暂任马坊使,繁殖了许多马匹。到了后唐明宗被乱兵逼迫,将要离开魏县时,正遇上康福在相州饲养了几千匹小坊马,于是康福就驱赶着这些马跟随明宗而去。明宗即位后,授予康福担任飞龙使,不久康福又转任磁州刺史,充任襄州兵马都监。
康福擅长各种少数民族语言,明宗治理朝政的闲暇时,常常召他进入偏殿,咨询当时朝政的利弊,康福就用蕃语加以奏对。枢密使安重诲嫉恨他,常常当面警告他:“康福你只要敢胡乱奏事,总有一天我会斩了你!”康福十分害怕。恰逢当时灵武的兵马留后韩浔,因为同人相处不融洽,担心被人谋害,就上表后唐朝廷请求派遣主帅,于是,朝廷就命令加封康福为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担任凉州刺史,担任朔方、河西等军节度。康福的这一任命,是因为安重诲嫉恨他,而要把他调离朝廷。康福含泪拜别明宗,明宗对他说:“我会派兵援助你,不要过于忧虑。”明宗于是命令将军牛知柔带兵护送康福前去灵武镇赴任。队伍行军驻扎在青岗峡,正好遇上大雪,康福命人登上山去观望察看,看见下面的平川上有烟火,原来是吐蕃军队数千帐__在那里,敌军没有觉察到他们,于是康福分军三路袭击他们。吐蕃军队非常惊慌,丢弃帐幕逃走,几乎被杀尽,康福与部下获得很多玉璞、羊马。康福到任之后一年多,西域诸国纷纷诚心地前来归附,后唐朝廷改赐康福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多次加官进爵。
康福镇守灵武共三年,每年都大丰收,粮仓储蓄充足有余,有四千匹马,于是又被人中伤。安重诲上奏说:“臣经常听使臣说,康福非常富足,必定会背叛朝廷。”明宗秘密派人对康福说:“我有什么对不起你,但你却居然怀有异心!”康福上奏道:“臣接受国君的重大恩惠,甘愿以死报国绝无二心,怎么敢背叛您,这必定是小人的谗言啊。”于是上表请求让他入朝觐见,明宗不允许。等到他第二次上表请求后,随即入朝,朝廷转任他为彰义军节度使。后唐清泰年间,康福转任镇守秦州,加封为特进、开国侯,充任西面都部署。在后晋天福七年(942年)秋天,康福在京师去世,终年58岁。后晋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武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彬即畀瑶责其直 责:询问B.驾旋,瑶扈至宝应 扈:侍从
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赉:赏赐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3分)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5分)
【答案】
15.A
16.B
17.C
18.(1)江彬把蒋瑶关在空屋里凌辱他,并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因他的威胁而屈服。
(2)那个时候,有权势而得到皇帝宠爱的奸佞之人认为扬州繁华,什么东西都要。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更加困苦不堪。
【解析】
1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理解和感知文意基础上,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A项“彬即畀瑶责其直”解释错误,从原文上句“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大意看,“责”应为索要。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端亮清介”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③说的是蒋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④说的是皇帝对蒋瑶的重视,⑤说的不是蒋瑶。所以正确选项是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表述有误,原文“瑶规划咸称帝意”句意为“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闭”“挫辱”“胁”“慑”“权幸”“以”“微”“重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①《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jué yì指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②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yǎn jiǎn安卧),今应官而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一个季节的最后一月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解:脱去,松开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余船以次俱进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1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B.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1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家庭,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C.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__淡泊”的特点。
1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4分 )
译文:
②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3分)
译文:
(2)简要说明文章第二段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3分)
答:
【答案】
15.D
16.B
17.C
18.B
19.
(1)①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则”“ 妇子”及倒装句状语后置“食于我”,各1分,句意1分)
②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而”“ 辞”各1分,句意1分。)
(2)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1分),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变迁,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2分)(从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个角度。)
【解析】
15.
试题解析:“解”为 “消除,除去”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解析:B都是介词“比”。A动词,“创作”/介词,“替,给”;C:相当于连词“而”,地,表修饰/介词,按照、根据;D:代词,“……的人”/代词,句中停顿,表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解析:这段文言文可以根据一般断句的标志,如句尾的语气助词“也”,句首的语气发起词“夫”和判断句的标志“…者,…也”等,作出正确的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解析:B找到原文相应区域有“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不能勉以随人”等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惟物之应”,是只能应付外在事物,只能“勉以随人”,或者说是皆要受外物约束限制,而失去了心灵自由、行为自在——失去了自我。这里,不只是“应对官吏事务”,“失己”更不是“无暇顾及家庭”。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解析:
(1)①得分点为“则”“妇子”及倒装句状语后置“食于我”。②得分点为两个重要词语“而”和“辞”要翻译准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问的是“ 如何阐述”的,要从“引用了什么故事或事例”和“说明了什么道理”两方面答题。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珠结成霜.)万物不经受变故,则不能成材。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晚秋的月份,天地开始变得肃杀,寒气就要来到。正是此时,天地之间,大凡植物生长在春夏雨露之后,华美润泽饱满,枝叶繁茂。等到浓霜夜降,早晨起来一看,(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卷旗弃鼓,带伤而逃,官兵面无人色,岂只如此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进入了冬季,被凋败摧折的植物的植物超过一半,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
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并且各显其成。深山的树木,上指青云,下遮千人的,没有不显出疲病之态的,何况所说的蒹葭(芦苇)之类的植物呢?但是,工匠们拿着斧头来到山林里游看,一下子全砍掉了它们,用它们来做栋梁、桷杙、车轮、輹輗,粗细软硬,无不合乎功用,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有失败就有成功,有苦难就有快乐了。
我的同伴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并忧伤地对我说:“这是我家贫穷时,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那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举人的文章强百倍。元佑六年中举,调到临安任主簿。
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我问他的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的事不做,情意不相合人不去结交。饮食起居,举止言谈,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今一旦为官,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他人。少时自由自在,真后悔(中举后)祸难跟着到来。
当时我一个人要依靠父母抚养,现在则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除去一样了。”我劝解他说:“你为官前的日子,(就像)春夏的草木,而你备受困惑的现在呢,就像芦苇所遭受的霜冻。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逸。(而)安逸,是天下人的大患呀。
变迁现状值得珍贵。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这两个人,当其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学会原所不会做的事情,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
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那能增长见识的东西就更多了。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是曾经挨过饿的人;赐给他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是植物的灾难;终身安享逸乐的,不是世人的福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jué):因不满意而怨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太子少师致仕 致仕:官员退休
B.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审视阅览
C.概独抗章明其罪 抗章:向皇帝上奏章
D.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报怨:同“抱怨”
12.以下全都表现赵概是一位“长者”的一项是
A.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B.①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②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C.①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D.①诰死,恤其家备至 概独抗章明其罪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来让贤。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来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做了不少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连一直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5分)
(2)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5分)
【答案】
11.D
12.D
13.B
14.(1)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掌管)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典、罢、竟”各1分,句意2分)(2)(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体恤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坐、恤、备至”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报怨:应为“报复仇怨”,结合学过的课文来理解,弯弓而报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长者”在文中应指“德高望重” “有德行的人”。A项①表现其深得赏识;B项②表现其卓越才干;C项①表现其对朝廷的赤诚,②表现其坚持正义。D项正确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3.
试题分析:原文并未提到“心有不快”。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4.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典”译为掌管、主持;“罢”表被动,译为被罢职;“竟”译为最终(2)“坐”的意思是因…受罪;“恤”译为体恤照顾;“备至”译为完备周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饶奭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红州府都为之惊惧。升任直集贤院。(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神宗赐诏说:“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阐明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用天下人的法律为个人报复仇怨。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薛万均,本墩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藉。突厥走,遂围师都。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既而贼果斩师都降。俄从李靖讨吐谷浑。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还语诸将曰:“贼易与。”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诏勿治。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节选自《新唐书》)
15.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 缘:向上爬,攀援
B.乘之,俘杀相藉 藉:抚慰
C.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 卒:通“猝”,猝然,突然
D.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 冀:希望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组是( )
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②万均兄弟横击之 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④万均单骑驰突 ⑤万均直前斩其将 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B.柴绍出讨梁师都时,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兵马突然而至,唐军退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薛氏兄弟却扭转了战局。
C.随同李靖抵达青海征讨吐谷浑时,薛万均所向披靡,还鼓励诸将说贼寇是容易对付的,并第二次驰马杀回敌阵,斩杀敌兵几千人,勇冠三军。
D.有人控告薛万均,虽经魏征劝说,太宗没有追究他,但已心存怨怒,以致后来为一点小事,把他囚禁。薛万均忧愤而亡后,太宗却又非常悲痛。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2)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答案】
15.B
16.C
17.D
18. (l)万均与弟弟万彻于是客居幽州,凭借才能勇武被罗艺厚遇善待。
(2)城中气氛死寂,击鼓不能成声调,这是破败灭亡的征兆啊。
薛万均本是敦煌人,后来移居京兆府咸阳县父亲薛世雄,大业末年任涿郡太守, 薛万均与他弟弟万彻于是客居幽州,凭借才能勇武被罗艺厚遇善待(后)与罗艺一同归顺款服唐朝,高祖授予薛万均上柱国、封为永安郡公的官爵
【解析】
15.
试题分析:藉:衬垫,这里指俘虏和杀死的敌兵多而杂乱,重重叠叠。如学过的《捕蛇者说》中的“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句,可作联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本题是信息的筛选,筛选时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筛选要求,注意“直接表明”这几个字眼。试题中所给的几句,①③⑥都不是“直接”表明。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试题分析:“心存怨怒,以致”在原文中没有体现,属乱加因果。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翻译时,首先是理解所翻译的文句意思,因此,要先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把握两个句子的基本文意,然后重点分析句子的特点,一是看句子的句式特点:(1)句“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是被动句;⑵句是判断句。二是看有否词类活用:⑴句中,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他乡;厚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遇善待;⑵中,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声,名词活用作动词,成声调。明确了这些之后,在翻译的时候在这些方面就要有所体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窦建德率领十万军队入侵范阳,罗艺迎出抵抗他薛万均说:“(敌我军队)众寡不对等,应当用计谋取胜”就教罗艺用羸弱兵卒在水边阻击来__敌人, 薛万均自己率领一百名精锐骑兵藏匿城左建德军队渡河, 薛万均趁他们渡过一半时阻击他们,大败他的军队第二年,建德率二十万骑兵前来进攻,贼兵已经爬上城墙, 薛万均与万彻率领敢死勇士百人钻出地道,乘敌不备攻打他们的背后,敌军惊慌溃败离开柴绍征讨梁师都时,任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距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军队突然而至,唐朝军队退却, 薛万均兄弟纵横击杀,斩其骁将,虏阵大乱,乘势进攻,俘获及杀伤甚多突厥军败逃,唐朝军队就围困住师都诸将都认为城池险要不能攻下, 薛万均说:“城中气氛死寂,击鼓不能成声,这是破败灭亡的征兆”不久贼人果然斩杀师都后归降不久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军队停驻在青海, 薛万均、薛万彻各率百名骑兵行走在前,猝然与虏寇相遇, 薛万均单枪匹马奔驰突击,没有敢于阻挡的回到阵营后对诸将说:“贼寇容易对付”再次骑马前进攻击,斩首数千级,勇冠三军追击虏寇飞奔到积石山时,大风吹折军旗, 薛万均说:“虏寇将要来了!”于是整兵布阵,不久虏寇果然到来, 薛万均径直冲上前斩杀了他们的将领,敌人的军队就溃败了, 薛万均追击到图伦碛(qì)才回师,与李靖在青海会师作为侯君集的副帅攻打高昌,曲智盛坚固防守,城池不能攻下, 薛万均指挥军队进击,智盛恐惧,就投降了被进封为潞国公。
适逢有人控告薛万均与高昌女子关系不正当,太宗想要彻底查办魏征说:“君主应以礼节对待大臣,如所控告的是实情,罪行尚且是轻的,如不是实情,那么损失就惨重了”下诏不再查办后来太宗临幸芙蓉园, 薛万均因为清理行宫不谨慎(致有闲杂人等)被捕入狱,忧愁愤懑而死太宗惊愕悲痛,为他哀悼,下诏陪葬于(皇家)昭陵后来曾经赏赐群臣貘皮,到薛万彻时错叫成薛万均,(于是)伤感地说:“薛万均是我的元勋旧臣,忽然口呼他的名字,难道是死者有知,希望(得到)这个赏赐吗?”于是命人取过貘皮焚烧,满座的人都伤感叹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