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D. 虽不克有于其躬躬:鞠躬。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4.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5. 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
(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① , ② ; ③ , ④ 。母、孙二人, ⑤ , ⑥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 ① , ② ; ③ , ④ 。积善成德, ⑤ , ⑥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1:10:10
免费下载:《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D. 虽不克有于其躬躬:鞠躬。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4.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5. 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选作其中1题,每句1分)(6分)
(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① , ② ; ③ , ④ 。母、孙二人, ⑤ , ⑥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 ① , ② ; ③ , ④ 。积善成德, ⑤ , ⑥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
本题关键词:居里夫人,胎衣不下,孤阴不生,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不成文法,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原则,自我研修,以人为本原则,查阅文献法,屋面自重;